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981年10月15日,湖里小山丘一声炮响,开山炸石,揭开了厦门经济特区建设的辉煌一页。厦门为什么会被定为经济特区?特区最初为什么选址湖里、范围仅2.5平方公里?为什么选择在10月15日这一天动工呢?这里有一段佳话。厦门特区是中央决定设立的1980年4月,福建省委、厦门市委向中央递交了《关于建设厦门经济特区的报告》。经济特区是改革开放浪潮中出现的新生事物,一  相似文献   

2.
1981年10月15日,厦门湖里加工区破土动工.拉开了厦门经济特区建设的序幕。1984年2月,邓小平为厦门经济特区题词:“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快些更好些。”这年,经项南积极向邓小平建议,经济特区从湖里2.5平方公里扩大到全岛13l平方公里.特区实行自由港某些政策。邓小平指出,特区实行开放政策,指导思想要明确,不是收,而是放.而且是放的不够。  相似文献   

3.
《党建》2011,(12)
三十而立,正是人生最美丽的时候。1981年10月15日,在厦门市禾山镇一个叫做湖里的地方,一阵隆隆炮声,向世人宣告:厦门经济特区建设开工了!30年沧海桑田。厦门经济特区已从湖里的2.5平方公里,扩大至全市的1573.16平方公里。这座昔日的海防小城当前已发展成为基础设施完备、城市功能发达、人居环境优越,国内外闻名遐迩的现代化港口风景旅游城市,享有全  相似文献   

4.
《党建》2006,(2)
与时俱进,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动厦门经济特区实现跨越式发展,这是厦门经济特区建设25周年来的一条重要经验。25年来,全市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8.2%,长期平均增长率高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呈现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的良好局面。一、突出一条  相似文献   

5.
1984年2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委员王震的陪同下,从广州乘专列到厦门经济特区视察。 厦门经济特区在1980年10月7日经国务院正式批准建立,1981年10月15日湖里动工兴建,面积有10来个平方公里,对外统称2.5平方公里。3年多来,特区建设发展很快,得到国内外各阶层人士的广泛关心和支持,但也招来了一些不同意见者的怀疑和指责。在  相似文献   

6.
蒋永清 《学习导报》2010,(18):64-64
今年是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建立经济特区,是在邓小平同志倡导下,党和国家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的重大决策。1984年1月24日,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首次亲临深圳特区视察,这在中国改革开放历史中,是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重要事件。  相似文献   

7.
蒋永清 《新湘评论》2010,(18):64-64
今年是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建立经济特区,是在邓小平同志倡导下,党和国家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的重大决策。1984年1月24日,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首次亲临深圳特区视察,这在中国改革开放历史中,是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重要事件。  相似文献   

8.
正创建厦门经济特区,最早是在1979年7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广东、福建两省关于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的两个报告》(中发[1979]50号文)中提出的。1980年8月26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正式宣布,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同年10月7日,国务院正式批复《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厦  相似文献   

9.
厦门经济特区创建十年的历史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厦门经济特区创办初期概况厦门经济特区从80年代初动工兴建到1991年,正好10年。10年中它经历了如下几个主要阶段:1980年10月,党中央和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厦门经济特区,1981年10月在厦门岛的北端湖里开始动工兴建2.5平方公里的出口加工区。1984年2月邓小平同志亲临厦门视察,并亲笔题词:“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快些更好些”。同年3月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决定:厦门经济特区范围扩大到整个厦门岛(包括鼓浪屿)共131平方公里,并逐步实行自由港某些政策。1985年6月,国务院批复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报审厦门经济实施方案的报告》中指出,厦门应当建成以工业为主兼营旅游、商业、房地产业的综合性、  相似文献   

10.
江总书记极为关怀厦门经济特区的建设,在初创时期,亲自参与规划并指导,给厦门人民以巨大的鼓舞。 一、亲自为厦门经济特区选址 1979年4月,受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委托,谷牧带领中央工作组到广东、福建考察,时任国家进出口管理委员会和国家外国投资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的江泽民是考察组成员之一。在这之前,江泽民已多次深入各个经济特区,参与研究我国经济特区的创办和建设工作,参与制定中央对经济特区实行的  相似文献   

11.
正厦门是我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之一。20世纪80年代,习近平总书记在厦门工作期间,曾直接领导和推动厦门经济特区建设初期的改革开放工作,进行了许多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实践探索;到省里和中央工作后,仍一直牵挂厦门的建设发展,多次视察并作出重要指示,为厦门经济特区的长远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去年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盛赞厦门是"高素质的创新创业  相似文献   

12.
厦门印象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绿了厦门特区的山山水水;吹开了经济发展的繁花,也吹绽了厦门人脸上的笑靥。我们应为特区拍一组特写镜头。 厦门市由厦门岛、鼓浪屿及内陆九龙江北岸的沿海部分和同安县组成,总面积1516平方公里,1990年全市总人口为111.86万。1980年10月,国务院批准创办厦门经济特区,1981年10月,开始在岛内的湖里划出2.5平方公里兴办出口工业加工区。1984年国务院又决定厦门经济特区范围扩大到整个厦门岛,共131平方公里。1988年国务院批准厦门市实行计划单列,享有相当于省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1989年5月,国务院又决定在厦门特区及厦门市辖的海沧、杏林开辟台商投资区,享有经济特区的优惠政策。1981年至1990年的10年间,厦门特区的开放、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13.
厦门电力工业创建于1911年,至今已有八十年历史。在历史长河中八十年只是短短的一瞬间,然而厦门电力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厉尽艰难曲折,终于形成了一个初具规模的,集发供电与设计、安装、检修相配套的中型产业部门。在厦门经济特区的建设中,电力正日益发挥其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阳春三月,走进厦门湖里,为的是充分感受厦门特区30年的沧桑巨变。"三十而立"。作为厦门经济特区的发祥地——湖里,再次成为令人瞩目的焦点。30年,湖里从一个初生的婴儿,成长为一个生气勃勃的青壮年;30年,湖里从一个小渔村成长为厦门新中心、海西新明珠,创造了厦门经济特区发展史上的奇迹!  相似文献   

15.
崔永辉 《紫光阁》2022,(2):39-41
在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发来贺信,充分肯定特区各项事业实现历史性跨越,对新征程上厦门发展寄予殷切厚望、作出重要指示.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厦门的高度重视和悉心关怀,全市广大干部群众深受鼓舞、备感振奋. 回望厦门经济特区走过的历程,最根本的经验和最独特的优势就在于,每逢重要发展阶段和关键节点,习近平...  相似文献   

16.
1991年12月18日,南国厦门晴空万里,阳光灿烂。新落成的露天体育场彩旗飘扬,鲜花簇拥,一派节日气象。厦门经济特区建设十周年庆祝大会就在这里举行。下午4时10分,当3万名特区群众和2千多名海内外嘉宾,兴高采烈地观看国家跳伞队高空跳伞表演的时候,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温家宝等在省、  相似文献   

17.
《党的文献》2010年第6期刊登了邹尔均《回忆厦门经济特区的初创》一文。为使读者全面真实地了解这段历史,现将有关情况作如下说明。一、厦门经济特区(以下简称厦门特区)早期是湖里加工区,面积只有2.5平方公里。特区管委会第一任主任是郭超(省委书记兼任)。1981年9  相似文献   

18.
厦门供水事业创建于1926年,至今已有65年的历史。现在厦门自来水公司已成为一个初具规模、担负着城市供水设施的建、修、管配套的大型服方二二,二业,对厦门经济特区的建设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供水事业发展的艰难历  相似文献   

19.
厦门经济特区创立以来,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文化建设与思想道德建设齐头并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特区第二次创业新时期的到来,进一步加快特区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20.
"厦门发展模式"即厦门经济特区建设27年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标准形式或曰标准样式.从"跨越式发展阶段"到"新一轮跨越式发展"阶段,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厦门发展模式"悄然转型的历程,见证了改革开放30年的辉煌历程,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成功范例,留给了人们诸多深层次的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