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俞募配穴法治疗顽固性失眠2例黄峥(江苏省南京市中医院210001)关键词:失眠;俞穴;募穴;针刺疗法中图法分类号:R256.23;R224.2俞募穴是脏腑经气输注于背腰部和胸腹部的腧穴,各有12穴。俞募穴与各脏腑的病变有密切关系,脏腑发生病变时,每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背俞穴拔罐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稳定期患者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 将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解痉平喘、止咳祛痰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背俞穴拔罐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治疗组IgG、IgA、IgM和CD3+、CD4+、CD4 +/CD8+均显著升高(P<0.01),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 结论 背俞穴拔罐可明显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的免疫功能,起到了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杨骏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基本病机是本虚标实,即肝肾亏虚为本,气滞血瘀为标,提出“补肾不忘活血,活血不忘补肾”的治法,强调临证时需根据肾虚和血瘀的主次,或以补肾为补,活血为辅,或以活血为主,补肾为辅。常取夹脊穴止痛,取督脉经穴和背俞穴补阳,取任脉经穴补气补阴,取交会穴疏通气血,并注重针灸并施。  相似文献   

4.
“灸贵调脏”是华佗《内照图》灸治要诀之一,即候脉识病,辨证施灸,选择五脏背俞穴为主制定灸方,根据病情轻重灸药并用,采用综合灸法,注重调脏为先,兼药治六腑,调整五脏六腑平衡。  相似文献   

5.
内关穴为手厥阴心包经络穴,又是八脉交会穴之一。笔者应用单穴或配伍其他俞穴治愈了一些疑难杂症,现举隅如下。1癔症性抽搐案盛某,女,41岁,1998年4月21日诊。晨起因家务琐事夫妻拌嘴,致一天情志不悦,晚餐未进,和衣而卧,丈夫下班后问其原委,病突发,邀...  相似文献   

6.
TDP J照射肺俞穴佐治小儿支气管肺炎33例高忻高建平杨树云(安徽省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230022)关键词:小儿支气管肺炎;电磁波疗法;肺俞中图法分类号:R454.1;R563.12一些支气管肺炎的患儿在发热、咳嗽等症状缓解后,肺部罗音一直难以吸收,...  相似文献   

7.
储浩然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多属脾胃亏虚,运化失权,病位主在脾胃,根本病机在于脾胃虚弱,中焦失和。其主张以“调和致中”为原则,重视辨证辨病有机结合,不拘于经络辨证,提倡结合脏腑辨证等辨证方法,创新性提出“调和致中”特色针灸治法,选穴组方以健运脾胃,调中畅气为准则。针灸治疗常取足三里、中脘、内关、天枢等穴,重视灸法及补泻手法的应用,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新安医家对针灸理论形成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汪机提出“灸治疮疡”“治病无定穴”理论;吴崑将经络辨证和脏腑辨证相结合,按照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分别取五输穴,且补注《金针赋》;郑梅涧提出“开风路针”“破皮针”“气针”之三针说,编写针灸歌赋;徐春甫倡导针药并用,尤其推崇灸法;王国瑞提出“穴法相应三十七穴”,首创“透穴针刺”法。新安医家针灸学术思想对丰富针灸学术理论和指导临床实践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艾灸具有温阳散寒、泻热拔毒等作用,在瘟疫防治中具有重要作用。其适应证包含寒性、热性以及兼有寒热属性的疫病。艾灸防治疫病的常用穴位为气海、关元、中脘、神阙、足三里、巨阙、天枢等;常用的穴组有陶道配肺俞、气海配关元、大椎配膏肓俞及足三里;非经穴包括“头顶向后至枕骨突起处”“门阃当心处”“两手腕研子骨尖”“乳下一指处”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电针“肺俞”穴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大鼠迷走神经放电的影响,初步探讨针刺治疗COPD的作用机制。方法 随机将40只SD大鼠分为正常组、正常电针组、模型组、模型电针组,后两组以香烟烟熏结合脂多糖气管滴注法复制COPD模型。观察各组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 BALF)和血浆中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 ACh)的含量,并取正常电针组、模型电针组大鼠的“肺俞”穴进行即刻电针治疗,观察电针前后大鼠迷走神经放电情况。结果 与电针前比较,正常电针组和模型电针组大鼠电针后颈部左侧迷走神经放电频率、面积和幅度均显著增加(P<0.05) 模型电针组大鼠电针前后颈部左侧迷走神经放电频率、面积和幅度差值显著大于正常电针组(P<0.05)。ACh在外周血浆中含量变化为:模型组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模型电针组显著高于正常电针组但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ACh在BALF中含量变化为:正常电针组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模型电针组显著高于正常电针组和模型组(P<0.05)。结论 电针“肺俞”穴可使COPD大鼠迷走神经放电增强,并促进肺局部ACh递质的释放。  相似文献   

11.
全身脏腑气血津液均应畅通 ,不通则疾病丛生。不通病机指人体全身或局部应通而不通 ,导致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理。不通病机广泛 ,有三焦不通、四海闭塞、五脏不通、七窍不通、六腑不通、六经不通、六俞不通、阴阳不通、气血不通、上下不通及局部不通等  相似文献   

12.
空间代谢组学在生物医学领域中可对代谢物表型进行定性、定量、定位的全面分析研究,具有操作简单、适用广泛、空间识别功能等特点,能够有效解决空间分布差异或结构差异的问题,其应用特点有很大可能适用于经脉脏腑相关研究的需求。将其运用到经脉脏腑相关研究中是构建脑区代谢图谱,验证代谢过程,确定量效关系的重要手段,为深入研究经脉脏腑相关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穴对胃黏膜损伤大鼠血管活性肠肽(VIP)免疫反应性的影响;探讨VIP参与针刺对胃黏膜损伤防御性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针刺组和非穴组.采用冷冻-束缚应激法复制大鼠胃黏膜损伤模型;免疫细胞化学ABC法结合图像分析,观察电针足三里穴对大鼠胃壁和迷走背核复合体VIP神经免疫反应性的影响.结果:冷冻-束缚应激大鼠胃黏膜损伤明显,胃黏膜出现点状、条状出血坏死灶,尤以胃窦部为主.胃壁VIP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数量减少.针刺组与模型组比较,胃壁和迷走背核复合体VIP神经免疫反应性明显增强(P<0.01).结论:电针足三里穴可引起胃黏膜损伤大鼠VIP神经元免疫反应性变化,提示VIP可能作为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的信号分子参与了针刺对胃黏膜的防御性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在法理学中是一个永恒的问题,不同学者可以站在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从对中西方关于法律与道德关系的论述可以得出法律与道德关系发展的一般规律,对于研究现代法治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凡刺之道,气调而止”,提示针刺取效的关键在于“气调”。“气调”作为针刺的结果,指治疗后病变部位气机调和、机体阴平阳秘之意。“气调”与针刺过程密切相关,贯穿在针刺的各个环节,并且具有不同的含义及操作方式。针刺前重在辨证定穴,刺针时注重刺手与押手的作用,行针时重在候气、辨气、守气。针刺止于“邪气去,谷气至”的状态,脉象趋于和缓是判断脏腑功能恢复的征象。  相似文献   

16.
《针灸聚英·四总穴歌》记载“头项寻列缺”,指出列缺与头项部疾病密切相关。古代文献从经脉循行、脏腑别通理论、气机升降及列缺主治角度阐明列缺与头项部疾病的关系。临床研究表明,列缺治疗颈椎病、头痛、落枕具有特异性。现代实验研究表明,列缺的解剖结构使得针刺该穴能加快血流速度,释放神经递质以镇痛,同时构成的“肌筋膜通路”有利于放松肌肉。此外,针刺列缺可改善椎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对穴位温度具有特异性。列缺治疗颈椎病的中枢机制可能是针刺给予大脑皮质刺激反应,激活小脑和枕叶多个脑功能区。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不同穴位及配伍对腹泻模型小鼠腹泻指数的影响及艾灸干预腹泻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昆明小鼠9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天枢组、大肠俞组及天枢大肠俞组。采用番泻叶灌胃法建立小鼠腹泻模型,对天枢组、大肠俞组、天枢大肠俞组大鼠进行艾灸,其中天枢组选取双侧天枢穴,大肠俞组选取双侧大肠俞穴,天枢大肠俞组选取一侧天枢、大肠俞 (隔日交换对侧),观察各组小鼠72 h后腹泻指数及小肠水通道蛋白8(aquaporin protein-8,AQP8)、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及P物质(substance P,SP)免疫阳性细胞表达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腹泻指数显著增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天枢组、大肠俞组、天枢大肠俞组腹泻指数显著降低(P<0.05);与天枢组、大肠俞组比较,天枢大肠俞组腹泻指数显著降低(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肠组织AQP8免疫阳性细胞表达显著减少(P<0.05),VIP、SP免疫阳性细胞表达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天枢大肠俞组小肠组织AQP8免疫阳性细胞表达显著增加(P<0.05),VIP、SP免疫阳性细胞表达显著减少(P<0.05)。结论 天枢与大肠俞配伍治疗腹泻具有协同效应,艾灸治疗腹泻机制可能与上调AQP8表达或抑制VIP、SP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经络理论是中医理论的核心,经脉脏腑相关是经络理论的核心.经脉脏腑与脑相关是中西医理论结合的突破口,是21世纪经络理论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在总结既往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深入探讨经脉脏腑与脑相关的研究进展和思路,认为大脑边缘系统-下丘脑-自主神经系统是经脉脏腑与脑相关研究的核心和神经连接组学的功能结构基础,从而继承、创新、发展中西医结合新理论.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虽然一直在强调中西医结合,如何结合却是困扰广大医务工作者和科研工作者的难题.经脉脏腑与脑相关体现了作为整体的人的功能调控途径.在神经科学高度发展的今天,用医学科学语言阐释传统中国医学,经脉脏腑与脑相关研究无疑将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经脉脏腑相关不仅是经络理论研究的核心,更可能是中西医理论结合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20.
周德宜主任医师,是安徽省的名老中医,年近八旬,治医五十余载,学验具丰,尤精于针灸临床,其刺络放血法独具特色。笔者随周老临诊,受诲颇深,兹将周老刺络放血疗法,举述梗概,以冀发扬。 一、分部剌络放血法 该法是据发病部位来选穴施刺放血。病发于头部,刺太阳穴;病发于脐部以上者,刺尺泽或曲泽穴;病发脐以下者,刺委中穴。诸穴位于表浅的大静脉处,宜刺;《灵枢·九针论》曾说,太阴、厥阴、太阳经,均为多血之经。血多者宜出血,太阳穴为经外奇穴,治头面诸疾有奇效,尺(曲)泽、委中为合穴,多主脏腑疾患,故周老觅而用之。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