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凤霞受命于危难之时。 1995年初,清原县甘井子乡五里堡村党支部书记又撂了挑子。人们已记不得这几年已换了几个书记了。村集体背着10多万元的债,村部的破房子都要倒了,村里的各项工作全部停摆,村民意见纷纷,上访告状的不断……“谁能挑起五里堡村这副沉重的担子?”大家的目光都聚到一个人身上——她就是孙凤霞。 当年,35岁的孙凤霞从办柳编厂起家,陆续办起了绢花厂、饮料厂、养鸡厂。每年的收入都在5万元以上。孙凤霞能放弃自己舒心的日子和大把挣钱的机会,接下村  相似文献   

2.
携手     
2007年10月的一天,北辰区双口镇郝堡村来了几个陌生人。他们是什么人,到村里来干什么?乡亲们充满了好奇。经过村干部介绍,大家才知道他们是北辰区国土资源分局的干部,来帮助村里发展经济,让父老乡亲尽快过上好日子。随后的日子里,郝堡村的乡亲们便经常能看见他们的身影,调研、谈心、慰问,乡亲们也慢慢知道了一个词:双联。随着感情的加深,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们为“双联”干部。  相似文献   

3.
农家迎老外     
徐自修老汉从小堡村村委会出来的时候,夜幕已经降临了。街上的路灯全都亮起来,把村子笼罩在一团橘黄色的光雾里。那边,中老年妇女秧歌队已经舞动起来,欢快的锣鼓声传出很远、很远。徐自修老汉今天可没有心情去辨别这家伙点儿是骚嘴五爷还是快手老铁敲响的。刚才,崔主任把他请到村委会,告诉他明天市里有个“新京郊观光团”将到小堡村,看村里的生活污水处理场;看村里的景卉园;看村里的工业大院。还要到几个农户家里,看村民的富裕、文明程度,接人待客的礼仪。据说,观光团里还有不少高鼻梁、蓝眼睛的外国友人。这可是件顶要紧的事儿。徐自修老汉…  相似文献   

4.
中国民间传说中有“灶神”,俗称灶君、灶王爷,据说主管人间的饮食,那只是个美丽的传说。而现实生活中,有个被老百姓称为“炕神”的人,他义务为群众修炕、盘炕。“炕神”叫申荣才,今年62岁,是辽宁省辽中县新民屯镇新西村的一名普通农民党员。22年来,他为群众修炕、盘炕1500多铺,从未收过一分钱。一手绝活在北方,炕好不好烧是一件大事。除了做饭做菜炉灶得火旺之外,漫长的冬季全靠炕热来提高室温。但盘炕、修炕又绝对是一个脏活累活技术活,垒砖和泥,灰头土脸,给多少钱也没人愿意干。上世纪80年代初,申荣才家盖了3间新房,但炕却不好烧,老伴儿成…  相似文献   

5.
郭峥 《先锋队》2012,(28):48-49
平凡的农村,总有不平凡的事;平凡的农村,总有不平凡的人。孝义市兑镇有个偏僻的没什么名气的小村庄,叫做后沟。村里有一个过"耳顺"之年的老支书,叫武立荣。40年党员生涯中,他用行动践行了共产主义信仰;15年支书生涯中,他用德行树立了新时期农村党组织书记的一面旗帜。最"痛心"的老支书西振江,80岁,山东籍移民,建国后后沟村第一任支书。老伴在多年前去世,一双儿女在外打拼,家里就老人一个人。2008年秋冬季节,老人下地查看墒情。回来后,发现炕塌了半截,一炕被褥半  相似文献   

6.
在长春市正南约30公里处有个乐山镇,乐山镇有个乐山村,乐山村里有位名叫孙国祥的庄稼人。他和妻子王淑范勤劳致富,在自己家的小小庭院里,创造出了一个个动人的致富故事。 1991年的新年刚过,王淑范看到在乐山镇里卖干豆腐很挣钱,就动员丈夫学习制作干豆腐技术。做干豆腐虽然是一项很简单的工艺,但学起来也很难。每天孙国祥早早起床,到别人家学习技术。很快,孙国祥夫妇在家里开办了豆腐坊,两个人配合得十分默契,清晨4点钟夫妻就开始干活,丈夫负责主要工作,妻子帮助搅豆腐脑、叠干豆腐。4个小时以后,由王淑范负责去镇里的市场出售。  相似文献   

7.
正仲春时节,走进德江县共和镇青杠堡村,梨花李花竞相绽放,给脱贫攻坚"春风行动"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曾经的青杠堡,自然条件恶劣,致富没有点子,发展没有出路,是全县出了名的贫穷村。近年来,村里积极推进农村产业变革,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子。"金点子"让土地生财。青杠堡村辖14个村民组2285人,截至2017年底仍有贫困人口97户383人。村民普遍缺技术、缺资金,"等靠要"思  相似文献   

8.
血肉相连     
说的是青岛市城阳区城阳村的村委会换届选举正处在群众酝酿阶段,一天下午,村里6名老汉来到镇里。冲着镇领导嚷个不停:他们干得好好的为啥要换?俺就信这茬干部。说啥也不能换!  相似文献   

9.
正"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想干成事,靠一个人单打独斗是干不成的。雄安新区容城县薛庄村党支部书记冯建光上任之初就深知,要想村里发展,干成点儿事,必须要有一个团结奋进的村"两委"班子,一支能发挥模范作用、能冲锋在前的党员队伍。"村里有派性,多好的政策也不给你。"对于怎么建好一个团结干事的班子,正直厚道的冯书记只用短短的七个字概括:"民主了,就团结了。"他坚信,只要一颗公心到底,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相似文献   

10.
有一个奇异的小村庄,村庄里除了雨水没有任何水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村里的长者决定对外签订一份送水合同,以便每天都能有人把水送到村子里。有两个人愿意接受这份工作,于是村里的长者把这份合同同时给了这两个人。  相似文献   

11.
王占明是延庆县张山营镇西五里营村的党支部书记。2000年,他上任之时,村里矛盾多,搬迁过来的村民没归属感。见此情形,曾当过兵的王支书有股倔劲儿。他大手一挥,拿出当兵的劲儿,"有问题找我说。先把日子过好了是正事儿。"村民们看出,这个支书不信邪,这个落后村要换换风气了。  相似文献   

12.
中郝村座落在台城西1.5公里,总人口752人,拥有耕地760亩,党员23名,其中女党员3名,历年来,村民都是靠耕种土地来维持生活,生活极端困苦,村里环境很差,道路泥泞坎坷,真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村里没有村委会办公室,仅有的一所小学却没有校舍,孩子们只能在租赁的危房里上课。村里700多亩地,没有机井灌溉,只能靠天收。  相似文献   

13.
新民村不大,可在榆树市却很出名。1997年以前出名是因为乱和穷,村里5年时间换了五任村书记,长的干了一年多,短的只干了一个月。村里有“三多”:地痞多、解除劳教的人多、刑满释放的人多。村里歪风邪气盛行,群众多年不交粮款,村里外债高达180万元,人均负债500元,最后竟把村办公室卖掉顶债。1997年后出名是因为稳和富,村子一跃而跨入了市“五好”先进村行列,人心顺了,治安好了,群众富了。使这个村发生变化的是一位年轻的女村支书,她的名字韩树栗。 1997年6月,32岁的韩树栗任新民村党支部书记。生在新民…  相似文献   

14.
英年早逝的陕西省铜川市印台区红土镇惠家沟村党支部书记郭秀明生前是个“傻子”。村里修公路贷款32万元买回一台推土机,部分村民对贷款有意见,他就把贷款全部转到自己身上,让儿子做驾驶员,没黑没白地干了三四年,村里该付的工钱累计有3万多元,他却没让儿子领过一分钱;因为村里穷,他当支书8年来每月应领的40元补贴一分钱也没领过;为村里外出办事的差旅费,他一分钱没报销过;而8年里他为村里拿出的钱就有8000多元……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郭秀明算是“傻”得可以了,“傻”得让人肃然起敬。郭秀明“傻”,并非因为他不知获取应得的…  相似文献   

15.
正今年5月,走进法库县登仕堡子镇西登仕堡村高标准树莓园,眼前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树莓长势良好,管护工正忙着施肥……村党支部书记高兴地介绍,这是西登仕堡村流转122亩土地建设的种植园,吸纳村民以庭院土地入股种植庭院树莓,现已带动农户60户,"相信随着集体经济的壮大,我们西登仕堡村还会再变个新模样,百姓的好日子还能再上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6.
《实践》2016,(9)
正一场春雨过后,走进托克托县古城镇西黑沙图村,只见集中连片的土地上,大型拖拉机正在抢墒播种青储玉米,田野里一片繁忙的景象。据村支书介绍,现在年青人都外出打工了,留下的多是5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过去全村耕地有一半以上撂荒,耕种的也是旱地多水浇地少。村里的人们经常坐在一起商议如何有效利用村里的土地。2014年,西黑沙图村的108户村民将自家的土地按照全新的模式流转,成立了金果来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他们采取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吸纳  相似文献   

17.
韩靖 《党史文汇》2011,(4):46-47
刘占魁,1922年出生于山东菏泽鄄城县大埝乡西店村,现在是村里最年长的老人。 1945年秋,刘占魁参加了邯郸战役,并亲手活捉了国民党军第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四十军军长)马法五。这是他一生中最为荣耀的事件,也是他后半生常对后人提起的事。近日,刘占魁老人向笔者讲述了在邯郸战役中活捉马法五的经过。  相似文献   

18.
2005年10月21日上午8点半,大兴区瀛海镇政府一楼会议室内,镇里的纪委、经管站、信访办、水务站、司法所、法制科等部门有关人员几乎聚了个齐,加上这次会议“的主角”西二村党支部书记刘泽坤,一共8个人端坐桌前。除了刘泽坤,大家人手一张“事前咨询申请表”,表上记录着这次咨商会的议题:西二村村西河坡4亩半闲置土地,村里打算分成若干份,采取抓阄的方式将其分给村民,是否可行?这张表,是一星期前送到镇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手中的,以便他们有充足的时间了解情况。现在,每个人都做好了质疑和答疑的准备。“这块地是村里的耕地吗?”“不,是村里的…  相似文献   

19.
村里来了个女教师 秀山县境内有座桥堡山,巍峨雄壮,突兀荒凉。山一直绵延到湖南,以流经秀山保安乡龙家村四川河组的四川河为界,那边是湖南省保靖县清水坪镇坝木村。  相似文献   

20.
老宅     
我出生在关中西府的农村。我们的村子有一个很伤感的名字,叫陵头堡子。村子之所以以“陵”而命名,是因为,唐代末年,有一个被封为秦王的儿媳妇埋在了我们的村子。据村里的老一辈人说,这个堡子也叫“何家堡”,大概是何姓人家筑的城堡吧。如今,城堡中已经没有一家姓何的了。至于说姓何的人是什么时候筑的城堡,历史的暗角和任何印刷品都没有关注,后人就无从知道了。不过,何家堡还是给我们留下了猜测、想象的空间,我不由得在思考:一个城堡的消逝,一个种族或家族的灭绝,是有它内在的因素的,我们这个城堡里的一座老宅,就是见证。老宅在城堡的正中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