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 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我们要充分认识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意义。一、充分认识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从根本上说,社会的创造力来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先进生产力是由具有先进素质的人创造出来的。人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主体,同时又是先进生  相似文献   

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党既要激发人才的创造活力,又要对各类人才凝心聚力,形成千军万马共建和谐的良好局面。本文从“党管人才”的角度,探讨党如何激发人才创造活力,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3.
一、充分就业是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根据“决定”的有关论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应当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是全体人民各得其所和利益关系得到有效协调的社会。这一内容表明,实现全社会的充分就业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标志之一,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4.
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不断增强工人阶级和工会组织的创造活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保证。党的十六大指出,“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和全社会全民族的积极性创造性,对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始终是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提出把“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作为一项长期方针在全党明确下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把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作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提出要“激发各行各业人们的创造活力,坚决破除各种障碍,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是各方面利益关系得到有效协调的社会,是社会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和健全的社会,是稳定有序的社会。公安机关担负着“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三大政治和社会责任,如何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呢?那就是以人为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提高“四个能力”、“两个水平”,推动公安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力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执法水平胡锦涛总书记曾强调…  相似文献   

6.
论和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这是衡量我们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一个非常重要的新提法,也是今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致力的方向。“和”者,和睦也,有和衷共济之意;“谐”者,相合也,有协调顺和之意。在“和谐社会”中,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构建和谐社会,其根本目的就是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从而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  相似文献   

7.
陈东平 《政策》2005,(8):36-36,38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第一次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命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是紧密联系的。和谐社会一定是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增强创造活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和必然要求。我们党要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加强和改进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就必须努力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总要求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根据这五个特征,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应该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挥,依法治国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公民的平等权利和各项民主权利得到真正保障,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表现,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创造才能、创造成果得到尊重和肯定,社会机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社会安定有序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谐发展。人大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职能作用,实际上就是如何通过发挥人大职能促使这一目标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9.
毛荣志 《新重庆》2007,(10):10-12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充满活力的社会.也是团结和睦的社会,必须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社会活力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也是社会进步的引擎。激发社会活力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任务.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在新的改革和发展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的奋斗目标.我们必须最广泛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全面增强构建和谐重庆的发展活力.充分激发全市人民群众构建和谐重庆的创造活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要充分认识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意义。要善于引导和激发人民的创造力,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尊重改革和发展的创新实践。要让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力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而要实现这一目的,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创造主体的素质关注人、尊重人、重视人。必须发挥人的积…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充满发展活力的社会。社会活力是社会进步、协调、和谐的基础和条件,社会活力不断增强,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新世纪新阶段,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不断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认真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2.
有效应对公共危机、维护社会稳定,有效协调利益关系、促进社会公平公正,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这些对领导干部提出的新能力要求将随着构建和谐社会的不断推进而更显重要。  相似文献   

13.
不断总结基层和群众的创造实践.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取得新进展.是20多年创建工作的一个突出特点。结合近年来各地开展创建活动的新做法新经验.我体会.适应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改进、创新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要努力做到“六个更加注重”.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把“增强社会创造活力”列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紧密结合部队实际学习贯彻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就必须把调动广大官兵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工作抓紧抓好,切实解决影响基层活力生成和发挥的问题和矛盾,努力营造催生基层活力的环境和条件,真正以基层活力的充分激发促进军营建设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化解矛盾纠纷 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任务。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一谈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问题。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构建和谐社会,既是为了人民群众,又要依靠人民群众。要积极增加人力资本投入,不断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健康素质。要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营造鼓励人们就…  相似文献   

16.
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和要求是:要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不断加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要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要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健全工作机制,维护社会稳定;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  相似文献   

17.
人大代表肩负着人民的重托,执掌着国家的权杖,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居于主体地位。因而,人大代表理所当然要发扬积极、主动、创造的精神,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充分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8.
建立健全利益协调机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燕 《新东方》2006,(2):4-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形势下我党着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举措。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建立健全利益协调机制,化解利益矛盾,激发社会创造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使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利益协调马克思认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利益追求是人类一切社会活动的动因,它既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杠杆,也是引发社会矛盾的最终根源。利益协调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大量的历史事实证明:一旦社会利益关系严重扭曲,社…  相似文献   

19.
朱茂 《新重庆》2006,(1):12-13
胡锦涛同志2005年2月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构建和谐社会研讨班上的讲话中. 对我们要构建的和谐社会的基本面貌作出了描述.提出了和谐社会6个方面的特征:即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  相似文献   

20.
《人大研究》2006,(12):47-49
马森骏: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环境是地方人大的职责平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马森骏撰文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必须按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以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主线,以建设社会主义民主为重点,以贯彻落实《监督法》为契机,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参加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中去,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一)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环境。经济繁荣、人民富裕是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