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进入新的千年,这个世界前进的脚步突然间加快了。1990年,美国启动了“人类基因组”工程,但在过去10年间,绝大多数中国人的脑子里没有这个概念。好像是一夜之间,这项计划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也由于中国人的加入,它就几乎家喻户晓了。而且,据此有人乐观地估计,21世纪,人类的平均寿命可达到120岁以上。这是人类的重大发现,更是科学和技术进步的伟大胜利。 在即将过去的20世纪中,人类取得的发明和创造的财富都是以前的所有世纪所无法比拟的。但是仔细想一想,在所有这些成就中,属于我们中国人的有多少呢?当然有的。但与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2亿人口的大国地位是  相似文献   

2.
困难群体的贫困问题是一个关系民生、关系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问题。通过对杭州市三个农村和一个社区的入户式调查,在对大规模问卷资料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困难群体的贫困主要以相对贫困为主、“夹心层”准贫困现象突出、叠加贫困问题严重且贫困的地区差异显著。因此,应当推进和完善目前的社会救助政策,加强对相对贫困的关注,落实分类救助思想,构建多内容、多层次的救助体系,缩小贫困的地区差异,促进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3.
应及时调整我国城乡贫困救助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困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会有一定的贫困人口需要政府进行救助。一般来说,当社会普遍贫困的时候,贫困并不一定是人们所关注的突出社会问题。但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了一部分相当富裕的人群并且社会的物质生产也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能力的增强,人类所创造的财富比以前几个世纪创造的财富都要多,但也使自然和社会环境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急剧恶化,人类在取得进步的同时,却日益面临着一系列灾难性的危机。由此可见,代价问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严峻性,这些问题应引起学界和政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贫困问题一直是困扰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议题,消除贫困是人类的共同追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扶贫减贫工作取得巨大成效,2020年全面消除贫困的目标基本实现,但是,消除贫困并不意味着反贫困任务的终结,相对贫困作为一种客观现象将会长期存在。因此,全面梳理改革开放以来扶贫减贫工作的历程,在总结经验基础上分析脱贫攻坚后相对贫困的新特征,从加强国家治理体系建设、完善社会保障和低收入群体救助制度、推进公共产品均衡化供给等方面,实现国家扶贫减贫政策的调整和优化。  相似文献   

6.
颜旭 《前线》2020,(4):22-25
人类发展史既是一部人类不断开拓创新的历史,也是一部人类不断战胜各种疫魔的历史。面对难以琢磨的传染病疫情,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论是大国还是小国,都可能会受到侵扰。在新冠肺炎疫情几乎波及全球的当下,需要世界各国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高举人道主义的旗帜,深化国际合作,强化包容联动,共同铸起捍卫生命的铜墙铁壁。  相似文献   

7.
从医患关系看医疗服务改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健康是人类追求的永恒目标,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健康作为基本人权已写入《世界卫生组织宪章》和《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中。2000年联合国为筹备千年首脑峰会所作的全球民意调查显示,健康问题排在世界各国民众最关注问题的首位。能否有效地保障国民的健康,国家的医疗服务体制建设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探索、研究建立适合本国国情、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民众需求的国家医疗服务体制和运行机制。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我们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通过总结20多年来医疗卫生改革的实践,探索新时期医患双方的特点、各自的需求及行医、就医规律,将医疗服务改革进一步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8.
"投资环境就像空气,空气清新才能吸引更多外资。"4月10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国家主席习近平用这样的比喻阐释了"投资环境"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在此前一个月召开的全国两会上,"营商环境"作为一大热词,无论是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是在代表委员的讨论发言、提案议案里,都被反复提及。营商环境既为中央所关注,也是  相似文献   

9.
困难群体有时也被称为社会脆弱群体、社会弱者群体、贫困群体或弱势群体等,实质上都是指由于社会转型、体制转轨和自身条件等外部或内部原因使他们在政治上无权,缺乏社会支持,经济上贫困,文化心理方面自我价值不被认同也难以实现,自信心不足,在社会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的人们的总称。我国理论界对此作了各种不同的阐释,目前为止尚存在着分歧,笔者赞成困难群体这一说法,原因有三:其一是因为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条件已经发生变化,新时期的困难群体不再是改革开放以前意义上的单纯的贫困人群。当然,在改革的进程中会遇到困难,也必然会出现困难群…  相似文献   

10.
把社会全面进步的中国带入21世纪赵玉华(一)社会发展问题,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人类是在付出了昂贵的代价之后,才开始认识这一问题的重要意义,并积极探求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的。目前,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非常重视全球性问题的合理解决...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14年,圓了世代潇湘人的一个梦:摆脱贫困,吃饱穿暖改革开放14年,湖南实现了历史性的大跨越:芙蓉国里展示出一幅无比美好壮丽的生活画面——千百年来,无论是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还是陋住小巷的市民,都拥有同一个梦:摆脱贫困,吃饱穿暖。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就是解决温饱问题。从人类的本能及生理角度来看,这一欲望实在是不高,更谈不上是什么美梦。但就是这样的一个梦,历代的帝王将相也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先驱也好,都未能使之变为现实。中国人民的救星毛泽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精神贫困"现象分析及解决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神贫困是指某一社会群体或个人因种种因素在思想道德素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等方面落后于社会主流精神风貌的一种精神状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在高校中出现了贫困生这样一个特殊群体。一个时期以来,人们对经济贫困生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但对精神贫困生的关注却较少。大学生的精神贫困,不仅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而且给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因此,应积极分析精神贫困的种种表现,找准精神贫困的成因,从而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引导,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3.
利益结构是影响社会发展的深层次系统,它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动力和平衡支持,判断一个社会利益结构的合理性有两个因素:经济增长和社会公平度。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利益结构的绩效呈现出两个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这两个阶段的绩效呈现出较大的差别;整个时期经济效率和增长趋势无论是纵向还是横向比较,均呈现出边际递减的趋势,与此同时,由于城乡二元结构和“身份制”的出现,在公平公正度方面也呈现出下降趋势;即使在第二个阶段,经济绩效依然呈现出递减趋势,但并非完全停止,还是取得了一定的经济绩效的。利益结构的绩效趋势表明。它由20世纪50年代的合理性逐步变为相对不合理,从而使70年代末期的利益关系的变革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14.
吴团英 《实践》2008,(2):51-52
如果说在当今世界有什么问题是包括不同国度不同地区的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恐怕没有比生态问题更加突出的了。人们无论是从身边生活的感受——从饮食起居到呼吸的空气、沐浴的阳光,还是基于深入观察的理性思维——从对西方工业文明的反思到人类文明未来走向,都日益深切地认识到生态问题已成为关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大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15.
<正>这些年,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不断出现的一些负面东西也同样引人关注。对于其中多数的负面东西,老百姓基本上还是能谅解的,毕竟一个新兴国家在其快速发展阶段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老百姓真正不能容忍的问题只有两个:腐败和分配不公。这也是今年全国人大和政协两会关注的焦点。搞腐败的主要是党政官员;在分配不公中的利益群体主要是垄断国企,其中以国企高管为最。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在于能够从全社会范围内消灭贫困。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我们奋斗了几十年,就是为了消灭贫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客观地要求必须关注目前在城市社会生活中出现的相对贫困问题。一、城市扶贫: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在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中,都程度不同地遇到了经济生活变化过程中出现的贫困现象。在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态下,贫困在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是客观存在的。贫…  相似文献   

17.
一、引言在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的今天,人们在获取知识、处理信息、表达意见等方面有了更多的选择方式,在处理问题、判断决策方面有了更多可参考的资料和依据,人们对问题的分析和判断应更准确和科学。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今天的人们好像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中更容易迷失方向,无论是社会流行的大众导向,还是一个企业的经营决策,都越来越多地出现了非理性的倾向,即更易发生“群体迷失”现象,下面,本文就对此类问题做一简单分析。二、群体概念人是一种群体生物,群体活动是人与动物的最大区别,特别是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任何人都不可能脱离社会…  相似文献   

18.
《党课》2007,(1):31-31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除了原始社务外,人剥削人、人压迫人一直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脚步,人们也一直渴望建立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在中国古代,阿渊明就曾在《桃花源记》里,构想了一个“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没有纷争、没有战乱的社会;近代的康有为写下了《大同书》,向人们描绘了一个“无私产、无阶级、无家庭、无邦国、无帝王,人人相亲、人人平等”的大同世界。在国外特别是在欧洲,从古希腊的思想家到近代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们,同样幻想着人类理想天国的出现,甚至还进行过诸如建立“鸟托邦”的试验。但是无论中外,人们所有的这些幻想和努力最终都归于湮灭。出现这样的结果,乃是因为无论是中国的陶源明、康有为,还是西方的莫尔、圣西门,因为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他们不可能正确地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因,更不可能找到人类通向理想社会的道路。破解这样的难题的重任,历史地落在了马克思和恩格斯肩上。  相似文献   

19.
正在一个缺乏能力的国家,无论是民主还是市场,都不能正常地开花结果。但是,这样的国家也能够在没有民主和自由市场的好处的情况下,产生许多现代性的优点。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发生在中国的事情,正是这种传统在经历了一个世纪衰落后的复兴。中国共产党正在回到历史中去以证明  相似文献   

20.
《前线》2017,(3)
<正>晚清时的北京城虽已风雨飘摇,但其辉煌壮丽的帝都风貌、天子居中的大国气象依然令人叹为观止。早在一个半世纪以前的19世纪60年代,德国人斯庇思在游览刚刚经历了英法联军侵略的北京城时曾这样描述:"骑马走过皇城,景致令人神往,美丽的大院子里,站立着一个个的凉亭,绵延无际的宫殿和花园,所有这些都围在坚实的围墙里,……巨大而美丽的桥梁,内城和外城之间高高的城墙,厚重的城门和门楼,竖立在大街道入口处的精美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