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1案例资料2004年4月,李某(女,85岁)被人发现死在家中。经现场勘查,确定案件为他杀,罪犯踹门入室,用室内的锄头打击李某头面部致颅脑损伤死亡,并进行奸尸,做案后用锁将门从外边锁住离开。现场床单上发现一处斑迹(经检验确定为精斑),其余未发现任何有价值的痕迹物证。对精斑进行ABO基因型检测,为AO型。遂在周边乡镇寻找有前科人员和社会上有劣迹人员,若为A型,再进行DNA检验以辨别罪犯,结果均排除。由于该案发地为农村地区,婚姻关系相对来讲是比较固定,多为家系群居,因此2004年12月专案组提出利用家系进行犯罪嫌疑人排查。对现场遗留精斑进…  相似文献   

2.
在工作实践中,有时经过大量分析研究论证后,有些确认为作案人所留的犯罪手印在破案后得不到验证,分析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报案不及时,现场保护措施不力,致使现场手印甄别困难,排除不尽案件发生后,事主或现场发现人因急于清点财物或抢救人命,而不能及时报案或立即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保护现场,使得无关人员随意进出现场,触摸有关物品而留下与犯罪无关的手印。加之事主或现场发现人过于激动,回忆不清案发前后进出现场人员的人数、到达的部位、接触的物品,以及现场物品的来源、放置位置、使用保管等情况,致使现场无关手印不能也不可能完全被排除而被误认为犯罪手印。二、现场受到"二次破坏"而留下他人的手印在现场保护和现场实地勘验过程中,一些不必进出现场的公安保卫人员因急于了解案情而随意进出现场,接触或移动现场上的有关物品,使本来已遭到事主或无关人员破坏过的现场再次受到破坏而留下自身的手印。另外,必须进入现场的现场指挥人员(包括个别领导)、实地勘验人员进入现场时不按照现场勘查的步骤、顺序和方法进行勘验,而留下自身的手印。这类手印一般不易察觉和排除,最终将自身的手印误作为犯罪手印。  相似文献   

3.
一切都发生在美国好莱坞,凶杀现场比电影更加血腥。现场留下了太多的证据,多人成为嫌疑人。激烈的打斗痕迹、带血的运动鞋印、壁橱夹克衫上的血迹,一切都那么扑朔迷离,令人惊恐。然而警方锁定的嫌疑人却被一一排除。  相似文献   

4.
侯林 《法制与社会》2011,(32):248-249
刑事犯罪案件的原始现场往往存着传染性体液、未被排除的炸弹、毒害气体以及复杂的现场地理环境等潜在危险因素,尤其是近年来一些新材料、新能源在工业、生活中的应用,使勘查中的现场更加复杂化,从事技术工作的民警因公负伤甚至殉职的事件时有发生。究其成因有些是由于客观方面警用装备投入不足,也有一些是由于个别民警临场经验不足,自我防护意思不强。就全国来看,现场勘查中的安全教育工作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5.
1 案例 案例1汪某,女,某日上午.被发现死于某租房内.经现场勘察确定为一起凶杀案件.根据现场及尸体情况,怀疑死者生前曾被性侵犯.  相似文献   

6.
1案例 案例1汪某,女,某日上午,被发现死于某租房内。经现场勘察确定为一起凶杀案件。根据现场及尸体情况,怀疑死者生前曾被性侵犯。提取死者的阴道拭子、内裤等送DNA实验室,经检验均未检见精子。后经过对现场的分析判断,嫌疑人可能会有吮吸死者乳头的可能性,遂提取死者的双侧乳头擦拭物,经检验在右侧乳头擦拭物上成功获得一男性DNA成分.后经DNA数据库比对认定张某为犯罪嫌疑人。张某被抓获后交代了强奸后杀人的犯罪事实.  相似文献   

7.
正1案例1.1案例1某女,被其夫发现在宿舍缢死。尸体检验见死者呈典型缢死表现,除颈部环形封闭索沟外,前方索沟可见"八字不交"分叉,属后位缢型,与现场勘验结果一致。但除该损伤外,在死者双侧下颌缘及颏下部均可见表皮剥脱(图1),生活反应明显,类似扼颈死形成表皮剥脱,不能排除其缢死前与他人发生过肢体接触。经调查,该女有精神异常史,与其夫在同一工厂打  相似文献   

8.
在犯罪现场勘查提取的手印中,排除与案件无关人员的手印,直接关系到侦察破案中的认定人身、审判中的定罪证据。如果将无关人员手印列为犯罪所留或者将犯罪所留手印排除在外,冤枉无罪的人,让真正的犯罪分子逃避惩罚。排除工作常用方法就是将与现场有接触条件的无关人员的手印进行比对逐一排除。但对于流动性较大的现场,技术人员根据现场手印具体遗留部位结合罪犯行为动作,和手印上特殊附着物的分析方法,在实践中利用现场手印新鲜程度,对不同显现方法的不同显现时效,结合罪犯作案时间来分析推断是否罪犯所留手印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江苏沛县张寨乡苗洼村村民刘桂侠,女,43岁,被杀死后移尸在其责任田东北角的苇坑内,尸体下身赤裸,经现场尸体勘验,沛县公安局专案侦破组,对案情作了认真分析,确定案件性质是一起流氓、强奸杀人案,但也不排除报复杀人的可能性。确定以张寨乡苗法村为中心,兵分三路,在张寨、魏庙、胡寨三乡镇14个行政村撒网,先后排查了七千多人,形成可疑对象17名,经反复甄别,这17名对象也被一一否定。在划定的范围之内又反复做工作,仍未发现有价值的线索,案侦工作陷入僵局。沛县公安局针对破案中出现的困难局面,认真分析原因,找出症结,决定实行招标破案。  相似文献   

10.
实践证明,现场勘查的好与坏、现场分析准确与否,直接关系着刑侦工作的成败。在实际工作中,一些侦察人员,甚至我们一些侦察决策领导人由于缺乏对刑事技术科学性、专业性认识,不尊重现场情况,对勘查技术人员提出的现场分析意见持有疑虑(或不相信),侧重于调查访问所得的情况或线索,致使侦察工作步入迷途,贻误了战机。发生在我市某县一起特大抢劫杀人案件就很具有代表性。1994年10月15日,西安市某县安家大队十一组曹平均一家三口被杀害于家中,并被纵火焚尸,现场遭到严重破坏。市局刑侦处技术科经全面认真的勘查现场发现提取了案犯鞋印。根据现场特点、尸体位置、变动情况和痕迹物证分布等进行综合性分析,勘查技术人员在临场分析会上提出了如下几点意见(结论):①这是一起有预谋的抢劫杀人案件;②根据案犯鞋印分析,系一人作案,案犯身高170cm左右,年龄20-25岁;③从现场环境及大门关闭情况分析,案犯从大门出入,系叫门入室,案犯与死者有某种熟人关系;④案发当晚下大雨,而且适逢停电,说明案犯居住地离现场不远,排除流窜作案;⑤现场有血手套印痕反映,说明案犯带手套作案。后根据现场勘查过程中所提取的滴落血迹检验结果证明案犯受了伤。  相似文献   

11.
金洪年  周晖 《中国法医学杂志》2012,27(2):145-146,179
<正>1案例资料简要案情邓某,男,24岁,农民。某年2月5日被发现死于同村村民李某家的粪坑内。经勘验现场和尸检,认为邓某的死因可疑。现场勘查现场位于李某家的粪坑内,附近有一  相似文献   

12.
1 案件简介 2004年4月,河南省邓州市某镇李某(女,85岁)被发现死在家中。现场勘查确定为他杀,李某被锄头打击头面部致颅脑损伤死亡,并被奸尸,现场床单上发现一处斑迹(经检验确定为精斑)。  相似文献   

13.
王军  张良 《刑事技术》2013,(6):55-57
1案件简介某年8月19日,某镇一机井中发现一疑似女尸,经现场勘查证实死者为郑某,死者双脚及右手被尼龙绳捆绑,口部被胶带缠裹后头朝下投入到该机井中,现场勘验人员在胶带上提取指纹1枚(见图1)。  相似文献   

14.
1案例某日晚22时许,受害人某女,81岁,在家中睡觉时被人强奸,并导致会阴部大出血。第二天上午,受害人家属报案。现场勘查人员勘查现场时在现场脸盆中发现一条浸泡在水中的内裤,经调查为受害人被强奸时所穿,为案发后即刻浸泡且已经浸泡了12小时以上。现场勘查人员马上提取内裤并晾干后送检DNA。同时送检受害人的阴道擦拭物以及受害人身上的内裤及睡裤。  相似文献   

15.
1简要案情2004年6月23日凌晨5时和8月28日凌晨7时,某市两居民楼两户居民分别被盗,涉案价值12000余元。经现场勘查,房门门锁完好无损,门上及暗锁芯周围无任何暴力破坏痕迹,窗户上未发现有攀爬痕迹,对两家事主家中的原配钥匙进行检验,未发现有配制钥匙痕迹,排除了钥匙开锁的可能性。但在用钥匙插入锁孔时有阻力,为进一步弄清原由,技术人员在拆卸暗锁芯检验时,意外发现锁芯四面匙槽内和锁芯末端连接的锁尺处遗留有胶状物,经检验为泡泡糖残留物。对锁体解剖检验,发现锁芯匙槽内的弹子全部被泡泡糖粘连,泡泡糖将弹子堵在弹子孔内,难以回位,泡泡糖…  相似文献   

16.
我国新《刑事诉讼法》第54条明确规定了我国非法证据排除的范围与排除后果,司法解释也作出了细化规定。但是,相关规定仍存四项不足:第一,排除物证、书证的条件存在逻辑错误。第二,应当排除的非法证据范围狭窄。第三,遗漏确立"毒树之果"排除规则。第四,已被排除的非法证据存在"借尸还魂"的可能。为了保障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司法实践中的正确适用,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完善:首先,调整排除非法物证、书证的行为条件、救济条件和结果条件的顺序。其次,将非法证据的范围扩大至全部证据种类。再次,"毒树之果"原则上不应当作为定案根据。最后,审判阶段被排除的非法证据不应当允许被重新调取。  相似文献   

17.
运用DNA多态性分析技术和DNA数据库串并系列案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案例资料例1 2005年6月30日凌晨1时许,高某(女,24岁)在某中学附近被一男子抢劫并杀害;6月30日凌晨1时许,吕某(男,21岁)在某路口被抢劫致伤;7月3日,陈某(女,26岁)在另一中学附近被一男子抢劫并强奸。7月7日下午,某区公安分局将“6.30高某被抢劫杀害案”及“7.3陈某被抢劫强奸案”的有关检材共13份送检,其中包括高某的血纱、陈某的血纱、阴棉和内裤,嫌疑人孙某(男,33岁)的血纱及T恤、裤子上血迹多处、现场提取的血迹多处、水果刀上血迹等检材。经检验,结果为:①陈某的阴棉、内裤上精斑来自孙某;②孙某衣服上血迹(左袖)来自一男性个体,排除为…  相似文献   

18.
被害人承诺的理论定位与司法适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刑法》中所规定的正当行为仅包括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两种情形,立法者并未将被害人承诺列入其中,所以,被害人承诺在理论上被视为是一种超法规的正当化事由。经由被害人同意的行为排除犯罪的理论基础在于被害人的自由决定权和刑法的谦抑性。当然,司法实践中,并非所有经被害人承诺的行为均具有正当性和合法性,只有同时具备主体、主观、法益、时间和目的等要件的承诺才可以排除其社会危害性而不被认为是犯罪。  相似文献   

19.
1案件简介某年9月21日,某市发生一起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案。由于案发为晚间,且现场路段正在施工,没有目击人看到肇事车辆。经法医鉴定,死者是被大型车辆从身上碾压导致死亡,且其死亡前已经成醉酒状态。经调查得知,死者系当晚与朋友喝酒后独自骑自行车在回家的路上遭遇车祸。侦查人员调取了现场周边的监控录像,发现在现场南边1000m处(与现场中间有一十字路口)有一辆大货车在案发时间段内向现场方向行驶,遂根据车牌号码在市内某工地找到这辆车,  相似文献   

20.
□据选择杀人时机判断选择合适的杀人时机,是犯罪分子预谋作案的一个重要方面。若杀人时机选择准确,多是熟人作案。如被害人刚存放在家中巨未即被抢劫杀害;乘被害人患病服药期间进行投毒;在被害人外出或返回途中,事先潜伏在必经路线,突然袭击等都反映出熟人作案的心理特点。□据杀人现场所处环境分析如果杀人第一现场较偏僻,被害人生前并不熟悉这一环境,在排除了被绑架协迫或拖拉到现场的情况后,多是被凶手哄骗至此;如果现场发现两人坐卧攀谈迹象或死者被害前经过精心打扮象去赴约,则更可能说明是被熟人杀害,多系因恋爱、奸情关系破裂引起杀人。□据现场物品状态分析待客住宿迹象:死者家中饭桌上若有茶水、碗筷酒菜、糖果等,有可能凶手与死者共同进餐、攀谈;据被窝、铺盖分析凶手若与死者共同住宿,可说明凶手与死者关系密切,多是朋友、同学、战友、亲戚关系等。现场物品变动变化情况:在盗窃、抢劫杀人案中,若现场翻动很乱,甚至价值高的物品未找到,说明凶手对被害人或现场不太熟;反之,作案目标特准,尤其财物存放位置隐蔽,作案人不经过仔细搜寻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