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论中国村民自治制度与《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村民自治是团体自治的一种形式,是国家和社会分离的必然结果。建设中国村民自治制度是20世纪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财富,并使民主化成为今后一段时间内中国政治发展的主题。中国现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存在诸多立法缺陷,应予重构。不应在现行《村民委员组织法》的基础上作所谓“条款”的修改、更不主张那种只作个别文字置换式的修改。重构的含义是真正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村民自治制度,落实宪法第111条的规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自治法》,使之成为规范村民自治的基本法,并通过基本法确立村民自治是中国的基本社会制度。  相似文献   

2.
张燚  汪海燕 《法制与社会》2011,(33):217-218
作为中国基层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村民自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农村地区的实践,其主要内容包括村委会的民主选举、乡村治理以及对村委会权力的民主监督。其中,对村委会权力的民主监督是村民自治的重要保障,但从村民自治运行的目前状况来看,相对于民主选举和民主治理两个环节,民主监督并未引起国家和村民的重视,以至于村民自治的推广引发了权力的滥用。  相似文献   

3.
文妙 《特区法坛》2007,(1):21-22
【裁判要旨】 民主议定原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简称《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规定村民议事应遵循的原则。是给村民的一种民主议事的权利,村民进行民主议事,应是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作出决定,但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决定不得与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相抵触,不得有侵犯村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合法财产权利的内容。否则,该民主议定原则是违法的。人民法院不应予以支持。  相似文献   

4.
《法治与社会》2003,(8):45-45
问:前不久,我们村宅基地划分方案经村委会讨论通过,可一些村民表示反对,他们认为此事应经村民会议讨论。请问:必须提交村民会议讨论决定的事项有哪些?  相似文献   

5.
薛秋  费飞 《法制与社会》2010,(31):220-221
《村委会组织法》是规范我国村民自治的法,本法共30个条款,其中第11条至第16条这6个条款规定了村民选举。相比占全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二的农村人口,可见立法之单薄。本文立足于剖析现有立法的不足,结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初次审议的新修改草案,提出进一步修改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在保障村民自治、推动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维护村民合法权益、激发农村活力等方面产生了积极效果,但实施中也出现乡—村关系模糊、村务监督薄弱、权利救济不完善、法律责任缺乏等问题,需要根据村组发展的实际情况对《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进行修改。修改《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应以健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为核心,秉持坚持与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的理念,坚持村民自治制度,保障村民民主权利;在修改策略方面,要总结实践经验、面对现实问题,体现时代要求、推动乡村发展,深化填补并重、错位领域纠偏,法律协调统一、吸纳良善规范。在修改基点方面,应坚持村民自治本位、突出村民自治主体、善用村民自治资源、拓宽村民自治渠道、促进村民自治深嵌等。  相似文献   

7.
吴彤 《法制与社会》2012,(33):205-206
2010年10月2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对村委会组织法的修订,颁布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以前相比,现行法律有着几个方面的重要修缮:一是完善了村民委员会的选举制度;二是对村民小组的自治活动给予了空前重视,三是加强了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针对村民自治实践中的问题所进行的以上重要修缮和增补,将推动着村民自治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早在1987年,我国即已颁布了旨在保障亿万农民自治权利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但近年来各地在村民选举村官时则怪事百出,闹剧连连,不能不让人忧心忡忡。  相似文献   

9.
邵浩然 《法制与社会》2011,(30):221-222
新修改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首次立法确定“村务监督”机制,从而带给检察机关预防农村职务犯罪工作新契机。花都区检察院紧紧把握机遇,积极发动农民,推行村务监督,以此促进防范农村职务犯罪。  相似文献   

10.
关于完善村民自治法律体系的两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依靠制定村民自治组织法来弥补,因为现行的省级各种关于这一法律的实施办法和全国各地农村村民自治丰富多彩的实践已经为村民自治组织法的制定提供了较为充实的素材和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制定一部全国统一的村民委员会选举法,可以使我国有关村委会和村民自治的立法在实体和程序两个方面得以平衡、村委会选举法律体系更加完善、村委会选举更加规范、广大农民民主选举的权利得到更好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11.
2010年10月2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修改后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以下简称“新法”)。本次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修订,在结构上进行了重大调整.改变了1998年11月4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不分章节的“三十条”,重新公布后分六章共四十一条:在内容上更进行了修改调整和充实完善,进一步调整和规范村民自治行为。  相似文献   

12.
和谐社会下新农村村民自治制度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和谐社会下新农村村民自治制度存在立法上的不完善,包括宪法对村民自治的规定不完善和村民自治的立法不完善。实践中村民委员会与乡镇人民政府之间、与村党支部之间的关系还未理清。为此要完善村民自治的相关立法,为村民自治的发展与完善提供法律上的依据;明确村委会与乡镇人民政府、村党支部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下称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通过,旨在保障农村村民实行自治,发展农村基层民主.自此之后,农村村民开始直接选举自己的群众性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一系列与民主有关的概念,开始走向中国基层农村.  相似文献   

14.
正村民理事会的兴起,是县政府自上而下与村民自发相结合,进行的一项农村管理制度改革。建立村民理事会,是我国基层民主实践的必然结果,是拓宽群众诉求渠道、扩大基层民主的有力尝试2013年8月2日,安徽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修订后的《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此次修订涉内容的亮点之一就是村民理事会有了法律身份。此次《办法》修订,顺应了村民"自己的  相似文献   

15.
2000年4月9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了村民委员会等村基层组织人员属于刑法第93条第二款规定的“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并进一步规定了上述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公共财物、挪用公款、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构成犯罪的,分别以贪污罪、挪用公款罪和受贿罪论处。这一立法解释扩大了国家工作人员的外延,解决了困扰检、法两家多年的争议,是指导今后办理有关案件的重要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16.
《政府法制》2010,(7):11-11
来自河北、河南、山东等省“现在或曾经是村主任”的9位村官,虽官小言轻,却决心在关系到他们自身的一项法律修订中发出自己的声音。2月25日“两会”前夕,他们齐聚北京,向全国人大提交了一份关于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修订意见书。  相似文献   

17.
作为村民自治的一项重要内容,村民委员会基本实现了民主直选,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基层民主建设进程中取得的巨大进步,对我国整个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起着良好的推动作用。但是,在村委会选举中也出现了一些影响和破坏正常民主选举的现象,贿选就是其中比较典型的一种。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条文释义》的解释,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民主大步向前走 村民自治,中国第三次从农村开始的伟大创举.当9亿农民实现了依法自治的时候,中国的民主化进程就会真正加快.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颁布实施,开创了中国民主政治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9.
自1982年宪法确认了由广西部分农村地区自发组建的“村民委员会”的法律地位,198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对村民委员会组织、功能和选举方式作出明确规定,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正式颁布施行以来,  相似文献   

20.
200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作为改革的重要成果,中国的农村基层民主在近20多年里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这颗民主的种子在乡上中国大地生长之初却经历了一番风雨。可以说,让“泥腿子”搞民主这一伟大创意是在广泛争鸣、碰撞中最终取得共识、上升为法律制度的。198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最先酝酿为村民自治立法的时候,我刚到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研究室工作不久,并就《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草案)》立法的可行性进行调研,从而全程参与并见证了这一重要法律的诞生和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