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犯罪构成体系何去何从?刑法学界对此展开了激烈争论。陈兴良教授从刑法知识论的角度,在梳理了大量的知识资源后,以担当的精神审视着中国刑法学的发展,给出了一种知识论的解释进路:实现我国刑法知识的去苏俄化。中国刑法的现代品格、知识追求、学术使命——德日犯罪构成体系的引进与改造便由此展开。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法治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完善法律论证方法对司法裁判的制约。法律论证的根本目的是证立司法裁判。司法裁判要成为能够被人们所接受的结果,必须具备客观性;要实现客观性,则需要关注三个方面的要素:真性、正当性和合法性。对真性的要求体现了人们对真理的寻求;对正当性的要求体现了人们对社会实践的正义追求;对合法性的要求体现了规范性的要求。由于人类认识的局限性,对这三者的实现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程度的含糊性,因此需要在法庭场域内使得客观性通过论辩得以呈现,以期获得某种程度上可以被人们把握的、能够排除某些因素干扰的判决结果。同时论证真性、正当性和合法性,需要支持性的理由,对支持性理由的客观性的接受,强化了作为论点的客观性,并因此实现了可接受的判决的合理化。  相似文献   

3.
我们的讨论所涉及的逻辑理论体系有:正统数理逻辑、各种非正统数理逻辑(如形形色色的模态逻辑、衍推逻辑、相干逻辑)、久盛不衰的传统形式逻辑以及由我国学者创建的作为传统形式逻辑当代发展的崭新逻辑理论体系制约逻辑。 所谓人工智能,就是对宇宙的显示实施机器表示,加到原有的知识表示系统中去行使机器推理,去得出前所未有的新知识表示的运行过程。人工智能之所以为智能,其根本是能从已有知识去得出新的知识。根据这样的人工智能观,我们的研究结果是,只有具有深刻正确的主导思想,在理论上坚持论证不许循环,向人类认识提供效能卓著的从已知获取新知的工具的传统形式逻辑的当代发展的崭新逻辑学说制约逻辑才是人工智能合适的逻辑理论工具。  相似文献   

4.
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积极探索研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人们对感兴趣的事总是会积极主动、愉快地去追求、尝试、体验,由此产生求知欲望,所以兴趣是推动人们获得知识和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动力.人的兴趣是在学习和实践活动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具有可塑性.同时,能随着人的意志和需要而不断转移.  相似文献   

5.
从文化视角反思中国古代军事兴衰的历史规律和内在动因,对于准确把握中国未来军事发展的特点、规律、趋势,无疑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历史可以发现:对战争性质、军事功能等问题进行认识的军事价值观,深刻地影响着人们对军队及其建设发展的基本态度,是军事兴衰的基本底蕴;军队形象既反映着人们对军队存在的主观认知,也反映着军队整体发展的客观状态,还映射着军事兴衰的内在规律和基本要求;在人类文明发展和军事变革的大势面前,必须顺势而为,积极变革,这是确保军事发展长盛不衰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6.
辩证法与形式逻辑对于不同的世界观而言都是中性的,是认识世界所不可或缺的手段。辩证法与形式逻辑之间的关系不是对立或者不平等的,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辩证法的繁荣与发展是形式逻辑形成的基础和前提,形式逻辑是辩证法正确性的保证,形式逻辑的确立对辩证法的持续发展有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黑格尔在创立其辩证法哲学体系时,对西方哲学中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及形式逻辑进行了批判。他武断地认为形式逻辑的方法就是根源于形而上学的静止的、孤立的、片面的思想方法,进而对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发难。将其批得一无是处。实际上,黑格尔对形式逻辑的批判是有失公允和不正确的,究其原因,是由于黑格尔对形式逻辑的功能和方法存在误解和偏见,把形式逻辑对思维过程的规范理解成对具体的经验对象本身的认识,以致把对思维过程和形式的要求和对具体经验对象的考察混为一谈,造成了理论上的混乱。  相似文献   

8.
平等与效率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追求的双重目标,是衡量一个社会进步发展的标准.在平等和效率之间,既存在着一致关系,也存在着冲突关系.中国的现代化起始于19世纪中叶,是一种外源性的现代化.为摆脱半边缘化的颓势,有识之士主张将效率作为发展目标;在革命化过程中,人们又表现出对追求平等的热情.效率与平等在成为中国现代化的双重目标的同时,二者之间的内在冲突也凸现出来.如何摆正效率和平等的位置以及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关键在于对中国现实的认识和把握.  相似文献   

9.
语言迁移与第二语言习得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语言迁移一直是应用语言学、第二语言习得和语言教学领域中的重要研究课题,人们对它在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颇有争议,对它的认识几经反复。在对比分析理论盛行时期,人们对它的研究局限在语言的各个层次上。认知理论为它的研究打开了视角,拓宽了研究领域。今天,人们认识到语言迁移的作用不容置疑,对它的研究已在各个领域多层次、多角度地展开。回顾语言迁移研究的发展阶段,旨在全面了解、科学把握语言迁移现象及其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影响,探讨它在外语教学中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
传统知识论遵从决定论的思维方式,强调对确定性知识与科学真理的盲目崇拜与服从。在这种传统知识论下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外在于人的教条化的强制与灌输,它缺乏闪耀着人性光辉的生生活力。文章在对此进行批判的基础上,提出转变知识观,从主张确定的知识和外显学习转向推崇知识的个人性、境域性、即时性和强调内隐学习为特征的默会知识论来指导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基于此,文章还对默会知识论指导下如何把心理咨询创造性地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在方法论上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受张东荪与C.I.刘易斯影响,当代新儒家学者牟宗三先生在其早年知识论著作《认识心之批判》中,也是将经验性的“直接的呈现”作为知识论的前提和材料,而“直接的呈现”与“所与”密切相关。诚然,牟宗三的作为知识论出发题材的“所与”理论与张东荪、金岳霖的具有诸多区别。但他的知识论前提思想却昭示出如下一个客观事实:如果我们采取一种弱的基础主义的立场,知识的建构必须得有出发的起点,这个起点即是“所与”,这样的“所与”是主客体共同作用所产生的东西,即所谓的“直接的呈现”,它是我们从事认识活动所从出发的题材。  相似文献   

12.
"言不尽意"是中国古代哲学、文学和宗教中具有重要影响的命题。"默会知识"理论为这个传统命题带来了新的视角,提供了一种现代知识论的解释。个人的默会知识,特别是对事物本质的整体性领悟是不可言传的,但它类似技艺却可以在人与人之间传承。在"道论"这个传统文化的知识信托框架中,"言不尽意"是其一部分,并已成为一种上层知识。通过区分事物的存在与本质、本体与属性,我们区分了对道和意的直接言说和间接言说,而为了实现更充分的"尽意",则可以采取补充语境、形象辅助、诗性语言、指明线索等间接方式实现对语言局限性的克服。  相似文献   

13.
外语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获得外语的语言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学生运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本文通过对“文化”涵义及发展过程的研究,分析了文化在外语教学中的地位,说明语言知识与文化导入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相似文献   

14.
多音节词素的单音节化是外来词素在实际语言使用中的一种动态变化,它既反映了汉语词汇系统对外来词素的“汉化”,折射出了汉语社会对外来文化的认识,也体现了外来的新观念、新认识正在源源不断地影响着人们的知识体系,正在进入汉语词汇系统。多音节词素的单音节化的出现是汉语词素演变的客观规律,认识到这种现象,将会使我们更好地认识到语言的变化的本质。  相似文献   

15.
领导科学是现代领导者工作的理论指南。它系统地总结了领导活动的经验和教训,集中地阐明了领导工作的基本原理,因而是现代领导者的必修课。然而,一个现代的领导者要做好其本职工作,仅仅学习、掌握领导科学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懂得形式逻辑的科学知识。本文就这个问题,试从两方面谈点粗浅认识。 一、要求现代领导者必须懂得形式逻辑科学知识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6.
企业现代培训理念是存在于观念中的一种关于培训活动的深层次的认识,它决定着人们对培训目标的认识,指导人们对培训手段的选择,约束着人们对培训过程的组织。是否树立现代培训理念,决定一个企业能否建立起先进的培训模式,能否及时将员工学到的知识转化为企业现实的生产效率。树立现代培训理念,将对培训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提出更高的要求,对培训师资的能力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对培训工作的制度化提出更高的要求。企业培训工作者应以企业现代培训理念为牵引不断创新企业培训。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形式逻辑观的转变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在30年代曾认为,形式逻辑是资产阶级的、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都是反对矛盾性,主张同一性,反对概念及事物的发展变化,主张概念及事物的凝固静止,因而是与辩证法正相反的东西。建国后,从50年代初编辑《毛泽东选集》第1卷时开始,毛泽东就一直关注着形式逻辑问题。在谈话和书信中,他不再把形式逻辑划归资产阶级和形而上学,而是多次表示,形式逻辑没有阶级性,它与辩证法之间没有低级与高级之分,它是一门独立的科学。毛泽东的形式逻辑观由此发生转变。因此,在50年代和60年代,毛泽东对我国的形式逻辑研究给予了大力支持,鼓励和督促出版或再版了包括周谷城的《形式逻辑与辩证法问题》、《形式逻辑与辩证法》和章士钊的《逻辑指要》等在内的一系列逻辑专著,对我国形式逻辑研究的健康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任何社会政治系统的稳定既需要物质文明建设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也需要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二者缺一不可。精神文明是人类社会的高层次追求,在现代社会发展中,世界各民族不仅满足于物质财富的获得与增长,而且还要求精神世界的发展与充实。然而,伴随着人类社会物质文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人们的精神追求越来越强烈,这时精神文明问题往往成为社会政治能否稳定的主导因素。我国在社会  相似文献   

19.
党的理论创新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理论创新,一方面,与一般意义的理论创新一样,都是为了探索和认识客观规律,把握和遵循客观规律,另一方面,又有其特定的科学内涵。党的理论创新要处理好总结历史经验和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真理追求和价值追求、继承、借鉴和创造、过程和结果、系统性和层次性等一系列关系。要努力实现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20.
形式逻辑教材以讲两千多年前的传统逻辑为主,它已不能满足人们对思维理论和实践的需要。可以从两方面对其进行改革,一是汲取现代逻辑观点和成果,摒弃陈旧的内容,增加新的逻辑知识;二是构建“公安逻辑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