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民生问题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要解决民生问题,保证中国社会的安全运行和健康发展,就必须高度重视和加强社会建设,使社会建设和经济建设相协调。只有大力加强社会建设,着力改善民生,中国社会才能真正朝着和谐、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七大报告设立独立部分阐述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这在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是第一次。它反映了我们党对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高度重视,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部署,其中理论观点与政策主张闪烁着诸多亮点。1·明确了社会建设核心内容与目标。社会建设内容很多,不同时期重点、目标各不相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党的十七大报告突出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报告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  相似文献   

3.
王珉 《新长征》2008,(4):4-6
十一届全固人大一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是在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隆重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即将迎来北京奥运会的重要年份召开的两个重要会议。吉林省作为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的省份,如何结合实际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推进吉林发展振兴,王珉书记在署名文章《加快振兴步伐着力改善民生》中作了详尽的论述。文章对我省近年来各项工作所取得的主要成就作了全面的总结,同时又对我省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作了清晰的勾划。  相似文献   

4.
付宁生 《共产党人》2007,(18):34-35
以人为本,注重民生、发展民生,切实解决好民生问题,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始终是我们党的为政理念和执政主轴。解决好民生问题,要围绕民生、民和、民安来进行。要以幸福宁夏建设为目标,把民生、民和、民安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党和政府追求的目  相似文献   

5.
民生问题历来关乎社会的发展与稳定,民生问题得到重视和改善的程度,是衡量社会和谐的核心指标。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结合枝江市实际来看,加快构建和谐枝江,应该更加关注民生、改善民生,努力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6.
当前中国的社会建设只能采取重点推进的战略。一方面,中国目前尚处在社会建设的初期阶段,社会现代化的起步阶段,最紧迫的任务是奠定社会建设的基础。另一方面,中国目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力还比较薄弱,还缺乏全面推进社会建设的客观基础、体制基础。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的社会建设总体上只能采取从重点建设到全面建设的推进战略。当前阶段的社会建设只能采取重点建设的战略,即以解决民生为重点  相似文献   

7.
今年以来,乌兰县从保障和改善民生入手,着力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县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了和谐乌兰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8.
《新长征》2013,(6):52-53
<正>幸福一直是人类追求不止、奋斗不息的发展目标和美好愿景,为了实现宽城人民的幸福,宽城区历届党政班子带领全区人民做出了不懈的努力。特别是最近几年,随着铁北改造的深度推进,宽城区的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区委、区政府坚持将民生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将新增财力的90%投入到民生事业当中,一大批惠及百姓的民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大报告总结了十六大以来的五年社会建设的成就,阐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突出了社会建设的着力点。报告全面而具体地阐述了六个民生重点,就是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0.
《当代党员》2013,(1):F0004-F0004
市委四届二次全会提出,要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要求,切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  相似文献   

11.
陈集镇位于商丘永城市北10公里处,镇域面积73平方公里,总人口6.8万,耕地面积6.2万亩。  相似文献   

12.
党和政府的全部工作.必须以实现人民富裕幸福为根本目标。更好地为各旋人民谋福祉。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促进公平正义,构建以人为本的现代社会治理模式,形成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的社会局面。  相似文献   

13.
《当代党员》2014,(1):8-9
作为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和国家中心城市,重庆在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过程中,如何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如何调整经济结构、推动转型升级?如何持续改善民生?如何确保政治社会大局稳定……2013年12月7日,新华社记者专访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孙政才。  相似文献   

14.
中共十七大以来,党和政府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快推进社会建设,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几年来,教育、就业、社保、医疗等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一系列新进展。一、教育事业优先发展,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中共十七大以来,党和政府坚持教育的公益性质,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在财政支持和政策引导下,各级各类教育蓬勃发  相似文献   

15.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指出: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6.
《前线》2009,(1):47-47
30年改革开放,北京民生领域改革成效显著,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2003年前后,北京市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相关待遇标准的调整制度,以工资指导线、人工成本预测预警和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三项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工资宏观调控体系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17.
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并对此作了明确部署:必须从维护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这是我们党着眼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作出的重大决策和部署,我们要深刻领会,全面贯彻。  相似文献   

18.
十七大报告在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提出一系列的新论述新举措,深刻体现和谐社会的基本理念和本质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快,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十七大报告突出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有深刻的现实依据。贯彻落实“十七大”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三大关系”,立足于现实国情,有重点、分步骤、理性推进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9.
20.
王军 《求实》2009,(Z2)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为此,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