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进党执政马上就要三周年了,作为一个老民进党人,你怎样评价民进党这三年的政绩?” “不敢说,应该是很差,经济搞成这个样子!我经常往来大陆、香港,人家说香港差,可是现在台湾还不如香港呢,更不要说同大陆相比了。” “这三年民进党似乎一直在转型,比如‘总统’兼任党主席、打击黑金政治等等。” “可是这里也有很多问题,例如党国不分,过去我们指责国  相似文献   

2.
民进党两岸政策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东阳 《南风窗》2011,(3):30-32
大陆与民进党的沟通对话,多年来持续进行,只要民进党调整自我封闭的观念,大陆与民进党沟通对话不存在障碍。"民进党人或者绿营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大多数关心两岸局势的大陆民众会冠之以"台独分子"的称号,这让曾经在台执政8年、如今又是岛内最大反对党的民进党在人们眼里显得难以接受。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在推动以淡化“台独”主张为核心内容的“政党转型”过程中,民进党对其“中国政策”①作了相应调整,使之出现了一些引人注目的变化。本文拟对民进党近期大陆政策调整及其原因、特点进行粗浅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展望民进党大陆政策的发展趋势。民进党整个大陆政策是由两个层面构成的。其一是理念与立场层次,主要涉及台湾前途与两岸关系定位;其二是政策与执行层面,主要涉及如何处理两岸政治、经贸、文化等方面关系的具体政策措施。前者为政治理论基础,是决定性的;后者为政策实践,是从属性的。该党大陆政策的调整也是从上述两…  相似文献   

4.
《国际政治研究》2001,(4):32-32
7月9~12日,我院在北京达园宾馆举办“21世纪:东亚社会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美国、日本、法国、韩国、土耳其、以及中国台湾、香港和大陆的约40位学者与会。 7日11日,福特基金会驻华代表Andrew J.Watson一行三人访问我院。 7月17日,美国前太平洋舰队少将、前驻华使馆武官Eric Mcvadon先生等访问我院,并与师生座谈。  相似文献   

5.
民进党自2008年在野以来,党内要求调整两岸政策的呼声不断高涨,特别是2012年民进党在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再尝败绩后,党内的务实派政治力量开始集结,这对于推进民进党内部政治生态变化以及政策调整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主要对2008年以来民进党大陆政策的发展演变、基本特点以及未来发展趋向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分析,这对于我们研究民进党大陆政策走向,两岸关系未来发展以及2016年台湾选情都有一定的帮助和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6.
欧洲作为经济发达地区和国际关系的主要政治力量之一,曾经是台湾当局进行“外交”活动的重点地区之一。民进党执政时期,台湾当局通过“议会访问”、举办“俱乐部”会议、打“人权牌”等手段全方位提升了双方的“实质关系”,台欧关系呈现出一种渐进调整、稳步提升的发展状态。但在陈水扁执政后期,  相似文献   

7.
论文分析2014年台湾"九合一"选举的结果、性质、原因和对岛内政党政治的影响。在这次选举中,基于宏观和微观因素,国民党无论是在实际得票数,还是在执政县市数目和人口数上,都明显落后于民进党,难免辐射到一年后就要举行的台湾地区领导人和立法机构的"二合一"选举,台湾面临政党再次轮替的极大可能。民进党在大获全胜前提下是否会调整大陆政策,是观察台湾2016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的可能结果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台湾政党体系是继续趋异还是趋同的一个重要观察点。  相似文献   

8.
一今年9月7日至11日,民主德国最高领导人昂纳克对联邦德国进行了自两个德国成立以来的首次正式访问,引起了国际范围有关方面的极大关注。这次访问,不仅在两个德国关系发展史上是一个"历史性突破",而且也是东西方关系中令人瞩目的重大事件。从访问结果来看,尽管昂纳克说"双方政治思想不同",①科尔说"在原则问题上的分歧未变",②  相似文献   

9.
金秋10月,法国大师雅尔的音乐在北京故宫奏响,法国浪漫情景艺术焰火在上海的夜空绽放,"法兰西巡逻兵"特技飞行队的身影则亮相武汉、珠海和香港的天空,齐齐为法国文化年登陆中国造势。此情此景,宛若一个垂垂老矣的高卢美人在东方重新焕发了青春。而此刻"中国情结"浓厚的希拉克总统的到访,更让这良辰美景平添了几分妖娆。在希拉克为期8天的"亚洲巡回访问"中,有50余位老板随行。对他们来说,法国在亚洲的第三大贸易伙伴新加坡不是重点;亚欧峰会的  相似文献   

10.
民进党举办"公投",就是挑起族群意识,激化省篇情结,利用台湾人民想当家作主的美好愿望,为自己谋取私利。  相似文献   

11.
简评民进党的“中国政策研讨会”杨立宪许钟萍今年2月13至15日,民进党在去年底县市长选举赢得大胜后,举办了党内首次“中国政策研讨会”。此举对于一贯标榜“台独自决”、历来被外界认为“没有大陆政策”的民进党来说,自不同寻常,因而引起岛内外舆论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2.
李昊 《工会博览》2013,(16):48-49
近日,陈可辛导演的《中国合伙人》火爆热映,很多人都在感叹一位香港导演能把中国大陆的现代创业发展刻画的入木三分.影片中有这样一句话:"当我们的额头爬满皱纹,我们能做到的就是,不让它们也爬在心里."文艺愤青、"土鳖"、"海龟精英",我们或许都能在人群中找到这些稚嫩的身影.6月,又一年的"毕业季",这个从1981年出现的"毕业季",已经有32年的历史.每一次青春身影步人社会都无不让人喟叹.是选择职业,还是在选择人生?是相信命数,还是相信这成百上千的大军造就的中国式就业?大幕的开启将是又一次人生的新旅程.  相似文献   

13.
《南风窗》2007,(20):22-22
15年前,十字路口上,一位强有力的人物推动中国走上了市场经济之路。"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是他留下的最重要的政治遗嘱之一。一时涌现出多少风流人物,大海里游泳,人性如此伸展;又有多少"风流  相似文献   

14.
记得加年代初,当时美国总统尼克松在结束他对中国为时一周的历史性访问后,评价他自己对中国的一周访问是“改变世界的一周”。而毛泽东的评价却是:尼克松说他改变了世界,我看是世界改变了他!看完新任民进党“中国事务部主任”陈忠信对有关情况的介绍后,不禁使人得出这样的印象:两岸关系发展的时代大潮正在改变民进党。 首先,“台独党纲”在民进党内正变得越来越不受欢迎,党内从老到少不少有识之士都认识到,这个历史形成的“台独纲领”已成为发展两岸关系的根本障碍,也极大地束缚了民进党的施政空间和手脚。中年一代当权者正切实感受着它带给自己的施政压力,压力不仅来自岛内民众和在野党,甚至那些过去长期支持民进党的财团,也开始同台独保持距离,同陈水扁当局拉开了距离。一句话,压力开始来自自已的盟友了。而年轻一代的政治精英们也看出:这个“党纲”问题  相似文献   

15.
香港社会在身份认同和政治认同上均体现出"二元特征"。在身份认同层面,港人表现出"香港人"与"中国人"之间的区分;在政治层面,港人多年来在"渐进式民主"与"急速发展民主"之间争论,并在"一国"与"两制"之间纠结。上述认同特征体现了半个多世纪的地缘政治对香港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尽管中国中央政府和香港特区政府做了诸多努力,但是由于英国在香港回归前对香港实施了近半个世纪的"去中国化"和美式政治认同培育,不可避免地为今天香港政治发展带来争议。  相似文献   

16.
两年前与刘梦熊初次会面时,他的身份是香港金融专家、"买壳教父",正在国内四出演讲,游说企业赴港买壳上市,对媒体甚少言及政治。2008年7月,新任香港区全国政协委员的他却突然高调议政,在香港三家媒体全  相似文献   

17.
62岁的南方朔是台湾数一数二的政论家,在国民党的威权统治时期,他办党外杂志骂国民党;民进党上台,他又掉转枪口骂民进党和陈水扁;国民党重新执政,他对马英九的指责和挞伐一样严厉和不留情面。在他看来,知识分子应该永远站在批判的立场上,和权力保持距离。台湾《天下》杂志称赞他"期能从自学的民间学者成为思想家",但他本人对此并不高兴,"我这样没有多少学问的人都被称为思想家,台湾的知识分子太不用功了。"7月26日,本刊记者在香港与其进行了深入对话。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大陆综合实力的稳定提升、两岸关系的不断深化以及国际战略格局的新变化,民进党两岸政策的“台独困境”日益凸显。民进党两岸政策究竟会否再次转型,若转型又会在何时转、朝哪个方向转、程度与策略如何,这些关键问题已引起各界高度关注。笔者认为,受党内外诸多因素制约,尤其是党内权力纷争激烈,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民进党仍将推行以“台湾前途决议文”为基调的“温和台独”路线,不可能实现以放弃“台独”路线为标志的两岸政策再转型。  相似文献   

19.
谭志强 《南风窗》2007,(13):45-45
匆匆地赶到台北,连续参加两场与"香港10年"有关的学术研讨会。不过,当与接机的朋友谈起与"香港回归10周年"的时候,朋友笑着回答:台湾人不使用"回归"这两个字,除了部分关心台港关系及两岸关系的学者之外,现在市面上也没有多少人注意到"香港回归10周年"或者"一国两制"这些事情。目前台湾最注意香港的应该是两个问题,一是香港扩大开放大陆观光客后对香港本身达成的效益与影响,  相似文献   

20.
正2016年3月,日本民主党与维新党合并成立"民进党",旨在联合在野力量打破自民党一党独大局面。新成立的民进党乃日本国会第二大党和最大在野党。以"自由、共生、对未来的责任"为建党口号,日本民进党提出一系列政策主张,以期获得更多选民支持。展望未来,日本民进党能否重塑形象、博得选民青睐,需要靠实践加以检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