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宇 《求索》2007,(5):174-175
在20世纪20年代,当以创造社为代表的中国浪漫主义思潮总体上走过了一条从追求个体私人自由的审美启蒙到追求人民民主主权的审美政治化之路时,对个性主义的坚守使徐志摩呈现出别样的风采:虽然怀有浓厚的人道主义悲悯情怀,但徐志摩坚持文学是个性的表现,其作品呈现出了抒写性灵的特点及悲观、颓废的倾向。  相似文献   

2.
朱迪光 《求索》2008,(2):183-185
中国古典诗歌中是否存在用不同的人称进行抒情的问题,在学界有不同的意见。有人主张中国古典诗歌中不用人称代词,也不存在人称问题。有人提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抒情者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经考察,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抒情者没有使用不同的人称进行抒情,但存在着三种抒情方式以及相应的表达方式:第一种抒情方式是抒情者以自身境遇作为情感抒发中心的一种方式;第二种表现为对第三者亦即他或他们的遭际、命运的感受或体验;第三种抒情方式是对抒情对象亦即你或你们的感受或由抒情对象亦即你或你们的遭际、命运所引起的感受或体验。这三种抒情方式在话语表达方面可以简化为“我对你说我”、“我对你说他”、“我对你说你”;抒情方式不同,显现出来的抒情效果亦有所不同,第一种抒情方式,情感抒发强烈,第二、三种抒情较委婉。  相似文献   

3.
促进个性发展,培养健全人格,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现代教育的根本目的。中国古典诗歌有着深厚的人文精神,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熏陶和人格教育的有利资源。本文旨在从人伦情怀体验、人性生命意识、人格精神魅力及人生价值追求等几个方面,来探讨中国古典诗歌的人文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4.
徐立钱 《前沿》2014,(7):199-206
在一般人的视野里,穆旦是反传统的斗士,新诗现代化的急先锋。但是深入考察他的诗歌文本不难发现,穆旦的诗歌写作有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早期的现代主义与后来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之间就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同时,穆旦拒绝中国古典诗歌传统,并不意味着他对古典文学的无知。实际上,他的一生从未与古典文学传统割断过联系。本文首先结合穆旦的家学渊源和学校教育,以穆旦不同时期的诗作《古墙》《玫瑰之歌》和《冬》为例证,深入考察了中国古典文学尤其是古典诗歌意象和诗歌主题对穆旦诗作的影响。论文认为,在肯定穆旦西化努力的同时,同样不能忽视古典文学对穆旦的潜在塑造。  相似文献   

5.
谭德晶  ;高颖君 《求索》2008,(3):185-187
戴望舒的诗作有一种古典美的精魂气质,其在诗境营构、意象选择等方面都与中国古典诗歌有着或显或隐的联系。“秋”、“青色”、“夜”的意象,以及女性、花草及“飞升”意象都与古典诗歌中的意象原型有着渊源关系,这些都充分表明了戴望舒在向“现代”寻求的过程中,对古典诗歌传统的某种倾心与复归。  相似文献   

6.
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先锋诗歌创作中张枣独自经营着属于自己的诗歌园地.在其作品中,大量的源自古典诗歌的意象、结构及其所营造的传统古典意蕴频频出现,构筑了属于张枣诗歌独有的文化场域和古典场景.这种古典特征与张枣的先锋气质巧妙结合,使得张枣诗歌具备了鲜明的、区别于其他先锋诗歌的独特个性.  相似文献   

7.
张思京 《湖湘论坛》2012,(2):95-100
中国古典诗歌作为中国文学之源和民族文化瑰宝,走过了3000多年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辉煌到衰落的痛苦演变。其历史地位早有定论,其前途命运值得关注与期待。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有必要重新认识古典诗歌的现实意义,重新审视古典诗歌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8.
古典诗歌有着无穷的艺术魅力 ,是人文精神的理性张扬 ,在教育方式、教育内容、教育效果、教育功能等方面有着极强的涵盖与熏陶作用。学习古典诗歌 ,汲取其精华 ,对于加强思想道德修养、陶冶高尚情操、砥砺坚强意志、提高文化品位都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9.
甘玲 《求索》2010,(6):181-183
中国古诗学有别于西方之学,它从作品的创作立意到文本语言组织、从美的构筑方法到美之价值判断都深深根植于中华文化的土壤中,形成自己独特的体系。中国古典诗歌的独特特质和语言技巧,都是诗人以细腻的诗心在生命的感受中提炼发掘出来的。中国古典诗歌表现出内向维度的探索和追求,诗人常以不同的语言技巧展现出来,并刺探入他人内心的本真中。本文以中国古典诗歌目治法为研究对象,目治法是一种复杂的语言结构方法,它反映了一种中国古典的心灵主体论,与西方的现象学的精神遥相呼应,着力于人类内在世界规律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兰色姆认为诗歌不确定意义是决定诗歌的本体因素.西方诗人通过改变诗歌语言逻辑来创造诗歌的不确定意义.中国古典诗歌表现出的不确定意义并非因改变语言逻辑造成的,而是由于修辞使用与阅读环境不同导致的.  相似文献   

11.
陈博 《传承》2009,(14):134-135
兰色姆认为诗歌不确定意义是决定诗歌的本体因素。西方诗人通过改变诗歌语言逻辑来创造诗歌的不确定意义。中国古典诗歌表现出的不确定意义并非因改变语言逻辑造成的,而是由于修辞使用与阅读环境不同导致的。  相似文献   

12.
浅淡古典诗歌“无理而妙”的表现手法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理而妙”是古典诗歌创作的一种境界。它是古典诗歌创作中所采用的独特表现手法和由此所产生的美感作用之间的完美统一。“无理而妙”往往通过夸张、想像、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实现。  相似文献   

13.
格式塔心理学关于学习的理论,如整体性、直觉性、心物同形、完形压强等,对古典诗歌教学有极大的启示,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整体感知,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二、反复体味,阅读自悟;三、心物同形,情景交融,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四、发挥想象,填补缺陷,加深对诗歌意蕴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盛行于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初的欧洲浪漫主义思想文化运动,对后世欧洲哲学和社会的发展具有极大的影响。浪漫主义思想精神的价值在性质上足哲学的,在形式上是诗歌的。浪漫主义的精神凸显了人本关切的意蕴以及寻求理想与现实的统一、扬弃人的生存悖论、追求永恒与绝对的精神,唱响了现代性批判的序曲。  相似文献   

15.
吴积雷 《理论月刊》2006,(9):121-123
作为后期新月诗派重要成员的一代才女林徽因,是“三十年代的极富个性的、艺术上渐臻于炉火纯青的女诗人”。她的诗上接我国根深蒂固的诗词传统,外应世界诗艺潮流的变化,融中国传统诗学与西方现代诗艺于一炉,体现出古典与现代的双重色彩,呈现出独特的艺术特色,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6.
李建平  孙基林 《求索》2012,(5):99-101
当代诗歌创作面临两大精神误区:精英式的高蹈和庸众式的委顿无疑。精英式的高蹈指诗歌精神呈现出超迈和玄远的特征,缺少人间情怀,在语言上所指越来越溢出能指的范围,让人不知所云。庸众式的委顿指诗歌精神呈现出欲望化、庸常化的特征。所谓欲望化就是一些诗成了下意识、性意识的展览,诗成为欲望的渊薮;所谓庸常化,一些诗只有后现代主义的平面,没有深度和意义。走出困境方法在于坚持诗歌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坚持真正的诗歌精神。  相似文献   

17.
“郑成功”是台湾古典诗歌中延续不断的重要题材之一,但不同时代,对郑成功的评价不尽相同。清代前中期评价偏于负面,牡丹社事件时,发生了由负面到正面的大翻转,并在乙未时达到高潮。其原因,在于面对异族入侵,人们想从郑成功身上吸取反殖抗敌的民族精神。日据后内渡使连横等跳出狭小空间而有了横跨两岸的宽阔视野,他们吸收了民主革命思想,建立了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岛内情况则较为复杂,《台湾》等报刊的征诗表达民间未曾改变的郑成功尊崇,瀛社的课题则有呼应“皇民化”之嫌,但仍以彰扬郑成功遗民忠义精神和驱荷复土、辟垦台湾的历史功绩为主流。这一演变反映了因应不同时代面临的现实问题,人们思想感情、认同状况的变化,其本身亦为台湾历史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美学是卢梭浪漫主义“最根本的形式”。它是一种基于特定“情感”上的审美。它成为审美现代性批判的来源。  相似文献   

19.
党焱 《理论月刊》2005,(4):121-123
本文通过对18世纪中后期法国社会状况及作家处境、心理互动关系的分析,认为“忧郁”是法国早期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20.
蒋正治  贾三强 《求索》2013,(7):134-136
晚清湘军重要将领罗泽南,以儒生领兵,对湘军的创建和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他余事为诗,留下了近两百首诗歌,集中反映了他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孝亲忠君、恋土爱国的道德情操;忧国忧民、感时伤世的思想情怀的儒家文化精神。解析罗泽南诗歌的儒家文化精神,对于理解其文学思想,探寻其心路历程,把握其文学创作的内容、特色、成就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了解罗泽南甚至晚晴湘军诗人集团其他士人的生活状况、思想状态,探索湘军成功的原因进而发掘近代湖南人精神和湘学精神,都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