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金匮》水气篇第25条指出“里水,越婢加术汤主之,甘草麻黄汤亦主之。”由于本条叙证简略,对于越婢加术汤证的临床表现,尤其是有无汗出,医家有以下两种认识。 1.认为汗出很多:如五版教材《金匮要略讲义》提出,根据《中风篇》附方《千金》越婢加术汤主疗中有“腠理开,汗大泄”,可知越婢加术汤证是有汗的,而且汗很多,汗多的原因,是由于内热所迫。 2.认为无汗:如《医宗金鉴》:“皮水……若表实无汗有热者,则当用越婢加术汤。”现代医家何任教授的《金匮要略新  相似文献   

2.
人迎寸口脉诊法在《黄帝内经》中具有重要地位,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后世医家对该法的理解逐渐偏离《黄帝内经》的本义,临床医家多采用“独取寸口”脉法,这与当时中国的儒家思想有关。  相似文献   

3.
《老子》和《庄子》是道家哲学思想的载体,唐代李世民大力提倡道教,《老子》被称为《道德经》,到了唐玄宗时代,《庄子》也被称为《南华经》,“老庄”成了道教的必读经文。《老子》原著不过五千言,《庄子》一书也不过三十三篇,它们是一字涵盖一个观念,一句包揽三玄三要的妙义,从中能体会到许多艺术的法则。几千年来,人们一直在研究“老庄”,历代的中国山水画也充分体现了“老庄”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4.
《证因方论集要》是清代新安医家汪汝麟的著作,该书秉持“证各有因,因各有方,方各有论”的主旨  相似文献   

5.
观表与察里     
《吕氏春秋》中有一《观表》篇,说的是“论人心,观事传”要熟知深知,由表及里,通过观察人的言行,看到“隐匿难见,渊深难测”的人心。观人是这样,对  相似文献   

6.
清·吴鞠通所著《温病条辨》是近代医家推崇的温病学名著之一。该书凡例中说:“首卷历引经文为纲,分注为目,原温病之始。”称为原病篇。原病篇相当于全书的总纲,此篇引《内经》原文十九条,内容涉及温病病因、病理,诊断、治疗诸方面。其中针刺治疗热病条文有七条,尽管如此,但吴鞠通在上、中、下三焦篇中却没有一处是用针刺治疗温病的。那么,原病篇刺热内容与吴氏治疗温病究竟有什么关系呢?  相似文献   

7.
一、考源 “华佗论治伤寒”篇,今孙思邈《千金方》卷九“伤寒例第一”和王焘《外台秘要》(以下简称《外台》)卷一“诸论伤寒八家合一十首”中均列有之。但是,这二书中所引的“华佗论治伤寒”篇是从哪里录出的,今作其考源如下。 1.《外台》中所列的“华佗论治伤寒”篇,不是录自吴普集《华佗药方》十卷中,而是录自《张文仲方》一书中的“天行”病中。 按《外台》引“华佗论治伤寒”篇中所用的药方,无一方是注“出华佗”,其篇下也没有注出某卷中,而有“此法宫泰数用甚效”一句。按宫泰是西晋人(注1),在汉人华佗、魏人吴普之后,不可能为《华佗药方》一书所引,所以《外台》中所引的“华佗论治伤寒”篇,不是录自吴普集《华佗药方》十卷中。  相似文献   

8.
新安医家对针灸理论形成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汪机提出“灸治疮疡”“治病无定穴”理论;吴崑将经络辨证和脏腑辨证相结合,按照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分别取五输穴,且补注《金针赋》;郑梅涧提出“开风路针”“破皮针”“气针”之三针说,编写针灸歌赋;徐春甫倡导针药并用,尤其推崇灸法;王国瑞提出“穴法相应三十七穴”,首创“透穴针刺”法。新安医家针灸学术思想对丰富针灸学术理论和指导临床实践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明代新安医家汪机主张针灸必以《内经》、《难经》为本,并对后世诸家针灸之书中违背经旨、“错杂紊乱,繁冗重复”之处,提出了批评。其针灸学术思想主要体现在《针灸问对》一书中。认为金元医家朱丹溪提出“针法浑是泻而无补”的观点不无道理,指出经中所言补法,即张子和所谓祛邪扶正、去旧生新之意。此外,汪机重视灸法的应用,反对无病滥灸;强调施针疗疾,必先以诊视为务;要求医家临床施治,“当知圆机活法,不可守经无权”。汪机的针灸学术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为针灸医学的正本清源、拨乱纠偏、传承光大,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赤凤迎源作为一种复式补泻针法,由捻转法、飞法、搓摩法等手法共同构成,通常用于候气行气。该法起源于宋代《针灸神书》,最早记载于徐凤《针灸大全》,后经汪机、李梴、杨继洲等医家在原有基础上又有所传承及发挥。诸多现代医家又赋予其新的内涵。历代医家均将腧穴分为浅、中、深三层后行赤凤迎源针法,但在细微手法上存在分歧。赤凤迎源针法具有一定的理论和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钦定四书文》中收有王阳明制义三篇,为通行王明集所未收录的佚文。分别为“志士仁人”一节、“《诗》云‘鸢飞戾天’一节”和“子哙不得与人燕”二句。  相似文献   

12.
《素问·至真要大论》“病机十九条”,是辨别病因、病证,分析病机的范例。历代医家多极为重视,不仅作注者皆详加阐释,而且刘完素特撰《素问玄机原病式》以发挥之,现代学者著文讨论的亦颇不乏人。可见其对中医病机学说影响之深。 《至真要大论》是一般所称运气学说七篇大论之一,为王冰得“先师张公秘本”以补《素问》亡失,后人多疑其非《素问》旧文。此说是否,本文姑且勿论。但其传至王冰,盖亦难免“错简碎文”(王冰《素问》序)而有鲁鱼亥豕之误了。即以“病机十九  相似文献   

13.
<正>《孙子兵法》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一部军事著作,其中的《计篇》集中地体现了孙武的管理思想.孙武在《计篇》中论述了决定战争胜负的五项基本条件:即“道”、“天”、“地”、“将”和“法”.“道”,就是使老百姓和君主同心协力,不怕危难;“天”,指气候、时令等条件;“地”’,即地利;“将”,指将帅的智谋才能;  相似文献   

14.
论《大学》的道德修养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是早期儒家的一篇结构严谨,体系完整的典籍,与《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且居四书之首。《大学》的主要内容是“三纲领”和“八条目”,二者是《大学》的两条基本道德修养原则,且构成了以修身为核心的一个互为对应的整体。《大学》围绕“三纲八目”构建了一套修己治人的道德修养体系,同时也蕴含了儒家的内圣外王之道。  相似文献   

15.
清法是中医治疗八法之一,也是治疗月经病的常用方法。《医宗金鉴·妇科心法》曰:“妇女经血逆行,上为吐血,衄血及错行,下为崩血者,皆因热盛之。”清·唐容川亦提出:“清火即是补血”、“宜凉者多”的治疗原则。临床用清法可以治疗月经先期、月经量多、崩漏、痛经、月经落后、经断复来、倒经、闭经等症。其常用的方法有如下几种:  相似文献   

16.
在艾灸疗法中,“壮”数的多少是古代灸疗作用量的标准,沿用至今未改。但对于“壮”的解释众说不一,如《千金要方》卷二十九曰:“凡言壮数者,若丁壮遇病,病根深笃者,可多倍于方数;其人老小羸弱者,可复减半;有依扁鹊灸法有至五百壮及千壮,皆临时消息之。”《东医宝鉴》针灸篇曰:“着艾一壮,如人丁壮之力,故谓之壮。”《梦溪笔谈》卷十八曰:“医用艾一灼,谓之一壮,以壮人为法。其言若干壮,壮人当依此数,老弱羸瘦者量力减之。”《本草纲目》卷十三曰:“一灼谓之一壮,以壮人为法也。”以上对“壮”的解释很易使人认为是“强壮”与“少壮”之意,对其真实涵义未能明晰,特略考供参。  相似文献   

17.
晚期血吸虫病(以下简称晚血)肝硬化腹水属祖国医学蛊胀、单腹胀、症瘕积聚的范围,是中医四大疑难杂症之一。《灵枢·玉版篇》视之为“逆症”,历代医家均认为是“难治”或“不治”之证。朱丹溪曰:“其病胶固”,张景岳谓:“病成单臌,终非吉兆”。笔者在过去应用辨证分型论治132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的基础上,拟订以益气活血药组  相似文献   

18.
著者在该书《序》中介绍说:“本书由近十几年来笔者所写的七篇论文结集而成,其主题有关法哲学。”“曾打算把这些文章作为我写的《法哲学沉思录》之附录一并出版,但《法哲学沉思录》的篇幅已足够独立成书,故而将它们另行编订成册。读者可将这本书看作是《法哲学沉思录》的姊妹篇或者前期研究成果:若没有这些文章的铺垫,我无以写成《法哲学沉思录》一书。”  相似文献   

19.
搜集与“胃络”相关的书籍和条文,按照《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注家、临床医家、西学东渐的影响4个层次,梳理“胃络”应用及其内涵的演变过程。“胃络”在应用及内涵演变过程中有两条清晰的发展线,其源头分别来自《黄帝内经》“胃之大络”和“肠胃之络”。后世注家主要围绕“胃之大络”进行阐释和发挥,临床医家则主要是在“肠胃之络”的基础上进行拓展与应用,尤其是叶天士在胃络与胃关系的确立过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西学东渐以后,“胃络”的内涵逐渐向解剖、实证转化,这一影响一直延续到现在。  相似文献   

20.
舒诏,字驰远,江西进贤人,系清代乾隆年间之名医。著有《辨脉篇》、《女科要诀》,《再重订伤寒集拄》、(一名《舒氏伤寒集注》以下简称《集注》)。舒氏为喻嘉言的再传弟子,对喻氏的《尚论篇》有精深研究。他认为《尚论篇》虽对伤寒学有所创获,但“其间遗义尚多”。于是立足辨证,补喻氏之不足,著成《集注》一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