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时候,我学唱的第一首歌曲,就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那时候,我对党还没有意识,也不知道党是什么。我只记得跟在上了学的堂哥身后大声学唱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记得跑了调的歌声被我一遍又一遍地灌输到村庄的角角落落;只记得妈妈每次听到我唱这首歌,都不厌其烦而又自豪地教导我们兄妹:“咱们家,你们的爸爸是共产党员、伯父是共产党员,你们长大了也要争取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相似文献   

2.
最近,我们采访了农安县合隆镇谷家岭村党支部书记李生。他担任村党支部书记 20多年来,带领群众苦干实一F,走出了一条靠科技致富的道路。他多次被评为省、市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在采访中,李生侃侃而谈,我们稍加整理,就成了这篇“老生”长谈── 你们问我,全村搞农业机械化出了名,农民都富了,我咋还这身打扮? 你们不知道哇,俺开了多年的拖拉机,这顶前进帽和这身土腥气,这辈子是摘不下去了。 要不,我咋常和老少爷们说,别老叫我李书记,都是这块地上土生土长的,还是叫我老李吧。可那天不知谁叫走了嘴,喊我“老生”,我…  相似文献   

3.
1996年9月4日凌晨,无情的病魔夺走了辽宁省委党校81理论班学员、大连市旅顺口区委党校副校长关永德的生命。 临终时,关永德同志把两个儿子叫到跟前,明确嘱咐着:“爸爸对不起你们,没有给你们留下什么财产,这房子是公家的,我死了,要调给别人,还有这电话,也是公家的,要撤走……” 他的确没有给孩子留下什么财产,但他却给全区人民、共产党员留下了一笔难以用金钱衡量的“精神遗产”……串串感人至深的廉洁奉公的足迹。  相似文献   

4.
被毛泽东誉为“最好的共产党员”的徐海东大将有个习惯,在我党刚进城的时候,凡有老部下来看望他时总要问:犯政治错误没有?经济上贪污没有?同老婆离婚没有?这“三问”,独一无二,入木三分。1975年,周总理病情已十分严重,一次在东郊机场见到了朱开印和韩叙,送给他们一人一把茶壶,说,你们都干  相似文献   

5.
1985年6月,年已花甲的长春市朝阳区环卫运输管理处干部刘永芳离休了。当他拿到“离休荣誉证书”时,心情十分激动,也很不平静。他一方面感激党对老干部的关怀,一方面又觉得自己的身体还算硬朗,还可以为人民做点事情。这位老共产党员曾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为革命事业奋斗了几十年,是一个闲不住的人。他东打听西打听,得知驻军某部家属区急需一名清洁工时,就自告奋勇地要求承担这份工作。老伴和子女劝他:“家里也不缺你这几个钱,你在家享享清福多好,管了一辈子环境卫生还没管够?”老刘说:“我不是为钱,我干不了别的大事,扫扫院子不也是为人民服务嘛!”  相似文献   

6.
在一次研究讨论话剧剧本《屈原》时,周恩来同志对历史剧创作的原则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讲完后,笑着问身边一位同志:“你的意见呢?”那位同志急忙答道:“没有意见,同意您说的。”周恩来同志听后很不高兴,严肃地对那位同志说:“怎么可以没有意见呢?遇到问题,你不思考吗?我不喜欢你们一来就同意我的意见,那还要讨论做什么呢?共产党员应该善于思考,应该有自己的见解,要敢于提出不同的意见、甚至相反的意见。”  相似文献   

7.
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很多时候,家规就连着国法。家规不硬,家风不严,就容易触犯国法。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家里不能没有"铁规矩"。被中央组织部追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的柴生芳同志,家里就有一条给其爱人定下的"铁规矩":"收别人的东西就离婚。"这看似无情,实则有情。主管国家经济工作26年的李先念同志,对子女也有一条严厉的家规:"你们谁要经商,打断你们的腿。"时至今日,李家的四个子女没有一个下海。对党员干部本人和家人来说,在"离婚""打断腿"的"铁规矩"面前,很自然地会选择廉洁自律。相  相似文献   

8.
做伴     
父亲八十那一年,儿女们开始为他置办墓地,也算是一种冲喜。两老亲自看过一次,陵园位置甚好,依山傍水,景色清幽。就是远,开一趟车过去要一个多小时,坐前排也颠颠簸簸地不好受。交完款项,父亲召开家庭会议:“如果你们妈走在我前头,就入土。如果我走在她前头,就先不葬,骨灰盒放家里好了。等到最后一起合葬。”儿女们都傻了。父亲徐徐解释:“冬至清明都要扫墓,去一趟那么远,你们的妈,她晕车。在自家方便,也能给她做个伴儿。”儿女们懂了。四五年后,老父病逝,骨灰盒就摆在父亲原本每天看书写字  相似文献   

9.
正在福建上杭县才溪乡,有个3平方公里的村庄叫"发坑"。别看村庄小小的,却有着一段光荣的历史。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朱毛红军进驻这个村庄。当晚,毛泽东在一个贫农家里与村民们喝茶聊天,他随意问道:"到这里快一天了,还不知道你们的村名哩,叫什么?"谁知这一问,村民们你看看我,我望望你,都不言语了。毛泽东觉得不对劲,追问道:"难道这里没有名么?"有个村民开口说:"有是有,太难听了,大家都不好意思讲。"毛泽东笑了起来,  相似文献   

10.
毛主席对我谈起他的三大志愿,并说:“我这个人啊,好处占百分之七十,坏处占百分之三十,就很满足了。”毛主席的衣食起居都由我们工作人员照顾,他与我们朝夕相处,结下了很深的感情。毛主席经常对身边工作人员说:“你们在我身边、我对你们的感情比对孩子们还深。”毛主席的卫士们成了他最亲近的人。毛主席入睡困难是众所周知的,他有个习惯,就是在睡觉前要和  相似文献   

11.
<正>"我的一生没有为党和人民作出多么巨大的贡献,今后也不能为党尽力了,但是,我想最后再为团场人做个办后事的榜样,我请求组织上监督我的子女,在我去世后,不得大操大办,不送花圈,不烧纸钱;火化后不留骨灰。"这是2010年清明过后,现年已经83岁的农七师一三  相似文献   

12.
在我们中国的历史上,皇帝“受命于天”,是一国之主。他的个人意志就是“圣旨”,是政策,是国法,随便说一句话,既能让“鸡犬升天”,也能叫功臣“人头落地”。但也有个别“说话没用”的皇帝,宋仁宗赵祯就是一个。 据史载,赵祯当了皇帝后,有些亲近的嫔妃常在私下请求升职加薪。他告诉她们:“过去没有先例,大臣们会不同意。”她们不信,说:“皇上的话就是诏令,谁敢不听?”“仁宗笑笑说;“你们如果不相信,我下令给政府试试瞧。”果然,办事的人认为不合制度。他把政府的答复拿给嫔妃看,并说:“别看我是皇帝,凡事也得跟大臣们商量,才能成为正式诏令!”  相似文献   

13.
陆俊超是一位平凡的水暖工人 ,普通的共产党员 ,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 ,为党的光辉形象浓浓地、重重地画上了可贵的一笔 ,也为他45岁暂短的人生之路画上圆满的句号。他与妻子的话别 ,是他临终的遗嘱 ,也是他向组织交出的最后答卷。“我这病怕是治不好了。病情再恶化 ,就把药停了 ,给企业、也给咱家省点钱。”“咱们欠单位和医院的钱 ,我怕是没有机会偿还了 ,你以后一定要想办法把账还上。”“这么多年 ,党组织和各级领导对咱们的关怀太多了 ,到啥时候咱都不能忘了党。”“我走后 ,不要再给组织添麻烦了。第一 ,不要开追悼会。第二 ,只要医院觉着有用 ,就把尸体捐献给医院 ;如果没用 ,也不停放三天 ,当天火化。第三 ,把骨灰撒到北河……”这朴实的话语 ,是一名共产党人胸怀坦荡和情操高尚的真实写照。1954年出生的陆俊超 ,1974年来到大雁矿区 ,在水暖战线一干就是二十多个春秋。1980年 ,在二矿水暖队工作的陆俊超怀着崇高的愿望向党组织递交了第一份入党申请书。从此 ,他把自己的人生溶进了不懈地追求共产主义理想的伟大航程之中 ,为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个先进的组织而孜孜不倦地努力着。陆俊超爱岗敬业 ,忠于职守。1979年至19...  相似文献   

14.
邓颖超待客     
1963年4月2日,周恩来、邓颖超邀请《霓红灯下的哨兵》剧组的同志吃饭。邓颖超在门口迎接客人。她首先向客人说明:"总理还在接见外宾,等一会儿才能回来,要我代表他迎接你们。" 客人们进屋坐定以后,邓颖超说:"今天请你们吃饭,是恩来和我私人的事情。钱是我和恩来用劳动得来的工资。不过我们没有粮食,恩来也不愿意为私事动用国家的粮食。好在你们在家吃饭也是用粮票的,按你们的定量交,就不增加国家的开支了。还有,因为你们是难得的客人,我们备了点烟茶招待。为了节约,你们现在坐在什么地方吃过饭后还坐在原处。这样,茶水就不用换新的了。"邓颖…  相似文献   

15.
结缘     
那是1995年12月的一天,车间杜书记在一次学习会上号召大家订阅《共产党员》杂志。我立刻忐忑不安地问道:“不是党员的也可以订阅吗?”杜书记回答:“不但可以,而且热烈欢迎。”说句实在话,我一直认为《共产党员》是党内发行的,只有共产党员才有资格订阅呢。每当有人拿着《共产党员》从我面前走过时,我就从心里羡慕他(她)。我想:他(她)一定是一名共产党员。因此,听了杜书记的话后,我便毫不犹豫地订阅了一份《共产党员》。就这样,我与《共产党员》相识了。 如果说当初订阅《共产党员》是为了响应号召的话,那么现在我却是从心里喜欢上她了。刚开始拿到《共产党员》的时候,我只是盲目地随便看看,可是这一看不要紧,我是越看越爱看,于是便认真地学了起来。通  相似文献   

16.
早在秦汉时期,“说唱”也是一个正规职业,即“俳优”。“俳”表示诙谐滑稽的表演,“优”代表的是演员。秦汉时期有一个俳优叫优旃(zhān),他的吐槽很有笑点,段子也非常高级,甚至有的段子是现场发挥,还能拉上群演。秦始皇时期,某天宫中设宴款待,不巧下起了暴雨,而侍卫们却只能淋雨站岗,优旃灵机一动,跑去跟侍卫们商量:“假如你们不想淋雨站岗,一会儿我叫你们,一定要大声回答我。”  相似文献   

17.
1959年,刘少奇在海南岛休假,生日那天,当地同志派人送来一个大蛋糕,上面还有个“寿”字。刘少奇知道后,非常生气地说:“谁叫你们搞的?拿走。”然后又把王光美叫来,问她知道不知道,为什么不制止?王光美说,事先她也不知道。少奇严肃地说:“党中央早就做过决定,政治局的同志不过生日,我举手同意了的,就要坚决执行,决不能带头破坏中央决定。”刘少奇不仅自己带头遵守党和国家的纪律,同时也严格要求自己身边的工作人员和子女要自觉遵守党和国家的纪律。有一次,在刘少奇身边工作的人员见他的两个小孩上学路程比较远,来去不方便,就背着少奇向车库要…  相似文献   

18.
在呼和浩特铁路局包头西车辆段转向架车间车轮选配线上,共产党员刘怀玉负责测量车轮的十几个工艺尺寸。有的尺寸限度只有零点几毫米,但他20年没有出过差错。工友们亲切地叫他“神尺子”。  相似文献   

19.
《奋斗》2016,(7)
正重庆94岁的老红军袁崑去世后家属还代交一万年党费。这位老红军生前已交清党费,去世时留下遗嘱,让子女给他交上一万元的党费。他说:"我死了,但共产党员的身份没有变,死后没有工资了,那就一年交一元钱,交一万年党费,因为我们这些人就是喊着中国共产党万岁去冲锋陷阵的,中国共产党万岁就是我的信念。"这就是一个共产党人至死不渝的信念与信仰,让人深受感  相似文献   

20.
姜殿才,这个走过人生七十个春秋,有着四十六年党龄的老党员,在自己的晚年,用交特殊党费的形式,表达了自己对党的无比热爱,用行动实践着"把一切献给党"的入党誓言。姜殿才一九四五年参加革命,一九五三年入党,一直在辽源矿务局工作,一九七五年离休。他从小就对党有着深厚的感情,常教育子女们:"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就没有我的今天。咱们要一辈子牢记党的思情,吃水不忘打井人!"他还要求子女们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为党和人民多做贡献。在他的言传身教下,他的四个子女已有三个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姜殿才患有肺心症,每月六百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