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华民族有着重视道德修养和道德践履的优良传统,也一向重视道德评判,而忠毫无疑问是我们的先人最常使用的重要尺度和标准之一.孔子开了把忠作为臧否人物、评判是非重要标准和尺度的先河.迄于战国,忠则流芳百代、不忠则生不如死似已成为士庶普遍接受的价值理念.秦汉以降,直至明清,无论官方还是民间,忠始终都是臧否人物、裁断是非的重要道德标尺.特别是晋以后,根据忠德方面的表现对人作出品行优劣的评判,业已成为社会生活中的一种常态,而推崇忠德、旌表忠臣,更为历代士庶所乐此不疲.  相似文献   

2.
“忠”这个概念首见于《论语》。在先秦典籍中,对“忠”字的解释可谓多种多样,视角不同,侧重点各异,但基本上都是围绕人的心志展开论说,强调的是内心的真诚不欺和外在行为的大公无私。汉唐至明清时期,学者们对“忠”意蕴的诠释,具有较之以前明显不同的几个特点,具体说来就是:其一,许多学者都能自觉地运用声训、形训、义训等训诂方法释“忠”;其二,不少学者关于“忠”的训释是结合对《论语》文本的解读而进行的;其三,学者们的训释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和体现了各自的时代特点和学派特点。近现代学者释“忠”,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在荡除旧伦理、建设新道德的时代背景下,勇于剔除附加在忠范畴上的封建意识,并在复归其原初意义的同时,又赋予其以鲜明的时代精神,使“忠”这个古老的伦理概念重新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3.
儒家德治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政治伦理的主流学说,规约着历代封建统治者治国安邦的政治走向,迤逦至宋代,形成了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今天,其"合理内核"对我们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儒家德治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政治伦理的主流学说,规约着历代封建统治者治国安邦的政治走向,迤逦至宋代,形成了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今天,其"合理内核"对我们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前,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的孝行出现异化和庸俗化趋势.孝行丧失了其本身所应具的道德价值.孝道的伦理精神本质是爱、敬、忠、顺.孝行的异化根源于对孝道的伦理精神本质缺乏必要的认知.因此,我们有必要进行孝道启蒙.  相似文献   

6.
回族伦理在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中,不仅秉承了伊斯兰教教义,还汲取了中国儒家文化的精华,逐渐形成了敬主顺圣、忠主忠君、团结互助、乐善好施、尊老爱幼、仁爱慈善、讲究卫生的基本伦理道德观念。在构建宁夏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回族伦理在促进宁夏宗教和睦、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对生产伦理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系统阐释的国家之一。先秦时期,以孔子、孟子、老子、墨子、管子等为代表的思想先哲,对生产伦理问题进行了朴素的唯物主义探讨。北宋李靓、南宋朱熹对生产伦理问题也进行了深入的阐释。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如章太炎、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陈炽、王韬等,对中国传统生产伦理进行了反思与扬弃,尤其是将"重本抑末"或"强本抑末"转变为"本末并重",其实质,就是重新认识发展农业与发展工商业之间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8.
诚信是儒家伦理思想体系中的一个重要范畴,但由于农业社会条件下人的主体性的缺失,传统儒家诚信在传统社会中形成了某些带有时代烙印的特点。现代中国的社会伦理生活经验表明,儒家诚信伦理虽然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但它作为一种重要的道德资源仍有价值,仍具有合理的可借鉴的成分,不应当被简单抛弃,经过合理的转化、更新必然能适应当代社会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忠,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重要范畴,也是一个内涵丰富的价值理念。历史上,"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反映的是对国家的赤胆忠心;"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表达的是对革命信念的忠贞不渝;"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表达了对事业的忠诚,"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表达的是对家庭的忠贞。可以说,传统忠德是一种全含性的道德,  相似文献   

10.
李大钊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同时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潮基本格调和发展方向的奠基者之一,研究其伦理思想对于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潮以及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法治社会中,道德关系的建立离不开道德教化,而礼治则是开展道德教化的重要手段。儒家礼治学说有助于当今时代的伦理建设。儒家伦理范畴和伦理关系,如“仁爱”、“忠孝”等。对当代伦理建设的正面人士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2.
政治制度伦理是指在政治制度设计和建设过程中所蕴含的伦理价值和理念.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伦理在中国的确立,是中国近代先进分子遵循中国革命的历史规律,始终不逾地追求自由平等、独立富强的政治伦理价值的必然结果.这是一个从被迫到自觉的过程,是中国人民不断觉醒,认识不断深化,行为不断革命的过程.所以说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伦理的确立,是中国历史发展逻辑和政治价值选择内在统一的结果,也是当今中国政治模式的制度伦理基础和需要继承与发扬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13.
<正>诚是中国传统伦理的重要范畴,也是中华民族崇尚的美德和价值观。人们历来视诚德为"立人之本""交往之道""为政之基"。宋人周敦颐认为诚是一切道德的本源,主张诚是"五常之本""百行之源"。那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诚的基本含义是什么?人们为何如此重视和强调诚德呢?中国传统诚德伦理又具有怎样的现代价值与意义呢?真实无妄曰诚何谓诚?许慎《说文解字》中说:"诚,从言,成声。诚,信也。"可见  相似文献   

14.
李大钊是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同时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潮基本格调和发展方向的奠基者之一.研究其伦理思想对于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潮,促进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就其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思想的演变及成因、现实意义三个方面试做分析.  相似文献   

15.
刘云林 《求实》2004,1(1):63-65
道德法律化作为我国法治进程中学界所持的一种立法主张,需要从理论上加以进一步的辨析.由于作为伦理科学核心范畴的伦理和道德的区别,决定了在立法过程中伦理和道德与法律的不同关系伦理与法律之间存在着由此达彼的可能性,即伦理可以被法律化;道德和法律则根本不存在沟通的桥梁,从而道德不可能通过法的创制活动而上升为法律.  相似文献   

16.
"信"是《论语》中一个重要的道德范畴。就其价值而言,《论语》既把"信"看作是个人安身立命之本,也是维系朋友关系、促进人际沟通的纽带,更把它视为为政、治国之道。就内涵层次而言,《论语》中的"信"强调忠、实、谨几个方面,这对于今天和谐社会的建设也非常重要,只有以人文教育解决不"忠"的问题,以道德谴责解决不"实"的问题,以完善法规解决不"谨"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诚信危机。  相似文献   

17.
财富观是关于财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它是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富观反映的是经济与伦理关系范畴,是经济思想的基础与核心,也是经济伦理的重要内容。人们在财富的生产、分配和消费的过程中对财富的价值理解和认知,可归纳为我们所说的“如何看待财富”、“如何获取财富”、“如何支配财富”。在社  相似文献   

18.
我国传统家庭几千年的发展积淀着深厚的伦理文化,它是中国传统伦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传统家庭已随着传统社会的瓦解而在更替着自己的形态,但是,传统家庭伦理中折射的生态价值观却是需要我们继承和发展的一份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9.
西周时期的君臣关系体现为宗族关系,孝在西周是一种宗教、政治权力,是调节宗族长幼、君臣上下关系的伦理规范,这是西周孝观念的本质特征,它决定了忠的内涵已经被包含在孝观念中。春秋时期,忠德之所以能够从孝德中抽绎出来,成为独立的伦理道德规范,与这一时期"礼坏乐崩"的社会状况是紧密相关的。忠德自其产生起,就具有社会道德和政治道德两方面的意义。忠首先是作为一种社会道德而产生的,是春秋时期处理人际关系的一般原则。忠也是一种政治道德,要求包括国君在内的统治者忠于国家、忠于社稷、忠于人民。作为一种特殊的政治道德,忠还是对臣的道德要求,要求臣忠于君。  相似文献   

20.
正北京故宫,被誉为世界五大宫殿之首。故宫中有三大殿,分别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每个大殿的名字中间都有一个和字,充分展示了封建帝王的心愿,祈望四海升平、无为而治。其实,这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和的思想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作为中国传统伦理的重要范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居于核心的地位。汉儒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