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专制王权的理论和实践1661年3月马扎然去世,已故首相的阁僚问路易十四:“今后我们有事找谁?”国王回答说:“找我。”他随即宣布自己不需要首相,单独行使王权。在路易十四看来,他“代表整个民族”,因此“朕即国家”,“法律出自我”,亲自理政乃是“国王的职业”。他毕生将自己的信  相似文献   

2.
老曹轶事     
无论近看远看,超薄型的朱惠民都瘦得像一张交通卡。我们是柳州路上同一栋楼的邻居,有一次我正和曹景行通着话,他一旁挤眉弄眼的,我问他,怎么啦,他说,你对曹景行说,黄山茶林场的“排骨”向他问好!我照说了,那一头不禁呵呵呵地笑了起来,改用上海话说,向“排骨”问好!当年我7队的,“排骨”10队的,后来一起在“五七连队”苦熬。  相似文献   

3.
湘君 《新民周刊》2022,(45):72-73
于他而言,上海是痛苦的“终结者”,也是幸福的“起点站”。黑米的祖辈是出生香港地区的华侨,他在荷兰出生并长大。在一个外国人包围的环境里,他常常怀疑自己,为什么跟别人不一样?为什么会有种族歧视?身为绝对的少数民族,他深感自卑渺小。5岁开始他脑中涌现各种胡思乱想,一个声音在心底响起:“我是谁?为什么在这里?人生有什么意义?”  相似文献   

4.
林奕华 《新民周刊》2022,(24):74-74
Mentor and Match Maker:独行侠vs.为他人作嫁衣裳,谁是大英雄?电影便是那块镜子,反映在认识自己的跌跌碰碰中,男女如何大不同。男人的好朋友叫“死党”,女人的叫“闺密”,前者的情分叫“兄弟”,后者是“姊妹”。一般情况下男女的友谊不以“死党”形容,除非他和她也互称“兄弟”。同样亦不会互叫“闺密”,除非她和他也以“姊妹”相待。  相似文献   

5.
司汤达早年曾构思、撰写过多部喜剧作品,虽无一完成,但他一生从未停止对“笑”与“喜剧”的思考,希望摸索出喜剧艺术的规律。在他的笔下,喜剧不再局限于某一体裁或领域,而是成为贯穿他全部文学创作的一种风格、一种语调。随着司汤达对于“笑”的理解逐渐深入与转变,他区分出“笑”与“微笑”两个概念,将理想的喜剧定义为“欢快与温情的融合”,并终于在日后的小说作品中达到这种效果。  相似文献   

6.
泰国“他信系”政党的生命力可以从政党社会学的两个研究维度来解读。其一,从“政党中的社会”即政党的组织运作来看,“他信系”政党较强的适应性得益于有效的精英吸纳、他信的领导特质、领导层的平稳过渡、企业化的组织管理以及强大的财源供给等因素。其二,从“社会中的政党”即政党与外部社会的关系来看,“他信系”政党注重通过“政治纲领”和“有效的利益代表”建构自身合法性,将泰国社会结构的矛盾塑造成具有意义的身份认同和群体边界,构筑自己的社会根基,同时把泰国传统政治解构为以“去中央(曼谷)化”和“地方化”为特征的新政治。“他信系”政党成长于泰国的社会文化土壤,存在政党制度化水平较低、缺乏社会整合能力等难题,面临政治生态多元变化带来的新挑战。作为泰国政坛的主导性政党,为泰党如要承担历史责任,仍需不断革新,提高自身制度化水平和社会塑造能力,以最大的妥协和容忍推动社会整合。  相似文献   

7.
金卿纯 《当代韩国》2006,(1):70-76,插3-插4
一序言今年1月29日,已经成为神话的一位伟大的艺术家与我们永别了。人们常常给他冠以“录像之父”、“文化恐怖分子”、“电子魔术师”、“技术思想家”等美称,把他推举到像莫奈、毕加索等那样曾经给20世纪的美术带来决定性变化的伟大艺术家相同的地位。他就是在德国杂志《能力  相似文献   

8.
据美聯社報道說,文翁談下上喜欢考虑問題,他是一个精神飽滿、喜欢社交活动和爱玩的人,因此,老撾很少有人把他当一回事。他兼營投机生意,但多數失敗了,人們說他脾气“太好”,所以人家欺侮他。他游历過許多地力,對他的國家“很了解”,但他不是一个具有說服力的演說家,人們不把他当成果断的政治家或“人民的领袖”。  相似文献   

9.
加西莫多的“美”不是说“美”就美起来了的。人们见到他,唯恐避之不及,他数次搭救过的爱斯梅哈尔达明知他善良、正直、勇敢,但仍然没有爱上他,这是为什么?人们视某物“丑”或“美”,首先是根据自己的生理好恶和传统习惯来判断的,外貌是人们审美时一个很重要的依据。在加西莫多的时代,能调动更高的思维层次进行审美的人数微乎其微。于是,尽管在今天看来(或者说在雨果看来),加西莫多有力量美、正直美和悲壮美等许多美的成份,但他仍然只有在九泉之下才能与心爱的人结为“百年之好”。雨果笔下的加西莫多是“丑恶滑稽与典雅高尚”结合的典型形象,“丑恶滑稽”和“典雅高尚”,“互相连锁,互相演绎”,达到了真正的“真实”,冲破了伪古典主义那种“好”则好上天,“坏”则坏透底;“美”则一切皆美,“丑”则一切皆丑的形而上学的艺术观。  相似文献   

10.
刘文正 《东南亚研究》2022,(4):1-23+153
泰国“他信系”政党的生命力可以从政党社会学的两个研究维度来解读。其一,从“政党中的社会”即政党的组织运作来看,“他信系”政党较强的适应性得益于有效的精英吸纳、他信的领导特质、领导层的平稳过渡、企业化的组织管理以及强大的财源供给等因素。其二,从“社会中的政党”即政党与外部社会的关系来看,“他信系”政党注重通过“政治纲领”和“有效的利益代表”建构自身合法性,将泰国社会结构的矛盾塑造成具有意义的身份认同和群体边界,构筑自己的社会根基,同时把泰国传统政治解构为以“去中央(曼谷)化”和“地方化”为特征的新政治。“他信系”政党成长于泰国的社会文化土壤,存在政党制度化水平较低、缺乏社会整合能力等难题,面临政治生态多元变化带来的新挑战。作为泰国政坛的主导性政党,为泰党如要承担历史责任,仍需不断革新,提高自身制度化水平和社会塑造能力,以最大的妥协和容忍推动社会整合。  相似文献   

11.
捷克经济改革的设计者和推行者是财政部长克劳斯。他主张激进而迅速的变革,尽快建立市场经济,即使暂时造成大量失业和高通货膨胀也在所不惜。克劳斯的主张得到了捷多数人的支持,联邦议会通过了以他的激进观点为核心的一系列法律,如“经济改革纲要”、“财产归还法”、“小私有化法”、“大私有化法”、“土地法”、“外汇法”、“价格法”、“税  相似文献   

12.
根叔     
他们都喊他“根叔”,是因为,他曾经是农民、是工人?如若是,那倒显得很亲切。他们都喊他“根叔”,是因为,他是留美博士、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如若是,那倒显得很特别。  相似文献   

13.
克罗德·西蒙获1985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是“新小说”的光荣。然而西蒙并非“新小说”的代表作家。和萨特·加缪甚至某些传统作家一样,西蒙没有完全离开传统人道主义文学的道路。他的作品有故事情节线索,有事件,有人物,有目的,从主题上看,他也没有完全割断传统,他的不少作品如《佛兰德之路》就是描写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法国。在西蒙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乔伊斯、普鲁斯特等人的“意识流”创作手法。当然,西蒙作品中的现实是“新小说”式的:人物活动平庸无意义;现实总显得神秘、朦胧、压抑。西蒙的语言风格极有个性,是诗一般的语言,但只象“癌细胞”一样在他身上繁殖。他自写自赏,所以他不写关于创作的理论著作,“传染”别人。  相似文献   

14.
英萨利     
西哈努克和英萨利都在北京时,西哈努克在谈及英萨利时轻蔑地说:“他连网球也不会打”。而且还称他为“斯大林式的人物”。然而,在利用亲王对柬埔寨抵抗运动所起的作用的同时,英萨利已致力于破坏老君主的地位,可是,他还承认西哈努克亲王“爱国者”的资格。他曾作为柬埔寨王国民族政府在国外的代表。一九七六年,英萨利任民主柬埔寨外交大臣,同时也是主管外交事务的副总理。他是和  相似文献   

15.
彭彧 《德国研究》2009,24(3):73-77
魏斯格贝尔是20世纪联邦德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凯尔特学家和教育家,“新洪堡特学派”的代表人物,其代表理论有“内容相关语法”、“母语中间世界”等,但国内对其译介甚少。本文拟就他对“母语”一词的词源研究、他的母语观进行介绍和评论。  相似文献   

16.
杨柳 《人民之友》2020,(2):94-95
尹夏生,在郴州市乃至湖南省都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他经营企业有自己一套独特的方法和本领,做社会公益总是倾情奉献,当人大代表履职更是全心全意。因此,他受到了人们的尊敬和好评。尹夏生是湖南省夏生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是连任三届的省人大代表,第三、四届郴州市政协委员,省工商联执常委、市工商联副主席,连续10年担任郴州市慈善总会副会长,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华慈善楷模”“全国抉贫先进个人”“中国好人榜上榜人物”“湖南省劳动模范”“湖南省年度慈善人物”“郴州慈善家”等称号;公司连年被评为市、县“纳税大户”“十佳民营企业”“最具爱心捐赠先进单位”,荣获“中华慈善突出贡献奖”。  相似文献   

17.
在1955年10月23日演出的“征求民意”和“废黜保大”的开剧之后,吳庭艳爬上“總統”宝座,独攬大权,成立法西斯、独裁,家族統治的政权。最近,吳庭艳又通过即將在1961年4月9日进行的“總統选举法”。不管他怎样为卽將到來的“选举”丑剧涂脂抹粉,都不能掩盖他的真正面目,也不能挽救他的政权的頹勢。为了把問題的真象弄清楚,我們提出關于吳庭艳政权的阶級本质的若干意見。  相似文献   

18.
翻译是一项综合性工程,译者是工程的具体实施人.他虽为“主体”却没有作者那样自由驰骋的空间,举步维艰,诸多制约.对作者而言,他是读者,对译著的读者而言,他又是创作者.这种身份再加客观上的种种限制,译者能够体现自身价值吗?诗学,意识形态,赞助人诸条绳索缚住手脚.为了在有限的空间腾挪辗转,他不可避免地会“媚俗”……原语文本成为简单的信息源,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有个高于忠实的原则:为目标语社会服务.为此,那些“不宜”的内容,在译者的妙笔下得到修订、曲解、甚至删除.诚然这样做有违翻译准则,然而这种“背叛”是一种需要,是某种“入乡随俗”.本文拟探讨导致“背叛”的原因,从深层次中寻找源头,期待重新认定译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19.
黄祺 《新民周刊》2022,(36):70-73
“一个孩子,哪怕他身患重病,哪怕他身有残疾,都是可爱的,都像天使一样,每一个孩子的生命都值得尊重。”不久前落下帷幕的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上,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以下简称复旦儿科)党委书记徐虹登上演讲台,发表题为《“5G+区块链”护航“新生儿转运”生命通道》的演讲。  相似文献   

20.
谢阁兰的诗作虽以中国文化为创作源泉和意义背景,但并不属于通常所说的“异国情调文学”。在《论异我性》~(##)一书中,谢阁兰从认识论的角度对“异国情调”这一用滥了的名词作了全新的解释:在他那里,这一概念是指被认识的主体或客体与认识的主体之间的相异性,这包括“自我”与外界的相异性、“自我”与“自我”的相异性以及“绝对的存在”与有形的存在之间的相异性。诗人向往“他方”,不是为了猎奇述异,而是出于他对“原生”(I’Etre)之谜的无穷尽的探索。这种以认识“形而上”为目的的诗歌显然不能以东方情调为满足,它试图抵达的“异邦”实际上是超验的彼岸,它不仅不以基督教的“上帝”为归宿,而且恰恰是反对用基督教的思想来解释世界。本文着重分析诗人在作品中为表达他的哲学思考、暗示“绝对存在”而常用的几个意象和概念,如:中国思想所说的“天”(或叫“上天”、“上帝”)、中国古代铜钱中的方孔(“虚”)、“西藏”、“她”、“我”等。通观诗作可以看出,无论诗人借用什么象征,都只能是一个不知其所代的代名词,一个只有喻体不知其本体的隐喻。诗人所寻求的“绝对”永远是个无法接近的“未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