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是新宪法中规定的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社会主义法律实施时必须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它是对资产阶级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批判继承。早在1954年我国的宪法中就曾有明确的规定,后来由于“左”倾思想的影响,这一正确的原则遭到批判和否定。1978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重申“要保证人民在自己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接着,1982年新《宪法》恢复了1954年《宪法》的这一规定,并在文字上作了一些修改,把原来的“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提法,改为现在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当前,  相似文献   

2.
如何理解在不同社会制度下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或“一律平等”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即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所谓“人人平等”、“一律平等”,均是指任何公民或“一切”、“所有”公民无一例外地在法律面前都是平等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是资产阶级在反封建斗争中,为了反对封建特权而提出的口号。它最早是在1789年的法国《人权宣言》中,作为资产阶级法制的一个原则被确认下来的。从《人权宣言》第六条:“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规定  相似文献   

3.
一、不定项选择题 1.对我国宪法第33条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正确理解有 A.国家机关在适用法律时对所有公民一律平等 B.所有公民在制定和解释法律时一律平等 C.所有公民平等地享有法定的权利,平等地承担法定的义务 D.任何公民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之上的特权  相似文献   

4.
王林 《北京观察》2006,(8):47-47
为什么要开展法律援助工作?这是我经常要回答的问题。开展法律援助不是我们的创举,发达国家开展法律援助的时间要比我国早几十年甚至百年。它的原理来源于宪法关于人权的规定,西方国家的宪法规定“天赋人权”,意思是说每个人都有相同的人权。我国宪法规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相似文献   

5.
我国《宪法》第3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它为保障公民平等.反对歧视现象奠定了原则和精神基础。  相似文献   

6.
三、公民的基本权利(一)宪法规定了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这些规定同国际上公认的人权公约和原则基本上是相同的。有些人在人权问题上不顾国际人权公约和我国的宪法、法律,对我国无端进行攻击是完全没有道理的。1.宪法恢复了1954年宪法关于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规定。规定了普遍和平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规定了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政治权利)2.宪法的规定对公民的人身自由和人身权利作了充分保障。1982年宪法,  相似文献   

7.
平戈 《公民导刊》2006,(6):33-34
司法公正,是现代社会政治民主、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现代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为了达到宪法所设定的原则,公正司法应是必然和无条件的。一把锁,为何六年才被打开?一段委屈,为何积聚六年才消解?一起民事官司,为何六年申诉才得终结?开锁的这把钥匙,便是在人大的监督下,司法活动中公平、公正的精神得到了更好体现。  相似文献   

8.
张硕 《人大研究》2006,(5):11-13
选举权是公民政治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选举权利的平等是公民实现其他权利平等的制度基础。我国选举法中关于人大代表所代表人数的规定实际上剥夺了我国农民平等选举的权利,没有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宪法基本原则出发来构建我国的人大代表选举制度。一《、选举法》关于城乡代表不同名额的规定我国现行《选举法》第二章第十二条规定“:自治州、县、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按照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镇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原则分配。”第十三条规定“:直辖市、市、市辖区的农村每一…  相似文献   

9.
'99高考政治辨析题第36题(题为:在我国,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公民,享有的公民权利越多。)从命题角度来看,此题继续保持了近年来高考政治辨析题的"群中有辨,群中套辨"的命题特点。因而,较好地考查了考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是一道好题,但其答案却略嫌不足。表现在:一是答案过于简化,导致理由不充分。例如,答案第(l)要点在"我国法律规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前提下,就作出了"公民受教育程度的高低不应影响公民享有权利的多少"的结论。这一推理的前提理由是不充分的胭为,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或人人平等,不只是我国独有的规…  相似文献   

10.
党是树立宪法和法律权威的关键□孟基常宪法和法律是否有权威,能否保证实施,关键在执政党。邓小平要求全党直至中央都要自觉地把自己的一切活动纳入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任何党员包括党员干部,都要遵守“公民在法律和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党员在党章和党纪面前人人平等”...  相似文献   

11.
姚小林 《人大研究》2004,17(9):41-42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历来是我国宪法制定和修改的重要内容 :《共同纲领》和“五四宪法”以宪法的形式初步确认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是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 ,规定了人民主权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普选原则和议行合一制原则。“七五宪法”名义上保留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但在宪法实践上又破坏了这一制度的根基 ,如革委会成为实际上集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于一体的国家机关。“七八宪法”及其两个宪法修改决议案 ,还有 1979年地方各级人大和政府组织法、选举法等基本法律 ,坚持和发展了“五四宪法”关…  相似文献   

12.
正基本权利篇一、平等权1、对平等权的一般性规定。第三十三条第二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2、分散在宪法各部分的具体规定,主要有:第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第五条第五款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第三十三条第四款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第四十八条第一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公民都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公民的权利义务与公民的年龄是有关系的。公民年龄与法律规定直接相关的有如下内容:六周岁:儿童应当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法第5条)。七周岁:六周岁儿童接受规定年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推迟到七周岁(义务教育法第5条)。十周岁以下: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民法通则第12条)。  相似文献   

14.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我国宪法的一项重要原则。所谓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这就是说,我国的法律对于我国全体公民都是适用的,对任何公民都没有例外。任何公民都必须遵守法律,不允许有超越于法律之外或者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权。凡是我国公民,不管他是什么民族,从事什么工作,也不管他过去对革命和建设事业贡献的大小,现在地位的高低,都必须一律遵守国家的法律。既不允许有任何公民可以不遵守法律;也不允许哪个公民彼一时遵守法律,此一时可以不遵守法律,而是要求始终遵守法律;还要求遵守所有的法律,不允许只遵守这些法律,而不遵  相似文献   

15.
一、现行法规备案审查制度的概况与一些西方国家的违宪审查机制不同,我国实行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最高国家权力,由它及其常委会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具有最大的权威性,也比较符合中国的实际。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监督宪法和法律实施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法规备案审查正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监督方式。我国的法规备案审查制度包含着违宪性审查和违法性审查两个层次的内容,其最高层次的法律渊源是宪法。现行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撤销国务院制定的同宪法、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决定和命令,撤销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地方性法规和决议。宪法虽然赋予了全国人大常委会这项职权,但有关法规备案审查的具体程序,多年来一直缺乏法律规定。到2000年,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立法法,对法规备案  相似文献   

16.
问:我是一名人大代表,人大代表与普通公民违法后,在处理程序及法律后果上有何不同? 陈健康律师答: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人大代表也不例外,人大代表与普通公民违法后,其法律后果是平等的。人大代表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参加行使国家权力。为保障人大代表执行职务,法律规定了人大代表与普通公民违法后在处理程序上的不同:县级以上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非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许可,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非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许可,不受逮捕或者刑事审判。  相似文献   

17.
我国自改革开放特别是1982年新《宪法》颁布实施以来,出于对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1999年《宪法修正案》将其改为“法治”)国家的追求,对“有法可依”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一时期,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现行宪法和4个宪法修正案、200多件现行有效的法律,国务院制定了650多件现行有效的行政法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7500多件现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600多件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形成,有力地推动和保障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胡锦…  相似文献   

18.
蔡勤良 《人大建设》2007,(12):44-45
司法监督是人大行使监督权的一项重要内容。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加强宪法和法律实施,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这对人大充分行使司法监督职能、促进社会和谐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贯彻落实好十七大精神,切实加强人大司法监督工作,关键是处理好六个关系:  相似文献   

19.
<正>自1982年现行宪法颁行后,"基本法律"就成为我国宪法和宪法学上的一个特定概念。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共同行使国家立法权;全国人大"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全国人民代  相似文献   

20.
二、关于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法律草案的程序和形式 (一)审议法律草案实行“两审制”问:立法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最重要职责。根据1982年宪法的规定,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共同行使国家立法权;全国人大常委会可以制定除基本法律外的其他法律,并可对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作部分修改。现行宪法实施以来,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法律都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请您谈谈常委会审议法律程序方面有些什么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