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少学生认为,哲学是一门深奥玄妙的学问,难学难懂,因而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不佳。改变这种状况,一条重要的途径,就是要在哲学常识教学中注重开采学生生活这一哲学教学的重要资源,让哲学与学生生活融为一体。近年来,在哲学常识的教学中,我注意以学生的生活体验为基础,紧密联系学生自身的生活、校园生活、家庭生活以及与学生相关联的社会生活实际,引领学生体悟“生活中处处有哲学”,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一、从学生生活层面切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激活学生思维哲学是整个人类社会生活现象的抽象和概括,它与人类社会生活有着…  相似文献   

2.
思想政治教材中有许多显性或隐性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教师如果能结合学生特点,利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就可以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  1发掘教材内容中的心理教育因素,培养学生健康心理。  教材中有许多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如高一的《经济常识》、高二的《哲学常识》、高三的《政治常识》,从不同的方面渗透着对学生的人格要求和智能训练要求,特别是高二的《哲学常识》中的许多知识点直接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相关,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最重要的资源。教师在备课与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掘这一资源,培养…  相似文献   

3.
娜仁高娃 《前沿》2009,(6):50-53
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石,要正确的理解它必须区分它在常识世界的哲学世界中的不同意义。哲学思维是建立与常识思维中又超越常识思维的辩证思维方式。唯物论的基本思想在常识世界中是不需要证明的,在哲学世界中又不能简单的用经验来证明,我们因该站在哲学的高度重新审视这个基本命题。  相似文献   

4.
亮棹 《创造》2008,(12):58-58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一种常识,从哲学的角度上说。它甚至不是一个严谨的命题。然而,在常识颠倒的时代,他们的文章变成了一篇战斗檄文。拉开了一个时代的帷幕。时过三十年,人们仍然念叨它、纪念它,说明依然有颠倒、混乱的思想盘旋在我们的上空,依然需要还原常识、解放思想。  相似文献   

5.
现行高中二年级《思想政治》的主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识。教材中为了阐释和论证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一些是本概念和原理,运用了大量自然科学知识。教学中如何运用好自然科学知识,对于提高中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识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自然科学知识是关于自然界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反映,它直接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界具体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研究和认识。辩证唯物主义则是对自然科学提供的知识材料进行抽象概括和总结,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因此,在哲学常识教学中运用自然科学知识,是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自然…  相似文献   

6.
随着素质教育和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作为哲学教学工作者,应当充分发挥哲学这门课程在培养学生哲学思维能力和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方面的优势。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必须首先学会用哲学思维教哲学。以下是我在教学工作中的一些尝试和设想。一、用哲学思维方法去备课用哲学思维教授哲学,从开始备课就要“进入状态”,要用哲学的头脑来设计教学。具体做法是:首先,把系统论运用到备课中。整个哲学常识是一个前后连贯、互相渗透,包括了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价值观、人生观等等一系列哲学问题的系统。作为教师,就要在备课时做到通盘考虑,准确地把…  相似文献   

7.
《辩证唯物主义常识》中概念多,比较抽象。初学哲学的高中学生,学好这门课是有一定困难的。如何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地讲清楚哲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使学生听得懂、能接受,这是我们中学政治课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研究、解决的问题。今年,我在结合学生学过的自然科学知识,讲清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方面,做了一些尝试,有了一点体会。结合学生已学过的自然科学知识,引用典型事例,能加深学生对哲学基本观点的理解。学生听得懂、印象深、容易接受,欢迎这样做。例如,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原理是教  相似文献   

8.
在哲学常识的教学中,有些教师的哲学观念僵化,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这是当前哲学教学中必须注意的问题。在教学中,一些教师往往强调哲学的学习能给人以智慧。哲学是智慧之学,这固然不错。但是不能把这一点让学生理解为哲学是提高学生智力的一门学问。实际上“智慧”在这里是指人们认识世界的能力。这种能力主要是通过把握科学的哲学思维方法来体现出来的。在教学中,有些同志不是辩证地而是机械地去讲解辩证唯物主义的概念和原理,不会把这些概念和原理用认识或实践统一起来。这就会导致在哲学教学中找不到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的切入口…  相似文献   

9.
1998年全国高考政治第34题紧密结合当前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的热点,考直了学生对职工下岗和再就业问题的认识。这是预料之中的问题,但考题却门得巧妙,问得灵活,使人耳目为之一新。这道试题要求对同一材料中有关职工下岗和再就业的问题,运用经济常识指出纺织职工下岗的原因;运用政治常识说明政府为什么要把再就业工程当作大事来抓;从哲学上考虑是什么原因影响了某些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很明显,这道试题坚持了高考改革所倡导的理论联系实际、突出考查能力的正确方向。该题的突出特点是将经济常识、政治常识、哲学常识三者的有关内容融…  相似文献   

10.
科学矫正观的出场,需要进行深刻的哲学阐释,正确认识其哲学基础、哲学背景和哲学价值。以哲学的视角,审视当下的矫正实践,促进科学矫正观的构建,为罪犯矫正实践提供方法论指导。科学矫正观是对传统改造模式的哲学反思和扬弃,实现了科学矫正与传统改造的哲学对话。  相似文献   

11.
高中新课程实验开展后,思想政治课的教材名称由原来的《经济常识》、《政治常识》、《哲学常识》改为《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生活与哲学》,新增加了《文化生活》。这体现了一种  相似文献   

12.
一、哲学的本性与探究式教学1.哲学的本性决定了在哲学常识教学中更应该调探究式,也最有利于使用探究式。哲学是对智慧的热爱与追求。知识不等于智慧,果教师把哲学作为既成的知识来传授,即使向学生得清清楚楚,也难以体现出智慧来。只有在学习知识实践的过程中主动地探究,通过亲身体验、长期积累学生才能增长智慧。哲学教育更需要培养学生对智的无限热爱和永恒追求的精神。对智慧“热爱”之情其纯真,对智慧“追求”之意不可遏止,才能激荡出无的智慧。所以,“爱智慧”比“智慧”还重要。这就更需学生主动地去探究。如果离开对智慧的…  相似文献   

13.
物质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最基本的概念,是哲学常识中的教学重;久,也是难支,它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要掌握好这一概念,关键在于理解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根据自己教学体会,我认为要正确理解物质的客观实在性,须把握好以下“五性”1、共同性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简单地说,物质即客观实在。因此,客观实在作为对物质本质属性的概括,它必须是意识以外万事万物的共性,否则就会缩小物质概念的外延,物质概念就不可能囊括万事万物,也就不正确了。例如,若把有…  相似文献   

14.
作为从教多年的教师,笔者曾不止一次地从各级教育部门领导的报告和各类优秀教师的事迹介绍中听到这样的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话,也没作深入的分析,还比较赞赏这种理念。可听得多了,细细地品味其中的含义时,又觉得该话有诸多的不妥。我们姑且先不去讨论人之初是性善性恶的问题,稍微懂得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识的人是不会得出这样的结论的。因为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它规定着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每个学生个体在性格、气质、思维方法、心理、生理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在综合复习中如何指导学生短期内有效地掌握知识,使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上更高的水平,这是教育界同行潜心探索的课题。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在综合复习的最后阶段,我们把时政课和基础知识复习课相结合,推出“热点专题”课。实践证明这是一项非常有益的尝试。一、组织设计“热点专题”的必要性1.有助于提高复习的效率。政治科高考的范围包括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和时事政治四部分,各部分之间既相对独立、自成体系,又是紧密联系的整体。教师指导学生按教材本身固有的体系框架复习几个阶段以后,就应…  相似文献   

16.
安东尼奥·葛兰西是意大利共产党的创建人之一,他的思想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都有很大的影响。从哲学史的角度来看,葛兰西是很早就提出了“实践哲学”这一概念的思想家。本文试图对葛兰西“实践哲学”的内涵和特征作某些揭示和评论。 一 葛兰西的“实践哲学”的提出,与他对哲学的本质和功能的理解有密切关系。 葛兰西认为,哲学是一种精神结构,是一种世界观,它不同于宗教和常识,哲学能够使社会达到意识上的统一性和一贯性。  相似文献   

17.
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有些正确的观点它的逆命题或推论不一定正确,有些概念相近或有着密切联系,但却有其不同的内涵。然而,学生往往不善于从“顺”、“逆”或者通过“比较”等方式去全面、准确、科学地理解和把握,经常出现认识上的误区和知识上的错误。下面就摘出学习哲学常识应注意弄清楚的90个“不等式”。1.哲学上所讲的“世界”≠日常生活中所说的“世界”2.世界观≠哲学3.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4.马克思主义哲学≠穷尽了人类智慧5.自然界是客观的≠人类在自然面前无能为力6.社会是客观的≠人类面对社会问题无能为力7.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相似文献   

18.
李如齐  葛祥龄  董厚坤 《前沿》2011,(23):178-182
社区矫正心理矫治工作这些年在国内外蓬勃发展不是偶然的,它有着广泛的自然、社会基础和历史必然性。人的心理的可塑性,行为的习得性,心态与行为的统一性以及人文关怀与追求是支撑该项工作的理论基源。探析这些理论对于进一步挖掘社区矫正心理矫治工作的潜能,掌握该项工作的基本规律,提高心理矫治工作的效率无疑是极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哲学,往往给人以深奥玄虚的感觉。在中学,即使讲授的是辩证唯物主义常识,也不能不接触许多抽象的原理和概念。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只是照本宣科地讲条条,从理论到理论或单纯解释名词概念,这样,不仅促使学生死记硬背,而且也听不进,学不懂。难怪有的学生反映,上哲学课感到枯燥、乏味,如在雾里云中。要是我们能够把抽象的哲理寓于形象化之中,使学生听起来兴趣盎然,易于接受,调动起他们自觉学习的积极性,应该说,这对提高教学效果,是不无裨益的。诚然,要做到把哲理形象化,并非易事,  相似文献   

20.
序言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系统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它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思想政治课的设置,是我国学校社会主义性质的重要标志之一。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中心内容,简明扼要地讲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哲学和政治学的基本观点,以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常识;帮助学生初步形成观察社会、分析问题、选择人生道路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