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丁文 《北京党史》2013,(5):31-35
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决定了中国的政治格局和政党格局。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既借鉴了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又坚持了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自己选择的政治发展道路。从当前研究情况来看.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形成、特点、功能以及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等。从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理论基础.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理论的基本框架.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理论的历史沿革,到中国特色政党制度与国家政权的关系.与中国文化的关系。以及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理论创新的难点和重点,研究内容涉及了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2.
台湾政党制度不是一个国家的政党制度,而是一个国家处于分裂状态的特殊地区内部的政党制度。台湾的政党制度不是一种正常的政党制度,而是在特殊社会历史环境下形成的一种扭曲变形的政党制度。  相似文献   

3.
如何看待和认识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和发展,特别是中国的政党制度,一直是当今一切国家和社会观察的一个重大焦点。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形成适应了中国的国情,进而决定和影响了中国的政党制度的特色,从而形成了与众不同的中国特色政党制度优势。因此,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对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民主政治建设和构建政治和谐化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政党制度是指由国家法律规定或在实际政治生活中形成的关于政党的社会政治地位、作用、执政或参政的方式、方法、程序的制度性规定,是一个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 世界上200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个政党根据自己的实际,建立了不同的政党制度。人们平常所指的政党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是指政党制度的体制模式,当前世界政党制度的体制模式主要有三种:  相似文献   

5.
小康社会是当前我国政党制度运行的宏观政治生态环境.政党制度同其运行的政治生态变化之间的冲突性张力,事实上构成了继续优化我国政党制度的内在动力.实现政党制度功能优化对其运行生态变化的适应性变革是当前完善我国政党体制的重要内容.调适我国政党制度的政治稳定功能、社会整合功能、社会利益表达功能、政治民主化功能是小康社会优化政党制度功能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6.
当今世界,政党在各国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判断一种政党制度的优劣,根本标准是看这种制度能否有效地推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形成于长期的历史实践,深深扎根于中国的社会土壤。实践证明,这一政党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7.
罗阳 《求实》2006,(4):60-62
在现代意义的政治生活中,政党制度与民主政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很多学者认为,尤其是在西方理论界,只有“竞争性政党制度”才能保证民主的真实性与有效性。而“非竞争性政党制度”却是无法保证民主的,是与民主不相容的。本文则认为:民主建设不在于政党制度的选择而关键是执政党的自身建设。在非竞争性政党制度下,执政党发展民主应着重处理好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党政、党群以及党际这几对关系。  相似文献   

8.
魏铎 《理论研究》2001,(5):32-34
政党制度是指在一个国家内 ,一个或几个政党的执政方式 ,以及各个政党之间的相互关系。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 ,其他党派是参政党。这种政治制度的形成是中国近代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是中国共产党团结一切社会力量和代表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具体实践 ,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党制度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9.
对于一个民主国家,决定其政党制度选择的因素到底是什么?对这个极为复杂问题的研究和回答,有利于我们正确看待喾牦簖政党制度的差异性,有利于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我们知道,一个民主国家政党制度的选择和确立决定于多个复杂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政党制度的"中国模式"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世界是政党政治的世界,在绝大多数国家政党承担着政治发动机和政治调解器的功能,政党对国家的内政外交基本走向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中国的政党制度具有如下特征:创造性--各党派共同奋斗中合乎历史逻辑的选择;适应性--随着社会历史发展情况变化不断充实新的内涵;有效性--在广泛有序政治参与基础上凝聚共识形成的合力,促进经济枉会的发展;关联性--复合型的内部结构和同人民政协与生俱来的依存关系.这几个方面构成政党制度"中国模式"的内涵.  相似文献   

11.
沈建钢 《唯实》2011,(6):9-11
中国共产党创立的多党合作制,为正确处理国内政党关系提供了基本保证和成功范例。立足中国国情,实行多党合作,是中国共产党处理政党关系的正确选择;建立多党合作制度,治国理政共商国是,是中国共产党处理政党关系的伟大创举;不断完善政党制度,加强执政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建设,是多党合作制度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多年来,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发挥了其利益表达、社会整合、民主监督、维护稳定的制度效绩,在中国政治社会建设中表现出独特的优势。然而,随着社会发展,我国多党合作政党制度需要继续完善和改进,以进一步提高制度效能,因此,探讨提高我国政党制度效能的路径选择,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张书林 《学习论坛》2006,22(5):26-29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政党制度。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的形成依据,从现实的角度分析它的运行状态,从未来发展的角度对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的改革和完善问题进行构思,有助于为推进我国政党制度的现代化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阎颖 《实事求是》2000,(3):41-43
政党政治是当代世界各国政治制度的一个基本特征。政党制度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政党体系和执政方式。我国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它是我国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是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相结合的一个创造,是我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点。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多党合作制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有利于作为政治现代化进程中政治主体的中国共产党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是…  相似文献   

15.
政党协商视域下中国政党制度具有多方面的优越性。从历史逻辑层面看,政党协商产生于弥补单一选举民主带来的弊端,是实践中先发的、主动的政治选择。从文化逻辑层面看,政党协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有机融合,具有适配中国政治土壤的强大生命力。从政党协商的内外结构层面看,政党协商建构了新型的政党与政党、与政权、与社会的关系,超越了竞争型政党制度的壁垒,实现了和谐高效的多党合作局面。从机制层面看,在运行过程中,政党协商以程序化、规范化的制度安排推动科学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彰显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16.
黄斌 《求实》2008,(4):20-22
政治和谐是用以表征人类政治生活中各政治行为体之间、政治系统内部各予系统之间处于良性运作和协调发展的理想状态的范畴,其核心是政党关系的和谐.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是构建政治和谐的独特设计与选择,顺应和谐社会构建所带来的社会生态和政治生态的变化,从政党自身、制度规范和政治文化等多方面来调整和完善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是当前建构政治和谐的必然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新型政党制度是植根于我国特有的政治土壤,由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共同创造的伟大政治成果。中国特色新型政党制度的诞生和发展有着独特的理论来源、现实土壤和内在动力。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是其形成的理论来源;中国社会特殊国情是其形成的现实土壤;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其形成的内在动力。进一步剖析新型政党制度的内在成因,对于新时代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政治制度有着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政党协商是我国政党制度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共产党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途径。中国共产党不但是政党协商的坚定支持者,也是政党协商的推动者和实践者。我国的政党协商制度在民主革命时期初步形成并得以确立,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初期既有一定发展但也经历了曲折,在改革开放后得到了重新确立和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政党协商制度站在新的起点上,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中国政党协商的历史发展过程,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和民主思想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基本理念,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追求和团结奋斗。考察中国政党协商的历史发展过程,有助于我们今天加强政党协商、推动我国的政党协商制度不断完善和向更高水平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这一制度的形成有历史文化、国情、社会结构等多方面的原因,也是吸收国内政党制度经验和教训的结果。新时期坚持和完善中国的政党制度,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不动摇,积极拓展民主党派的群众基础和参政议政的渠道,加强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20.
《求实》2017,(7)
无论是西方竞争型政党关系还是我国合作型政党关系,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都受协商民主理念的影响。协商民主是推动政党关系和谐发展的一种重要民主形式。政党关系是互动开放的政治系统,协商民主通过协商的理念、程序和规范对政党关系产生作用,即引入协商理念,改善制度环境"包容度";获得主体支持,增强政党组织"整合度";协商选择议题,扩大政党政治"参与度";规范协商过程,提升政党互动"有效度";落实协商结果,筑牢政党关系"共识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