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投资主体的改变看"三农"问题的解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东太  旷乾 《理论探讨》2004,2(3):45-47
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义务教育的投资格局也相应地作了调整,投资主体的重心由乡政府上移至县政府。此次改革对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也有许多积弊仍待解决。目前的农村义务教育公共投资格局的变动是农村税费改革在农村教育领域中的反映,是一次制度变迁,对此进行研究有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迅猛,成就瞩目.然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三农”问题,依然是我国改革发展和实现全面小康的难点所在,农村的经营管理体制不顺是影响其发展的主要障碍.为此,要强化各级党委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健全乡镇政府职能,改革乡镇机构管理体制,建立乡镇财政,适度改乡设镇,充分发挥乡镇基层政权的职能和作用,引导农民走适度规模经营之路.  相似文献   

3.
王葵 《理论导刊》2005,(11):59-61
解决"三农"问题必须有宏观战略上的思考与筹划,紧紧抓住问题的主要症结,从教育农民和组织农民、加快城市化步伐以及深入进行县乡两级政治体制改革入手,大力推进基层政权和农村社会的民主化进程,该问题才有望得到根本性解决.  相似文献   

4.
“三农”问题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而小城镇建设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为此,要加大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的改革力度,破除制约人口转移的体制障碍;积极发展乡镇企业和小城镇中的第三产业,吸纳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小城镇发展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5.
土地制度改革是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乡村全面振兴的核心支撑。现阶段,土地要素配置、权能拓展和制度协同的机制性障碍仍未完全破除,深刻地影响着乡村富民产业发展、农村发展动能永续和城乡社会融合发展。为此,应坚持农业农村优先,扭转土地要素配置的城市供给偏向;强化农村权益保障,激活农村发展的土地经济属性及其持久动能;完善关联配套制度,加快夯实城乡融合发展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6.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从人口学的角度看,"三农"问 题的主体是农民,"三农"问题的本质是农民的人口问题,核心是中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  相似文献   

7.
尹焕三 《理论探讨》2004,(5):98-100
"三农"问题是中国改革与发展进程中面临的首要而重大的问题,是我们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完成的最困难和最艰巨的任务。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其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在宏观政策调整上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中,探索破解"三农"难题之策。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村社会结构变化背景下的乡村治理与农村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农村适龄劳动力大量外出打工和新生代打工农民趋向于城镇化,中老年和女性已经成为农村的生产经营主体,缺乏自我发展条件,且因其人力资本存量一般都低于外部资本的获利预期,而难以对接外部资本.在农村经历了近30年的去组织化改革后,任何外部主体进入乡村面对这些无力应对农村资源流出的原子化的留守个体时,都面临着过高交易成本,因此出现市场失灵叠加政府失灵的农村发展困境.本文试图以乡村治理与农村发展的相关性为视角,探讨当前农村遭遇发展困境的内在机制,并在总结已有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如何缓解留守群体面临的发展难题做出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9.
农村大学生比例大幅下降,这必将会影响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影响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为此,必须采取确立公平的教育政策价值取向,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进一步改革高考制度等有效措施.保证农村孩子上得起学,实现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农村普遍推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改革,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改变了农村面貌.十个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的这种巨大变化及时进行了肯定和总结,并不失时机地引导中国农村发展到新的阶段,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探索我国农村税费改革后我国乡村治理结构问题.农村税费改革后我国乡村治理结构问题成为我国新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问题与现实问题.在此形势下,如何设计城乡统一税制,解决我国城乡治理出现的新问题成为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其中促进农民增收,解决乡镇财政危机与乡镇综合治理问题是税费改革后乡镇建设的两个着力点.  相似文献   

12.
小城镇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华  王艳 《理论探讨》2004,(6):63-64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农村经济长期落后于城市经济,存在着城乡差距过大的"二元结构",使得"三农"问题长期困扰着农村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因此,实现全面小康的难点在农村,要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历史任务,当前的关键在于把"三农"问题解决好,而小城镇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政府再造"理论及其于中国改革适用性的理性思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本曾经在上世纪末引领政府改革国际化浪潮的著作.却并不被后来的学者们看好甚或招致学理的审视与批伐.结合奥斯本"政府再造"的系列丛书,本文对<改革政府>中的理论主题进行了精要归纳和理性思辨,并就不同观点做出辩正,譬如对国内外"顾客"导向、关于"划桨" "掌舵"与"服务"论之争的重新认识等.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和政府公共管理中的现存问题,合理借鉴"政府再造"的10条原则并提出相应改革对策.  相似文献   

14.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已经成为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首要问题,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三农"问题的产生,既有其内部因素又有其外部因素,既是历史因素的积淀,又有现实的原因.对农民收入的形成过程进行系统分析可以发现,政府行为失当和不规范是影响农民收入进而形成"三农"问题的第一要因.要想彻底破解"三农"问题,政府应当树立新的发展理念,彻底进行制度创新,构建新的治理结构,作出新的行为选择,以创新的思路,扎实的措施,制定出合理有效的"三农"问题的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15.
"三农"问题:结构性矛盾及其化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农"问题是我国现代化的根本问题,中国的"三农"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其主要因素是结构性矛盾,即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历史惯性和转换迟滞.因此,要解决"三农"问题,仅仅局限在农业、农村、农民存在着局限性,必须跳出"三农"范围,采取各种措施,统筹城乡经济发展,转换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相似文献   

16.
文章探讨了对"一把手"的监督问题,提出加强对"一把手"监督的途径和措施.主要观点必须严把"一把手"的选人用人关并慎重授权、掌握干部成长规律和加强全程化管理、改变权力高度集中局面、改革现存监督体制以及完善决策机制等方面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  相似文献   

17.
自"放管服"改革全面提出以来,各省市在简政放权、优化监督与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改革所带来的积极效应证明改革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有力武器。但是改革同时也面临巨大的挑战,以江西的改革为例:改革涉及主体问题突出、服务理念贯彻不彻底以及合作平台的非规范使用等。正是基于对江西"放管服"成就及其困境的梳理,援引合作治理理论,力求在政府和社会组织、企业、中介机构之间构建起合作关系,在培育合作主体、优化合作机制、健全合作制度、依托信息平台的具体实践中,破解改革遇见的难题,实现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赵美玲 《求知》2008,(12):12-14
在改革开放30周年来临之际.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研究了新形势下农村的改革和发展问题,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认真学习三中全会的《决定》,充分认识新一轮农村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刻理解三中全会关于农村改革和发展的新思路、新论断、新举措,对于全面贯彻落实党在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和发展的战略部署 ,  相似文献   

19.
继续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既是发展农村好形势的客观需要,更是胜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指导新形势下农村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相似文献   

20.
从政治学视角分析当代中国的行政改革,利益及利益变化、建立政府与社会和谐关系、实践的变化等是行政改革的动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行政改革的指导思想,改革是手段,其直接目的是维护政权稳定,即政府的合理性与合法性,最终目的是以人为本、发展民主政治。中国行政改革的未来走向是:在改革的方式上,继续采取渐进式的行政改革;在改革的方法上,坚持行政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有机统一;在改革方向上,将是实现真正的民主行政,发扬政治民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