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有一位企业家,在一次经济论坛会议上作了个发言后刚刚走下讲台,他身边的一个银行经理就问他:“你需要贷款吗?”  相似文献   

2.
每年新课开始,我都郑重地表明:在台上我是老师,走下讲台欢迎大家当老师!欢迎学生当老师,对教学大有好处: 第一,有利于从感情上接近学生。教师谦虚,没有架子,就能和学生打成一片,学生才愿意向你说心里话,也乐于和你讨论问题。第二,能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老师:  还记得我的那次讲课吗?是您在实践中让我体会到了什么是懦弱,体验到了什么是自尊自信……”  看着这封来信,我想起了去年的那一幕。  有一位名叫赵君的同学通过竞争,被准许上讲台讲《自尊自信》,她在课前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备课。那一天,她胸有成竹地走上了讲台,可是由于紧张竟然讲不出来,同学中还有不时提出不同意见者。  “老师,我不讲了!”赵君呜呜地哭了起来。  我内心在激烈的斗争。记得从不少教研书籍上看过,在课堂上学生答不出问题时,老师逼问是不礼貌的表现。可是如果让她现在如愿,以后她会坦然、高兴…  相似文献   

4.
对刚刚脱下学生装,步入教师队伍的青年教师来说,如何培养他们早日进入教师角色,做到会讲课,讲好课,同时育好人;如何闯过“自我关”、“学生关”“、讲台关”这三关呢?对此,我们的做法是:一、自我关”战胜自我可谓第一关。有的青年教师“,怕字当头”,缩手缩脚,还未走上讲台,就为自己设置了一大堆障碍,诸如“我这也不行”“,那也不具备”等等。因此,克服胆怯、畏难心理是初为人师者的当务之急。战胜自我首先要树立自信心,坚信“我是最好的老师”“,我是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建立必胜心要自查、自检、自筹如何面对学生的办法、对策,经过周密…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节题为“集体生活需要合作”的六年级思想品德课,课进入第二环节,老师要组织一次课堂活动,一高一矮两名学生被老师请到了讲台前。老师:“学会合作是现代生活必备的品质,现在我们请两位同学上来做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是……,大家也许看到过。”老师边说边操作电脑,大屏幕上出现两个字:双簧。全体学生眼睛都盯住了屏幕,有的在小声地念着。  相似文献   

6.
一、缘起我在讲初二思想政治课第十四课第三框题:“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时,受某市交警与的士司机换位上班(一天)的启迪,尝试“换位教学”,即让学生上讲台当老师,老师下讲台当学生。二、指导思想依据新的课程标准,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即:老师作导演,学生作演员。通过换位教学,师生互动,师生互补,教学相长,增进师生间的理解与沟通。三、教学过程(一)准备阶段我把“换位教学”这一设想告诉学生,让学生自己申请当“老师”,话音刚落,有三个学生举手要求当“老师”。学生的“…  相似文献   

7.
老师往往因古板的面孔、枯燥的说教、严厉的训斥,使师生间竖起一道难以逾越的高墙。其实,老师你不妨走下讲台,你就走入了一个新天地。下面有三则小故事,与君共思量。一、老师摸了我的头。一同学星期六回家直乐,父亲盘问他:“考试得奖了,这般高兴?”连猜了四五下,孩子才郑重地告诉他:“昨天政治课上,老师摸了我的头。”原来如此,政治课讲完“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后,就“家乡的变化”开展的比富活动中,我点了班上学习较差的李密同学,他把家乡描绘得如诗如画,发言博得了同学们的掌声,我摸了摸他的头说:“讲得真好,大家向他学习。”二、一语问…  相似文献   

8.
有位学者在一次理论研讨会上 ,简要地阐述了唯物史观与历史研究的关系问题 ,引起了与会者浓厚的兴趣 ,以致会议组织者对走下讲台的这位学者说 ,你刚才应当展开来讲 ,讲得具体些。他回答说 ,我本来想这些都是常识 ,大家都熟悉的 ,用不着多讲。目堵这一场景 ,笔者生发了一些思考。是的 ,作为常识 ,大家都熟悉。但是 ,正因为大家都熟悉 ,所以大家往往不怎么在意。也许有鉴于此 ,古人才有“温故而知新”一说吧 ?下面 ,我们“温故”几条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常识 ,看是否对我们有些新的启发。一、质·量·度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质与量的辩证统一。质是…  相似文献   

9.
教学四关     
一、心理关。即教师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站在讲台上任何时候都要给学生留下一个镇定自若,驾驭自如的形象,遇事不慌,处惊不乱。如果教师一上讲台就畏畏缩缩胆怯心慌,瞻前顾后,讲课就放不开,语言也不流利,效果就差。从事教师这样一个职业,必须具有好的心理素质。这是因为:教师在授课时,一方面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另一方面也是用自己的人格力量来震撼学生,同时,也是把你良好的心理素养展示给学生。学生佩服某一个老师,一方面是为老师的知识素养、人格力量所折服,另一方面,也是为他那种大将风度式的心理素养所吸引。  二、…  相似文献   

10.
前不久到某廉政教育基地参观时,工作人员介绍了这样一个情况:有官员落马后,对贪腐行为不作深刻剖析,反将身陷囹圄归咎于运气不好,“愿赌服输”.(人民日报7月20日) 有什么样的心理认知就会导致什么样的行为结果.为什么会有干部患上“赌瘾”成为“赌徒”?这与一些干部法纪意识淡薄、官欲膨胀、官僚作风泛滥密不可分,因为轻视法纪,便总想着钻空子、打擦边球,谋私利;因为官欲膨胀所以不顾一切往上“爬”,在职务高低上患得患失;因为作风浮夸,所以总想比别人特殊,享受更多的“福利”,从而导致心智迷失,放松了法纪意识和思想警惕,走上了违纪违法的不归路.  相似文献   

11.
李保林  刘强 《创造》2006,(12):84-87
倘若有人说平头百姓到政府机关去办事时眼睛往往只会盯住自己的一点个人利益,那么这样的结论一定是十分片面而肤浅的。因为一位在昆明市便民服务中心得到了良好服务但并不懂什么经济学的群众,却有富于“经济学”含义的一说:如果因为便民服务中心的成立而使群众办每件事节省1元交通费,那么每年将可以为昆明市的百姓节省几百万、上千万元……  相似文献   

12.
过激行为是自身心理不平衡最厉害的爆发性反应,因而造成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从心理学方面来说,老师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做好教育,以抑制学生过激行为的发生。一是进行修养教育。过激行为,一般会发生在心胸狭窄、患得患失、爱计较、情绪波动较大的人身上。这样的学生自控力低,这就是人们平常所说的“缺乏修养”。老师需要在如何处世、怎样礼貌待人等方面教给学生有关礼仪知识。因为修养一旦提高了,心理就比较稳定,即使无故加之也可不怒,骤然临之也可不惊。二是与人为善教育。青少年学生如果没有与人为善道德,常会由“愤怒心情”向“暴力行动”…  相似文献   

13.
《劳动保障世界》2005,(9):14-14
多年以来,我处于一种迷惘的状态。但是一次学习点醒了我,在讲台上,老师对一位女士说:“你能不能做成200个伏卧撑;”女士回答:“做不到。”“给钱。”“也做不到。“、”“那么你听好了,”讲师郑重的说:“现在我是一个强盗,如果你现在做不了200个伏卧撑,我就杀掉你儿子。想一想,想好了再回答。”女士想了一下,咬咬牙:“能。”  相似文献   

14.
英雄走下讲台后──邱娥国现象札记本刊记者翟永太邱娥国出了名,不是一般的出名。李鹏总理春节期间在江西赣南老区亲切接见他,并欣然题词“人民警察邱娥国,爱岗敬业暖人心。”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10位来自各行各业的先进模范人物...  相似文献   

15.
刘秋云 《半月谈》2004,(24):58-58
老师教出的学生多,被称作“桃李满天下”。但在众多“桃李”当中。谁是老师的“得意门生”呢?在许多老师的眼中,首先是当官的。经常被老师挂在嘴边的往往是当了乡长的某某、当了县长的某某,等等。其次是特别有钱的。当上大老板、大富豪的某某,捕有上百万、上千万固定资产的某某。也经常被老师夸奖有加。让老师骄傲的这些人,其实无形中就会成为后来学生的榜样。  相似文献   

16.
“忌”,即忌讳,对某些可能产生不利后果约事力求避免。身在教坛者应忌讳些什么呢?一忌“有气无力”。政治教师一上讲台要精中饱满、情绪高昂、信心十足、表现出一种坚童自信的气势,给学生以鼓舞和力量,使学生指从老师身上获得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切已精神倦怠、萎靡不振、有气无力。“有气无句”会给学生一种松懈的感觉,影响学生的听果情绪,使教学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二忌“平铺直叙”。教师讲课语调要有轻有重、有起有伏、抑扬顿挫,不断调整讲课的力室;切忌一个声调、一个速度、水波不兴、波闲不惊,如同老太婆绞线、嘤嘤嗡嗡…  相似文献   

17.
去掉口头语     
我上高中时 ,有位地理老师 ,每句开头总是“然而” ,不论是不是转折关系。每堂课要说100多个“然而”。口头语看似小问题 ,实则大毛病 ,不少教师或多或少地存在此类问题。口头语也因人而异 ,较多出现的有 :“这个”、“那个”、“那么”、“因此”、“因而”、“所以”、“啊”、“是吧”、“什么”、“呢”……这些与课堂无关的口头语 ,严重干扰了教师所要表达知识的内在逻辑 ,削弱了教师讲课的语言魅力 ,影响了学生听课的效果 ,也浪费了宝贵的时间作为教师 ,有很长时间是站在课堂上的 ,而说话讲话又是最基本的工作 ,所以去掉口头语 ,于…  相似文献   

18.
明明本是个好学上进的学生,一次班上有人丢了东西,查去查来他的疑点最多,班主任老师责令他写检讨、退赃款,同学们则指指点点议论他是小偷。半个月后,问题查清了,正当老师要还他清白、为他恢复名誉时,派出所又找上学校,原来他上周真的跟几个不法青年一起当了扒手。老师不明白,怎么一时的错怪,竟使一个好学生走上犯罪的道路?在心理学中,这种给某人贴上某种“标签”容易使该人产生与标签相一致的行为的现象,称为“贴标签效应”。之所以会出现这种“贴标签效应”,其一是因为标签的暗示作用可以影响人的“个体意识的自我认同”。如…  相似文献   

19.
“哀兵必胜”,自古为军事家们所乐道。我在教学中也注意了这一方法的运用。具体做法主要是四个“敢”:一敢承担责任。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和差错,既不动辄指责埋怨学生,更不信口讽刺挖苦,而是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因为木少问题虽然出在学生身上,但根源往往在教师身上。即使是学生自身的问题,我也主动承担教育不够、讲授不透的责任,使学生处处位会到教师的温暖。二敢承认无知。我经常不耻下问,虚心向学生请教。如果学生对某一问题有独到见解,情愿让学生上讲台,而自己甘当小学生。即使自己已胸有成竹,也不妨装点无知,去认真听取他…  相似文献   

20.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去年底在厦门举办了一期灾害管理培训班,开课的第一项活动是,每位学员在各色卡片上写出四项内容:本人姓名、所在单位;有无减灾经验,对学习班有哪些要求;你认为“管理”、“灾害管理”、的定义应该是怎样的,尔后每位学员都上讲台读自己填写的卡片。这种参与式教学令人耳目一新,来自福建、江西两省的50多位学员都打破单纯听课做笔记的常规,不知不觉中全神贯注地卷入学习交流,以后的10天里,从未离开过填写卡片,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老师会请你上讲台,加上经常性的编组变换,妙趣横生的课间游戏,确实让学员们忘却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