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1970年4月到9日,围绕着设 不设国家主席,毛泽东与林彪发生 了尖锐的分歧。这组矛盾的发展与 激化,直接导致了对"文化大革命" 进程有重大影响的"九一三事件"。 然而,对于林彪为什么要坚持 设国家主席,至今也还没有令人信 服的说明。 林彪想当国家主席吗 关于这个问题,许多论著这样 论述:毛泽东提出不设国家主席, 他也不当国家主席;林彪却一反常  相似文献   

2.
(接上期) 林彪发言后,康生表示对林的发言"完全同意,完全拥护",并提出,在要毛泽东当国家主席、林彪当国家副主席的问题上,"所有意见都是一致的"."如果是主席不当(国家)主席,那么请林副主席当(国家)主席.如果是主席、林副主席都不当的时候,那么(国家)主席这一章就不设了."[37]  相似文献   

3.
在中共九大开过之后,开始了召开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准备工作。1970年3月7日,毛泽东在读过周恩来送来的宪法修改草案和一封信后,明确表示:“宪法中不要设国家主席这章,我也不当国家主席。” 毛泽东这一建议,引起林彪的深深疑虑。4月11日夜,在苏州的林彪让秘书于运深给政治局挂电话,转达林彪主张设国家主席的意见: 一、关于这次“人大”国家主席的问题,林彪同志仍然建议由毛主席  相似文献   

4.
"自1967年3月到1971年9月4年多时间,由我替林彪批字的文件有400多件,写满了两个登记本,绝大多数是‘呈主席阅’、‘呈主席批示’、‘同意’等几个字,林彪授意的批语没有给我留下什么特别记忆,倒是叶群让我替林彪写的批语有几件我还记忆犹新。"——李根清  相似文献   

5.
林彪大力鼓吹“天才论”,提出设国家主席,就是想自己当国家主席《我的一点意见》是毛泽东在庐山 召 开 的 中 共 九 届二 中 全 会 期 间 ,针对林彪、陈伯达等大肆鼓吹的 天 “才论”和摘编的 《恩格斯、列宁、毛主席关于 称天才的几段语 录》而写的批语。 “文化大  相似文献   

6.
博览之窗     
毛泽东为什么不让 林彪当国家主席 中共九大以后,毛泽东把工作重点放在政府工作方面,提出召开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修改宪法等问题。他在考虑政府机构重建时,按照国家体制来讲,应设国家主席。后来,他又考虑如果设国家主席的话,首先他自己不适宜当国家主席。因为1956年9月他在北戴河召开的中央政  相似文献   

7.
1955年9月17日,国家主席刘少奇发布命令:林彪担任国防部长,罗瑞卿担任总参谋长;9月26日。中央政治局决定:由中央军委副主席林彪主持军委日常工作,罗瑞卿为军委常委、军委秘书长。  相似文献   

8.
舒云 《党史博览》2007,(11):13-16
林彪犹豫再三,打不打锦州 1948年秋,东北的国民党军缩在沈阳、长春、锦州三个大城市里,死也不出来,害得东北野战军无仗可打.虽然攻打大城市的条件还不十分成熟,但也只有这三锤子"买卖"了.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主张打锦州,而东北野战军司令员林彪认为长春好打一些.经毛泽东同意,东北野战军首攻长春.  相似文献   

9.
看了“六大罪状”———毛泽东越发感到不清楚了庐山会议后,毛泽东就感到要抓军队。有人说庐山会议上毛泽东有好几个没有想到———没有想到他选定的接班人林彪会“突然袭击”,没有想到与会的那么多代表上了林彪等人的当,要求设“国家主席”。———到底是林彪想当国家主席,还是那些人起哄?是预先策划好的一场阴谋,还是各种政治势力斗争的结果?在当时的各种政治势力中,军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这样一个特殊时期。———这就不能不涉及到副统帅林彪。当时,对庐山上的事情,毛泽东还没有看得很清楚。在会上批了陈伯达,…  相似文献   

10.
(接2003年第11期) 第二,起草九大政治报告的分歧. 九大筹备期间,据林彪秘书回忆:1969年2月的一天下午,林彪对他说:"主席让我作政治报告,并说,这次报告不用事先写成稿子,叫我口头讲,然后整理一下;如果需要对外发表,就用记录稿.  相似文献   

11.
“文化大革命”是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来篡党夺权的一场“浩劫。”国家主席刘少奇横遭林彪、江青一伙的政治迫害和人身摧残。然而,历史就是裁判:林彪和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已先后被粉碎;刘少奇却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那么,这一桩我党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又是怎样制造出来的呢?  相似文献   

12.
(八) 1970年,特别是下半年以后,林彪与江青的政治关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在当年8、9月间召开的九届二中全会上,林彪进行了抢班夺权的阴谋括动,他公开打出的旗号是维护“天才论”,暗地里是企图早日成为国家主席。在林彪的部署下,叶群、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等以不点名的方式,大批张春桥,从而在林彪集团与江青集团之间,爆发了一场争斗。这场争斗,对林彪与江青的政治关系产生了相当大的冲击。但是,由于问题爆发后毛泽东在全会上只是重点批判陈伯达,避开了林彪;而叶群等人发难时的斗争矛头也没有直接涉及江青。所以,在…  相似文献   

13.
倪国良 《党的建设》2000,(12):21-22
"古田会议"以后不久,时任红军第一纵队司令员的林彪,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在信中,林彪提出了"井冈山红旗究竟能打多久"的问题.毛泽东觉得林彪对时局的估量比较悲观,而且有一定的代表性.于是,给林彪写了长达六七千字的回信,这就是以后收入<毛泽东选集>的那篇<星星之火,可以燎源>的著名文章.  相似文献   

14.
黄瑶 《党史博览》2012,(3):9-11
1971年"九一三"事件发生后,广大民众经历了由十分惊愕转而重新进行独立思考的过程.从林彪叛逃这件事,人们自然而然地对林彪赖以崛起的"文革"的理论和实践,对与林彪集团相勾结的江青集团发生了怀疑.  相似文献   

15.
霞飞 《党史博采》2005,(8):49-54
又升了一步毛泽东的三条决定一下达,庐山会议的风向骤变,由林彪等人鼓吹天才论、鼓噪设国家主席、攻击张春桥,一变而为批判陈伯达、责令陈伯达检讨、追查风源。林彪一伙由此而翻了船。庐山会议后不久,全党开展了批陈整风运动,再往后不久,毛泽东亲自南巡,揭破了林彪一伙的阴谋,林彪于1971年9月13日乘飞机外逃,在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温都尔汗自我爆炸。至此,张春桥算是渡过了又一个险滩。庐山会议后,张春桥进一步得到了毛泽东的信任,他抓住这个机会,又活跃起来。什么批陈整风啦,批林啦,揪林彪死党啦,张春桥都是走在前边的,而且他拿出来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巴图 《党史纵横》2004,(5):11-15
五、林彪拉陈伯达,陈伯达也主动投靠林彪,陈伯达终于成了林彪集团中的重要人物 在"九大"上,陈伯达仍然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政治局常委,保住了原来的地位.他松了一口气.但他自己清楚,他在中央政治局中是孤立的,他的地位是动摇的.  相似文献   

17.
“自1967年3日到1971年9目4年多时间,由我替林彪批字的文件有400多件,写满了两个登记本,绝大多数是‘呈主席阅’、‘呈主席批示’、‘同意’等几个字,林彪授意的批语没有给我留下什么特别记忆,倒是叶群让我替林彪写的批语有几件我还记忆犹新。”——李根清  相似文献   

18.
国家主席之争引发毛泽东与林彪激烈冲突1969年4月1日至24日,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文化大革命”的混乱局面下召开了。在这次大会上,出尽风头的是林彪,他不仅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向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作了政治报告.当选为中共中央唯一的一名副主席和中央军委副主席,而且在九大通过的新党章中破天荒地写上林彪“是毛泽东同志的亲密战友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9.
阎志峰 《党史文苑》2005,(12):42-45
林彪对作战之术颇有研究,精于打仗.1955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林彪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仅次于朱德、彭德怀,位居第三.十大元帅的平均年龄是57岁,林彪年龄最小,只有49岁,毛泽东称林彪为"少帅".这是党和国家对林彪的战术的高度认可,也是对林彪做出的军事业绩的最高褒奖.  相似文献   

20.
<正>1945年2月至7月之间,中共七大召开之前和之后,在延安同时召开了一次前后共43天的"华北座谈会",亦即"华北地方与军队工作同志的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刘少奇、彭德怀、林彪等人,大会推选薄一波为主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