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李万银 《求索》2011,(6):105-106,139
意识形态资源是指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存在的,反映一定社会集团(在阶级社会就是阶级)经济政治利益,且能够为其所开发利用以维护自身统治合理性的各种系统化、理论化的思想观念。其是意识形态教育的合理性之本,本文以此为视角从三个方面来论证意识形态资源理论构建的合理性:一是从马克思主义需要论维度,通过界定意识形态资源的内涵来阐释意识形态资源理论构建的合理性;二是以马克思主义的认知接受思想为基础,分析与建构意识形态资源的社会认同;三是用马克思主义价值论和方法论实现意识形态资源的生发,以此证明意识形态资源理论构建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王孝春 《理论月刊》2004,(11):129-131
中国处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期,人们的思想观念出现了复杂化现象。这种思想观念的复杂化,既包含着社会主义思想同资本主义思想的斗争,又包含着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上的不同。从本质上讲,目前出现的思想复杂化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斗争。客观分析目前人们思想复杂化产生的原因,引导人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是当前思想战线上一项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3.
公共财政体系的建设需要具有前瞻性。而意识形态作为一种具有行动取向的信念体系、一种指导和激发政治行为的综合性的思想观念,从总体上表达了对正确安排社会、经济和政治生活的意见。重视意识形态的经济功能,有利于推动政府职能调整,进而带动政府治理结构改革,最终完成政府现代化的改革目标、实现国家竞争力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4.
赢得人民大众的信任是意识形态建设的关键,意识形态建设中的信任问题本质上是个体对一种理性意识和价值观念的信任。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来看,人民大众对意识形态信任的建立必须满足以下条件:一是意识形态内容体系本身的科学性;二是意识形态的理性意识和人民大众的感性意识能实现"互相规约"。当前意识形态建设中存在的社会本位思维、唯意识形态理性意识的单向度规制、意识形态内容体系的不圆融性等要素阻碍了人民大众对于意识形态信任的确立。因此,立足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现状,破解信任困惑是提高意识形态建设实效性的必要举措。  相似文献   

5.
政治艺术概念是建立在艺术概念基础之上的。艺术本质上是一种审美活动,因此,政治艺术也是一种审美活动,其涵义也应当从政治审美的角度加以界定。政治艺术有其内在的规定性,其中,政治的、艺术的和美学的维度是其基本的规定性。从这些维度探讨和审视政治艺术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论商业秘密的概念和范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春华 《前沿》2003,(11):106-109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立法例关于商业秘密涵义的基本考察 ,界定了商业秘密的概念和范围 ,揭示出商业秘密是一种具有实际或潜在商业价值的 ,未被权利人同领域所普遍知悉并经权利人采取了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同时指出商业秘密已从最初的技术秘密 ,逐步扩大到包括技术秘密和经营秘密在内的所有具有商业秘密特征的信息 ,并且仍继续扩大其范围  相似文献   

7.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视域中,意识形态是一种具有整体性的社会意识现象,因而也具有其相应的结构与功能。在逻辑结构意义上可以把意识形态划分为哲学方法论意义上的世界观、历史观、认识论,具有完备理论逻辑的价值学说体系,以及制度建构意义上具有实践取向的具体政策主张等三个层次。哲学方法论的科学性论证、价值学说体系的正当性说明以及具体政策主张的可行性展示,构成了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在逻辑意义上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缺一不可。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实现一方面有赖于意识形态作为一种学说体系而展示出来的价值正当性和真理性,另一方面也有赖于意识形态作为一种价值理想能够通过制度实践而塑造完成的现实可行性,制度与价值的统一构成了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内在规定性。  相似文献   

8.
丁燕  巩克菊 《求索》2012,(7):176-178
在纷繁的"意识形态概念"的学术争鸣中,《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与当代中国》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角度,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对意识形态概念的解读独辟蹊径,在把意识形态的实质界定为阶级意识的基础上,明确了"意识形态"概念从其历史形态上看具有革命意识、统治意识和虚假意识三种基本表现形式,并指出意识形态作为一定时代的特殊精神现象,不是凝固的,而是随着时代和实践不断转换,令人体会到了意识形态概念变化发展性的意蕴。  相似文献   

9.
领导干部意识形态能力建设,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关系以及制度的功能来考察,提升领导干部意识形态能力必须建立和完善支撑领导干部意识形态能力的制度体系。为此,应从意识形态能力的内涵出发,着力提升领导干部把握正确方向导向、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意识形态阵地管理、网上舆论宣传和斗争、处理复杂问题和重大突发事件等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袁小云  许丽平 《求索》2012,(3):110-112
齐泽克作为拉康精神分析学的继承人,对黑格尔和马克思进行了拉康式的解读,开辟了意识形态理论新场域。认为意识形态不仅仅是社会意识,还是一种社会存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为自在的意识形态、自为的意识形态和自在自为的意识形态三种形式。齐泽克把意识形态当成一种无所不在的"幽灵",把意识形态界定为一种"社会存在",齐泽克的这一理论留给我们无尽的遐想,但齐泽克的意识形态理论又存在其难以逾越的缺憾。  相似文献   

11.
公安部组织的“社会治安状况评价体系”课题研究组在研究工作中提出的一个首要问题,是如何确定“社会治安”的内涵和外延.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对社会治安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关于社会治安的涵义没有形成一个科学、统一、权威的表述.因此,在实践中,对于社会治安涵义的界定比较模糊;在名词使用上,社会治安与社会治安问题、社会治安形势、社会治安状况、社会治安秩序、社会治安情况等几种说法往往互相混用,不分层次.据我们了解,学术界对社会治安的涵义主要有三种具有代表性的表述:  相似文献   

12.
新媒体时代尤其是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带来的不仅是一场技术上的革新,更是人类思维和行为方式的深刻变革,它就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随着多元文化、思想观念的交互共生以及海量碎片化信息的传播,意识形态的话语权面临着较大冲击;另一方面,新媒体新技术使得信息的搜集和整合更加便利化,有助于了解受众的思想动态、语言表达习惯等,为构建和加强意识形态话语权提供了依据,有利于更好地创新话语体系、提升话语内容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意识形态因素在美国对外政策中有着重要地位,意识形态是美国对外政策中的理念,是美对外政策重要指导思想。从美国意识形态因素在对外政策中的运用的历史考察分析中,可知美国意识形态因素的特点:即扩张性、顽固性、多元化的统一以及具有强烈的宗教色彩。影响美国意识形态有两个因素,即国家利益和政治文化。国家利益“民主化”的界定已经决定着美意识形态因素在对外政策中的地位。美国“清白无罪”、“乐善好施”、“例外论”等独特的政治文化对美加强意识形态在对外政策中的分量起了巨大的促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即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一种有目的的思想工作,主要通过引导思想观念、凝聚政治认同、推动文化传承等,以建构具有思想吸引力和政治凝聚力的系统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1)提高高校党委意识形态能力建设水平最重要就是提高党委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5.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不同历史时期的“意识形态终结论”有不同的背景,也就有了不同的涵义,需要具体分析。只要阶级社会依然存在,只要人们之间还存在着严重的利益差别,只要民族、国家依然存在,意识形态就不会终结。从这个意义上说,真正该终结的倒是“意识形态终结论”本身了。  相似文献   

16.
赵伟 《前沿》2011,(1):65-69
马克思对意识形态有"虚假意识""观念上层建筑"和"拜物教"三种不同的界定。国内理论界对这三者的关系一直是聚讼不已。实际上,上述三种结论并非简单的对立或等同的关系,相反它们呈现为一种不断扬弃和提升的进程。马克思对于意识形态的探索采用的是"从抽象到具体"的思维方法,最终在拜物教理论中实现了对意识形态的全面、具体、历史的把握。准确理解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精髓,是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加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理论保证。  相似文献   

17.
“侦查能力”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学理上对"侦查能力"这一常用概念作出基本界定和深入探讨是必要的。"侦查能力"的涵义应从两个层面进行界定:宏观层面上的整体侦查能力、微观层面上的个体侦查能力。侦查能力由两个要素构成:主体要素、载体要素。侦查能力是特定主体通过一定载体体现出来的一种能力。侦查能力具有三个特征:综合性、实践性、专业性。根据不同标准,可以对侦查能力进行不同分类:整体侦查能力和个体侦查能力、侦查行为能力和侦查思维能力、现实侦查能力和潜在侦查能力。  相似文献   

18.
田炳信 《前沿》2003,(3):103-109
一场以美国为发源地 ,以中国为接受地的“妖魔化战争”拉开了帷幕。从 1 989年至 2 0 0 2年 ,这种声音持续了十三年之久 ,尽管时强时弱 ,但从未间断。这种美国利益集团妖魔化中国的现象是后冷战时代的一种偶然现象 ,还是必然现象 ;是中美关系中必过的一座桥 ,还是回避的一条小溪 ;是意识形态问题 ,还是经济利益问题 ;是一种民族情绪 ,还是一种强国态度 ;是由于地缘、种族的隔膜带来的陌生化 ,还是意识形态上不共戴天的“宿敌”。本文试图从美国利益集团这一角度做一探讨。一 对美国利益集团妖魔化中国的含义界定现代汉语辞典里讲 :“妖魔鬼…  相似文献   

19.
三种涵义的生产劳动与社会主义第三产业的劳动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明确区分了三种涵义的生产劳动 ,第一种涵义的生产劳动是从劳动的物质规定性 ,或者说从简单劳动过程的角度考察的 ,即只有实现在物质产品中的劳动 ,才是生产劳动 ;第二种涵义的生产劳动是从资本主义生产本质的角度考察的 ,即只有能给资本家带来剩余价值的劳动 ,才是生产劳动 ;第三种涵义的生产劳动以能否为社会创造新价值为标准 ,即凡是能够创造新价值的劳动都是生产劳动。在社会主义条件下 ,应以第三种涵义的生产劳动为依据来判断劳动的生产性与非生产性。作者认为 ,随着劳动过程的专业化协作的发展和财富观念的变化 ,社会主义生产劳动的范围必然扩大。  相似文献   

20.
文艺“非意识形态性”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按照我们传统的文艺理论通常说法,认为文艺是属于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这一界定,在我国八十年代之前并无异议,自从1985年以来则有了分歧。争论是在对以往庸俗社会学进行反思的基础上出现的。毋需讳言,由于以往意识形态领域内政治斗争火药味太浓,致使意识形态这一名称在现时的名声变得不很妙。有些作家艺术家唯恐避之不及,便着力于追求“非意识形态化”,有些文论家就提出了文艺的“非意识形态因素”或“超意识形态性”。他们总的意向就是要摆脱政治的纠缠,使文艺从意识形态领域中超脱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