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医学入门万病衡要》又称《医衡》,洪参歧(正立)撰。洪氏生卒年月不详,生平事迹亦鲜为人知。据《医衡·上官(金立)序》曰:“余昆弟素不事医,日侍先大人文孝公疾,调治药饵,朝夕以之。得洪生《医衡》数帙,其说甚约,其理甚精。读者不病其浩繁,作者已究其奥旨。”是序作于顺治乙末年(公元1655年)。又据《医籍考》“周亮工曰:歙人洪参歧,以医名吾梁,著有《医衡》,王雷臣为复刻之。”按周亮工,明崇祯进士,仕清为户部右侍郎。因知洪氏是明末清初悬壶外籍(今河南开封一带)的歙县医家。 洪氏因当时医书极博,苦无统要;且皆各自成册,或方未备,或义太简,学者多所不便,而以内  相似文献   

2.
徐恕甫(1884-1964年),字道忠,安徽巢县人.常以为士君子立身处世当怀抱救人之术,济人之心.又常思天下至难之理莫过于医,至重要之事亦莫过于医,遂崇尚范文正"不为良相,当为良医"之明训,乃求道于数家名医,披览搜求《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兼收并蓄,学成后遂悬壶于庐巢两邑,治病救人,技高望重,临证涉及内、外、妇、儿诸科,病家咸往,辐辏于道.悉闻当年求之于其,无论富贵贫贱诊金药资概不研究,多少随人着量,贫者不但诊金不受,药资亦自愿代偿.于1956年任安徽省中医研究所研究员,1957年聘为安徽省工人疗养院医学顾问,1958年当选为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64年病故,享年80岁.编著有《医学源流》、《伤寒摘要》和《徐恕甫医案》等.笔者昔曾整理徐氏遗存手稿内容,将其学术思想撰文发表[1~3],唯仍似有未尽之处,故予再探,以补不足.  相似文献   

3.
西苑读书记     
天明则日月不明 语出《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王冰注谓:“天所以藏德者,为其欲隐大明,故大明见则小明灭,故大明之德不可不藏;天若自明,则日月之明隐矣。所喻者何?言人之真气亦不可泄露,当清净法道,以保天真;苟离于道,则虚邪入于空窍。”后世注家亦一直沿用其说。 我觉得“大明”、“小明”之说不可通。古代文献中,皆称太阳为“大明”。如《礼记·礼器》云:“大明生于东”,郑玄注谓“大明, 日也”:《周易·系辞》云:  相似文献   

4.
大陵、太溪穴临床配伍应用举隅马仁智,孟云凤(安徽中医学院针灸系合肥230038)关键词大陵;太溪;配伍应用;针刺疗法大陵,心包原穴,《内经》称心之原;太溪,肾经原穴。《灵抠·九针十二原》:“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又云:“阳中之太阳,心也,其原出于...  相似文献   

5.
“医门多疾”在《人间世》中作为一个“喻辞”,形象地表达出颜回急于入世救民的心情.“医门多疾”蕴含政治理性、入世精神等方面的思想内容,属于《庄子》散文“三言”中的“重言”.进一步而言,“医门多疾”可视为一个“隐喻”,是理解《人间世》乃至庄子哲学的一个线索.它所包含的思想观念、精神品格最终在庄子哲学中被一扫而空.  相似文献   

6.
徐春甫(1520~1596),字汝之,安徽祁门县人。学医于汪宦,博综群籍,通内、妇、儿等科。徐氏著作甚多,其中《螽斯广育》被收在《古今医统大全》中。汪宦曾为之序曰:“螽斯之集为广嗣也。螽斯一生九十九子,而广嗣之义有取焉。”该书有“原  相似文献   

7.
中图法分类号R-0921程剩生程剩生,字长年,号黄山先生。明末休宁人,少任侠,不满明末朝政,淡漠名利,以医隐于世,万历中迁居桐乡,精医学,为人治疾多奇验,撰《素问发明》,今佚(参光绪十三年《桐乡县志》)。2吴学损吴学损,字损庵,清·康熙时休宁人,因自...  相似文献   

8.
程芝田,歙县人,清嘉道年间名医。博学能文,字法米南宫,善指墨画,曾为新安诸生。其永世业岐黄,于医理尤精。熟读中医西部经典,尤遵崇仲景;并博览唐未以来诸名家医著,吸取各家之长,颇能融会贯通。著《医博》40卷、《医约》4卷,惜乎遭乱而皆亡佚。悬壶衢州,浙江名医雷逸仙受业于程氏,尽得其传。逸仙作古后,其子少逸因觅逸仙方案遗稿,而得程氏遗著《医法心传》,遂请知交刘国光作序,于光绪11年(公元1885年)将该书刊行出版。全书计医论12篇,包括程氏对五行、伤寒、温疫、痢疾、痘科、损伤以及治学等方面的学术见解,近人谢观称赞其“持论颇通达”,后曾被编入《陈修园医书五十种》  相似文献   

9.
《医门棒喝(初集)》体现了清代医家章楠的医易思想,主要表现在“医易同出阴阳太极之源”和“《易经》论治世,医经论治身,应重其理而非其辞”两个方面。章楠在书中创造性地以十二辟卦解释了风寒暑湿燥火,以河洛数理论述了“土为太极之廓”的重土思想,并以“易与医皆为中和之道”反驳张景岳“阳少阴多,扶阳抑阴”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王好古,字进之,号海藏,元·赵州(河南赵县)人,约生于公元1200~1264年,曾与李杲同受业于张元素,因其较李杲小20岁,故后又从李杲学,尽得其术。著有《医垒元戎》、《阴证略例》、《汤液本草》、《此事难知》等。本文拟就《阴证略  相似文献   

11.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治》云:“支饮胸满者,厚朴大黄汤主之。”历医家大多认为此处的“胸满”为“腹满”之误。如《医宗金鉴》云:“支饮胸满之‘胸’字,当是‘腹’字,若是‘胸’字,无用承气汤之理,是传写之讹。”《金匮要略心典》亦云:“胸满疑作腹满,支饮多胸满,此何以独用  相似文献   

12.
汪机(1463~1539)字省之,号石山,明代安徽祁门人,是新安医学流派的先驱者,明史列其为当世四大医家之一。 在汪机的医学思想中,易理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中医人物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对他介绍是:“幼业儒,后随文习医,研读诸家医书,参以《周易》及儒家性理奥论,治医屡效”。汪机幼习举子业,对于《周易》及程朱之学颇有研究,汪氏习医,远溯《内经》、《难经》,近法丹溪,东垣诸家。因《内经》的成书便依据了易理,朱丹溪亦是先习易后学医,医易兼通,所以易学原理对汪氏学术思想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以后汪机更是行医不忘研易,研易以究医理,终于集诸家之长,创立了独具特色的新安医学流派——培元派。 培元派是建立在营卫一气论的基础上,以擅用参芪为特点。  相似文献   

13.
中医经典名方玉屏风散,方名源于该方有益气固表之功效,以及防风之别名谓"屏风",故名玉屏风散。玉屏风散是一组类方,名异药同方有4首,分别是白术防风汤、黄芪汤、玉屏风散、白术黄芪汤;名同药异方也有4首,分别是《究原方》玉屏风散、《古今医鉴》玉屏风散、《麻科活人全书》玉屏风散、《笔花医镜》玉屏风散。该类方最早应为刘完素所创,记录于《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最早以"玉屏风散"命名的书籍为《究原方》或《仁存方》,现存最早记载并以"玉屏风散"命名的书籍是《丹溪心法》。  相似文献   

14.
程玠,字文玉,号松崖,新安(今安徽歙县槐塘)人。早岁习儒。明·成化甲辰(1484年)得中进士。由于性好岐黄,并受其兄程琎(在当地业医,颇负乡誉)的影响,遂矢志学医,精研脉理,尤长于内、妇、儿科。撰有《松崖医径》,《眼科应验良方》、《伤寒集》、《医论集粹》、 《脉法指明》(后两种未见刊行)等书。以其传世的著作分析,当以《松崖医径》(以下简称《医径》)为其代表作。 《医径》共分上下2卷,原刻本已失,现存最早有明万历庚子(1600年)刻本(前附《伤寒集》1卷),藏于中医研究院图书馆。1936年浙江裘吉生先生编纂《珍本医书集成》时,收刊此书。建国后,此书未见印行,故流传不广。由于此书对临床医学多有贡献,兹作选介如下,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两可之说”与以毒攻毒的反驳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可之说”与以毒攻毒的反驳方法谷振诣邓析(公元前545-前501年)春秋郑人。名家第一人,律师的鼻祖。《荀子·儒效》云:“邓析不恤是非,然不然之情。”《列子·力命》云:“邓析操两可之说,设无穷之辞。”《吕氏春秋·离谓》云:“邓析……以非为是,以是为...  相似文献   

16.
《素问》之成书,是中医理论体系建构的主要标志。其一大特点是以医映哲、以哲贯医,遂之达到医哲结合。后人对其哲学母体的思辨,往往偏重儒家而忽略道家。医、道关系的进一步揭示将会有助于中医研究的深化,基于此,本文就《老子》哲学观对《素问》的影响试作如下探讨。 一、自然观 哲学认识的发展,充满了矛盾,经历着曲折,有其大致依存于社会发展的思想起落阶段性,譬如先秦时期的自然观就有着一个由崇拜自然向解释自然的升华过程,也就是一个对传统天命神权思想进行修补和改造的艰苦探索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孔  相似文献   

17.
肝气一词,含义多种,在使用中存在混乱现象。有的为生理性名词,指肝之脏气,即肝的机能活动。《内经》中所说的肝气,就是这种意义。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春者木始治之,肝气始生”,“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灵枢·脉度》中“肝气通于目,肝和则能辨五色”和《灵枢·天年》中“五十岁,肝气始衰”之“肝气”,都是指肝之脏气。有的以“肝气”概括肝气之病的病理及多种肝气病证名称。如李冠仙在《知医必辨》中说:“五脏之病,肝气居多, 而妇人尤甚。”“治病能治肝  相似文献   

18.
吴楚,字天士,清顺治康熙年间,歙县西乡澄圹人。其高祖吴正伦、叔祖吴昆均为新安名医。据《医验录》自述可知,吴氏于1671年因其74岁祖母身患重疾,而尽阅其叔祖吴昆所著医书,深得其意,“自投一匕,沉疴立起”,此乃究心医理。吴氏的具体生平不详。  相似文献   

19.
《节斋公胎产医案》一书,旧题明·王纶著,为迄今所发现的王氏关于产后病论治经验的较为系统的文献资料。笔者披阅全书,深感其书论病简明清澈,遣方用药精切可法,于妇产科临床颇多裨益。现撷要探析如下。 一、版本及内容 《节斋公胎产医案》一书,原版早毁。查《医籍考》、《中医图书联合目录》等皆无载。光绪二十五年《慈溪县志》卷四十七《艺文》有“《胎产医案》一卷,明王纶”之记载。近年张迪姣曾撰文提及王氏著有此书。但后世流传极少,笔者所见为  相似文献   

20.
笔者于1982年在郑州发现手抄本《意庵医案》,查阅《中医图书联合目录》、《明史艺文志》、《中国医籍考》等均未引录,经整理、校注,于1986年由江苏科技出版社出版。自发现和出版以来国内尚未见有研究论文发表,本文试作如下之研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