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田培炎 《党建》2009,(12):7-9
一、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的内在要求 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首次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合在一起强调“三化”的整体性,既是我们党对思想理论建设成功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的新认识。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所固有的实践性、时代性、人民性以及不可分割的内在统一性,决定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同时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大众化。  相似文献   

2.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战略任务。中国之所以适宜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因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取向的一致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哲学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道路和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政治基础;马克思主义思维方式与中国思维方式的一致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文化基础;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及宣传普及的实践和经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3.
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正>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这是我们党总结中外社会主义运动经验教训,着眼于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出的重要理论任务。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重大课题,这对于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本文从理论内涵、价值内涵及实践内涵三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进行了解析,有利于深入理解和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自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以来,理论界关于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内涵,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与中国化、大众化的关系,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及其实现途径等问题的研究有了新进展。  相似文献   

6.
周书俊  王耀德 《新视野》2012,(2):23-25,12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根本途径,它体现了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超凡胆识和理论创新的勇气,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具体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产生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推进了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具有世界意义。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与我党理论的创新、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大众化之间仍然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如果处理得不好,必将严重影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因此,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内涵和相互关系,是我们正确把握和践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为此,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如何建设一个学习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如何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如何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迫切任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一个相互关联、不可分割的整体。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关于如何更好地实现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这一目标,学界观点不一。本文试图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三化"的内涵要求、基本原则和重要平台三方面展开论述,以求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9.
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据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需要通过大众化得以深化;马克思主义是否需要大众化是辨别真假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标志;马克思主义能否实现大众化直接关系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生命。用中国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据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需要通过不断时代化保持生机和活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向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提出迫切要求;当代世界潮流和趋势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构成极大压力。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时代化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式是:转变理论思维,改进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方式方法,用马克思主义武装、感染、凝聚群众;紧跟时代步伐,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当代化建设;坚持现代化方向,着眼中国现代化建设目标,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也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客观需要。基于中国化、时代化是实现大众化的基本前提;时代化是中国化、大众化的基础;大众化是实现中国化、时代化的中介;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统一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等视角探讨三者的内在逻辑联系,对于进一步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有着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关于如何更好地实现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这一目标,学界观点不一.本文试图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三化"的内涵要求、基本原则和重要平台三方面展开论述,以求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2.
《求是》2010,(13)
<正>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这是我们党科学总结历史经验,着眼于时代发展要求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就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与民族复兴、时代发展、群众实践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就要研究回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的重大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3.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整个发展进程中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有其基本内涵,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仅包括马克思主义“到群众中去”,也包括马克思主义“从群众中来”,是马克思主义“从群众中来”和“到群众中去”两者相互联结的无限循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我国改革开放实际;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要准确把握当今世界发展大势;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既要使马克思主义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掌握的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又要以最广大人民的实践为理论创新的源泉,及时总结党领导人民创造的新鲜经验。  相似文献   

14.
《北京党史》2010,(2):1-1
<正>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命题,十七届四中全会又进一步提出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历史性任务。这是党总结中外社会主义运动经验教训,立足国内发展建设  相似文献   

15.
张翔 《求是》2012,(1):47-48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一个整体,其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关键,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目的。我们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过程中,要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深入学习,注重联系实际,真正表达大众的利益诉求,适应大众的思维特点,实现全方位覆盖,最终化为大众的实践。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首先要表达大众  相似文献   

16.
紧密结合我国国情和时代特征,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必然要求,是引领中国社会进步和推动党的事业发展的根本前提,也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三重关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德祥 《求实》2012,(4):11-15
廓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内涵与外延是判断其关系的前提。"中国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时代化"、"大众化"有泛指和特指之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关系不是单一的,而是多重的,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来看,它们是"三位一体"的相互并列的关系。从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来看,它们是"一体两翼"的主从复合关系。从我党对其认识过程来看,它们是渐次递进的先后被认识的关系。包含与并列属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不同层次范围和角度视域的关系,两者并不矛盾。  相似文献   

18.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既善于理论创新又重视理论武装,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我们党思想理论建设的基本经验,是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必然要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着眼新形势新任务的发展要求,明确提出了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战略任务。党的创新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大力推进党的创新理论时代化、大众化,是广大政治工作者肩负的一项重要使命。充分挖掘和利用社会大课堂,是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的重要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20.
陈曙光 《探索》2012,(6):4-10
要正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必须厘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中国实际马克思主义化"、"中国马克思主义世界化"、"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等相关概念的内涵和边界,这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前提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