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究新安医家辨治肝胃不和型胃脘痛的用药规律。方法 以新安医家辨治肝胃不和型胃脘痛的医案为研究对象,运用频数统计方法对其中的方药及其相关属性进行统计,并分析统计结果。结果 新安医家治疗肝胃不和型胃脘痛的主要用药类型为补虚药和理气药;常用药物为茯苓、半夏;常用药对包括茯苓配半夏、茯苓配陈皮、川楝子配延胡索、半夏配陈皮等。结论 针对“肝为起病之源,胃为受病之所”的发病规律,新安医家治疗肝胃不和型胃脘痛以健脾和胃、疏肝理气、祛湿化痰为主要治则,善用茯苓、半夏、陈皮等药。  相似文献   

2.
胃安汤治疗胃脘痛300例严兆义(安徽省明光市中医院239400)关键词胃安汤;胃脘痛自1992~1994年,笔者运用自拟的胃安汤治疗观察胃脘痛300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300例中,住院52例,门诊248例。男性124例,女性176例。...  相似文献   

3.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由于各种因素造成胃幽门功能失常,含有胆汁的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胃,损伤胃黏膜而引起的一种慢性胃炎。现代研究指出胆汁反流性胃炎是导致消化性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主要病因之一,也是引起胃黏膜癌前病变的原因之一,因此应积极治疗。目前西医主要予促胃动力药及胃黏膜保护剂等。中医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经验丰富,疗效独特。  相似文献   

4.
慢性浅表性胃炎60例辨证治疗总结李成银(安徽省金寨县汤汇镇中心卫生院237364)关键词:慢性浅表性胃炎;辨证论治中图法分类号:R573.3;R243慢性浅表性胃炎属祖国医学“胃脘痛”、“心下痞”范畴。1991年~1995年笔者辨证治疗60例,现总结...  相似文献   

5.
以<景岳全书>中所载治胃脘痛的131首方剂为依据,通过频数表对其用药频次、药物功效及药物性味归经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出治疗胃脘痛的用药规律.张景岳认为胃脘痛与肝、脾、胃三脏关系密切,治疗以温补为主,辅以理气和胃之法,药味多为辛甘入肝胆、脾胃经的药物,阴阳并调,补泻兼施.  相似文献   

6.
胃苏冲剂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38例常丽娜(山东省烟台东方医院264001)关键词:胃苏冲剂;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图法分类号:R573.31;R242胃苏冲剂具有理气消胀、和胃止痛的功能。近年来笔者用胃苏冲剂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38例,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1...  相似文献   

7.
萎缩性胃炎(以下简称萎胃)以纳少不化、嘈杂、胃脘疼痛或胀痛为主要特征,属中医的“胃脘痛”,“吞酸”,“嘈杂”等范畴。现就手头资料,对萎胃的中医诊治作一综述。 一、萎缩性胃炎的病因病机 祖国医学关于本病的病因病机,各家论说不同,综合起来有如下几方面:1.胃阴不足,津液耗伤。多因饮食失节,过食辛辣肥甘,胃腑积热,耗伤胃阴:或因外感热邪,伤津耗液;或因肝气郁结,化火乘胃;或因阴虚生内热,热郁而胃体枯槁,导致胃阴亏损、和降失常而发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 采用聚类分析及因子分析的数据挖掘方法,对胃脘痛的中医临床证候及四诊信息进行研究。方法 收集640例755诊次胃脘痛病例,记录症状、舌象和脉象等临床资料,对临床资料进行聚类分析及因子分析。结果 胃脘痛临床证候可分为六类:脾胃虚寒、肝气犯胃、湿热中阻、脾胃气虚、痰湿内蕴、瘀血停胃,每一类证候对应贡献率不同的特异的四诊信息。结论 胃脘痛有特异的证候分类及四诊信息,通过数据挖掘方法深入研究,对胃脘痛的规范化诊断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支持,能提高辨证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胃脘痛是临床的常见病,多见于胃、十二指肠炎症和溃疡;胃脘痛的发病机制为在病因的作用下,引起胃气郁滞、血络不畅而致痛.为有助于本病的诊治,笔者对927例胃脘痛进行了证因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40例李定义(安徽省巢湖地区医院内科238000)关键词:胆汁返流性胃炎;胃胆健顺汤;中西医结合疗法胆汁返流性胃炎,是由于胃肠功能失调和胆汁分泌及其排泄功能障碍所致。胆汁返流和十二指肠液返流入胃受胆汁、胆酸盐及十二指肠液中...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加味左金汤治疗肝胃郁热型胃脘痛的疗效.方法:将8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采用加味左金汤口服,每日1剂,水煎,早晚各服1次;对照组采用口服硫糖铝、西米替丁治疗.7 d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4个疗程,4周后复查.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0%、64.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左金汤治疗肝胃郁热型胃脘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胃脘痛辨治心得张杰,范仁忠,江鸿海(安徽中医学院合肥230038)关键词胃脘痛;治法胃脘痛是临床常见病证,涉及病种多,病因复杂,临床难以一方一法概之。笔者不揣浅陋,就该证的治法概述如下,并谈谈治疗心得,以求正于同道。1治法1.1疏肝和胃法本法适用于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中药复方和胃消疣汤治疗非成熟型疣状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非成熟型疣状胃炎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两组患者均予口服泮托拉唑、枸橼酸铋钾、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四联疗法治疗2周,再予泮托拉唑口服治疗2周;治疗组30例在上述基础上,加用中药复方和胃消疣汤口服。两组疗程均为28 d。结果 治疗组证候疗效、胃镜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和胃消疣汤治疗非成熟型疣状胃炎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4.
采用胃乃安胶囊治疗脾虚湿热型慢性萎缩胃炎62例,并与用维酶素胶囊,猴头菌片、黄连素片治疗31例相对照。结果显示,治疗组症状,胃镜,病理总有分别为96.77%、77.42%、80.65%,对照且分别为64.52%,51.61%、45.16%。治疗组治疗过程中无毒副反应发徨。表明胃乃安胶囊是治疗脾虚湿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较高,安全的中成药。  相似文献   

15.
国医大师徐景藩认为,围绝经期慢性胃脘痛虽病因多端,表现不一,但基本病机总属肝胃气滞,常兼有胆胃不和、肝郁脾虚、气滞日久化热等。其主张以疏肝和胃为治疗大法,清化胆胃宜降宜和,疏肝和胃健脾运宜通、运、补三法相结合;除药物治疗,尚主张患者移情易性,调畅情志,注意生活调摄,以防复发。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益气和中法针药并用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4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0例和对照组70例.治疗组采用益气和中法针药并用,对照组单纯服用三九胃泰颗粒,4周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愈显率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肝胃不和证、脾胃湿热证和脾胃虚弱证的总有效率...  相似文献   

17.
胆汁返流性胃炎,目前国内外尚未见统一的诊断标准,治疗也不理想。笔者自1983年6月至1986年10月应用胃炎合剂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100例,获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100例中,男78例,女22例;年龄18~94岁;病程1~22年。临床表现:上腹痛者(疼痛多数与饮食无明显的规律性,进食后可稍加重)94例,上腹胀者78例,嗳气者76例,泛酸36例,呕吐胆汁性胃内容物者(呕吐后症状多无明显缓解)26例。均无胃  相似文献   

18.
章庆云老中医是上海中医学院附属岳阳医院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早年师承名医张戴伯、陈存仁二老先生,博览冬家学说。几十年来,对内科疾病有丰富的治疗经验,对治疗胃脘痛研究尤深。我在该院进修时曾有幸跟从章老先生,收益匪浅,特将章老治疗胃脘痛临床经验介绍如下。 一、遣方用药,章老认为胃脘痛,病因不外乎寒冷伤食,虫积湿热,肝郁瘀血,脾  相似文献   

19.
李东垣温胃汤化裁治疗萎缩性胃炎鉴定会于1984年11月18日至20日在合肥举行。本研究课题是省科委1979年底批准下达的。安徽中医学院和解放军105医院经过四年多的临床研究,采用较先进的检测手段(如胃镜、电镜、免疫指标等),取得了优良的效果。通过对183例患者的治疗,显效率为61.20%,其中近控率(即腺体萎缩消失)占18.03%。显示出中药治疗萎缩性胃炎有较好的疗效,也说明萎缩性胃炎部分病例是可逆转的。  相似文献   

20.
采用胃康汤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36例,并以三九胃泰治疗24例为对照。结果显示:胃康汤在改善临床症状,胃镜疗效,抑杀幽门杆菌方面均优于三九胃泰(P〈0.05),虽然病理积分总有效率比较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治疗组治疗前后的积分比较显示,胃康汤在减轻炎性细胞浸润,充血水肿,阻断胃粘膜腺体委缩方面具有显著效果(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