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海中医学院附属龙华医院内科主任张志秋医师,年近八旬,行医、任教五十余载,学验丰富,善用攻下,临证应用大黄尤有独到的经验和见解。本文仅举述点滴,以飨读者。 大黄素有“将军”之称,为历代医家所推崇,明代张景岳推其为“良将”。在临床上张老甚为赏用。他指出:“《伤寒论》,《金匮要略》有30个方用到大黄,可见古人应用之广,对于寒、热、虚、实之证均可配伍治病。  相似文献   

2.
从《共产党宣言》到“三个代表”,浓缩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150多年波澜壮阔的风雨历程。更显示着中国共产党80多年英勇奋斗的峥嵘岁月。由聂月岩教授撰写的《从<共产党宣言>到“三个代表”》一书,是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10月出版的《与时俱进的社会主义》丛书之一。这是一部涉及学科面之广、时间跨度之长、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之多、针对性之强的具有一定的开拓性和创新性的学术著作。该书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3.
主持人的话     
黄克剑,哲学家,我国中国哲学、马克思哲学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福建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入文学研究所所长、《问道》辑刊主编。 主要研究方向为比较文学与文化,哲学与美学。学术专著有《两难中的抉择》、《寂寞中的复兴》、《挣扎中的儒学》、《人韵——一种对马克思的读解》、《心韵——一种对西方哲学的读解》、《百年新儒林》、《眺望虚灵的真实》、《由“命”而“道”》,译有《政治家》等。主编《当代新儒学八大家集》。发表论文百余篇,其中有代表性者如:《“悲”从何来?——中西悲剧人文审美意趣之比较》、《从“命运”到“境界”》、《康德哲学辨正》、《现象学旨趣辨略》、《审美自觉与审美形式》、《“审美观念”辨微》、《孔子之生命情调与儒家立教之原始》、《(周易)经传与儒、道、阴阳家学缘探要》、《老子道论价值趣向辨略》、《先秦名家琦辞辨微》、《由“命”而“道”》、《价值形而上学引论》等。 《两难中的抉择》一书后记有谓:“治学的底蕴原在于境界。有入凭借聪明,有人诉诸智慧,我相信我投之于文字的是生命。”《政治家》译序中亦有谓:“知识若没有智慧烛照其中,即使再多,也只是外在的牵累;智慧若没有生命隐帅其间,那或可动人的智慧之光却也不过是飘忽不定的鬼火萤照。”这些说法,当可视为其人治学之心迹的吐露。  相似文献   

4.
“言”、“意”之辨是《庄子》思想的重要内容,“得意忘言”是其中的主旨所在。分析《庄子》“言”、“意”之辨中的“忘“,可见其能够区分为“言为体“道”之障,和““言”为得“意”之具这样两个不同的方面。对“忘”之含义的区分,有助于对《庄子》之“三言”有更为深入的把握。  相似文献   

5.
明·张景岳,平生治重温补疗虚,尤其是善用熟地黄,负有盛名,被誉为温补派之大师,有“张熟地”之美称。其著作有《类经》、《类经图翼》、《类经附翼》、《景岳全书》、《质疑录》等。现就张氏应用熟地黄试作浅探。1 扩熟地黄之炒用 驳滞腻之嫌疑《类经附翼·真阴论》说:...  相似文献   

6.
慈故能勇     
老子说:吾有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又说:“慈故能勇,俭故能广”(《老子&#183;第六十七章》)。意思是说慈爱之心厚,勇气自然而生;约束不放纵,志怀更宏广。  相似文献   

7.
程凡卿  李响  孙煜华 《海南人大》2007,(7):38-40,46
备受瞩目的新《公司法》在人们的千呼万唤中高票通过了,此次条文修改之多,范围之广,前所未有。在投资者保护方面引入了不少制度,诸如:独立董  相似文献   

8.
一、安胎圣药黄芩、白术辨 现编高校教材明确提到有安胎功用的药共八味。即:紫苏、砂仁、黄芩、苎麻根、桑寄生、川续断、杜仲、白术。然验之于临床,实不能只被上述几味药所囿。因胎动不安原因颇多,如不究其本而施治之,则往往遗祸于顷刻。尤其对黄芩、白术二味,临床用之颇多且广,实有必要辨以正之。 朱丹溪泥于仲景《金匮要略》“妇人妊娠,宜常服当归散主之”之语,云“白术、黄芩为安胎之圣药”。此语一出,对后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致使一些业医者诊治胎动  相似文献   

9.
五代是中国大分裂时期。北方曾换五个小朝廷,局势动乱,战争频繁,使得社会遭受大破坏,因此经济文化中心南移。后蜀、南唐、吴越地处南方,成为五代时期文化最发达的地区。所以后蜀有《蜀本草》、南唐有《食性本草》、吴越有《日华子本草》等。现将五代时期的本草著作及其特点介绍如下。 1.《蜀本草》:由后蜀广政年间(938~965)蜀主孟昶命翰林学士韩保昇与诸医工用《唐本草》及《图经》相互参校删定注释而成,初名《蜀重广英公本草》,简称  相似文献   

10.
明代医家缪希雍,字仲淳,著《先醒斋医学广笔记》。书中《吐血》篇所载“吐血三要法”,对吐血的论说独树一帜,为后世医家所推崇。现谈谈对这一治法的粗浅认识。 一、对“吐血三要法”的理解 《吐血》篇中的医案,有咳血,齿衄及吐血案,可见本篇的“吐血”,是泛指血从口出者。其“吐血三要法”是:  相似文献   

11.
由儒入医的陈嘉谟在《本草蒙筌&#183;序》中,念念不忘儒学之道,把《素问》、《难经》、《神农本草经》与《六经》、《尔雅》相比拟,实质上既阐明了医学与儒学在学术上的通约性,也阐明了集撰本草以“发《素》、《难》治病之玄机”的重要性,并针对时弊提出了“医责通变,药在合宜”的观点,至今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陈先生以八十高龄撰成《本草蒙筌》,的确“嘉惠后学之心盛矣”,体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一份责任和担当,  相似文献   

12.
明代名医汪机(1463-1539年),字省之,号石山,安徽省祁门县人。《伤寒选录》为其代表作之一。该书现仅有一套残本藏于日本,国内据此版本影印出版行世。该书有八卷,卷一主要是采集“诸先贤所论于仲景有发明者”“以广识见”。卷二至卷六部分,为仿成无己《伤寒明理论》体例,就六经病证“摘取诸症条中一症,另立条款,为之发明”。卷七为六经病脉汇集,“使人知脉同症异而治亦各有不同”。卷八介绍伤寒方药,分为“药方加减例”“伤寒药性主制要略”和“制方用药之法”三部分。汪机所加评按主要表现在“释疑解惑”“矫枉纠偏”和“解题发挥”三方面。该书对后人学习和研究伤寒病、温病等均有启迪价值。  相似文献   

13.
1995年严歌苓的《扶桑》“获联合报“”长篇小说奖”;1996年《人寰》获台湾百万文学奖。以及1999年《天浴》出版,并改编成电影《天浴》和《少女小鱼》获得台湾电影《金马奖》。2000年《谁家有女初长成》获“得中国当代文学作品排行榜”中篇小说第一名,并开始出版英文小说,作品被翻译成多国语言。作为华文作家在海外作品荣登全美畅销书榜,并进入当代文坛的视野。父亲萧马先生曾用聪明、勤奋和丰富的生活体验归结她的成功。的确,良好的家庭教育、部队当兵、下牧场、上战场、六游西藏,十多年的海外飘泊诸多丰富经历,为严歌苓的创作提供了更为广…  相似文献   

14.
《唐律疏议》中“故”有六种用法,其中两种表示犯罪的主观意图,即“故纵”之“故”与“故杀”之“故”。张斐《晋律注》释“其知而犯之谓之故”,后世律学注释奉为圭臬。从法典渊源与律文疏解来考察,“知而犯之”仅指《唐律疏议》中“故纵”之“故”。“故杀”之“故”应用其疏解“无事而杀”。“知而犯之”与“无事而杀”非指一事,不应混淆。唐律中“无事而杀,是名‘故杀”’延续了魏、晋律注“无变斩击”的注解模式并在唐律注解中将之细化。  相似文献   

15.
李杲在《内外伤辨惑论·饮食劳倦论》中论及“阴火”、“相火”、“包络之火”、“与元气不两立”等,后世对此多有争议。本文拟就此采摘现代各家之言,结合温习《内经》、《难经》等古典著作,谈谈个人浅见,求正于同道。 心火、阴火、相火、下焦包络之火浅析 对于李氏所论阴火、相火等概念,许多学者纷纷撰文加以阐释和发挥。倪康兴提出李氏的“相火,下焦包络之火”中的“下焦”,当为“上焦”之误。万友生说:李氏“阴火是指心火而言”。湖南省中医药研究所所编《<脾胃论>注释》则说:  相似文献   

16.
《华佗神医秘传》(以下简称《秘传》)卷二十二载有《华佗注仓公传(附)》一卷,该卷集《仓公传》中之淳于意医案,并于每案下分别记有所谓“华佗、吴普、樊阿”等人的注文。细读此等注文,不难断为伪作,尤以“樊阿注”为最。本文选其中所谓“樊阿注”五则辨析之,以飨同好。  相似文献   

17.
“文选学”的产生有着复杂的原因 ,其内涵应指萧选本文及后世的注解、研究以及对注解的研究。这一概念最早在曹宪时代提出 ,而李善注本的出现标志着其基本内涵的确定。梁章钜《文选旁证》不专主一家 ,旁搜广证 ,兼容并蓄 ,且有通达识见 ,引用书籍达一千三百余种 ,极为广博 ,集选学精华为一体 ,为选学“集大成”之作 ,既重版本校勘、注解的考证 ,也不忽视对萧选本文的读解、文章意旨的融会贯通 ,实乃读解萧选、上窥李善等诸家注精深义蕴之航梯也  相似文献   

18.
唐容川《血证论》,为自古绝少的血证专书,流传既广,影响亦大,拙文拟就书中辨治思想略作评述,敬祈指正。 论气血水火 曲尽周详 唐氏从“气著于物,复还于水”之征,详述水能化气之理,认为水火是化生气血之源。气生于水,即能化水;水能化气,亦能病气。气与水,血与火同属一家。“运血者即是气,守气者即是血。气为阳,气盛  相似文献   

19.
搜集与“胃络”相关的书籍和条文,按照《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注家、临床医家、西学东渐的影响4个层次,梳理“胃络”应用及其内涵的演变过程。“胃络”在应用及内涵演变过程中有两条清晰的发展线,其源头分别来自《黄帝内经》“胃之大络”和“肠胃之络”。后世注家主要围绕“胃之大络”进行阐释和发挥,临床医家则主要是在“肠胃之络”的基础上进行拓展与应用,尤其是叶天士在胃络与胃关系的确立过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西学东渐以后,“胃络”的内涵逐渐向解剖、实证转化,这一影响一直延续到现在。  相似文献   

20.
《战国策》和《说苑》等古籍都有曾子处费的记载。时以“费”为名之地有三 :一为夏禹之后所建姒姓古国 ,位于鲁国的西南部 ;一滑国都城 ;一为鲁季孙氏食邑 ,位于鲁国的东南部。曾子所处之费是哪个 ?滑国都城之费离鲁国太远 ,肯定不是曾子所处之费。有人说是季孙氏之费 ,从而得出曾子故里为费之武城的结论。这一结论漏洞很多 ,曾子所处之费实为姒姓费国 ,曾子故里在姒姓费国附近的南武城。一、关于古费国古费国 ,起初为赢姓 ,虞舜所封。《史记·秦本纪》 :(周 )孝王曰 :“昔伯翳为舜主畜 ,畜多息 ,故有土 ,赐姓赢。”“有土”就是被封于方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