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笔者自1976年4月至1985年11月以自拟安脑汤治疗脑外伤后遗症19例,疗效满意。现简要报告于下: 一、一般资料:19例中,男11例,女8例;年龄在9岁至57岁之间,病程7个月至3年;门诊14例,住院5例。19例均经西医诊治,仍遗留头晕头痛、夜寐不宁、手足麻木、伯声恶光、精神萎靡不振、记忆差、食欲减退,脉弦涩、舌质紫等症状。 二、治疗方法:黄芪、党参、枣仁各10g,当归、川芎、桃仁、红花、防风各6g,甘草、三七各3g,龙齿15g,骨碎补20g。  相似文献   

2.
谢某,女,56岁,农民,1984年2月25日诊。患者严冬之时,头面蒸蒸,额上汗出如珠,白昼如是,夜寐方休,项下全身无汗,形体壮实,面红而赤,身目不黄,便干如羊粪,5~6日更衣一次,小便艰涩热痛,心烦,口渴不甚欲饮。上症至今已三月。前医曾投固表敛汗之剂,罔效。邀余诊之:脉洪滑,苔黄厚而滑。此乃湿邪与瘀热蕴结中焦,循经上越而致头汗出,予茵陈蒿汤合栀子豉汤加味:茵陈、滑石各30g,制大黄(后下)、厚朴、淡豆豉、木通各10g,生甘草6g。服3剂后头汗出减,大便2次,小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古代情志病证医案中组方用药规律.方法:以筛选的古代91本医籍中的 1 040 条情志病证医案为研究对象,采用 Microsoft Office Access 2003建立情志病证医案数据库,规范录入数据,运用频数分析法、因子分析法、关联规则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古代情志病证治疗常用药物为健脾、安神、清热化痰、养阴、行气解郁类药物;其中,化痰、健脾、安神药物常被联合使用;调肝是中医情志病证的重要治法.结论:古代中医治疗情志病证的组方用药具有一定的规律,并受到历代经典名方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案1]徐××,男,40岁,大学讲师,1980年元月39日初诊。旬日来因工作未能遂意,心境不舒,始则郁郁寡欢,坐卧不宁,不耐阅读;继则头晕如蒙.每感凉气上泛,遇事辄易联想,化为幻觉。不能自遣。夜少安寐已久。身形如和,前医迭用解郁化痰、降逆安神诸方,恙情依然。刻诊舌淡红平薄心裂,苔细白而燥,脉沉细弦涩而数。素来勤奋治学,心阴暗耗,近加人事怫逆,肝郁气滞,虚风上扰。治宜养阴熄风,舒郁宁神。方子:肥百合30克,大生地16克。白蒺藜、肥知母、麦门冬、黄郁金、柏子仁,合欢皮、朱茯神各9克,炙甘草,炙远志各5克,10剂。每日煎服1剂。  相似文献   

5.
不寐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轻者表现为入寐困难,寐而易醒,时寐时醒,重者则彻底难眠,常伴头昏健忘、多梦心烦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工作与生活,为老年常见病证。笔者1989~1997年运用自拟导眠汤加减治疗老年不寐42例,取得较为满意效果,现报道如...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紫参颗粒治疗肾阴阳两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方法:60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用紫参颗粒治疗)和对照组(用尼尔雌醇治疗),每组30例.观察临床总疗效及主要症状积分变化,治疗前后检测性激素水平.结果:两组临床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头晕目眩、尿频、少寐、虚烦的症状积分下降值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紫参颗粒对阴阳两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有显著疗效,对头晕目眩、尿频、少寐、虚烦症状的疗效明显优于尼尔雌醇.  相似文献   

7.
妇科验方选     
百合甘麦大枣汤组成:百合12克,炙甘草、麦冬、合欢皮、炒枣仁、茯神各10克,生地、生龙齿、生牡蛎、珍珠母各15克,五味子5克,大枣5枚。功用:滋肾养心调肝、益智安神。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肠炎宁口服液中没食子酸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色谱柱:Hypersil ODS C18(4.6 mm×150 mm);检测波长:271 nm;流动相:甲醇 0.5 g/L磷酸(5∶95);流速:1.0 ml/min.结果:没食子酸浓度为43.920~307.442 μg/ml时,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0.2%,RSD为1.52%.结论:HPLC法准确、简便、快速,适合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解毒泄浊I号颗粒中大黄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薄层扫描法,展开剂: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酸(30∶10∶0.5),检测波长440 nm。结果:大黄素在0.2~1.0μ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859,平均回收率为98.22%,RSD为1.29%。结论:薄层扫描法简单、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解毒泄浊I号颗粒中大黄素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合成新化合物过氧化甲酰胺,对其合成工艺进行优化,并观察小鼠对它的急性毒性反应.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法,以合成过氧化甲酰胺的产率为指标进行试验.通过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以过氧化甲酰胺的最大浓度给小鼠灌胃给药,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结果 最佳合成工艺为:用过氧化氢和甲酰胺质量比5:2,在(10±2)℃水浴温度下反应后,冷藏时间24 h.过氧化甲酰胺实际产氧量为148.0 ml/g.急性毒性试验未出现小鼠死亡,未测出LD50,过氧化甲酰胺的最大给药量为5.64 g/kg.结论 该合成工艺合理,产率高.合成的过氧化甲酰胺产氧量高,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一、视盘血管炎 谢某,男,37岁,1989年元月7日诊。右眼于1988年12月初开始视力下降,在本院眼科诊为“视盘血管炎”。检查:视力右眼0.7,左眼1.5。右眼底视盘边界欠清,色红,静脉扩张,颞上枝动脉旁有点状出血,黄斑部见黄白色圆形渗出,中心凹反光不清。患眼作胀,夜寐欠安,舌质微红,有裂  相似文献   

12.
目的:考察氨苄西林在常用溶媒中的稳定性。方法:采用9.0g/L氯化钠注射液、50g/L葡萄糖注射液、100g/L葡萄糖注射液和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各100ml加入1.2g氨苄西林钠,用HPLC法以ShimpackCLCDOSC18柱(250nm×4.6mm,5μm),流动相:水乙腈1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1mol/L醋酸溶液(909∶80∶10∶1),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54nm,测定其在不同溶媒、不同时间的含量。结果:氨苄西林在9.0g/L氯化钠注射液中最稳定、在50g/L葡萄糖注射液和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中不太稳定,而在100g/L葡萄糖注射液中最不稳定。结论:氨苄西林在与50g/L葡萄糖注射液配伍使用时,从配制到输注完不超过2.0h为佳,在与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使用时应在1.0h内完成,否则超过了药品的有效时间。建议临床最好用9.0g/L氯化钠注射液与氨苄西林配伍,并在6.0h内滴注完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大鼠血浆中白藜芦醇浓度,并用该法研究大鼠静脉注射白藜芦醇后的药物代谢动力学. 方法 取大鼠血浆样品,以乙腈沉淀蛋白.色谱柱:Shimadzu,VP-ODS(5 μm ,150 mm ×4.6 mm);流动相:乙腈-水(35:65);流速1.0 ml/min;柱温25 ℃;紫外检测波长303 nm;大鼠静脉注射白藜芦醇20 mg/kg后,于不同时间点取血测定血浆中药物浓度并估算其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 结果 白藜芦醇在0.023~23.600 μg/ml浓度范围,其线性关系良好,r=0.999 6,最低检测浓度约为0.007 μg/ml.提取平均回收率为90.29%.大鼠静脉注射20 mg/kg白藜芦醇后其消除半衰期为81.20 min. 结论 HPLC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准确,可用于大鼠血浆中白藜芦醇的测定及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活血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甘草酸二铵注射液150 mg加入50 g/L葡萄糖注射液250 ml,谷胱甘肽1.2 ml加入50 g/L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滴,每日1次;同时口服清热解毒活血法组方的赤茵糖浆40 ml,每日3次.对照组:甘草酸二铵注射液150 mg加入50 g/L葡萄糖注射液250 ml,谷胱甘肽1.2 ml加入50 g/L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滴,每日1次.4周为1个疗程.结果:总有效率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治疗组的愈显率为65.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0.0%(P<0.05);保肝降酶的作用,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治疗组在降低胆红素浓度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清热解毒活血法组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血清胆红素浓度,促进黄疸消退.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血清药理学方法,观察中药循经敷贴法对抗由氯化乙酰胆碱(ACH)引起豚鼠体外螺旋气管条的收缩作用,并对药物作用进行时效分析。方法:①用Hutson法复制豚鼠哮喘模型,诱喘后治疗组每日用中药敷贴60 m in,9.0 g/L氯化钠注射液组采用9.0 g/L氯化钠注射液浸润纱布敷贴;阳性对照组按400 mg/kg用氨茶碱溶液浸润纱布进行敷贴,方法同治疗组;氨茶碱腹腔注射组按400 mg/kg直接腹腔注射氨茶碱。7 d后处死,取血清。②治疗组于敷药1,7,14 d后处死,取血清。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做血清对豚鼠体外气管条收缩影响的实验,分别计算收缩百分比。结果:①中药循经敷贴法能对抗ACH的收缩作用,疗效与氨茶碱腹腔注射作用等同。②在一定时间内,体外气管条的收缩百分率随药物作用时间延长而减少,但治疗7~14 d,其作用趋于稳定。结论:对抗ACH解痉作用是中药循经敷贴法治疗哮喘的机制之一,并有一定的时效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前列通软胶囊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分析柱为Venusil MP C18柱(5 μm,4.6 mm×250 mm),流动相为水(含4.0 g/L磷酸和7.0 g/L三乙胺):乙腈(75:25),检测波长为265 nm,流速为1.0 ml/min.结果:盐酸小檗碱浓度在0.055 7~0.278 7 μg/L时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 平均回收率为99.67%.结论:HPLC法操作方便,精密度好,准确度高,可作为前列通软胶囊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复制高血压复合高脂血症动物模型。方法:Wistar大鼠40只,体质量(180±20)g,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采用“2K1C”复合高脂灌胃法复制高血压复合高脂血症大鼠模型,根据血压、血清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水平同步评定动物模型。结果:模型组大鼠血压、血脂在4周后能同步升高,其血压及血清AngⅡ、TG、TC含量均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P<0.01),且在6周后也能保持稳定水平。结论:“2K1C”复合高脂灌胃法能模拟复制临床高血压复合高脂血症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番石榴叶对小鼠轮状病毒 (HRV)肠炎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选用发育正常的BLAB/C健康小鼠 12 0只 ,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感染对照组、藿香正气口服液组、番石榴叶大(3.6 g/kg)、中 (1.8g/kg)、小 (0 .9g/kg)剂量组。按Schonb方法复制模型 ,于感染后 2 4h给药 ,正常和感染对照组灌服等容量 9.0 g/L氯化钠注射液 ,藿香正气口服液组 (1.6 2 g/kg)、番石榴叶小、中、大剂量组 ,每日灌胃 3次 ,每次容量为 2 0ml/kg ;疗程为 72h。比较藿香正气口服液、番石榴叶不同剂量对小鼠病死率 ,小肠黏膜病理变化 ,血、粪生化指标 ,SIgA含量 ,HRV抗原阴转率的影响。结果 :番石榴叶大、中剂量组能改善小鼠小肠黏膜组织的病理损伤及粪便中的SIgA含量、HRV抗原阴转率、血Na+ 、红细胞比容 (Ht微量法 )、粪Na+ 、粪糖含量、病死率 ,与番石榴叶小剂量组、藿香正气口服液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番石榴叶大、中剂量组是通过提高小鼠粪中SIgA含量和HRV抗原阴转率 ,促进小肠黏膜的修复 ,增加粪Na+ 、粪糖吸收 ,减轻脱水而发挥效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药循经敷贴治疗哮喘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Hutson法复制豚鼠模型,治疗组隔日诱喘后用中药敷贴30 m in,对照组隔日诱喘后采用9.0 g/L氯化钠注射液浸润纱布敷贴,比较记录诱喘潜伏期时间。两周后处死豚鼠,取肺组织,用半定量RT-PCR法比较IL-5 mRNA的表达。结果:中药循经敷贴能显著延长豚鼠诱喘潜伏期,下调哮喘豚鼠肺组织IL-5 mRNA的表达。结论:抑制炎性细胞因子IL-5 mRNA的表达可能是中药循经敷贴治疗哮喘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杨骏认为督脉失司、阳气不足、肌肉失养、筋脉拘急是痉挛性斜颈发病的主因。治疗上以通督养阳为原则,分重镇安神、养阳柔筋,通督调轴、抑制痉挛,健侧调平,调和气血3个阶段进行治疗。杨骏重视“形神并调”,先“守神”后“守形”,“守神”与“守形”并举,标本同治,在“形神一体”思想观基础上总结出“五调”法治疗痉挛性斜颈,分别是调神、调骨、调肌、调筋、调体,调神、调体是治本,调骨、调肌、调筋是治标,标本兼治,并加中药以期平衡阴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