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迅杂文的冷峻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杂文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它具有锋利泼辣的气势,深邃透辟的哲理思想,浓厚深重的抒情色彩,寓庄于谐的讽刺格调,舒卷自如的章法结构。其杂文的各种特点盘错交给,形成了一个纷繁复杂的世界。相贯穿其全部杂文中最为明显的,却是迎面扑来的一股冷峻的气息,这气息融合了深沉的内容和凝炼的文字,浑然一体,形成一个既粗扩雄浑又坚实细腻的境界,宛若一把匕首,寒光四射,耀眼夺目,冷峻威严。一、从鲁迅的生活地域、经历看冷峻法国艺术家丹纳说:“作品的产生取决于时代精神和周围的风俗”。在论述一个作家的创作个性形成的时候…  相似文献   

2.
论司马迁的史评杂文刘洪仁1杂文是一种“直接而迅速地反映社会事变的文艺性论文。以短小、活泼、锋利、隽永为特点,是一种战斗的文体。”’‘以这个标准来观照《史记》中的序文与赞语,我们会发现其中具有十足的杂文性。在这些序、赞中,有对历史的沉思,有对现实的感喟...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我国古典文学,尤其是诗词歌赋,是一座丰富多彩的取之不尽的宝库。在这些诗词歌赋中,蕴含着极为深刻的哲理。我在《辩证唯物主义常识》的教学中,结合赏析一些诗句,使学生把形象思维和辩证思维联系起来,在赏析诗情画意之时,悟出其中蕴含着的深邃的哲理。学生感到生动活  相似文献   

4.
每年给长江文艺出版社编“杂文年选”,序文总想有一点新意。今年的序文我加了个标题《告别杂文时代》。因为这篇小文表达了我的一些思考,端出来与读者分享,也再次谈谈杂文:  相似文献   

5.
哲学,往往给人以深奥玄虚的感觉。在中学,即使讲授的是辩证唯物主义常识,也不能不接触许多抽象的原理和概念。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只是照本宣科地讲条条,从理论到理论或单纯解释名词概念,这样,不仅促使学生死记硬背,而且也听不进,学不懂。难怪有的学生反映,上哲学课感到枯燥、乏味,如在雾里云中。要是我们能够把抽象的哲理寓于形象化之中,使学生听起来兴趣盎然,易于接受,调动起他们自觉学习的积极性,应该说,这对提高教学效果,是不无裨益的。诚然,要做到把哲理形象化,并非易事,  相似文献   

6.
南朝人刘勰所撰《文心雕龙》,是我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文学论著。全书五十篇,其中《杂文》篇是我国古籍中首先提及并讨论杂文的篇章。今人研究杂文概念和源流演变,往往提及此篇。然而几乎众口一词,认为刘勰所谈的杂文与今日所谓杂文“完全不同”,因而抹煞了这篇作品的现实意义。其实,只要仔细认真地读一读这篇文章,我们不难发现,刘勰所论确有许多可供借鉴之处,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杂文基金会与何立庠林寒湘人何立摩,笔名立言。“库”者,乡学也。1961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的何立库先生,确曾一度从事教育工作。但正如这两个名字所象征的那样,他的事业及成功不在办学,而在于创作杂文和办报事业,也就是“立一家之言”。湖南的百姓,凡是...  相似文献   

8.
这是一辑非鲁迅时代的杂文。 《中国当代杂文二百家》,选的是从1949至2009年60年间的杂文,起始年份已距鲁迅先生逝世13年了。编选者匠心独运,在所选400余篇上乘之作中,以胡风的杂文《鲁迅还活着》开篇,接上了鲁迅的“地气”。  相似文献   

9.
谌东飚 《求索》2007,(11):189-190
古、今杂文之间有没有传承关系?本文揭示了古代杂文文体的七个主要特征,而且指出它们都在现代杂文文体中得到了继承。  相似文献   

10.
简论抗战时期的秦似杂文陈焕新秦似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杂文家之一。1935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救亡运动,并在《文艺阵地》、《救亡日报》等刊物上发表诗歌和杂文。1940年,秦似在桂林参加党领导下的文化工作,同年七月,和夏衍、聂绀弩、宋云彬、...  相似文献   

11.
林秀琴 《前沿》2014,(9):179-181
以报刊为载体开展文学活动是现代文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特色,《晨报》副刊作为五四时期最重要的报纸副刊之一,为现代杂文的发展做出过积极的努力,它刊载的杂文数量多、质量高,并率先进行杂文文体的理论探索,还倡导科学杂文,使现代杂文家族增添了风格独具的新成员,标志着中国现代“科普文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分支已具雏形,其历史贡献值得铭记。  相似文献   

12.
潘磊 《前沿》2010,(18):18-20
1941年至1942年初由“文抗”作家倡导发起的延安杂文运动,承继鲁迅杂文的精神,“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揭示了延安新制度下仍然存在的陈旧的封建意识,体现出了这些杂文作者作为革命者的责任感与知识者的启蒙精神。但这些杂文一方面偏离了鲁迅杂文那种经由世相发露国人灵魂的企图与笔力,而局限于依赖个人经验的就事论事,另一方面偏离了其时延安的具体环境,而陷入一种过于理想化的、不够客观的责求。  相似文献   

13.
莫顺斌 《传承》2007,(7):126-128
我国古代杂文,历史悠久,作品丰富,形式多样,除了"杂文"之外,"杂著"、"杂说"都曾经被古人视为杂文;"杂文"、"杂著"、"杂说"等几种文体的内涵与外延与现代杂文虽然不能等同,却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今日浙江》2010,(7):61-61
为促进杂文创作、繁荣浙江文化事业,浙江省杂文学会、《今日浙江》杂志社、温岭市大溪镇决定共同举办“大溪杯”杂文大赛。  相似文献   

15.
至今未见有人对杂文的文体作系统研究。本文从杂体、杂交、杂取三个方面论述这一文体的特点,指出杂文是一种杂体文章,它丰富多彩的内容要求采取杂七杂八的文体形式,是一种杂交产品,由于它要用文学手法削弱甚至抹杀议论色彩,常常引进其他文体长处,并根据杂文的特点加以消化吸收,它还喜欢开拓疆域,巧借他种文体外壳,表现杂文神韵。这种“鸠占鹊巢”的结果,使杂文成为一种“四不像”的文艺性短论。  相似文献   

16.
从哲理上掌握基本路线,发展市场经济──《一百年不动摇──基本路线哲理分析》评介张江明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谢克同志撰写的《一百年不动摇──基本路线哲理分析》一书(简称《基本》,凡引自此书的只写页数),共分6章,12万字。此书紧紧围绕党的基本路线,从哲理...  相似文献   

17.
诗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生活的升华。它不仅具有鲜明的形象,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具有强烈的感染力量,激发人的斗志,震撼人的心灵。特别是哲理诗,还闪烁着真理之光,给人以睿智、启迪和教益。品读哲理诗就像和智者的对话,让人领悟人生的真谛,洞明世事的奥秘。揭示世界的本质和规律,研究人类的运动和发展,正确处理人类社会和客观世界的关系,是哲学研究的重要任务。浓缩了生活精华的哲理诗,具有把人类与世界联系起来的特点。所以在政治高考中,也常有剖析哲理诗的内容。如1998年政治高考21题:王安石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的诗句,…  相似文献   

18.
宋影萍 《青年论坛》2004,(1):117-118
杂文既非政治时评 ,也不是纯文学。与文学不同的是它的理性思辨 ,与政论有别的是它的真情率性、讲究文采 ,从而构筑了杂文亦庄亦谐、情理相生的独特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9.
杂文曾长期受到文人的冷落,幸而它“论时事”的特点得到报人青睐和读者欢迎,因而在报刊上得以生存和发展。19世纪70年代,国人创办的近代报纸一经产生,杂文即在其版面上立足。在报纸上大量发表杂文肇始于《循环日报响创办人王韬。戊戌维新时期,伴随着国人第一次办报高潮的到来,杂文已成为报纸上的重要文体。《新青年》“随感录”的诞生标志着现代杂文的开端,30年代前期的《申报·自由谈》对现代杂文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抗战时期,全国形成了以上海“孤岛”、重庆、延安等地为中心的报刊出版和杂文创作相对繁荣的地区。  相似文献   

20.
哲理养生     
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王夫之提出了哲理养生的说法,叫作“六然四看”。“六然”是指什么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