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德治与法治是两种不同的治国思想。治国既需要强制,又需要协调;既要加强法律建设,又要加强道德建设。科学理解法治与德治的辩证关系,做到法治与德治有机结合,对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治国体系、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4.
法治与德治整合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治与德治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两种治国方式。要在推进依法治国与依德治国的过程中促进二者整合,必须明确法治与德治整合的理论基础和历史渊源,强调法治与德治应理性地统一在宪政原则之下,增强法治的道德品性,培育德治的法律秉性,进而开启治国模式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5.
德治与法治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大治国之策。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战略口号.后来,江泽民同志又提出以德治国的战略思想,从而使我国的治国之策走上了标本兼治的轨道。德治与法治的辩证关系,孔子早就阐述得淋漓尽致。孔子认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又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以上论述,虽如蜻蜒点水,但论述得鞭劈入理,深刻地阐明了德治与法治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7.
8.
9.
10.
德法共治即将德治和法治相结合来治理国家,是在把握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治理规律、中国共产党的国家治理规律的基础上得出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之有效的国家治理方略.新时代德法共治无论在理论层面还是在实践维度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从理论层面来说,德法共治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理论的完善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从实践维度来说,德法... 相似文献
11.
和谐的社会应当是社会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主体之间在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等几个方面的相互协调。文章围绕法律与道德的产生与发展历程,面对中国实现法治和德治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提出德治是法治的权威公正之基础。认为和谐社会的构建不能仅仅只依赖法治,在一定程度上,道德的建设是更深远的,是对法律的完善与补充。 相似文献
12.
从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看,治理社会的基本方式大体有三种:一种是人治,一种是法治,一种是德治。而且,治理社会的基本途径必然是由原始社会最低层次的德治,发展到阶级社会中间层次的德治与人治、法治并用,再发展到共产主义社会最高层次的德治。 相似文献
13.
论法治与德治的相辅相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当我们认识到法治的重要性的时候 ,不能片面地认为法律本身是万能的 ,也要注意加强德治建设 ,以达到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15.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社会正在进行一场法治的变革,而主导这场法治变革方向的不应该仅是西方的法律文化,中国的传统法律文化一直保持着发展的连续性和主体的纯洁性。家国一体,儒学与法律的交融使得中华法系远播海内外,影响深远,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彼此依托,情理法完美交融,使得两千年来的封建法制根深蒂固,生生不息。本文认为中国寻求现代法制的道路不必舍近求远,对于传统的法律文化应该秉承批判继承的方针去取其精华以找寻适合现代法制发展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寻求宪法原则下的德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法治国已经入宪,德治应当与法治这一宪法原则相容。我国古代有丰富的德治资源可资利用。早在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伐纣创建周王朝的初期就产生了德治思想,内容包括德政、统治者的私德、以德化民等,其核心是德政,传统德治与作为宪法原则的法治并不相容,它在政治理念、治理主体、治理客体、治理依据、治理目标、治理方式等6个方面存在冲突,必须对传统德治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使之与法治相容,这包括赋德政以新的时代内容、对德的内容进行限制与改造、在法律安定的前提下发挥德的纠偏作用、对道德教化作民主转换等等。德治当从正官德始,并使之法律化。 相似文献
17.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务、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依法治国的主要环节包括立法、执法、司法和普法教育;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相似文献
18.
努尔艾合麦提·麦麦提尼亚孜 《法制与社会》2009,(33)
法律与道德代表着不同的规范性命令,然而它们控制的领域却在部分上是重叠的。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道德中有些领域是位于法律管辖范围之外的,而法律中也有些部门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受道德判断影响的。但是,实质性的法律规范制度仍然是存在的,其目的就在于强化和确使人们遵守一个健全的社会所必不可少的道德规则。法律与道德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它们都以追求公众幸福和人类社会的和谐为共同目标而相互之间形成互补,从而使法治与德治的统一成为当今民主、法制社会治国安民不可缺少的举措。 相似文献
19.
1979年,以邓小平法制思想的启发下,中国法学界冲破了极左思想设置多年的禁区,首先提出了“要实行社会主义法治”的主张。在这以后20年间,中国法学界出于对国家政治命运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不懈地探索、研究和宣传法治理论,掀起了三次法治讨论高潮,推动和促进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治国方略的形成和确立,法治已成为当代中国法学界的一种理念和精神。 相似文献
20.
先秦儒家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之精华,其"德治"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而这一思想对于我们正确认识道德与法治的关系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同时我们也能从这一思想中得到启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