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新课程强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2001年6月,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在课堂教学方面,一要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二要倡导建构的学习。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  相似文献   

2.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对原有的课程体系和课程理念的彻底变革。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体,是课程的实施者、解释者,同时也是课程的开发者。在推行新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必须以新的观念来理解和实施新课程。新的理念,是社会变革的产物。它的真正来源不是“文本”,而是教师实践经验的升华,是教师课堂生活的新感悟,是教师教学反思后的新变化。在新的课程中,我们看到教育理念的变化有:1.不再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2.不再过分强调学科本位,不再偏重书本知识,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  相似文献   

3.
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的“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即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开放互动”和“主动发展”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它们相互依赖,相辅相成。因此,要提高学生主动学习  相似文献   

4.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  相似文献   

5.
一、优化教学思想,体现新课改要求教学思想的创新才能带来教学行为、教学式、师生关系的革新。在区教研工作中,教师主动学习,统一思想,首先进行的是教学思想的优化:摒弃传统教学重单纯知识传授的思,注重研究怎样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度,使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快乐学习和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过程。1.以生为本,和谐发展在落实新课改的实践中,我区在“三学双”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基础上,继续研推广“以生为本”的“自主、合作、体验、发展”育教学策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三学双动”———…  相似文献   

6.
一、指导思想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新课程的功能要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体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的要求,在《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教学设计中,要贯彻的指导思想是,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景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达到如下目标:1.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获取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养成探索问题实质和事物本质的良好习惯。2.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体潜能和求知欲望,培养收集和利用信息、…  相似文献   

7.
一、要树立“学生观”,这是政治备课的宗旨。素质教育要求政治备课应为学生服务,要从学生的知识、能力、心理、觉悟等实际出发,准备出适合学生需要的“教学大餐”。二、要树立“德育观”,这是政治备课的特点。政治课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它对帮助中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起重要的导向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备课中既要关注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更要注重学生觉悟的提高。三、要树立“网络观”,这是政治备课的新手段。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面对一大批在信息高速公路上纵横…  相似文献   

8.
课堂教学进程推进方式是指通过怎样的方式将教学进程向前推进。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展开,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换句话说,新课程更加关注学生三维目标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国民族基础教育课程目标由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转变为注重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和过程与方法的三维目标,为民族基础教育课程目标的文化创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空间.有助于民族基础教育课程目标由单一文化目标转变为多元文化目标.  相似文献   

10.
在促进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是要转变教育思想。首先是教育价值观的转变,教育价值观反映了人与教育之间的价值关系。知识经济社会中,知识与科技不仅在经济上具有服务性的“外在价值”,而且在经济上能够自行增值,具有独立的“内在价值”。其次是教育质量观的转变,要由过去主要强调专业知识转向注重使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人文知识功底,形成有利于创新的知识结构,  相似文献   

11.
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素质是人的先天禀赋、后天环境影响与教育作用所形成的人的相对稳定的基本品质结构。素质教育是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的教育。教育目标的定位从重知识到重能力 ,又从重能力发展到重素质 ,产生了两次飞跃。但是素质教育并不是要否定知识与能力教育的重要作用 ,而是“要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 ,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 ,或者说 ,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 ,更加注重素质的提高。”①高校两课教学是提高学生政治思想素质的主要阵地 ,在两课教学中 ,如何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有很多急待研究的课题。笔者近年在《邓小平理论概论》课程…  相似文献   

12.
新的课程标准说明中,有一个观点非常重要,但却又是在政治课教学实践中容易被忽视的,这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强调过程的学习。所谓强调过程的学习,就是教师在传授知识的时候,不仅要告诉学生知识本身的内容,还要让学生了解这一知识形成发展的过程。这样做的意义有三点:第一,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有利于记忆和运用。数学老师在讲某一公式时,往往不是单纯让学生记住这一公式本身,而是花大量时间讲解这一公式的推导过程。这样做的好处是学生理解得深,记忆得牢,运用时能灵活自如。而政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这一点,采取“灌输式”的教学…  相似文献   

13.
“活动”对《思想品德》课程具有特殊的意义。从学生认知的角度讲,“听会忘记,看能记住,做才能会”。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来讲,“活动”是开启心灵之门的钥匙,感悟的载体。有活动才有感悟,学生的心理、思想、观念是在活动中得以成长和提升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也在多处强调课程的实践性:在课程性质里说,要“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在…  相似文献   

14.
国家教育部在其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要转变学生固有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而“体验式学习”就是其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新颁布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则明确提出“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  相似文献   

15.
思想政治课问题情境创设的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开始了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本次课程改革最基本的理念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核心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具体目标中着重强调了“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从思想政治学科的课堂教学来看。实施素质教育主要体现在真正实现知识、能力、觉悟三方面的统一。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因此,教师要彻底改变传统的“满堂灌”、“一言堂”的注入式教学方法,并指导学生克服死记硬背的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根本目的,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开启学生的思维,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个性,使…  相似文献   

17.
初中生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呢?李岚清副总理在谈到素质教育时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品德高尚、身心健康、知识丰富、学有专长、思路宽广、实践能力强、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创造、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政治教师,有责任结合教学实践,通过各种方式对学生正确引导,努力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我的具体做法是:一、坚持正面引导,激励学生的勇国心初中生的可塑性大,应对他们进行正确的理论观点的传授,提高明辨是非…  相似文献   

18.
陈玲 《前沿》2006,(3):64-66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对中小学教师的课程理念、知识结构、能力素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高师作为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的主要阵地,应加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指导,客观上要求高师教师具备全新的素质:确立“为了学生发展”的新理念;提高课程理论素养;形成综合素养;锻造“基于问题学习”的能力。这既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高师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新课程改革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革,形成高效学习策略,充分反映了新的课程改革"以生为本"、"学会学习"的教育理念。学习问题不仅是现代  相似文献   

20.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引导教育学生明确“今天的学习,就是为了明天的生存和发展”,鼓励学生勤学好学,避免产生“厌学”情绪,使学生拥有永不枯竭的学习源泉和动力,这是教育工作者永恒的主题。一是知学。即为什么要学习,这是解决学生学习目的的问题,是学习一切知识的前提。因此,要对学生进行“前途理想”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成材观,培养学生“国家意识”、“民族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要让学生明确“今天的学习,就是为了明天更好的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