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赫鲁晓夫下台,周恩来肩负寻求中苏团结新途径的使命,最后一次踏进了克里姆林宫 1964年10月15日。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的苏联克里米亚度假胜地。一架专机呼啸着冲向蓝天。 飞机上,中断度假的赫鲁晓夫虽然对克里姆林宫突然将他接回去感到有点不解,但依旧插科打诨,谈笑风生。他万万没有料到,在他离开莫斯科的这些天,国内政局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等待他的却是一纸无情的宣判。  相似文献   

2.
<正>在某一段时期内,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说法:"1956年苏共二十大,为斯大林唱了十多年赞歌的赫鲁晓夫突然调转枪口,大肆谩骂这位‘自己生身的父亲’。"在中国这个重视伦理的社会里,赫鲁晓夫的行为被认为是不讲道德、忘  相似文献   

3.
<正>1959年3月11日,胡适读到大陆出版的毛泽东诗词,他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看见大陆上所谓‘文物出版社’刻印的毛泽东《诗词十九首》,共九叶。真有点肉麻!其中最末一首即是‘全国文人’大捧的‘蝶恋花’词,没有一句通的!抄在这里:  相似文献   

4.
正说"上上医",得先从"上医"说起。据《黄帝内经》载,魏文帝曾这样问扁鹊":你们哥儿仨都行医,谁的医术最高?"扁鹊立马儿就答了":要说医术高,还是我大哥呀!他预防工作做得好,能让人不生病,也就是‘治未病’‘。上医’非他莫属。可是,就因为是‘未病’,没有常规的治病过程,大哥反而默默无闻了。我二哥是‘中医’,他能‘治欲病’,即得病的初始阶段。在乡里,也算有点儿小  相似文献   

5.
1959年9月底.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赫鲁晓夫在访美结束后应邀抵达北京.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的庆典。正如《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下册)》指出的那样.“他此行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宣传苏美和解和所谓的‘戴维营精神’.并试图压中国向美国让步,以利于苏美改善关系。在同中国领导人的会谈中.赫鲁晓夫要求中国在台湾问题上不再使用武力.还指责中国把尼赫鲁推向西方阵营。台湾问题和中印边界问题事关中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中国领导人对赫鲁晓夫的言论据理予以驳斥。会谈不欢而散”。  相似文献   

6.
声音     
“县委书记要把主要精力放在‘三农’工作上,当好乡村振兴的‘一线总指挥’。”——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我还要向我们政协委员作个检讨,特别是有一位叫张如学的政协委员,我要向他作检讨。因为就是去年,也在这里,我当场跟他答复了他建设荆州美术馆的建议,‘2020年会给你交一个满意的答卷’。结果现在没有满意的答卷,就是我说话不算数,现在还是设计图纸。”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在邓小平的信上批示:邓小平同志在中央苏区是挨整的;他没有历史问题,即没有投降过敌人;他协助刘伯承同志打仗是很得力的,有战功;他没有屈服于苏修…… 触景生情,邓小平说:‘毛主席当年也是受排挤的!’ 四个月后,邓小平以副总理身份突然出现在人民大会堂宴会厅  相似文献   

8.
“我是利用休假来舰上看看大家” 1959年1月31日的早晨,南海的景色,特别秀丽,万里晴空没有一丝的云彩,海上的波浪象青蓝色的绸子一样,一起一伏,火红的太阳正在从东方慢慢升起,海鸥在自由自在地飞翔。 一艘停靠在海南岛最南边军港上的海军护卫舰,水兵们正在进行紧张的军事训练。舰长站在指挥台上,用话筒在指挥着全舰操作,断断续续的口令声,在甲板上到处响着:“发现‘敌机’!左舷四十五度,高度五十,枪炮长指挥射击!”枪炮长根据舰长的命令,组织火力,猛烈地向“敌机”射击,各炮随着一个口令,转向了一方。舰长随着发出口令:“枪炮长‘负伤’,副枪炮长指挥!”“副枪炮长‘负伤’,前主炮炮长代替……”这紧张热烈的战斗场面,非常壮观、感人,舰员们的训练情绪十分高昂。 南方的太阳开始施展它的威力了,甲板逐渐发烫,炮位已经发热,水兵们仍在忘我地进行军事操练。突然,信号兵向舰长报告: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一生中先后六次前往莫斯科。他在那儿学习过,也在那儿斗争过。他曾令赫鲁晓夫气急败坏恼羞成怒,也曾令苏斯洛夫无言以对张口结舌……伟人逝去,风范长存,追寻邓小平在莫斯科的历史足迹,缅怀他的丰功伟绩,也是对这位中国人民的儿子的一种纪念。  相似文献   

10.
1928年,莫斯科。 在暴风雨般的掌声中,中共代表瞿秋白走上讲台,向苏联同志作《中国革命与共产党》的演讲他说:“……党孕育在‘五四’运动中,以1920年为其开端。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最早的创始人”  相似文献   

11.
冈恰洛夫:最后一个问题,您曾公正地把它称作您在中国活动中最重要的事,就是您同毛泽东一起到莫斯科,去同斯大林会谈.在前不久,关于这个问题的唯一文献资料是赫鲁晓夫的回忆录.回忆录中说,谈判的气氛是异乎寻常的.同时,赫鲁晓夫回忆录中提供的这个资料也存在明显的缺欠.赫鲁晓夫本入并没有参加会谈,,他又不是中国问题专家,他写回忆录只凭记忆,没有查阅历史文献。近年来,出现一些新的宝贵的材料,即这些事件参加者和亲眼目睹者的D述证明材料,如中国外交家伍修权和师曹,当时中国驻莫斯科大使王稼祥夫人朱仲丽,以及苏联外交…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一生中先后六次到莫斯科,他在那儿学习过,也在那儿斗争过:他曾令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气急败坏,恼羞成怒,也曾令苏共政治局委员苏斯洛夫无言以对,张口结舌……伟人逝去,风范长存,追寻邓小平在莫斯科的历史足迹,使我们更加缅怀他的丰功伟绩,怀念他睿智果断的政治家、外交家风范。  相似文献   

13.
最近赴桂林参加漓江诗会,会后游漓江时,许多人不约而同地用“风光如画”、“真象面一样美”之类词句赞美桂林山水。对此,一位诗人沉思良久,然后向我发问:“你说,为什么人们看到美的山水风光时,就会赞美说‘真象画一样!’而看到好的山水画时,又会赞美说‘画象真的一样!’这山水风光与山水画的互为比拟,包含着什么审美规律?”听了他的问话,我一时语塞。这个问题历史上也曾有不少人提出来过,但却没有人明确予以回答。譬如,南宋学者洪迈在《容斋随笔》中曾谈到:“江山登临之美,泉石赏玩之胜,世间佳境也,观者必日如画。故有‘江山如画’、‘天开图画  相似文献   

14.
新圣女修道院公墓位于莫斯科西南,自古以来就是俄国社会名流的陵园。“十月革命”后,其地位仅次于克里姆林宫墙下的陵墓。埋葬在这里的都曾是叱咤一时的风云人物。每座墓碑风格各异,墓中主人也都有着自己不平凡的故事。陵园里最引人注目的应数赫鲁晓夫墓。赫鲁晓夫———这位前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本应葬于克里姆林宫墙下,同已故的苏联高级领导人在一起。可是他未被获准进入红场。由于他的墓前常有凭吊者,并不断有人献花。公墓曾一度被列为禁区,直到戈尔巴乔夫执政才重新开放。80年代末,曾有人呼吁将赫鲁晓夫墓迁移到红场,因遭到一些政界人士…  相似文献   

15.
孙昶  任征  余正樱桃 《前线》2020,(3):45-48
没有硝烟,却是一场激烈的战役!没有流血,却是一次生死的考验!2020年新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突然袭来,一场捍卫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全民战“疫”迅速展开。“密云是北京的东北大门,密云水库又是北京市最重要的饮用水源,保护好这一方净土,对北京来说尤为重要。在紧要时刻,守‘门’保‘水’,是我们密云首要政治责任,我们要坚决打赢这场阻击战!”这是密云区委书记潘临珠的响亮回答,也是密云人民的坚定决心。  相似文献   

16.
风轻云淡     
李小文老师的逝世是那样突然,赶到医院时已人去楼空,无法想象这样一位亲切和蔼的老先生就这样永远离开我们了。借用北京师范大学“感动师大”的颁奖词:“当众声喧哗的网络将‘布鞋院士’的盛誉簇拥向你,你却独盼这热潮退却,安静地做一辈子风轻云淡的‘技术宅男’”。李老师在生活中就是这样一个低调质朴的人,低调到我们学生都没注意到他的质朴。每次见李老师,穿着上基本没有什么变化,以至于成为其学生后多次接触,不知不觉竟忽略了那双“布鞋”。或许这种低调质朴早已深入人心。2080  相似文献   

17.
从1957年到上世纪60年代前中期,中苏两党进行了一场大论战。在这场斗争中,邓小平展示了他卓越的外交才华。1960年,26国共产党、工人党举行世界共产党、工人党代表会议,即第二次莫斯科会议。会上,邓小平把赫鲁晓夫问得低着头,不再说话。会前,考虑到当时复杂的国际形势,毛泽东经过深思熟虑,选择了邓小平担任中共代表团团长。赫鲁晓夫得知这一消息,非常震惊,接连在克里姆林宫与苏共领导成员开会,研究如何对付邓小平。不知是过于紧张还是为了给自己壮胆,赫鲁晓夫不止一次地在会场上站起来对他的部下说:“邓小平人那么矮,却是一个重量级拳师。我…  相似文献   

18.
长平 《廉政瞭望》2011,(1):63-63
周立波再次走红网络,不是因为他的海派清口,而是因为他的微博言论。他是一个逗人发笑的演员,但是他最近的表演惹人生气。无数的网民在谴责他、痛骂他,还有若干曾经捧红他的杂志主编在忏悔。他最主要的罪状,是发表了“网络公厕论”:“网络是一个泄‘私粪’的地方,当‘私粪’达到一定量的时候,就会变成‘公粪’,那么,网络也就是实际意义上的公共厕所!”  相似文献   

19.
1957年在莫斯科,毛泽东向赫鲁晓夫介绍说:“周恩来很有才干,在大的国际方面,他比我强,很善于处理各方面的关系,灵活地解决问题。”可以说,没有周恩来就没有新中国外交的辉煌成就。周恩来“灵活地解决问题”的“才干”,是我国外交学的宝贵财富。其中,他的卓越的外交语言艺术就是值得后人学习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述说家常,打开对话闭锁中国共产党经过长期艰苦的斗争,终于取得7革命胜利。外交上另起炉灶,举步维艰。身兼首任外交部长的周恩来和绝大多数外国政要及其外交官们并不熟悉,会谈中如果官方味道太浓,私人感情交流太少,…  相似文献   

20.
1999年6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文集》第八卷《赫鲁晓夫的日子不好过》一文中有一条“苏共二十大”的注释,编者解释说:“苏共二十大,即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一九五六年二月十四日至二十五日在莫斯科举行。在完成会议的主要议程后,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向全体代表作了《关于克服个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