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49年:毛泽东在西柏坡在西柏坡的碾盘上你摆开雄师百万逐鹿中原你指挥的军队“交响乐团”把人民解放战争血与火的华彩乐章演奏得如行云流水酣畅淋漓在西柏坡你印发过《甲申三百年祭》在西柏坡你开过警惕“糖衣炮弹”的会议在西柏坡你讲过“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走出西柏坡之后你和你的人民把一个高大无比的共和国擎起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艰苦奋斗精神赞翻雪山离不开你过草地离不开你走沼泽离不开你过日子更离不开你土地革命离不开你抗日战争离不开你解放战争离不开你社会主义建设更离不开你过去离不开你现在离不开你将来离不开你我们…  相似文献   

2.
一位朋友曾经送给我几张照片,那是他在西柏坡参观时的留影,背景上群山蜿蜒起伏,苍松翠柏参差有致,山水相连,景致秀丽,实在令人神往。我就是从这些照片上认识革命圣地西柏坡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越来越不满足陶醉在这些照片之中了。“纸上得来终 觉浅”,我渴求着亲身到革命圣地西柏坡参现一番。  相似文献   

3.
西柏坡感怀(二首)潜仁石磨被日子磨瘦的石磨忧心忡忡地蹲在院落凝望着稀薄的炊烟思虑着,盼望着把西柏坡养活一个杰出的农家子弟带着春的气息踏进院落石磨立即站了起来,迎接他陪伴他抽烟,踱步,草拟电报一起运筹把劳苦大众拯救出水火一道道战令飞过山河鼓起三大战役的...  相似文献   

4.
1947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进行到了关键时刻。3月29日晚至30日,中共中央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任弼时和中央首脑机关转移到陕西北部清涧县石咀驿附近的枣林沟。在这个小山村召开了一次很重要的会议,研究了中共中央领导的分工和中央机关的行动。会议在郑重讨论之后决定: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中共中央比较精干的机关留在陕  相似文献   

5.
在太行山革命老区的河北省涉县南蚊村,66岁的刘永吉老汉将一条战争年代用过的白粗布米袋珍藏了近半个世纪之久。他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这米袋曾伴随他度过了不平凡的青春年华,帮着他写出了一串传奇般的故事。 1947年初春,大行老区的参军热随着早春的暖风吹进了青年农民刘永吉的心里。为了让  相似文献   

6.
倘若有人问我:“真正共产党人的心是什么?”我会一下子打住,说也说不清。不过,在我的心目中却是明朗的,因为,现实生活中有许多活生生的共产党人,他们用自己高尚的行为向人们勾画着自己心地的赤诚。今天,我要向读者介绍的便是那许许多多中的一人。  相似文献   

7.
冀南广平县陈固村后街西头的高台上,横卧着一口状似弯月,重约过吨的石马槽。这石马槽质地奇特,它由黄豆颗般大小的沙珠粘合而成,历经世代烈日暴晒、雨打冰冻以及人们的千敲万击,通身连条裂纹都没有,着实的坚韧。 相传,随末瓦岗军头领之一程咬金率兵路过这里,在村西高台前打问四周村庄的名字。一农夫指南面的村子答曰:“北张固”;手指北面的村子答曰:“南刘村”;手指西面的村子答曰:“东货店”;“大人脚下的这个村子便是西陈固。”农夫答罢,程咬金不禁哈哈大笑。说道:“这四个村子的方位与名谓正好  相似文献   

8.
●1931年4月,红四军十一师副师长周维炯,被张国焘以“反革命”、“改组派”等莫须有的罪名逮捕杀害。周维炯在停止呼吸前痛斥张国焘:“我不是反革命,你才是真正的反革命,你打死我不怕,我二十年后还要革命。”长篇连载《传奇将军周维炯》展示了这位风华正茂、屡建战功、年仅24岁便殒落了的红军将星短暂而壮烈的一生。  相似文献   

9.
胡松涛 《湘潮》2024,(1):20-21
<正>一生崇尚枪杆子,一生鲜用刀与枪“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是毛泽东的至理名言。由一介书生走向铁血生涯,毛泽东说:“我这一辈子就是在打仗中过的,一共打了二十二年,从没有打仗的决心到有了打仗的决心,从不会打仗到学会了打仗。”毛泽东一生,打了许多大仗、恶仗、奇仗,绝大多数时候打的是以弱胜强的仗。  相似文献   

10.
李延国  李庆华 《党建》2015,(2):57-64
<正>再现我们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的波澜壮阔再现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和带领人民争取独立与解放的艰苦卓绝再现党与人民患难与共、生死相依的鱼水深情再现中国共产党人用血肉之躯筑成的精神丰碑一个被岁月遗忘的名字历史并非是易碎品。因为它有记忆。2013年春天,山东省曹县刘岗村三位86岁的耄耋老农,联名给《菏泽日报》写了一封信,要求给70年前冀鲁豫边区一位叫秦兴体的八路军立一座碑,言辞朴实恳切:"我们是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兵,……这是我们  相似文献   

11.
胡松涛 《湘潮》2023,(7):8-10
<正>聪慧卓绝众赞叹,背诵经典万千卷毛泽东小时候住在外婆家。四五岁的时候,八舅文玉钦教表哥文运昌读《家范箴言》《百家姓》《三字经》,毛泽东坐在小凳子上,眼睛亮亮地听。几天后,表哥背《百家姓》,背着背着卡壳了,毛泽东在一边接过来流利地背了下来。外婆惊奇地说:“我看石三伢子是有点与众不同,怕莫是天上的文曲星下了凡?”“石三伢子”是毛泽东的小名,他具有天生赤子的禀赋。  相似文献   

12.
胡松涛 《湘潮》2023,(10):14-15
<正>白面书生上“梁山”,率领百姓打江山毛泽东本是一介书生。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国共合作后,蒋介石拿到了“枪”——他在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即黄埔军校中任校长,后兼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毛泽东拿到了“笔”——他当选为国民党候补中央执行委员,1925年10月兼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  相似文献   

13.
农校西边有一条河,本来叫玉溪河。河里出一种“皇姑鱼”,味美少刺。明朝时,这种鱼曾进过贡,皇帝非常喜欢吃,问是哪条河产的。进贡的人说是玉溪河。皇帝遂赐封为“御喜河”。不知什么时候起御喜河的鱼归了当地一个姓王的财主。眼下王姓财主的主事人叫王西河。因“西河”与“喜河”同意,人们也就叫他王喜河了。 这年中秋节,河里鱼肥了。王喜河叫长工佃户们下河逮鱼上市。农校学生们听到消息,很多人心动手  相似文献   

14.
七、武昌城 黄埔得深造 东湖畔 仗义结高朋 周维炯和漆德玮,在开封逗留了半个月,11月初到武汉进入黄埔军校分校学习。 当时的武汉三镇,沉浸在一片胜利的喜悦之中,满街都是革命标语,工农商学兵无不神采飞扬。周维炯  相似文献   

15.
谭余保的名字,在井冈山区域,在湘赣两省是很响亮的。当年的湘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省军政委员会主席兼游击队司令嘛,谁不知晓?这个曾被国民党政府悬赏一万元光洋买其头颅的“茶陵牛”,不单在创建湘赣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金戈铁马,驰骋两省,屡立功勋,比这更为光彩夺目的是,从1935年9月起,他作为湘赣省的党政军首脑,领导了艰难困苦堪称空前绝后的3年游击战争,使革命的红旗始终飘拂在九龙山腹、武功山麓,为革命保存了一束燃自井冈山的火种,然后以能能之势烧向皖南。这个武功高强,有“南谭北许(世友)”之称的谭余保,性格倔强,…  相似文献   

16.
十三、吃喜酒 周维炯夺枪论利害 柯守恒胆寒 周维炯从商城回来,将情况向区委作了汇报。区委认为:王继亚的美人计失败,说明我们的起义计划是严密的。这时,党的“六大”精神也传达到了商南。区委决定在1929年3月27日立夏节晚上,以丁家埠民团为重点,由周维炯担任军事总指挥,举行武装起义。  相似文献   

17.
重返莫斯科,饱尝“左”倾路线的磨难 当时,康生在共产国际任中共代表团副团长,负责组织工作,中共所有赴苏人员均须经他审查,然后才能安排工作。  相似文献   

18.
绝处逢生1935年5月初的清晨。乳白色的浓雾,稠得象流动的奶汁,地属茶陵县境的太平山深处,湘赣省苏维埃主席谭余保同另两个人,手攀柴藤,在无路的山林里穿行。不住地掉下来的雨点似的雾珠,将他们全身淋得透湿。这并不影响他们的速度,3个人的身手都象狸猫一样地机警、轻捷。走在前头的年轻后生,是谭余保的贴身特务员谭冬息。谭冬意在家里就练过武打,这些年跟随谭余棵,得益于谭的传授,武功大增,比试起来,六七个壮汉打不倒他。走在后头的清瘦中年汉子,叫刘发云,系原湘赣省保卫局局长,现任湘东南特委书记。这次随谭余保出山的任务…  相似文献   

19.
父女绝情谭余保率领红军游击队钻山审林的日子里,有个叫娇仔的女儿跟在身边。这个长得漂亮乖巧的苦命女娃,算是他唯一的亲人了。1932年5月白军突袭湘赣省苏维埃政府副主席兼财政部长的老家,将谭余保的父亲、妻子及两个子女,枪杀在挑水河边。当时8岁的娇仔与邻居的孩子正在田里抓泥鳅,躲过了这场劫难。挑水的乡亲把娇仔护送到永新,谭余保悲痛之余对女地疼爱得不得了,只要有空,就让娇仔骑在自己肩膀上,驮着她去这去那。长得小巧玲拢、有点象洋娃娃的娇仔,很逗人喜爱。任粥时,甘汹淇、陈洪时等人,不时争着远她玩。娇仔长到11风了,…  相似文献   

20.
蓝天底下,没有走不出的坎坷之路.事业的执着,没有闯不出的天下!这里讲的不是美丽的传说,也决不是编造和虚构的故事或小说,这是红土地上的一支真实的催人泪下的开拓者的奉献之歌.宁冈芙蓉李在首届全国星火计划博览会上荣获了优秀奖,这里的人们会说,这与潜心致力于研究培育这一新品种的江西宁冈县农科所所长肖蝉飞分不开.此话不假.他只30多岁,还是个青年.从他那棕黑的皮肤和那过早掺生的华发,人们足以读懂他在坎坷的道路上勇攀科技高峰的不凡经历——艰难的起步1985年新年伊始,刚被推上县农科所领导岗位的肖蝉飞,面对水土流失严重的光秃秃的山岗,荒草凄凄的田角地头,勾起了他的重重心思,时代已跨入20世纪80年代,全县人民还在人均100多元的贫困线上挣扎,这就是当年在井冈山斗争中作出过重大贡献的老区?扪心自问,这里的人民跟着毛泽东、朱德“打土豪、杀白匪”,以无私的奉献精神,以鲜血和生命为中国革命铺垫了一条通向胜利的坦途,作为这里的后代,就不能建设好这块红土地?老乡们苦于无从脱贫,真的是“上天无门,致富无路”吗?他步履沉重地走着,走着……一天他忽然看见几家门口栽的几棵小树在寒风苦雨中屈强地抖擞着,骞地,眼光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