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止于至善"是儒家对道德修养的理想期许,在今天要对其发扬光大,需要找准它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之处。因此,分析"止于至善"的出处和基本含义,促使其实现时代转化,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相对于对宇宙本体的认识——即所谓"天道观"而言,儒家,尤其是先秦时期的原始儒家对人的认识——即所谓"人道观"具有更为丰富的内容。儒家伦理中"以人为本"的色彩是非常浓厚的。人的存在及其文化创造是儒家的基本关注之点。儒家价值观即展开于与之相涉的一系列关系中。孔子提出了仁道的原则,其思想以"仁"为核心,这已是一种普遍的看法。何谓"仁"?孔子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家层面的"和谐"、社会层面的"平等"以及个人层面的"诚信"等内容,正是对儒家价值体系中"和谐""民本""诚信"思想的继承、发展和时代性转化,因此,儒家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文化来源。  相似文献   

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脉。儒家礼乐教化在理念、人性基础、目标、方式方法和实现路径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特点;在以人为本的理念、德教为先、内外兼修、知行合一等方面,儒家礼乐教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有着滋养和借鉴价值。我们应从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和观点出发,采取科学的态度,多维度把握儒家礼乐教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儒家君子思想承载着民族最深层、持久的精神追求,对道德教育和文化重建都起到重要的作用。儒家将君子思想内化为人们价值认同的体系和方法,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挖掘君子思想积极内核,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优秀传统文化支撑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现代新儒家文化哲学的核心理念是其文化价值观,其基本观点是:人类文化的价值集中体现在精神文化,精神文化区分为形而下文化与形而上文化,形而上文化的核心是哲学思想。现代新儒家标举和阐扬"儒家式的人文主义",抨击"科学主义"思潮,主张人类在现代化进程中谋求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结合,批评近代以来西方文化重科学技术、轻人文理想,重"形而下"、轻"形而上",片面地发展了人类文化中属于"工具理性"的科学技术。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仍然可以从现代新儒家的文化价值观中获取借鉴。不过,现代新儒家站在泛道德主义的文化立场,最终将文化的"形而上"领域归结为道德领域,将人文价值归结为道德价值。我们则应该避免滑向泛道德主义,避免出现另一种不能正确处理文化的"形而下"层面与"形而上"层面之间关系的偏弊。  相似文献   

7.
儒家的诚信思想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何以能够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诚信?这要从内外两方面考察:从内在因素来看,儒家的诚信思想是孕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诚信的土壤、母体,它的基因已经植根在现代诚信之中,而且,儒家诚信思想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积极因素,能够发挥涵养作用。就外在因素而言,我国党和政府一贯重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学界近些年来始终重视传统向现代转化的方法论探讨,这为儒家的诚信思想能够发挥涵养作用提供了现实支撑和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8.
在儒家思想史上,义利观始终处在儒家价值观的核心地位,认真梳理儒家义利思想的历史内涵、发展与影响及时代转换,有利于传统义利思想在当代和谐校园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引领广大师生弘扬社会主义义利观,将奉献精神、服务社会作为实现个人利益和价值的前提。  相似文献   

9.
在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 ,儒家看到了人与自然环境之间、自然界的种种生物之间是一种和谐共生的关系 ,因而主张尊重自然规律 ,“仁”不仅是爱人 ,而且还要爱物。在这种环境价值观基础上 ,儒家制定了一系列环境道德行为规则 ,其中最主要的是“和”、“节”、“时”。儒家环境伦理思想对当代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儒家心性论围绕着为儒家道德确立内在依据和形上本源而展开论证。这一理论体系在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形成了情理交融的道德思维、知行统一的价值思维和"成己成物"的整体思维三个方面的思维特征。从思维特征的角度研究儒家心性论,是把握其当代价值的一个重要维度。基于儒家心性哲学特有的思维结构,心性论不仅在历史上长久地发挥着文化对整个社会的引导、规范和教化作用,发挥着个体人格完善与社会整体和谐的整合功能,而且也为今天的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涵养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1.
荀子是中国历史上从义利观的角度来系统阐述荣辱观的第一人.荀子荣辱观给我们的启示是: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道德价值观,其根本内容或核心实质就是社会主义义利观.因而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应当着力批判吸收荀子及其所属儒家的荣辱观(义利观).  相似文献   

12.
荀子是中国历史上从义利观的角度来系统阐述荣辱观的第一人.荀子荣辱观给我们的启示是: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道德价值观,其根本内容或核心实质就是社会主义义利观.因而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应当着力批判吸收荀子及其所属儒家的荣辱观(义利观).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文化崇尚德治,孟子对官德建设尤为重视。儒家传统官德思想为当代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提供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其民为贵思想,义利观、非功利道德观、政绩观等,对当代领导干部价值观建设,行为准则规范和思想境界提高都具有继承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是一种伦理型文化,重视道德的传统使得中国伦理道德资源非常丰富。本文通过传统儒家对道德的论述,探究传统儒家伦理资源对当代中国公民道德建设的四个方面启示,即富民是公民道德建设的物质基础、为公才能成就公民道德、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公民道德、闲暇是当代公民道德建设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5.
《前线》2017,(12)
儒家哲学是中国文化传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儒家哲学及其所代表的儒学传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在儒家哲学中,道德哲学又是其本质特征和核心。儒家道德哲学中存在两条道德发展路径:一是以重视血缘亲情为特征的由"孝"而"仁"的内在发展路径;二是以重视外在制度建构为特征的由"礼、法"而"仁"的外在发展路径。这两条道德发展路径对当前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方向和路径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儒家传统文化内含着"爱国"的质朴民族情愫、"敬业"的忠勤理性道义、"诚信"的至上处世准则和"友善"的惠助价值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丰厚的儒家文化底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忘却对儒家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凸显其先进性,其自由观继承了马克思主义自由观之价值意蕴,其平等观吸收了马克思主义平等观之内在精髓;以儒家优秀传统伦理为价值底蕴体现其民族性,其和谐观以传统和谐思想为文化底蕴,其诚信观以传统诚信思想为价值依托;以现代价值理念为进取方向反映其时代性,其公正观以现代公正伦理为价值借鉴,其法治观以现代法治理念为治国方略。  相似文献   

18.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自先秦以来由儒家倡导而在整个社会逐渐培育和践行的"五常"("仁、义、礼、智、信")实际上构成了华夏民族文化认同的主要伦理道德规范和核心价值观,确立了古代中华民族"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理论指导、价值准则和行为方式,是中国古代社会超稳定系统的主要精神动因和遗传密码。抛去其封建性糟粕,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无论是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是弘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有具有无比巨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刘伟 《世纪桥》2013,(5):22-23
早期儒家对生死有着深刻而又理性的认识,其生死观在当今高校生死教育过程中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首先它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死亡价值观,促进学生进取心的形成。其次,它能够端正大学生对生死态度,珍惜生命,克服对死亡的恐惧。再次,它能够提升大学生身体素质,有利于身心健康。最后,它能够帮助大学生掌握自己的命运,正视生命中的偶然与必然。我国高校的生死教育在借鉴国外相关经验的同时也可以吸取早期儒家的生死智慧这可以更好地提升大学生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20.
"内圣外王"之道是儒家所推崇的道德人格目标和道德行为模式,它深刻影响了青年毛泽东的人生哲学和理想人格.受儒家"内圣外王"之道的影响,青年毛泽东注重探讨"大本大源",致力于道德品行的修炼.五四运动后,随着毛泽东世界观、价值观的转变,"内圣外王"的内涵和实现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