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功能性消化不良(FD),病因复杂,病程较长.自1996年至2001年,我们用疏肝活血方治疗60例,获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根据1988年美国消化病学会芝加哥国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和分型标准[1]. 1.1 诊断标准①年龄在25~65岁,具有两种或更多运动障碍性消化不良症状.②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上腹痛或不适为必具条件.③具有下列症状之一或数项:餐后饱胀、腹部胀气、嗳气、早饱、厌食、恶心、呕吐、胃中嘈杂、胸骨后痛、反胃.④胃镜、B超排除消化性溃疡、胃新生物、肝胆胰病变.⑤无糖尿病、肠易激综合征、结缔组织病、甲状腺功能亢进、肾病、哮喘病、脑血管病、造血系统病、过敏体质及精神神经病变.⑥无腹部手术.  相似文献   

2.
功能性消化不良(FD)又称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UD),是指有上腹部不适、疼痛、腹胀、早饱、恶心、食欲不振等消化不良症状,而无胃肠器质性疾患及肝胆胰疾病的一类症候群。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主要是胃肠动力异常,表现为对液体、固体或混合餐的排空延缓。中医学认为本病属“胃脘痛”、“心下痞”、“纳呆”、“呕吐”、“反胃”等范畴。笔者1997年2月至1998年12月运用和胃汤治疗FD 3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FD患者4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腹部不适、腹胀、早饱、恶心等症状,并持续在4周以上,均在2周内经胃镜、B超或X线等检查,排除其他疾病,符合FD临床诊断标准[1]。治疗组30例:男11例,女19例;年龄18~61岁,平均46.5岁;病程2个月~23年,平均8.5年。对照组15例:男8例,女7例;年龄20~63岁,平均37.6岁;病程6个月~21年,平均7.9年。按上腹不适(胀痛)、嗳气反酸、食少纳呆、恶心呕吐4个临床主要症状分级,评出治疗前后症状总分数。3分:症状持续存在,严重;2分:症状经常出现,中等程度;1分:症状偶尔出现,轻度;0分:无明显症状。治疗前主要症状积分值:治疗组(9.17±4.55)分,对照组(9.20±3.76)分。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疏肝健脾中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100例F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采用多潘立酮和疏肝健脾中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检测FD肝郁脾虚证患者治疗前后血浆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疏肝健脾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肝郁脾虚型)患者随机分入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以中药疏肝健脾方,对照组予以多潘立酮片,疗程均为4周。通过中医症状积分量表、利兹消化不良问卷(Leeds dyspepsia questionnaire,LDQ)、水负荷试验和功能性消化不良生存质量量表(functional digestive disorder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FDDQL)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临床症状、胃感觉功能和生存质量的变化。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的分布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中医症状积分和LDQ问卷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餐后饱胀、早饱、胸胁胀痛、疲乏无力、便溏等症状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胃感知阈值和胃不适阈值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胃感知阈值和胃不适阈值差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生存质量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治疗组患者总生存质量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 治疗组患者日常生活、忧虑、睡眠、不适、健康感觉各单维度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疏肝健脾方能有效缓解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肝郁脾虚型)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其胃感觉功能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刺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将62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与中药内服并用,对照组单纯服用中药,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为80.00%.两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的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P<0.01),但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针刺与中药并用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优于单纯中药.  相似文献   

6.
7.
糖尿病为老年人常见疾病,临床上属中医“消渴”范畴。笔者1995年至1999年3月采用自拟健脾补肾活血汤治疗32例老年性糖尿病,现将临床结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选择老年性糖尿病62例,分为中药治疗组32例,达美康对照组30例,所有病例均符合1985年W...  相似文献   

8.
健脾汤治疗胃下垂56例鲍黎明(望江县中医头针医院246202)关键词胃下垂,健脾汤,健脾和胃胃下垂是以胃的位置下降,张力减低为主症的一种疾病。笔者从1990年以来,用健脾汤治疗本病56例,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56例均为门诊患者,男3...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半夏泻心汤辅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浆胃动素的影响.方法 将82例确诊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按西医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方案进行抑酸、清除幽门螺杆菌及使用胃动力药,必要时给予心理疏导及抗抑郁药治疗.治疗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半夏泻心汤治疗,观察两组治疗4...  相似文献   

10.
1临床资料120例为门诊病例。其中男97例,女23例;年龄17~58岁,平均39岁;病程1~13年,平均4年。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稀便,日行2~6次,伴有粘液,无明显脓血,腹痛即泻,少数伴有里急后重,腹部无明显压痛,肠鸣音亢进。大便常规检查:有少...  相似文献   

11.
健脾消积汤治疗胃结石18例赵光荣郑群王明军(山东省安邱市人民医院262100)关键词:胃结石;健脾消积汤中图法分类号:R573.8胃结石是摄入难以消化的食物在胃中聚结而成,其主要表现是脘腹胀满疼痛,食欲不振,或有恶心呕吐。1989~1996年,笔者应...  相似文献   

12.
健脾止泻汤治疗慢性腹泻45例贺从芳(安徽省凤阳县第一医院233100)关键词:慢性腹泻;健脾止泻汤中图法分类号:R256.34;R242慢性腹泻,大多由急性腹泻或痢疾等治疗不当和治疗不及时而致,病情缠绵难愈。笔者近几年来以自拟健脾止泻汤治疗45例,获...  相似文献   

13.
储浩然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多属脾胃亏虚,运化失权,病位主在脾胃,根本病机在于脾胃虚弱,中焦失和。其主张以“调和致中”为原则,重视辨证辨病有机结合,不拘于经络辨证,提倡结合脏腑辨证等辨证方法,创新性提出“调和致中”特色针灸治法,选穴组方以健运脾胃,调中畅气为准则。针灸治疗常取足三里、中脘、内关、天枢等穴,重视灸法及补泻手法的应用,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15.
16.
目的:观察自制中药肠胃清胶囊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标准,采用自身前后对比的方法,对临床症状、体征及相关检查从中医两个方面进行治疗前后对比。结果:肠胃清胶囊对慢性胃炎的症状、体征有明显疗效,对胃黏膜镜下病变及组织学变化亦有明显的改善作用。结论:肠胃清胶囊对偏热偏实型慢性胃炎具有明显疗效。临床观察中未发现毒性和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灸对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将66例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灸与中药内服并用,对照组单纯服用中药,4周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针灸合六君子汤内服对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优于单纯内服六君子汤。  相似文献   

18.
夏季热,又称暑热症,是婴幼儿夏季常见病。临床表现以夏季长期发热,口渴多饮,多尿,汗闭为临床特征。笔者自1993年以来自拟清热饮治疗本病5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52例为2~6岁幼儿,男30例,女22例;病程最短4天,最长18天。全部病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尿路清对慢性泌尿系感染的治疗作用。方法:将60例慢性泌尿系感染患随机分为尿路清组和三金片组,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免疫功能,尿蛋白,血常规,尿常规,尿细菌培养,尿沉渣计数等变化。结果:提示尿路清组明显高于三金片组,对多种细菌导致的泌尿系感染作用良好,能很快清除尿中白细胞,红细胞,脓细胞,使尿中IgG,β2-MG,ALb指标下降,迅速解除泌尿系刺激症状,并改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针灸合六君子汤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2例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3例。治疗组采用针灸与中药内服,对照组单纯服用中药,4周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的分布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针灸合六君子汤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优于单纯六君子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