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经》为中医基础理论的源泉。以《内经》病机学说指导临床,可收执简驭繁之诊断,从而得到正确治疗。兹举病案三则,以窥一斑。 1 上气不足之眩晕 眩晕症,《灵枢*口问篇》曰:“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上气乃指心肺之气,心为君主之官,肺主一身之治节,心肺气虚,宗气不足,则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头乃诸阳之会,浊邪蒙敝清空,故脑窍失聪、眩晕等症作矣。本症临床特点为耳如蝉鸣,听觉失灵,头脑重胀,视物模糊,朝轻暮重,动则尤甚,严重时则心慌气短,呃逆呕吐清涎等。一般多见于中老年身体素质较差者,对此,采用益气聪明汤加减治疗,收效甚著。 例1.王某,男,1969年3月21日诊。患眩晕症1年,经诊断为梅尼埃病,时愈时发,病初发作较稀,近来发作频繁,多次经中西药物治疗,收效不理想。平时头昏耳鸣,记忆减退,纳差,疲乏无力,大便先硬后溏。发时感天旋地转,并呕吐痰涎,耳如蝉鸣,面色白光白,精神萎靡,甚则心慌气短,舌淡苔薄白,脉右细小、左弦细。证系心肺气虚,脾胃虚弱,清阳不能上升,浊邪不得下降,清空受蒙所致。治宜益气升清,降逆和中,蠲化痰饮。方宗益气聪明汤合旋覆代赭汤加减:党参、黄芪各30 g,炒白术、泽泻、蔓荆子、炒白芍、姜半夏各9 g,葛根、代赭石(先煎)各20 g,旋覆花、茯苓各10 g,升麻、陈皮各5g,生姜4片。服5剂眩晕即止。继以益气聪明汤合香砂六君子汤调理半月而瘥,此后未发。  相似文献   

2.
我科从1988年至1992年5年间,运用《温病条辨》增液承气汤,治疗肛裂患者31例,收效显著,现总结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31例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最小14岁,最大47岁。病程最短7天,最长5年。肛门局部检查可见肛管皮肤全层裂开,其中后位肛裂15例,前位肛裂7例,前后位都有者9例。属早期肛裂22例,慢性陈旧性肛裂9例。全部患者均有便秘症状。 二、治疗方法:药物组成:玄参、麦冬、生地黄各15g,生大黄(后下)、芒硝各5g。便血加炒地榆、炒槐花;痛甚加枳壳、延胡索。 每日1剂,水煎服。若药后大便次数增多、便溏,可将大黄改为先煎,并适当减量。 三、治疗结果:经上方治疗,治愈(裂口愈  相似文献   

3.
老年流泪症是指老年人泪液不自主外流,迎风流泪更甚。常常被临床忽视。现将笔者治疗本症22例,小结如下。 一、一般资料 男15例,女7例。年龄50~65岁。病程最长者3年,短者6个月。眼科检查均示泪道通畅,无明显阳性征。病例均为门诊患者。 二、治疗方法 自拟杞菊二至汤:枸杞子、菊花各15g,生地、熟地各12g,炒当归、女贞子、旱莲草、车前子、川芎各10g。水煎服,每日1剂。 三、治疗结果 显效(泪液不再自行流出眼眶外)20例,好转(流眼症状明显减轻)2例。平均治疗15天左右。患者伴有的  相似文献   

4.
谢某,女,56岁,农民,1984年2月25日诊。患者严冬之时,头面蒸蒸,额上汗出如珠,白昼如是,夜寐方休,项下全身无汗,形体壮实,面红而赤,身目不黄,便干如羊粪,5~6日更衣一次,小便艰涩热痛,心烦,口渴不甚欲饮。上症至今已三月。前医曾投固表敛汗之剂,罔效。邀余诊之:脉洪滑,苔黄厚而滑。此乃湿邪与瘀热蕴结中焦,循经上越而致头汗出,予茵陈蒿汤合栀子豉汤加味:茵陈、滑石各30g,制大黄(后下)、厚朴、淡豆豉、木通各10g,生甘草6g。服3剂后头汗出减,大便2次,小便  相似文献   

5.
紫癜 武某,女,21岁,1984年10月23日初诊.皮肤反复出紫斑年余。紫斑及瘀点大小不等,时轻时重,偶有鼻衄牙宣。常感头晕乏力,心烦,手足心热,口干不欲饮,纳少腹胀,便干,经来量多。血小板84×10~9/L,白细胞3.8×10~9/L,诊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面色(白光)白,唇干,舌质红苔少,脉细数。证属脾阴不足,脉络失养,治以滋阴益脾,凉血化瘀。方用参苓白术散、二至丸加减:太子参20g,茯苓,焦白术、甘草各6g,扁豆、苡仁、怀山药各24g,茜草、女贞子各  相似文献   

6.
儿科中的一些疾病,用外治法行之有效,案十则如下。 一、淋洗法 案1.感寒停食:王某,男,6岁,1985年5月6日诊。感寒停食,腹膨胀痛,不思纳食,大便量少,不发热。用生姜、紫苏叶各30g,煎汤,置浴盆内,乘热以小凳坐盆中,自上而下以手揉其腹,并以汤淋之,至水冷即止。每日淋洗2次,连用两天症状消失。 按:本案治疗方来源于《幼幼集成·卷三·食积证治》。寒则凝结,热则流通,因感寒停食,脾  相似文献   

7.
我们自1975年以来采用自拟茵陈汤治疗黄疸型肝炎306例,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306例病人均系住院患者,其中男196例、女110例;年龄最大者70岁,最小者5岁,平均年龄32岁;中医辨证均属阳黄,其中热重于湿型206例、湿重于热型67例、湿热并重型33例。 二、治疗方法 基本方:茵陈、车前草各15g,大叶金钱草、金银花、黄芪各20g,郁金、甘草各10g。每日1剂,煎水300ml分2次服。15~20天为一疗程。热重于湿型原方药量加倍;湿重于热型加苍术、厚朴各10g;湿热并重型加赤芍、丹皮各9g,板蓝根30g,黄连6g。  相似文献   

8.
向某,女,48岁,农民,1983年10月11日初诊。病者一年前曾患急性肾盂肾炎,经治而愈,现又复发。口苦咽干,小便赤涩,少腹微胀痛,腰酸软无力,苔黄,脉眩。此乃湿热流注下焦,结于膀胱,而成热淋。治宜清热利湿通淋。用龙胆泻肝汤:龙胆草、黄芩、当归各20g,生地、栀子各12g,柴胡、木通各10g,车前子、泽泻各15g,甘草5g。水煎服,2剂。  相似文献   

9.
暑咳治验     
例1.王某,女,56岁,1986年8月26日初诊。始由外感,咳嗽痰多,胸部满闷,动则汗出,夜不能寐。曾经抗生素及止咳治疗两周余,咳反较前加剧,转诊中医。咳嗽频作。痰粘稠,胸闷身热,汗多不解,头胀似裹,不欲饮,溲短而黄、大便时溏,舌苔黄腻,脉濡数。证属暑湿犯肺,遏伤脾土,湿聚成痰,壅塞气道,酿为暑咳。治似清暑宣肺,化湿和脾。处方:香薷、厚朴、藿香、佩兰、杏仁、半夏各9g,炒扁豆12克,茯苓15g,滑石30g,甘草3g。3剂,水煎服。8月30日二诊:药后咳减,汗止纳增,唯午后似感微热,原方加青蒿9g,再取3剂,5日后随访,病愈。 例2.黄某,女,45,炊事员。1987年9月1  相似文献   

10.
八月行吟     
银川荷花歌并序银川市郊有荷花六百余亩。余昔读边塞诗未见有咏荷篇什,今在边城喜见荷花,心甚喜欢,此化干戈为玉帛边陲祥和之象,故感而歌之,时在公元二零一二年八月二十日,余与刘君、关君诸友同游此。  相似文献   

11.
口疮验方     
本方系家传效验方,经世百年。今示于同道。配方:①嗽口方:大黄5g、甘草7g、竹叶4g;②口疮方:大黄、黄连各7g,龙骨、硼砂、露蜂房(烧灰)各5g,玄明粉10g,明矾2g,青黛8g,冰片1g,蚕茧  相似文献   

12.
“得气”与“气至”均为针刺过程中的特征性表现,“得气”以医者针下气感与患者酸麻胀痛之感为主,但这种气感并非一定提示“气至而有效”,还须先辨“气”之邪正;“气至”除上述感觉外兼有脉象或表浅症状的改善。针刺的临床疗效通过进入“气至”的境界而实现,而“气至”的前提往往是“得气”。在不同辨证下,“得气”与“气至”的关系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从实证、虚证、虚实夹杂证等方面,论述“得气”与“气至”的特点及关系,可为临床医生辨病辨证及判断针刺疗效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3.
笔者自1976年4月至1985年11月以自拟安脑汤治疗脑外伤后遗症19例,疗效满意。现简要报告于下: 一、一般资料:19例中,男11例,女8例;年龄在9岁至57岁之间,病程7个月至3年;门诊14例,住院5例。19例均经西医诊治,仍遗留头晕头痛、夜寐不宁、手足麻木、伯声恶光、精神萎靡不振、记忆差、食欲减退,脉弦涩、舌质紫等症状。 二、治疗方法:黄芪、党参、枣仁各10g,当归、川芎、桃仁、红花、防风各6g,甘草、三七各3g,龙齿15g,骨碎补20g。  相似文献   

14.
例1 陈××,女,49岁,工人。患右偏头痛3年,时轻时剧,甚则头痛如劈,不能入睡,呻吟气短,困顿万状,脉濡紧弦,舌苔淡黄中裂。此气血不和而风火上扰之候。治以疏调气血,清泄风热:炒白芍、炙甘草各18克,制香附、全当归、桃仁各9克,刺蒺藜10克,甘菊花、川芎各6克,生石膏30克,藁本5克。5剂获效,10剂大效,20剂病愈。  相似文献   

15.
一、一般资料 30例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在17~65岁之间。均经尿路平片证实为输尿管结石,其中位于输尿管上段者7例(9枚),中段者14例(18枚),下段者9例(11枚)。结石横径小于0.4cm者5枚,0,4~0.6cm者33枚。初次患病者27例,复发者3例。 二、治疗方法 基本方:升麻5~10g,枳壳、桔梗、牛膝、地尤、冬葵子、乌药各10g,金钱草、海金砂、鸡内金各15g,滑石30g。加减法:  相似文献   

16.
社会公平感是居民对社会各方面公平状况的态度和感知,对于个体、组织、社会的正常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基于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2006年和2013的数据,分析我国居民的社会公平感的现状和变迁。研究发现,总体社会公平感从2006年到2013年呈下降趋势,分类别来看,制度公平感下降明显,分配公平感略有上升。  相似文献   

17.
苍术防风汤见于刘河间《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由苍术、防风、麻黄、生姜组成。原为沼飧泄而设,笔者用之于多种疾病收效满意,现举一二: 一、泄泻 刘某,男,53岁,1983年3月10日初诊。“慢性肠炎”4年余,每食肥腻或受凉即发。来诊时,腹泻腹痛,大便稀薄,无脓血,日行4~5次,伴胃脘冷痛,纳呆,舌淡苔白腻,脉儒缓。证属寒湿滞留,搏结不散。治宜温散寒湿,兼以培土。用苍术18g,防风、扁豆各15g,炙麻黄、川芎各6g,干姜9g,桔梗、山楂、枳壳各12g,服3剂后,诸症有减,去川芎再进15剂而愈。  相似文献   

18.
跟痛症是骨伤科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主要症状是跟骨跖侧痛,晨起时疼痛明显,在足跟前内侧有明显压痛点,穿硬底鞋行走时疼痛加重,跟骨X线侧位片常有骨刺。本病治疗方法颇多,疗效不一,复发率高,因此临床医师多感棘手。笔者自1995年以来,采用中药熏洗法治疗该病40例,并随访6个月,疗效较为满意,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40例中,男8例,女32例;年龄36~78岁,50岁左右者占90%;病程3个月至10年;单侧痛26例,双侧痛14例。 2 治疗方法 羌活、独活、苍术、花椒各12 g,透骨草、川牛膝、草乌、艾叶、小茴香、丹参、葛根、伸筋草各15 g,细辛10 g。将药用纱布包裹,加水500~750 ml,煮沸约30 min后,将药液倒入盆内,加醋约250 g,先用小方巾蘸药液热敷患处,待水温降至40℃左右时,将患足浸入药液中,并同时搓揉患处,每晚1次,每次1 h左右。每剂药连用3d。5剂为1个疗程。  相似文献   

19.
温病的发病类型是历代温病学家关注的重要课题。目前通常认为,温病之新感温病和伏气温病系由明代汪机首倡。献考析表明,此说失确,并对其名实所出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20.
重症肝炎死亡率较高,达70~90%。近年来我们早期应用“清热利胆”法配合西药治疗重症肝炎6例,其中5例为亚急性重症肝炎,1例为慢性肝炎急性发作,结果存活5例,死亡1例(为亚急性重症肝炎)。经二年随访,存活5例情况均甚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