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青 《政府法制》2014,(22):20-21
“中共中央决定给予徐才厚、蒋洁敏、李东生、王永春开除党籍处分。”当公众开始习惯于官员被查处的“周一见”规律,6月30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用上述4个重量级的“落马”官员,给2014年上半年的最后一个“周一见”,画上了浓重的一笔。  相似文献   

2.
《法律与生活》2012,(20):19-20
在官员财产不公开的情况下,公众对官员廉政与否存在怀疑,官员身上任何一件物品都可能像手表那样成为一个麻烦。 名表、眼镜、腰带……一件件身价不菲的衣着饰品,让陕西省安监局局长杨达才深陷“多宝门”,被眼尖的网友顶成了新闻的“主角”。经陕西省纪委调查,杨达才因存在严重违纪问题被撤职。在官员财产公开的情况下,收入和财产可以解释所有之时,戴什么表是官员的私事,网友无须大惊小怪。在官员财产不公开的情况下,公众对官员廉政与否存在怀疑,官员身上任何一件物品都可能像手表那样成为一个麻烦。  相似文献   

3.
徐太岳 《政府法制》2009,(11):38-39
接二连三的官员财产被网民以一种非正常的形式“透明”,“人肉搜索”成了南京杨友林、周久耕和臧正金3名官员财产透明化的暗道,这是他们个人的“不幸”,却不是社会的幸运。  相似文献   

4.
贺超 《政府法制》2013,(7):24-25
“房叔”、“表哥”、“雷冠希”……一个又一个新词被创造,一个又一个被曝光的官员因贪腐而倒下。  相似文献   

5.
, 《法律与生活》2012,(19):31-31
围绕“表”的微博曝光在扩大,除了陕西“微笑局长”,更多的官员被网友发现了戴“名表”的照片。一场通过查佩戴“名表”揪腐败官员的网络行动似有拉开之势。  相似文献   

6.
张蕾 《政府法制》2012,(28):28-29
官员财产申报制度,这个被认为有效的反腐利器,迟迟无法实施。与中央“时机还不成熟”不同的是,地方政府的“官员财产申报制度”一直在不断探索。  相似文献   

7.
李章军 《政府法制》2009,(19):24-25
涉及上万人的选拔计划 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启动大规模的“接班人”选拔计划,成千上万被评价为“优秀”的官员将被牵涉其中。而选拔计划中对于官员选拔培养的诸多规定,亦成政治观察家眼中新的政治风向标。  相似文献   

8.
贾杜 《政府法制》2012,(7):32-32
最近,黑龙江省某县一项惠民工程招惹民怨,引发社会各界关注。~项被当地官员定为“产业结构调整工程”、“菜篮子工程”的“天字号项目”——大庆温泉果菜基地,不仅因征地问题造成上访,而且被部分村民指为“败家工程”。  相似文献   

9.
厂佳 《公民与法治》2014,(12):31-31
近日,国土资源部正计划上报《不动产登记条例》给国务院,不动产信息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将与官员财产申报信息等系统并轨,官员瞒报登记资产信息将被“刹车”,“依法以人查房”已被写进条例第六章第七十二条,全国实行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实行互通互享更是“板上钉钉”(6月2日《新快报》)。  相似文献   

10.
曹林 《政府法制》2009,(19):9-9
接连几起酒后驾车导致的血案,引发了一场全国性严厉整治“酒后驾驶行为”专项行动。基于官员身份的特殊性,“如何处置醉驾官员”自然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广州市番禺某镇的纪委书记梁某被查时称“醉驾是工作需要”。  相似文献   

11.
2014年以来,在反腐的高压态势下,一批自认为已淡出各方关注可以“安享晚年”的官员因贪腐、渎职被追查,黯然落马,无法善终。梳理有关案例发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不少退休或退居二线的官员被调查。  相似文献   

12.
陈磊 《政府法制》2014,(25):38-39
7月16日上午,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发布消息称,江西省委原常委、秘书长赵智勇严重违纪被开除党籍。“经中央纪委审议并报中共中央批准,决定给予赵智勇开除党籍处分,取消其副省级待遇,降为科员。”消息中表示。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主任李成言教授表示,对于违反党纪的官员,中央将其从副省级一直降到科员,“这是一种新的处理模式和手段”。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指出,这种新的方式拓宽了反腐败的范围,“不仅监督违法官员,还包括违纪官员”。  相似文献   

13.
当下,中国官员的变化有目共睹。每年“两会”上,官员越来越“会说话”。各种场合,官员讲话不再照本宣科。中国政坛上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有个性、有胆略的“能官”、“个性官员”。  相似文献   

14.
2009年,网络上流传着很多党政官员的特色语言,网友称之为“雷人语言”。讲话者都曾是握有一定权力的领导干部,如今有的已因言论不当被撤免职务,有的已被绳之以法,当然,更多的还是在职官员。  相似文献   

15.
笔者曾参加过一个反腐专题调查,据一些地方和部门反映,时下有些官员很热衷于“傍情人”,以有“情人”为荣,甚至攀比其年轻、相靓,将此视为有板眼有本事的表现。某官员在一次同僚聚餐中津津乐道“情人”时,仗着酒性嚷嚷道:“下回,咱们都把情人带来瞧瞧,看谁的情人像西施,谁的像五八怪……” 有人说,官员“傍情人”是反腐中一种“新动向”。其实,这又有何“新”可言呢?近年来,被查处的腐败官员诸如“皇城脚下”的陈希同、王宝森,“海南巨贪”戚火贵,“湘南烟王”黄大康,风流成性的孟庆平,以及女性贪官如河南的副市长陈桂玲…  相似文献   

16.
郭建 《中国检察官》2007,(11):74-74
近日.国家统计局原局长邱晓华涉嫌重婚罪一案在北京法院首次开庭,与以往此类高官均以经济问题被追究法律责任不同,邱晓华涉嫌犯罪的罪名是重婚罪,而此罪最高刑期只有两年。在近些年来的腐败官员名录中,省部级高官因涉嫌重婚犯罪被追究的,邱晓华还是第一人。回顾近年来查办的腐败案件,多数腐败官员都是因为有了经济问题之后才查出作风问题,无论是成克杰、胡长清、何闽旭还是毕玉玺、李真等,都是先拔出了经济问题的“萝卜”再带出作风问题的“泥”,很少有官员仅仅因为作风问题而受到追究。当然并不是说官员们的生活作风问题不应受到法律规制,事实上官员的个人生活是否检点不仅仅是个人自己的问题.更关乎党风、党纪和民众的信任,应当予以规范.但是一个收受数十万礼金的政府官员.  相似文献   

17.
2012年即将结束,传说中的“世界末日”并没有到来,但一些官员却在这一年里,因腐败行为曝光而提前结束了政治生涯。官员们的被查处引发了一场场舆论盛宴,但专家学者认为,“草根”反腐最终应真正推进制度反腐。  相似文献   

18.
周伟 《政府法制》2009,(15):22-23
近年来,“官员问责”成为社会公众和新闻媒体关注的热点。一些重大公共事件中被问责的官员更是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各地出台的相关行政问责法规受到群众欢迎,但其在行政问责范围、标准和程序方面缺乏统一性、规范性,也引起了一定争议。  相似文献   

19.
贪官与情人,几乎成了一对畸型的双胞胎,大多贪官不是金屋藏娇包养“二奶”,便是风流成性,情人一串。据有关人士透露,近年来查处的部级以上领导干部受贿案中,几乎每人都有情妇。在广州、深圳等地查处的 102起官员贪污受贿案件中,被查处的官员几乎都包养了“二奶”。那么,这些“情人”是冲着什么与贪官们勾搭到一起的呢? 一场场可耻的交易   美貌赢得“经济效益”。这是权色交易中的普遍现象,一些人用美色巴结官员,是为了利用官员手中的权力产生“经济效益”。成克杰案便是典型一例。成克杰与李平 1992年勾搭在一起后,李平便利…  相似文献   

20.
谢樱 《政府法制》2014,(10):33-33
继重庆北碚区原区委书记雷政富涉不雅视频遭人勒索,湖南衡阳近日通报一起“官员被勾引发生性关系”事件.当地10余名官员,国企高管涉案,再度引发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