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国际法的发展问题是当前国际法理论研究的重点,而国际司法机构的成立和规范发展既是现代国际法发展的产物,反过来又极大地促进了现代国际法的发展,研究国际司法机构和现代国际法的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对促进现代国际法的理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对这一问题作了较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2.
全球导航系统对于国家安全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且涉及复杂的国际法问题,其自身特性:直接影响范围大、较脆弱、责任难以追究等也决定了对其进行国际法规制的必要性.而目前我国的北斗导航系统发展初具规模,但相关立法还很不完善,不能满足实际需要,需要立法者在充分认清国际国内现实的基础上,合理借鉴外国经验特别是美国、俄罗斯的相关经验来制定相关规则完善立法.  相似文献   

3.
当代国际法的若干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着国际社会主体结构进一步向多元发展,国际法领域反映出新的发展趋势:国际法的调整范围和领域不断扩大,国际制度性权力博弈向纵深拓展,国际法治逐步趋于加强,与国际政治的相互作用关系凸显,国际法进入加速量变阶段。在挑战与机遇共存中,应妥善应因国际法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湿地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保护及合理利用湿地,无论是对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还是对全球自然生态平衡,都具有特殊重要意义.中国自加入《湿地公约》之后,在湿地资源保护和管理方面已经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但限于中国社会发展区域不平衡,人均土地费源紧缺等诸方面因素影响,还存在许多对湿地资源保护不利的现象,尚需通过国家法律予以调整和规范.中国目前还没有湿地资源管理专门立法,虽现行环境资源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已为湿地管理法律体系构筑起基本框架,但是我们的湿地保护在管理制度、资源投入、技术措施等诸多领域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湿地资源保护面临的形势相当严峻,有些地区已经影响到正常的社会生活.中国的湿地立法、研究需要加强,为此,我们约请有关学者撰文探讨.  相似文献   

5.
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是国际法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有一元论和二元论两种不同的理论观点,而且各国立法实践中对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的看法也有很大区别。尊重国际法,忠实履行国际义务,是中国对待国际法的基本立场,它充分反映了国际法与国内法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补充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向共进国际法迈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国际法在主体、形成、内容以及执行等方面在每一特定时代都展现出一些特定的时代精神:在冷战的顶峰时期,国际法的主题是共处;在缓和时期,是合作;而在后冷战时期的今天,则是共进。"共进"(co-progressiveness)国际法包罗万象,因而是"共同的"(co);在促进道德或伦理进步方面比在其它方面更为专注,而且以人类繁荣为其终极目标,因而是"进步的"(progressiveness)。  相似文献   

7.
经济全球化使国际法的主体增加了 ,也使国际法的调整领域进一步扩大 ,从而推动了法律的全球化。欧洲联盟法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国际法律秩序对现代国际法的影响日趋突出。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秩序的法制化进一步充实了国家主权学说、国家主权原则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在传统的国际法理论中,往往强调现代国际法与罗马万民法和现代早期的万国法思想的内在关联,忽略了其中世纪的根源。中世纪法学家吉奥瓦尼·达·雷格纳诺对于战争与复仇的论述构成了近代国际法之父格老秀斯论述万国法的资料和理论源泉。吉奥瓦尼·达·雷格纳诺对于战争形态的奠定了现代战争法论述的基本框架,而其对复仇的法律意涵的阐释也能够解释现代国际法中诸多的报复措施的使用。  相似文献   

9.
从传统国际法到现代国际法,国际法的主体大致经历了从国家发展到国际组织、争取解放的民族、个人这样一个过程。在分析这个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它对当代国际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我们也可以从中受到一些启发,这对于我们加深国际法的认识,提供了一条好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人道主义干涉在国际法领域一直是个热点问题.实践中,由于缺乏法律上的标准,使本来有着良好应然价值的人道主义干涉经常沦为霸权主义或造成更大的人道主义灾难,带有强烈的大国主义色彩,并且对国际法的基本原则提出了挑战.应在维护国际法原则的前提下,制定合理的程序保障正义的实现,并在联合国框架下设立人道主义干涉审查委员会、人道主义干涉表决委员会和人道主义干涉监督委员会来全程管理人道主义干涉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为应对网络安全威胁,国际社会正在寻求一种合理、有效、全面和平衡的规范性应对措施。尽管这种努力不会很快产生预期结果,但可以预测,国际社会将首先通过联合国大会决议的形式对信息安全问题作出原则性规范,呼吁会员国尊重并维护别国的信息安全,限制和制裁破坏国际和平与安全的网络攻击行为。同时,各国也会签订双边或国际组织框架内的多边信息安全协议。一旦具备了丰富的国家实践经验和广泛的国际支持,一个专门的网络攻击条约将是最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近代国际法承认国家战争权.以战争法作为规范战争行为的法律制度。现代国际法禁止以战争作为推行国家政策的工具,从理论上不再保留战争法;但是实际存在的战争或武装冲突不能完全避免,在实践过程中,现代国际法缺少规范武装冲突的完整法律体系就日益显现其局限性。因此,我们必须正视现代国际法体系的这一缺陷,适应国际形势的要求,融合传统战争法的合理成分和现代国际法的集体安全制度,建构起规范武装冲突的新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迅速积累,民间的慈善力量也有了显著增长。但是,相关的法律、制度的设立却不能满足,甚至阻碍了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本文试图从我国的慈善立法现状和相应的改善措施等方面展开论述,希望能够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国外湿地保护立法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湿地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保护及合理利用湿地,无论是对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还是对全球自然生态平衡,都具有特殊重要意义.中国自加入《湿地公约》之后,在湿地资源保护和管理方面已经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但限于中国社会发展区域不平衡,人均土地费源紧缺等诸方面因素影响,还存在许多对湿地资源保护不利的现象,尚需通过国家法律予以调整和规范.中国目前还没有湿地资源管理专门立法,虽现行环境资源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已为湿地管理法律体系构筑起基本框架,但是我们的湿地保护在管理制度、资源投入、技术措施等诸多领域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湿地资源保护面临的形势相当严峻,有些地区已经影响到正常的社会生活.中国的湿地立法、研究需要加强,为此,我们约请有关学者撰文探讨.  相似文献   

15.
论国际法的法律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法的法律性问题主要涉及国际法是否法律,是否弱法的问题。任何对国际法法律性的置疑都是站不住脚的,国际法具有法律的基本要件,是法律的一个部门。国际法同样具有强制力,只不过与国内法的强制力在表现形式上不同罢了。国际法是法律,且不存在法律性的强弱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湿地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保护及合理利用湿地,无论是对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还是对全球自然生态平衡,都具有特殊重要意义.中国自加入《湿地公约》之后,在湿地资源保护和管理方面已经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但限于中国社会发展区域不平衡,人均土地费源紧缺等诸方面因素影响,还存在许多对湿地资源保护不利的现象,尚需通过国家法律予以调整和规范.中国目前还没有湿地资源管理专门立法,虽现行环境资源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已为湿地管理法律体系构筑起基本框架,但是我们的湿地保护在管理制度、资源投入、技术措施等诸多领域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湿地资源保护面临的形势相当严峻,有些地区已经影响到正常的社会生活.中国的湿地立法、研究需要加强,为此,我们约请有关学者撰文探讨.  相似文献   

17.
行政立法效率化的若干问题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行政立法效率化的界定现代社会 ,由于行政事务的日趋复杂 ,行政节奏越来越快 ,行政管理的专业化技术性因素也越来越高 ,这就给行政立法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除此之外 ,我国行政管理规范又极为广泛 ,行政法调整的对象也甚为复杂 ,具体的调整对象变化迅速。这一系列的产生和膨胀及带来的负效应 ,使行政立法必须去掉原来的不合理的行为模式 ,讲究效率化 ,1从而使行政立法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行政立法效率化是指国家政府机关在制定具有法律效力的行政法规范的过程中 ,以效率原则为指导精神 ,使立法工作达到高效高质。它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 …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湿地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保护及合理利用湿地,无论是对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还是对全球自然生态平衡,都具有特殊重要意义.中国自加入《湿地公约》之后,在湿地资源保护和管理方面已经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但限于中国社会发展区域不平衡,人均土地费源紧缺等诸方面因素影响,还存在许多对湿地资源保护不利的现象,尚需通过国家法律予以调整和规范.中国目前还没有湿地资源管理专门立法,虽现行环境资源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已为湿地管理法律体系构筑起基本框架,但是我们的湿地保护在管理制度、资源投入、技术措施等诸多领域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湿地资源保护面临的形势相当严峻,有些地区已经影响到正常的社会生活.中国的湿地立法、研究需要加强,为此,我们约请有关学者撰文探讨.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一系列国际交往当中逐步形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国际法理论体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人权之间的辩证观,和谐世界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这三点构成了中国特色国际法理论体系的核心和基石,对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以及公平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形成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人本目的下的领事保护、维护国际多边机制与遵守国际法规则、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等成为践行中国特色国际法理论的重要实践,其中的相关经验值得进一步总结和理论化。  相似文献   

20.
跨国公司的国际法主体地位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于跨国公司越来越多地参与国际关系 ,在地区性司法实践中开始直按承受国际法上的权利义务 ,从理论发展和客观实践而言 ,跨国公司已具备了国际法主体地位。跨国公司与以国家为代表的国际法主体在具体权利义务上的差异不能否定跨国公司的国际法主体地位 ,只能说明不同的国际法主体在法律地位平等的前提下 ,具有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