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纪念大会上,习近平以高度的历史自觉阐发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赶考"与"赶考"精神。在这95年的时间里,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地完成了第一次"赶考"和第二次"赶考",当前,正在经历着第三次"赶考"。"赶考"精神就源于对三次"赶考"历程的深刻总结和分析。三次"赶考"的历史与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解决了"挨打"问题、"挨饿"问题,正在解决着"挨骂"问题。在"赶考"精神的历史经验之上,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新时期的"赶考"中,中国共产党人必定能再次交出令人民群众满意的答卷。  相似文献   

2.
60多年前毛泽东在离开西柏坡时,提出了"进京赶考"的时代课题。6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致力于解答这个课题,取得了阶段性成就,但"赶考"远未结束。当今,"进京赶考"课题的内涵体现在:考信仰坚不坚;考宗旨意识牢不牢;考作风实不实;考能力强不强。  相似文献   

3.
"赶考"精神形成于西柏坡时期,具有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廉洁自律、遵守纪律,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精神内涵。中国共产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骨干和中坚力量,其作风的好坏,直接影响党的兴衰成败。"赶考"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价值,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继承"赶考"智慧,保持"赶考"意识,提高"赶考"能力,不断推进中国共产党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促使党在"赶考"路上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4.
"赶考"精神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是在中国共产党执政理论体系的发展进程中应运而生的理论创新,要善于在党的执政理论体系框架中以"赶考"精神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赶考"精神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体现了党的执政理论发展的时代性、开放性和创新性,要善于将"赶考"精神的正能量融入到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过程中;要从历史的视野和比较研究的高度,充分发挥"赶考"精神对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检验功能和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在中共执政全国前夕明确提出"进京赶考"的命题,表明中共已经清醒地意识到,革命离不开"武器的批判",执政则必须赢得全国人民的认同、支持和拥护。建国初期,中共把民生建设作为"赶考"的首要任务,确立"安定民生"的指导思想,通过建立各级人民政权,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使中国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赢得了人民的考验。在新的历史时期,民生已经成为中国的政治主题之一,中共必须坚持"进京赶考"永远在路上的使命担当,用蛮拼的精神继续推进民生建设,才能持续赢得人民的点赞。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西柏坡形成的"赶考"思维,包含了居安思危、心系群众、励精图治、实干兴邦等丰富内容。其当代启示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发扬艰苦奋斗的实干精神、增强自觉自警的忧患意识、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进京赶考"启动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的第二次结合,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起点。  相似文献   

7.
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是共产党人兴旺发达的动力支撑,是毛泽东同志当年在西柏坡提出“进京赶考”的精神意蕴。在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全党必须大力弘扬和培育艰苦奋斗的精神,才能密切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保持优良的政治本色,在21世纪更为严峻、更为复杂、更为艰巨的新“赶考”中交出优异的答卷。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赶考”话语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话语创新的重要成果和鲜明标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赶考”话语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思想的理论赓续、是对党百年“赶考”的历史传承、是应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风险考验的现实需要。新时代“赶考”话语围绕“为什么赶考”“赶考考什么”“如何走好新的赶考之路”“赶考向何处去”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深刻回答了新时代“赶考”的重大意义、核心要义、科学方法和奋斗目标,从而形成了系统完备的内容结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赶考”话语对党建话语体系的丰富发展、党的形象的塑造、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赶考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红色精神家园中的宝贵财富,蕴涵着丰富的执政思想。在对于当前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善于充分运用这一宝贵精神财富,将它融入党的执政理念教育全过程,改进和创新党的执政方式,严格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永葆忧患意识提升科学执政,坚持以人为本完善民主执政,恪守法律党纪强化依法执政。  相似文献   

10.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赶考"精神,增强执政意识,对我们每一个共产党人来说,就是要始终保持一种"赶考"的精神状态,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增强执政党党员的意识,增强忧患意识、使命意识、创新意识、宗旨意识,坚定理想信念,保持优良作风,遵守党的纪律和规矩,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本领,积极投身全面改革,学会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做好各项工作,切实发挥共产党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四个全面"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三个务必”是从“进京赶考”到新时代“赶考路”逐步生成的历史过程。其具有深厚的理论内涵,即“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强化初心使命之动力;“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以坚定共产党人作风品质之毅力;“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以增强自身主动之能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三个务必”以历史思维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历史经验;以创新思维推动了中国共产党党建理论的时代化发展;以战略思维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主动;以底线思维激发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精神。  相似文献   

12.
省第八次党代会,是在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实施"十二五"规划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省第八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开启了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的"赶考"新征程,河北科学发展将掀开新的一页。科学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势,认清河北所处的历史方位,是我们谋划未来发展,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的前  相似文献   

13.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们“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简称“两个创造”)。当前我国已经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在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砥砺前进,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我们既面临着新的机遇,也有新的挑战。在新的“赶考”征程中,我们应当恪守人民情怀、增进人民福祉,把握历史大势、走好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掌握历史主动、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14.
开国前夕,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反复思考如何防止出现胜利时骄傲的错误。从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到毛泽东与黄炎培的"窑洞对",到1949年3月从西柏坡迁往北平的途中,毛泽东发出了"进京‘赶考’去"、"我们决不当李自成"的豪言。回顾当年的这段轶事,对我们今天继续保持"两个务必",扎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仍有深刻的启示和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是在我们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两个一百年"交汇的重大历史关头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系统总结了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为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继续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指明了方向.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学在前头、学深一步,切实把全会...  相似文献   

16.
在新时期,胡锦涛总书记又重提毛泽东同志的“两个务必”,还意味深长地引用了“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的名言,这是由我们党当前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7.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意见》指出:要"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更好用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增长智慧、增进团结、增加信心、增强斗志,更加坚定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发展新局,在新的赶考之路上考出好成绩".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应在感悟党百年奋斗历程的伟大成就中赓续精神血脉,在感悟...  相似文献   

18.
在95年的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培育形成了一系列彰显党的性质、宗旨和品格,体现人民和时代要求,凝聚各方力量的伟大精神。综观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解剖中国共产党精神的内核和属性,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其一,毛泽东作为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对中国共产党精神的形成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二,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是由一个个鲜明具体的"坐标"组成的,进而形成了一个可以长久涵养后人的"精神谱系";其三,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理想信念都是党的精神谱系之"魂",是党的伟大精神的核心内容和根本优势;其四,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拥有厚重的实践属性和崇高的道德力量;其五,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拥有鲜明的民族和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9.
结合新的历史方位、新的发展目标、新的奋斗征程,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有了新的含义和意义,即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和平与发展。在新时代,秉持初心、肩负使命,不负人民重托、兑现庄严承诺,根本是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共产党人走好新时代"进京赶考"路,破解历史周期律难题,必须时刻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发扬锐意改革的精神、自我革命的精神和永远奋斗的精神。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思想主要体现在:"两个务必"--加强自身建设,适应执政要求;"进京赶考"--把握执政规律,提高执政能力;民主建设--跳出历史周期率,稳固执政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