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的奋斗目标.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的集中体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  相似文献   

2.
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新时代新目标的根本动力,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这是由改革开放40年的科学经验、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任务及问题挑战等因素决定的。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坚定改革的初衷和目的,坚守中国共产党初心和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基础。以人民为中心必须贯穿到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所有实践活动中,只有在思想理念变革中、体制机制改革中、评价标准革新中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价值取向,才能使改革成果更好地惠及全体人民,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满足人民对新时代美好生活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坚持走富民之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的逻辑起点。新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价值取向,是我们党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新的一项重要原则。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的历史逻辑、新时代人民主体地位的拓展要求以及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变化,是坚持这一价值取向的主要依据。在宏观、中观、微观层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价值取向具有具体的历史规定性内容。在实践指向上,这一价值取向突出要求把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比重落实到改革发展的各个环节,要在党的民生事业中体现实质内容。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结合当前我国的基本国情,对新时期下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重要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6.
人民利益至上的价值取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是一以贯之、一脉相承的。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不断创新,这一价值取向又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发展性,体现出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着眼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五大文明建设,促进科学发展。围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满足人民物质需求;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确保人民主人翁地位;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丰富人民精神生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成果人民共享;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民世代发展,实现了价值取向的人民性。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新发展理念贯穿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全领域。实践再一次证明,新发展理念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的导向。我们必须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不断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确保十三五圆满收官,持续推动十四五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犯罪学尽管以犯罪为直接的研究对象,但是,最终却是以人为作用对象。因此,犯罪学比一般的社会学更具有人的属性。在犯罪学研究中主张“价值无涉”原则一开始就是不现实的,因为犯罪学本身就包含着一种价值评判,从对某种犯罪的否定评价到对该种犯罪现象进行的研究,从对桌种犯罪原因的揭示到对某种预防、控制犯罪手段的采用,都不可避免地涉及价值评判的影响。对犯罪学的价值取向进行分析,可以更准确地把握犯罪学发展的现在和未来,更好地实现预防犯罪和打击犯罪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继承和发展,红旗渠精神的时代内涵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内在统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研究借鉴红旗渠精神,坚持和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要在理想信念上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作风建设上密切党员干部同群众的血肉联系,在廉政建设上彰显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价值取向具有人民立场性,这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标志,也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和执政六十多年来始终如一的价值追求和基本经验.党的性质、宗旨、工作路线、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对党员的要求以及党的历史都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真正的人民立场论的践行者.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的召开.吹响了“十一五”发展的进军号角。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站在历史的新高度,从战略全局出发.按照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的总要求,制定了“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重大原则、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同时,从经济增长、资源环境、自主创新、改革开放、社会发展、人民生活和民主法制七个方面明确了“十一五”时期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3.
违约责任作为合同法的一种民事制度,在理论和实践上具有重要价值。而有关违约责任的价值取向,新修订的合同法采用严格责任原则,这一举措有重大意义。英美法系严格责任原则的立法及判倒,对于我国合同法对违约责任的确认,具有借鉴作用。严格责任原则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其在实践中的适用存在例外。  相似文献   

14.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体现了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就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践路径而言,基础在于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关键在于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发展观与事业观,方法在于将问需于民和问计于民有机结合,条件在于加强干部能力建设,结果在于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构建,本质上是对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体系的构建,因而是对一元与多元政治关系的现代化梳理与塑造。人民当家作主是对人民主体地位的通俗表达。这个主体地位是通过当政府的家和做自己的主来实现的。做好自己的主人,本质上就是人民在自己的生活实践中,彼此做主。彼此做主,即经由共治而达至共享。人民主体地位的实际获得或享有,依赖于人民的协商能力的形成。发展人民的协商能力将蕴含于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的实践过程中,并将对这个过程本身产生十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保障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促进教育公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和我国教育发展的基本政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实现教育公平,满足人民对教育提出更高的价值诉求,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责任。  相似文献   

17.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代表中国共产党对全国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庄严承诺,更是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的道义担当的铮铮誓言。  相似文献   

18.
从理论形态、哲学层面的价值范畴要转化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价值观、价值取向问题,从实践需要考察和思维运动轨迹分析,合乎逻辑的、必然的应归结到价值范畴的“主、客体价值效应说”上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价值取向应坚持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价值观和效益观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城市社区建设中权力转换的价值取向和目标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家国不分的局面逐渐被打破 ,政府的行政权力不再是统治社会的唯一权力 ,权力的多元化和社会化成为新的发展趋向。城市社区建设正是这一趋向在城市生活中的表现 ,其发展的根源在于政府承担的社会服务过重 ,迫切需要通过社区建设将行政权部分地向社会转移 ,以此调动自组织机构所拥有的社会权力资源 ,减轻政府的负担。因此 ,从权力的角度思考当前的城市社区建设 ,能够加深对社区建设的本质性认识 ,促进社区权力运转的规范化。文章探讨了当前城市社区建设的权力现状 ,认为应该促进权力转向 ,并为之界定了价值取向和目标模式 ,以使权力与社区的真正涵义相契合 ,将社区自治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20.
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践行初心使命的价值遵循和本质要求。从南湖红船到社会主义建设、从改革开放到民族复兴,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着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价值遵循,践行着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初心使命。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实践证明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遵循是兑现为人民谋幸福庄严承诺的内在要求;是追求为民族谋复兴使命任务的根本方向;是实现为世界谋大同崇高理想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