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1984~1990年笔者以自拟方“痛经宁”治疗原发性痛经50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一、一般资料 50例原发性痛经中,年龄17~40岁,未婚31例,已婚19例,病史最短1年,最长11年。 二、治疗方法 1.痛经宁组成:当归、川芎、桃仁各9g,红花6g,五灵脂、生蒲黄、炒蒲黄各10g,益母草15g,白芍12g,甘草3g,每日煎服1剂,早晚分服。于行经前7天开始服至行经日止。若服用后第1个月经周期疼痛未消  相似文献   

2.
我们自1975年以来采用自拟茵陈汤治疗黄疸型肝炎306例,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306例病人均系住院患者,其中男196例、女110例;年龄最大者70岁,最小者5岁,平均年龄32岁;中医辨证均属阳黄,其中热重于湿型206例、湿重于热型67例、湿热并重型33例。 二、治疗方法 基本方:茵陈、车前草各15g,大叶金钱草、金银花、黄芪各20g,郁金、甘草各10g。每日1剂,煎水300ml分2次服。15~20天为一疗程。热重于湿型原方药量加倍;湿重于热型加苍术、厚朴各10g;湿热并重型加赤芍、丹皮各9g,板蓝根30g,黄连6g。  相似文献   

3.
老年流泪症是指老年人泪液不自主外流,迎风流泪更甚。常常被临床忽视。现将笔者治疗本症22例,小结如下。 一、一般资料 男15例,女7例。年龄50~65岁。病程最长者3年,短者6个月。眼科检查均示泪道通畅,无明显阳性征。病例均为门诊患者。 二、治疗方法 自拟杞菊二至汤:枸杞子、菊花各15g,生地、熟地各12g,炒当归、女贞子、旱莲草、车前子、川芎各10g。水煎服,每日1剂。 三、治疗结果 显效(泪液不再自行流出眼眶外)20例,好转(流眼症状明显减轻)2例。平均治疗15天左右。患者伴有的  相似文献   

4.
慢性胆囊炎在临床上有反复急性发作的特点,由于其发病率高,多次重复的静脉给药治疗,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笔者运用温胆汤治慢性胆囊炎的急性发作计66例,疗效较好。现报告下。 一、临床资料 66例患者中,女性42例,男性24例。年龄24岁~72岁,平均36岁。主症:右上腹疼痛突然发作,恶心呕吐,畏寒发热,精神不振,纳差,全身无力,溲赤便秘,口干苦,舌质红,薄黄苔,脉弦稍数。并发胆石症者46例,单纯性炎症12例,蛔虫症8例。 二、治疗方法 竹茹、半夏、黄芩、泽泻、延胡索、龙胆草、茯苓各15g,枳实12g,大黄(后入)10g,黄连5g。每日1剂,水  相似文献   

5.
脓疱疮好发于夏秋季节,为暑湿邪毒入侵,熏蒸皮肤而致。笔者试用黄连解毒汤为主治疗脓疱疮31例,效果较佳,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31例中男13例,女18例;10岁以下的26例,11~15岁4例,24岁1例;发于头面部的23例,发于头面及四肢部的8例;发病时间均在7~9月份。 二、方药:黄连、黄芩、黄柏、栀子各5~10g。有阴虚者加赤芍、丹皮等;瘙痒严重者加苦参、泽泻等。每剂药头煎早晚分服,二煎冷后每天外洗局部2~3次。局部避免搔抓。  相似文献   

6.
一、一般资料 30例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在17~65岁之间。均经尿路平片证实为输尿管结石,其中位于输尿管上段者7例(9枚),中段者14例(18枚),下段者9例(11枚)。结石横径小于0.4cm者5枚,0,4~0.6cm者33枚。初次患病者27例,复发者3例。 二、治疗方法 基本方:升麻5~10g,枳壳、桔梗、牛膝、地尤、冬葵子、乌药各10g,金钱草、海金砂、鸡内金各15g,滑石30g。加减法:  相似文献   

7.
单纯性肥胖症患者临床上较多,尤其以中年女性多见,病因比较复杂。笔者1992年以来,自拟“三七大黄饮”治疗单纯性肥胖症14例,收效良好,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14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人,年龄在25~30岁4例,31~40岁8例,41~45岁2例,男性5例,女性9例,就诊时体重均过标准体重20%以上,肥胖呈均匀分布,不同程度地伴有怕热、多汗、活动后易疲劳、月经量少等症状。经西医各项检查,排除内分泌及其它疾病。其中有10例血脂分析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其余4例未查。 二、治疗方法:三七片(粉),每次服用1,  相似文献   

8.
我们采用扶正解毒通络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6例,取得明显效果,并设西药对照组进行疗效对比观察。 1 临床资料   全部病例来自本院皮肤科及中医科门诊及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扶正解毒通络组(简称治疗组)46例,男26例,女20例;年龄29~71岁,以45岁以上病人为多,占29例;发于头面部11例,胸胁部17例,腰胁部15例,其它部位3例。对照组39例,男22例,女17例;年龄32~69岁,45岁以上占21例;发于头面部9例,胸胁部15例,腰胁部10例,其它部位5例。所有患者都有带状疱疹病史,患处刺痛、灼痛或放射痛。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采用扶正解毒通络法。基本方:忍冬藤30~60g,红藤、乳香、没药各9~15g,板蓝根、路路通各25~50g,酸枣仁、柏子仁各10~25g,白花蛇舌草、赤芍、黄芪、女贞子、鸡血藤各15~30g。加减法:头面部加菊花、石决明,胸胁部加柴胡、郁金,腰胁部加续断、桑寄生,上肢加桑枝,下肢加牛膝。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煎服1次,每次服300ml左右,饭后服,禁烟酒及辛辣香燥之物。10d为1个疗程。 2.2 对照组 消炎痛25mg,口服,每日3次。维生素B1 20mg,口服,每日3次。10d为1疗程。  相似文献   

9.
一、方药及煎服法 生石膏60~100g,生大黄6~10g,柴胡、茵陈、青蒿(后下)各20~30g,细辛2~3g,黄芩(酒炒)10~15g,紫草15~20g。便秘者大黄后下,便溏泄泻者大黄与它药同时入煎。以水适量,煎服药液400ml,两次分服。首次服250ml,2小时后继服余药150ml,均温服,服药后注意体温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0.
自1972年至1987年,笔者采用自拟军虎搽剂治疗带状疱疹45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一、临床资料:45例中男性18例,女性27例。年龄8~15岁21例,16~50岁19例,51~60岁5例。病程最长者10天,短者4天,平均7天。住院1例,门诊44例。 二、配制及用法:大黄(或虎杖)30g,放入300~500ml水中加温至80℃,  相似文献   

11.
笔者自1976年4月至1985年11月以自拟安脑汤治疗脑外伤后遗症19例,疗效满意。现简要报告于下: 一、一般资料:19例中,男11例,女8例;年龄在9岁至57岁之间,病程7个月至3年;门诊14例,住院5例。19例均经西医诊治,仍遗留头晕头痛、夜寐不宁、手足麻木、伯声恶光、精神萎靡不振、记忆差、食欲减退,脉弦涩、舌质紫等症状。 二、治疗方法:黄芪、党参、枣仁各10g,当归、川芎、桃仁、红花、防风各6g,甘草、三七各3g,龙齿15g,骨碎补20g。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太宁栓对肛裂术后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将肛裂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换药,治疗组在常规换药方法的基础上加用太宁栓肛门给药,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平均愈合时间为(14.13±3.90)d,对照组为(16.25±5.15)d;治疗组术后第7天平均疼痛积分为(14.63±1.84)分,对照组为(16.68±2.57)分。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肛裂术后换药加用太宁栓,疗程明显缩短,术后疼痛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13.
口疮验方     
本方系家传效验方,经世百年。今示于同道。配方:①嗽口方:大黄5g、甘草7g、竹叶4g;②口疮方:大黄、黄连各7g,龙骨、硼砂、露蜂房(烧灰)各5g,玄明粉10g,明矾2g,青黛8g,冰片1g,蚕茧  相似文献   

14.
暑咳治验     
例1.王某,女,56岁,1986年8月26日初诊。始由外感,咳嗽痰多,胸部满闷,动则汗出,夜不能寐。曾经抗生素及止咳治疗两周余,咳反较前加剧,转诊中医。咳嗽频作。痰粘稠,胸闷身热,汗多不解,头胀似裹,不欲饮,溲短而黄、大便时溏,舌苔黄腻,脉濡数。证属暑湿犯肺,遏伤脾土,湿聚成痰,壅塞气道,酿为暑咳。治似清暑宣肺,化湿和脾。处方:香薷、厚朴、藿香、佩兰、杏仁、半夏各9g,炒扁豆12克,茯苓15g,滑石30g,甘草3g。3剂,水煎服。8月30日二诊:药后咳减,汗止纳增,唯午后似感微热,原方加青蒿9g,再取3剂,5日后随访,病愈。 例2.黄某,女,45,炊事员。1987年9月1  相似文献   

15.
笔者用解毒活血止痢汤治疗细菌性痢疾50例疗效显著,现总结报道如下: 一、临床资料 本组50例,男40例,女10例;16~30岁15例,31~40岁27例,40岁以上8例;大便次数每日5~6次20例,7~15次26例,15次以上4例。全部病例临床均表观为脓血便,大便镜检见大量红、白细胞(以白细胞为多),全部患者大便培养有痢疾杆菌生长。  相似文献   

16.
夏季是隐翅虫活跃季节,由它而引起的皮炎,常使人感到奇痒灼热难受。兹将近两年治疗的睑部隐翅虫皮炎34例报道如下。 一、临床资料 34例中,男17例;女17例,10岁以下2例,11~20岁6例,21~30岁9例,31~40岁5例,41~50岁7例,56~65岁4例。右眼患者7例,左眼患者6例,两眼患者21例。 诊断指标为:①有接触隐翅虫史;②均  相似文献   

17.
一、梦游证 汪某,男,10岁。1985年3月22日初诊。月余以来,夜眠不酣,寐后独自起床,始为循床摸壁,后欲外出活动,神志始终恍惚。唤醒后复寐乃作。迭经中西医用镇静安神法治疗,但仍夜夜发病。诊见:面黄,神萎,易恐善惊,时呕,小便短赤,舌质淡,苔黄腻,脉滑数,辨证为:心胆气虚,痰火内扰。治宜清心化痰,益气安神。处方:太子参15g,炒黄连3g,龙骨(先煎)12g,炙黄芪、朱茯神、姜竹茹各9g,法半夏、  相似文献   

18.
1 临床资料 35例中,男19例,女16例;年龄47~79岁,平均66.2岁;平均病程45.2 h。CT片示梗死部位:基底核区22例,脑叶7例,背侧丘脑2例,内囊4例。临床表现:昏迷12例,言语不清或失语15例,偏瘫25例。伴原发性高血压史13例,糖尿病史9例。诊断标准依据1986年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1]。 2 治疗方法 2.1 补阳还五汤内服黄芪30?g,当归、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地龙各10?g,每日1剂,水煎服。若大便秘结,加番泻叶15?g,泡水代茶饮;痰多、胃脘胀闷,加胆南星、厚朴各10?g;面色潮红、烦躁,加钩藤12?g,夏枯草15?g;肢体偏瘫,加水蛭10 g,蜈蚣2条。30 d为1个疗程。 2.2 复方丹参注射液静滴采用上海第九制药厂生产的复方丹参注射液20 ml(10支)加入50 mg/L葡萄糖注射液500 ml静滴,每日1次,连用15~30d。  相似文献   

19.
我科自1982年1月至1985年10月,以辨证为主治疗肝硬化腹水41例,疗效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一、一般资料 41例均为明确诊断,经西药治疗效果不显而收住院的病人。男32例,女9例:年龄最大75岁,最小21岁,41~60岁27例;病程最长20年;有肝炎病史20例,嗜酒2例,血吸虫病史3例,胆道感染1例,另15例不详;26例有并发症,其中上消化道出血9例,肝昏迷、自发性腹膜炎各6例,肝癌3例,肝肾综合症2例。血浆A/G倒置31例。辨证:气滞湿阻型22例,湿热蕴结型5例,肝肾阴虚型9例,脾肾阳虚型9例,肝脾血瘀型2例,  相似文献   

20.
笔者自1981年以来,在探讨陈旧性肛裂发病机理及其以往手术方法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采用切开松解术治疗38例,其效果理想,现总结报告如下。 一、一般资料 38例均为住院病例,其中男16例,女22例:年龄20~54岁;20岁1例,21~30岁者14例,31~40岁者12例,41~50岁者9例,51岁以上者2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