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陈国华,出生于西峡县石界河乡一个农民家庭,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山乡农民,现在已经成为家喻户晓、耳能数详的知名人物。他有一系列耀眼的荣誉和光环——“全国农村致富带头人”“2011年全国科普兴村惠农带头人”“2012年度河南省十大三农新闻人物”“南阳市先进科普工作者”“捐资助学爱心人士”、南阳市工商联协会副主席、海外联谊会副主席,连续多届的南阳市政协委员等等,  相似文献   

2.
读者来信     
《小康》2012,(5):8-9
正专家点评地方官员"外交"补课不容迟缓郭惠民: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教授;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地方官员"外交"缺课》涉及的是进入当今公共外交时代地方官员面对的一个新问题。新中国外交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从1949年到1978年,强调"民间外交"和"以民促官",最终以民间外交打开了外交局面;从1979  相似文献   

3.
蔡雪莉 《传承》2007,(8):56-57
在大力开展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忽视与农村经济建设和发展极不适宜的农村文化的贫乏。由于农村缺少优质文化的引导,农民的思想极易出现困惑和迷茫。以致使得农村出现不良社会风气,有的甚至演变成为社会问题。新农村文化建设,应"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农民广泛参与,突出"实效",建立长效机制;与时俱进,注重开发。  相似文献   

4.
<正>经过十几年的改革和探索,我国的医疗保险体系在不断完善,参保率在不断提高,"三纵"的基本医疗保险体系覆盖了92%的中国人民。"三纵"即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分别覆盖城镇就业人员、城镇未就业居民和乡村农民。但我国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异地就医难、报销难。我国这种以人群分割加地域分割的制度设计,使我国的基本医疗保险基本成了"地方粮票",在全国通用还受到种种限制。  相似文献   

5.
《天津政协公报》2011,(12):8-10
<正>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发展"三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等重要举措。加强财政税收政策与农村金融政策的有效衔接,引导更多的信贷资金投向"三农",切实解决农村融资难问题。当前,我市农村经济发展迅猛,而农村金融服务难以满足农业、农村和农民的信贷需求。从全国金融机构贷款总额看,农村  相似文献   

6.
农村宅基地流转与小产权房的困境及出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及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通过多种形式支持农民依法依规建设自用住房后,重新审视我国农村宅基地流转问题,可以发现其法律依据的缺乏、现实手段的缺失、立法冲突的存在.但是一些地方的小产权房已经占到我国村镇住房总量20%的比例说明,农村宅基地流转问题已是普遍现象,现存的法律也为其提供了生存空间.农村宅基地流转唤醒了"沉睡的资本",需要对其做出正确的指引与规范,推动宅基地的合理流转.  相似文献   

7.
熊春艳 《当代广西》2013,(14):32-33
<正>清扫垃圾、清除杂物、清洁房屋、修建垃圾处理池……"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开展以来,我区农村环境一改"脏、乱、差",焕然一新。干净清爽的生活环境,改变了农村居民的旧观念,"农村也可以很干净很漂亮",逐渐成为广大农民群众的共识。大家积极参与,共同扮靓家园,"巾帼清洁队""夕阳红清洁队""环境小卫士"……无论是机关干部,还是普通居民,或大或小,或老或少,人人都当保洁员,人人都是监督员;农民  相似文献   

8.
童桦 《今日浙江》2014,(7):56-57
正如今,1337家农村文化礼堂繁星般点缀浙江大地,成为农民新的精神文化"家园"和纯净的"心灵栖息地",赋予农村文化生命力。青山绿水之间,白墙黑瓦之下,歌舞节庆,扬起了农民欢乐的氛围;仪礼教诲,唤回了农民对道德的向往;乡贤轶事,交织起家园的共同记忆;各式讲堂,扶持起农民热情的创业梦想;新修改建的礼堂新空间,搭建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平台……富裕起来的浙江农民,幸福感油然而生。  相似文献   

9.
《乡音》2012,(9):53-53
从连续多年亏损到今天成为全县金融系统的主力军,从单一支农型转变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服务三农的坚强后盾,近年来,吴桥信用联社的显著变化是人们有目共睹的,"信达于民、合源于心",是它的真实写照。联社始终坚持"扎根农村、服务农民、支持农业"的"三农"战略,立足于广阔的农村天地,  相似文献   

10.
由兴波 《长白学刊》2012,(3):147-151
在吉林省农村发展中,农民自办的文化大院对于改善农村精神风貌、提升农民文化生活品位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对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也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应把"长吉图地方特色文化带"内的文化大院建设进行整合,培育和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优秀文化精神,把地方特色文化的发掘与发展放到经济发展规划之中,并作为内在核心动力之一。在文化大院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要挖掘自身潜力,注重品牌效应;各县域应充分利用本地的特色资源,积极带动相关产业;同时注意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形成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11.
农村文化体制演变跟国家的乡村治理转型密切相关。新世纪以来,农村文化体制逐渐从原来的"国家本位"转向"农民本位",即国家通过为农民提供实实在在的文化服务、保障其基本文化权益,来增强广大农民对现代国家的合法性认同。当前农村文化体制改革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时尊重农村多元文化、包容差异性和多样性,以实现"核心价值引领"与"农民文化需求导向"的有机结合。进而言之,农村文化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形成富有活力的农村文化管理体制、卓有成效的农村文化服务机制和规范有序的民主参与机制,并为农村文化繁荣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2.
"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过去长期以来一直是冻在广大农民群众心头的"坚冰"。为"融冰",党和政府加强了乡镇医院和农村卫生室的建设,接连出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大病救助制度等惠农政策。为了解全县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农村一些地方出现了发展不协调现象。一方面,农民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另一方面,农民文化生活枯燥乏味,精神生活空虚。众所周知,农村文化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农村建设的发展,影响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消极文化现象的出现,除农民自身的问题外,地方政府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作为农村文化建设领导者和组织者,地方政府有义务和责任搞好农村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4.
正承包地、宅基地、房产,是农民家庭资产的"三大宝"。然而,现实中这"农家三宝"都只是"沉睡的资本":农民在宅基地上合法建造的房子没有完整财产权,不能抵押、担保;集体所有的承包地同样不能抵押、担保。但上述情况正在逐渐改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增加农民收入和财富。近年来,浙江积极推进农村改革试  相似文献   

15.
综合信息     
《政策》2012,(8):93-94
"三农"发展步入新的黄金期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陈锡文认为,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三农"发展进入了又一个"黄金期",无论是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基础设施,还是农村社会事业等,都呈现难得的好形势。粮食产量"八连增"、农民增收"八连快",是最有说服力的标志。农业农村的好形势得益于党中央始终把握时代发展的脉...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民财产性收入的价值观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造条件让更多农民获得财产性收入",是党中央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实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重要途径。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变化使农民价值观发生了巨大变迁。这些变迁主要表现为分配价值观从"按劳分配"向"按生产要素的贡献分配"的变迁,肯定了非劳动性收入的合理性;财富价值观从"平均主义"到"致富光荣",再到"共同富裕"的变迁,体现了农民对财富的肯定和积极追求;农民择业价值观从"职业单一"向"多种职业"的转变,产生了开放、创新和竞争的观念。  相似文献   

17.
土地流转的四种形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入社心喜欢,每亩多收200元,社里安排有活干,当年收入翻两番",在黑龙江,土地流转被越来越多的农民所接受。全国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实践出多种土地流转的新模式,成为引导农民增收的"活水"。在推行土地流转中,地方政府怎么做才能不"越位"?用心领会十七届三中全会"三个不得"精神,切实坚持农户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农民的个人意愿,引导土地规范、透明流转,才能给农民吃下一颗"定心丸",再创农民增收的"动力源"。  相似文献   

18.
李刚 《今日浙江》2014,(23):44-45
正作为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县,近年来,海盐县积极探索"以人为本、绿色低碳、集约紧凑、四步同化"的就地城镇化道路,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通过"确权、赋能、同待遇",营造农民城镇化的基础条件。同时,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现农民抱团致富入城镇。这些举措有力地保护提升了农民的收益,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和城市居民一样的保障和服务。解开束缚农村发展的"最粗绳索"今年10月17日,海盐举行"农宅通"农村住宅抵押贷款和"农股通"村  相似文献   

19.
正"将富余的住房面积入股,每年可拿到数万元股权收益,我们的权益也有了保障。"在湖州市吴兴区八里店镇南片路村,做了两年"钉子户"的老余,按照"房权换股权"的办法算了一笔账后,终于同意搬迁了。近年来,吴兴区在探索新农村综合改革过程中,通过市场化运作机制,向农民推出了"房票"、"米票"和"门票",让富余的住房面积变成了年年分红的"股票房",土地流转后的农民每年能够凭票换粮食,创业农民可以得到高校院所专家免费指导。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农村改革的逐步深入,作为农民进入市场重要组织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应运而生。特别是在2003年10月29日,民政部印发《关于加强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培育发展和登记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之后,各地认真贯彻落实《意见》的有关精神,加强领导,统筹规划,切实做好当地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培育发展和登记管理工作。也有不少地方培育发展和登记了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社。其中有的是由民政部门审批的,也有的是由工商部门审批的。全国各地涌现了一大批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