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声音异常是甲状腺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其中医诊治不同于一般咽喉疾病引起的“喑哑”。在甲状腺疾病原有痰瘀凝滞的基础上,手术损伤局部经脉,导致瘀阻喉窍;中气不足,肺阴亏虚,以致声道失养。两者是其病机特征。论治要抓住“瘀”和“虚”两个要点,以活血祛瘀、益气养阴为法。  相似文献   

2.
清代名医王孟英,在其著《王氏医案》中应用痰药之病例占十之八九,足见其对治痰的重视。1痰之成因王孟英治痰,为温热病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同时,根据“痰之为患,既顽且幻,病状多端,性尤善变”的特点,对“脉症多怪”的许多疑难杂症,如痰邪袭于隧络之关格,...  相似文献   

3.
喉源性咳嗽是指平素有慢性咽喉或鼻咽部疾患,受寒、感冒或其它诱因致咳嗽;主证以干咳或咳而少痰、咽痒微痛;或伴有吸冷空气、油烟及其它异味刺激时咳嗽加重。西药抗炎止咳等治疗不理想。1992~1998年3月笔者自拟利咽止咳方共治疗45例,小结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4.
历代医家对哮喘病病机的见解颇多迥异,对其治疗多宗“发时治肺”、“平时治肾”的法则。笔者为求索更好的治效,试就其病因病机、治疗法则等略陈管见,以期诸同道教正。 病因病机 一、历代医家的见解 1.主痰说:朱丹溪认为“哮喘专主于痰”。近代陈氏也认为“哮喘以痰为本病主”,因宿痰内伏,能反复发作,故不论其痰从何而来;发病之期应以痰为矛盾的主要方面,治疗必须达痰。  相似文献   

5.
郑渭占,字梦熊(1882——1966),晚年自号松巢老人,为西园喉科之后裔,积六十年之临床经验,名著于徽浙之间。笔者整理其医案数以千计,初具体会,今特介绍其一二。 一、力主辛凉,着眼疏降 咽喉为肺胃之系属。外感时邪病毒客于咽喉,病之初期多在卫分气分之间。《医学正传》有“喉症沾实之法,先宜发散,次宜清凉”之说,但郑老力主辛凉清里而兼散表。里热宜降火,常用连翘、银花、石膏之类;表证宜疏达,每用薄荷或桑叶,恶寒重者则加荆芥,防风,惟不用麻黄、桂枝等辛温峻汗之品,连寒邪束表者亦不例外。推求其意,当因表寒  相似文献   

6.
梅核气,《金匮要略》描述为“咽中如有炙脔”,多由七情郁结、痰涎凝滞,气郁化火生痰,痰气互结于咽喉所致。近年来,我们用耳针治疗83例,疗效满意。 一、一般资料 83例中,男29例,女54例;年龄12~71岁,病程3天~4年余。 二、治疗方法 主穴:咽喉、心、肝、皮质下、神门;配穴:脑点、颈。症状严重者,用毫针刺法:选用0.5寸短柄毫针,在耳廓消毒后刺入所选之穴位,进针时用左手固定耳廓,右手持针速刺,以不穿破耳廓对侧皮肤为度,留针0.5~1小时,每日1次。5~7次为一疗  相似文献   

7.
肿瘤是一个古老的疾病,我国现存第一部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中就有“肠覃”“石瘕”“筋瘤”等属于肿瘤一类疾病的描述。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病机理,一则由于脏腑功能失调,气滞血瘀所致,如《三因方》曾总括指出:“气血凝滞结瘿瘤”;二则为人体津液凝滞,痰瘀互结而成癌瘤,正如《谦益斋外科医案》所指出的“癌瘤者,非阴阳正气所结肿,乃五脏瘀血浊气痰滞而成。”  相似文献   

8.
中图法分类号R242祖国医学认为“怪病多痰”,对一些疑难重症多从痰入手治疗,并且认为病久成瘀,故多采用痰瘀同治的方法,却很少论及痰气同治。事实上,“病之生也,不离气乎,而医之治病也,亦不离气乎”(《景岳全书》)。气对痰病的形成、发展和转归起着决定性的...  相似文献   

9.
李时珍在《濒湖脉诀》中说“痰生百病食生灾”,认为许多疾病都与痰有关。自此说之后,诸如“百病皆因痰作祟”等学术观点与“痰生百病食生灾”大抵雷同。笔者近期对《本草纲目》辑录的附方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其中用于治疗各种痰病以及顽痰怪症的方剂有300多首,用药...  相似文献   

10.
北宋医籍《太平圣惠方》记载从脾治疗“多涎”“心腹疼痛”“呕吐酸水”“脾藏中风”“咽喉不利”“舌强不语”“口舌生疮”“舌肿胀”等多种病证,从藏象理论以脏腑结合经络方法对此进行分析探讨,发现《太平圣惠方》从脾论治的疾病既涵盖现代医学消化系统疾病,也包括其他系统疾病如脑血管疾病、口腔黏膜病变,对临床具有重要的启发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传统医学的顽痹包括现代医学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等,具有缠绵难愈、历节肿痛、骨节蹉跌等特点,治疗上颇为棘手。顽痹之所以经久不愈、深入骨骱,多责之于“伏、顽之痰为患”。在“病痰饮,当以温药和之”的治则指导下,于治疗风湿药中酌配剔痰祛积之品如白芥子、白附子、白僵蚕、制南星、皂刺、竹沥等,可显增强疗效,有效地抑阻病情发展,消除或缓解关节肿痛。  相似文献   

12.
“痰瘀同病”为许多慢性病、老年病之主要病机,“痰瘀同治”为其基本治则,然而,气的失常既为痰,瘀之病理基础,又为痰瘀同病之继发病变,互为因果,痰瘀同治之中,又须参入行气,补气之品。  相似文献   

13.
新安郑氏喉科是中医学历史上的重要学术流派。郑氏喉科总结咽喉温热诸病的共性规律,以“风”命名咽喉温热诸病,提示“风”邪为喉风的共性病因;遵从《内经》“风”邪“辛凉而散”治则,将“以甘缓之”优化为“兼养阴以制之”,形成了涵盖喉风的喉科疾病命名方法和因机证治相一致的“辛凉养阴学说”;其“养阴”具有驱邪泻实、制约辛味药辛散太过、防病传变和补阴护津的四重作用,彰显了“以养阴为贵”的治疗学特色。治疗喉风的辛凉养阴法是继辛温发表、苦寒清热的治法创新。  相似文献   

14.
清咽汤治疗喉原性咳嗽100例李光曙张炳秀(安徽省六安地区中医院237006)关键词:清咽汤;喉原性咳嗽中图法分类号:R767.1近10年来,笔者运用自拟清咽汤治疗因咽喉慢性炎症引起的咳嗽100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00例中,男8...  相似文献   

15.
论痰及痰说     
痰为历代医家广泛论及,至宋元已蔚成系统,成为中医基本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环境污染的加剧,工作节奏的加快,生活水平的提高,致使与痰密切相关的肿瘤及代谢、呼吸、心脑血管、精神等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均呈明显上升趋势,这就使前贤所倡"痰为百病之母”、"百病兼痰”、"怪病多痰”诸说被赋予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特就痰及痰说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16.
曹恩泽擅长运用药对治疗慢性肾脏病,主要采取补益法和降浊化瘀通络法相结合以保护肾脏,如运用黄芪合白术以益气,生大黄合车前子从二便以泄浊,地龙合僵蚕升降相宜以通络。另外,其运用特色药对治疗并发症,如牛蒡子合连翘可“从咽喉治肾”,菊花合钩藤平肝降压,全蝎合蝉蜕祛风通络以消顽固性蛋白尿。  相似文献   

17.
针刺抢救急性喉梗阻窒息3例雷经一(安徽省明光市管店镇医院239441)关键词:急性喉梗阻;窒息;针刺疗法中图法分类号:R767.13;R245.3急性喉梗阻,多由急性喉炎、喉头水肿引起,如失及时处理易出现窒息,危及生命。1990年以来,笔者运用针刺疗...  相似文献   

18.
统一战线的辩证法,按过去某些传统的理论,总是探讨成对的辩证范畴,如“同”与“异”、“聚”与“散”、“团结”与“斗争”,等等。实际上按当代最新的系统科学和实践而论,这种线式的论法并不能较好地解决三维和多维的问题,如“同’与“异”的对子中,在非“同”即“异”的基本分野下,有“同”中含“异“,“异”中有“同”,“同”“异”互变,“同””“异”结合等等。  相似文献   

19.
明代新安医家孙一奎对中风一证多有创建。其认为中风的病因是“血病、痰病为本,外邪为标”,是由于外感与内伤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应简单以“内风”与“外风”分类。对于中风的治疗,孙一奎认为应以养血除风、顺气化痰为主,主张内外同治,不可偏废。此外,孙一奎对中风的先兆症状非常重视,强调饮食起居的慎养。  相似文献   

20.
淤血证,既包含血管内和血管外淤血,也包含了血液成分变异之证。本文仅就儿科淤血证作一讨论。 一、成因   儿科淤血证,出现于儿科多种疾病的过程中,其形成原因有下述几个方面: 1.外邪、痰食,阻滞致淤:外感时邪、内伏痰食,皆可导致气机不畅,阻碍血液运行而淤滞。《奇效良方》中说:“气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