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幸福"正成为诸多地方的施政目标。据不完全统计显示,全国至少18个省(市、区)明确提出了"幸福"的概念。去年的数据则显示,已有100多个城市提出建设"幸福城市"。(10月30日《新京报》)如此多的城市提出"幸福"目标,体现了执政理念的进步,这也与社会的发展方向一致,那就是让人民享受幸福生活。幸福作为一种虚无的东  相似文献   

2.
论“民意病毒”的司法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坤 《河北法学》2013,(1):176-182
"民意病毒"的出现,加剧了民众对法律的不认同感。在推行司法治理的背景下,针对"民意病毒"的特点和危害性,人民法院要想理性引导网络民意、重塑法律权威和维持社会稳定,就必须实现从刻板的司法克制主义向适度的能动司法过渡,从传统的法官平民性思维向现代的法官职业化思维转变。  相似文献   

3.
佚名 《政府法制》2010,(9):46-47
伴随近几年接连出现的“用工荒”而来的是我国“人口红利”正逐渐减弱的警讯。种种迹象表明,在一些地区尤其是沿海地区,可能会面对常态的用工短缺压力,不仅在倒逼企业转型升级,也在倒逼城市公共服务领域的“城乡分割”尽快消融,农民工同享“市民待遇”、做有尊严劳动者的诉求,正得到全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4.
老槐 《公民与法治》2011,(17):15-17
调查表明,我国逾六成家庭存在“啃老”现象。当前,“啃老”已成为一种社会常态,“啃老族”的种种行为让社会尴尬。立法禁止“啃老”,是对老年人权益的保护,还是立法泛化,  相似文献   

5.
谭剑  杨霞 《政府法制》2009,(19):34-35
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以后、年龄在20至30岁之间的青年一代如今已成为数量庞大的农民工主体。笔者最近在湘、粤两地调研时发现,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务工的目的悄然改变:不仅为了赚钱,更迫切地渴望融人城市;不仅积极争取自身的经济、社会权益,也希望在城市拥有自己“话语权”。然而在现行体制下,农民工的政治参与途径仍显得比较狭窄。  相似文献   

6.
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网络已成为公民参与政治的一个重要途径。资料显示,截至2009年1月,中国  相似文献   

7.
黄汇 《法学评论》2015,(3):74-82
山寨现象系知识产权人拥有知识产品的定价权,留给公众法定的消费者剩余空间不断被挤压所形成的。其在制造着知识产权法模仿概念的同时,对知识产品的过度垄断形成反制和竞争。但山寨并非救济公共利益的最佳方式。中国知识产权建设的未来应在实体和程序的双重控制下,开辟更多法定的促进知识共享的规则性空间。法律既要防止知识产权的保护贫困,又要防止公共利益的保留不足。这样,知识产权机制才能奠定在科学的价值论基础上,以更显著的绩效和更优化的激励方式,促进知识创新活动不断迈向未来。  相似文献   

8.
冀放 《中国司法》2012,(6):100-103
一 对于“民意”,《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民众的意愿”。在中国的语言文化中,“民”字被赋予了一种天然的正当性,凡是与“民”字连用的词,如“民生”、“民主”、“民权”、“人民警察”、“人民法院”等似乎也一并“继承”了这种不言自明的正当性。对这一正当性的任何质疑都会被本能地抗拒和下意识地排斥。  相似文献   

9.
陈尧 《江淮法治》2010,(2):60-60
2010年刚刚到来,不少政府部门相继出台政策为领导们的上万字的汇报“减肥”,而民意的表达空间非但没有得到相应的“增肥”反倒愈加局促起来。江苏镇江丹徒区官方网站限定投诉不能超过100字,网友戏称这是在逼人用文言文投诉。“要用文言文投诉”?这是网民的调侃,还是权力的嚣张,民意表达的可悲?  相似文献   

10.
"闯黄灯重罚"的规定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继而在网络上形成热议焦点,引发了网络舆情,民意与法规之间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博弈;最终,在舆论的压力下,"闯黄灯重罚"被公安部交管局暂时叫停,舆情也得以逐渐平息,而由此带来的教训却令人深省。  相似文献   

11.
庄丰源案是特区政府与法律精英的博弈,政府方面的败诉一方面在于人大释法技术上的不成熟以及入境处在诉讼策略上的失误,另一方面在于终审法院的某种挣脱情绪,这种挣脱情绪是基于不受干预的自治要求和最大限度的权利保护倾向。"双非"风波之后,法律精英的胜利显得黯淡。法律追求不应忽视社会效果,法院不能轻易抛弃保守原则,否则可能会带来较大的社会风险。中央需要加强法律解释技术的修炼并增进与香港的及时沟通。香港法院应该从这次事件中吸取教训。  相似文献   

12.
躲猫猫事件演变为公共事件,源于公众的知情权受阻及对法律的不信任。公权力如何恰当地对待民意将面临一个巨大的挑战。网络具有脱域性,网络民意因此超越了地域性限制,能在政治或法律事件中产生巨大的舆论影响。网络时代的民意对法治建设而言有如双刃剑,有利有弊。对于当代中国而言,法律最需要的品性是人民性和运作的独立性,它们是树立法律权威必不可少的两个支点。民意应当经由合适、有效的途径进入法律实践,否则将损害法律的权威。  相似文献   

13.
小非 《法治与社会》2011,(10):43-45
调查表明.我国逾六成家庭存在“啃老”现象。当前,“啃老”已成为一种社会常态.“啃老族”的种种行为让社会尴尬。立法禁止“啃老”,是对老年人权益的保护,还是立法泛化,将道德问题上升为法律?有识之士称,当下的民生压力,逼着许多年轻人必须“啃老”。那么,当前环境下,如何减少或减缓“啃老”现象……  相似文献   

14.
郭奔胜  黄豁  代群 《政府法制》2009,(19):44-45
尊重民意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质,也是我党治国理政一贯倡导的理念。毋庸置疑,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民意参与政治生活和重大决策、政策制定的渠道越来越多,民意的声音也越来越响,尊重民意的氛围也越来越浓。但同样不可否认的是,在当前某些地方“官意主导民意”的格局尚未完全打破的情况下,一些部门、一些环节,民意常常处在“摆花瓶”的尴尬境地,有的地方甚至不惜用造“假民意”的办法来推行“武断的官意”,导致一些决策、一些行政行为与真民意相去甚远,进而戕害真民意的生长。  相似文献   

15.
民意是指社会公众与司法机构在个案处置中和互动中所形成的,社会公众对司法个案处置的主流性、主导性意见与期待。在当代中国,民意已经成为了影响司法独立的重要因素。本文在分析公众判意与司法冲突的表现与实质的基础上,提出了民意强势下法律思维坚守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6.
现阶段,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过程中,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加强,人们越来越开始关心法律问题和事件。民意作为社会民众所特有的意见、意愿、看法,它是客观存在的,也是我们在进行司法活动中不可避免的。那么民意将对司法产生怎样的影响呢?本文首先从民意和司法的概念入手,然后分析了从古至今民意对司法的影响,最后详细分析了民意对司法产生的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畅通群众诉求反映渠道 协调解决群众急难问题 整合力量实现公开监督 督促职能部门提高效率 2012年3月,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纪委、监察局牵头在新闻媒体开辟“阿坝民声”专栏,专门用于反映群众的意见建议,接受群众咨询投诉,督促解决群众诉求。“阿坝民声”开通一年多来,全州上下演绎着服务民生的“大戏”,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相似文献   

18.
正江西瑞昌市,一个紧邻长江、隔鄱阳湖上百里、只有13.8万人的小城,不产"鄱阳湖龙虾",却耗资600余万元大张旗鼓办起了"首届鄱阳湖龙虾节",结果,想造势却"肇事",200多人参加龙虾宴导致急性肠胃炎入院治疗,百姓怨声载道。(8月14日新华网)瑞昌市的龙虾节可谓地地道道  相似文献   

19.
和“啃老族”不同,“老啃族”属于被啃一族,为老所“啃”,他们身上有着诸多辛酸……  相似文献   

20.
《法治研究》2006,(4):63-63
近来,一个小人物胡戈以一部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受到广大网民的追捧,招来著名导演陈凯歌的极大愤怒。对于《馒头》是否侵权的问题,据央视等媒体报道多数法律专家认为胡戈侵权成立,官司不用打就会“凯歌高奏”。本案是非曲直,自有法律为准据。但,看见被人们称为天才少年的胡戈屡屡举白旗投降的窘态,也勉为其难地来为胡戈一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