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4]92号)精神,为切实改善我省农民进城就业环境,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经省政府同意,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切实加强农民进城就业的管理和服务1.清理和取消针对农民进城就业等方面的歧视性规定及不合理限制。各级政府要继续清理对企业使用农民工的行政审批,取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职业工种限制,不得干涉企业自主合法使用农民工;清理和取消《外来人员就业证》和《外出人员就业登记卡》,实行暂住证一证管理;清理对农民跨地区劳务输出和进城就业的收费项目,取消与城镇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经国务院同意,国务院办公厅最近发出《关于进一步做好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工作的通知》,要求地方各级政府,特别是城市政府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把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作为重要职责,列入重要工作日程。通知要求,要进一步做好促进农民进城就业的管理和服务工作。一是清理和取消针对农民进城就业等方面的歧视性规定及不合理限制。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继续清理对企业使用农民工的行政审批,取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职业工种限制,不得干涉企业自主合法使用农民工。二是开展有组织的劳务输出。要充分调动政府职  相似文献   

3.
农民工权益保障要靠制度创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2003年以来,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引发了政府和全社会的关注.年初,国办发出<做好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通知,要求取消对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切实解决拖欠和克扣农民工工资问题,进一步提高对做好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部委在行动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将农民工逐步纳入城镇企业职工范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建议,将农民工逐步纳入城镇企业职工的范围,由劳动法统一调整;国家在制定有关法规政策时,明确规定各级政府和有关组织取消对农民工进城务工的一切不合理限制;明确保障广大农民工的劳动保障权益,规定对失地农民给予促进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救助;明确规定保障广大农民进城务工人员权益的法律责任;加大对侵害进城务工人员权益行为的处罚力度。2004年11月1日,国务院发布了《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劳动保障监察条例》总结了十多年来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经验,规范了劳动保障监察程序,明确了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用人  相似文献   

5.
2003年以来,中央对于城市农民工的管理政策作出重大的调整,调整的主要内容包括:第一,废止了"收容法",强调要保障城市外来人员、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第二,提出了对于进城农民要公平对待,取消对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的职业工种限制,要求解决拖欠和克扣农民工工资问题,改善农民工的生产生活条件,多渠道安排农民工子女就学等.第三,提出改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环境,为农民创造更多就业机会,逐步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加强引导和管理,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  相似文献   

6.
为加强我市进城务工的农村户籍人员医疗权益保障,建立统一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加快缩小城乡差别,结合我市实际,决定从2012年1月1日起,取消农民工大病医疗保险,将农民工大病医疗保险并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同时将农民工大额医疗费互助保险并入城镇职工大额医疗费互助保险。《重庆市农民工大病医疗保险市级统筹试行办法》(渝办发[2007]146号)同时废止。暂未纳入医疗保险市级统筹的区县(自治县),参照本通知执行。  相似文献   

7.
马健 《重庆行政》2008,(6):72-74
在中国,农民进城打工与农村人口的城市化是不同的,中国每年都有大量农民工进城,同时也有大量农民工回乡,很多农民工只是城市的匆匆过客,真正在城市落地生根的人数有限。因此城市化建设要求我们要大胆解放思想,引导进城农民工尽快与城市居民融合,进而引导更多农民进城就业、居住与生活。  相似文献   

8.
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指"80后"和"90后"的农村劳动力,他们的年龄一般在1825岁。与老一代农民工背着编织袋进城务工不同,新生代农民工拖着拉杆箱进城,由以往进城挣钱回乡发展向进城谋职并融入城市生活转变;由工资支付保障向要求提高薪资待遇并完善社会保障转变。一句话,  相似文献   

9.
城市农民工的犯罪时间有诸多特定性。农民工进城工作的次数越多,犯罪的比例就越低。农民工第一次犯罪的时间与进城时间长短成反比,进城时间越短则犯罪比例越高。农民工的犯罪主要集中在晚上和凌晨,这与其盗窃及抢劫犯罪较为突出有密切的关系。农民工的犯罪还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春节后返城与“大秋”前返乡期间呈较高状态。农民工对犯罪时间的选择一般较注重犯罪的机会,而城市居民的犯罪则更注重犯罪的收益。  相似文献   

10.
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保障农民工进城稳定就业是关键,但农民工进城就业要受到现行户籍制度、就业选择与劳动用工制度等制约。从现实来看,要实现农民工的平等就业权,就要大胆从制度层面创新,推进改革,打破现行制度的限制,尽快制定与完善有利于农民工平等就业的制度,为农民工进城就业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1.
进城农民工子女课余生活质量改善,已经成为关注农民工生存境遇的话题之一,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等诸多方面来共同努力推进。在对已有文献资料和相关调研材料认真分析的基础上,实证性地探讨改善进城农民工子女课余生活质量的基本路径,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协商论坛》2010,(8):25-26
为妥善解决农民工进城定居问题,进一步保障农民工的权益,提高城镇化水平,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洛阳市政协目前组织相关部门,围绕农民工进城定居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  相似文献   

13.
论农民工思想观念现代化转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让大批进入城市的农民工实现思想观念的现代化转变 ,是城市化发展和解决“三农”问题的艰巨任务 ,影响着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改变农民工进城前和进城后的生活环境、生存状况 ,加强农村教育和城市农民工培训、农民工子女教育 ,是培育农民工现代化思想意识观念的重要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教育公平既是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推动力量,也是测量社会公平指数与社会和谐发展指数的重要维度之一。进城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和谐发展是新时代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必然要求。教育整体环境亟待优化、部分进城农民工家庭的教育合促能力较为欠缺、进城农民工随迁子女有效社会融入障碍是现阶段影响进城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发展和谐化的主要问题。科学推进进城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和谐发展,需要政府、社会、家庭、学校的共同努力,坚持流入地负责、全面受教育的原则,推进学校与家庭的良性和谐互动,大力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15.
进城农民工在子女教育问题上出现的两难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他们向上流动的动力,也不利于农民工子女的健康成长,对社会稳定可能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了解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的困难,分析其原因并采取切实措施,对于促进社会稳定,制定有利于全社会发展的教育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人民政坛》2011,(4):40-41
在进城务工的农民工中,有些人因为一时还不能改变原有的生活、情感习惯和人际关系,缺少与亲朋的感情沟通、友情交流,社会为他们服务方面也存在缺陷,造成农民工队伍的不稳定,尤其在逢年过节时常出现“返乡潮”、“用工荒”。为稳定进城务工人员队伍,建议政府制定相应政策,进一步改善对进城农民工的服务与管理。  相似文献   

17.
《当代广西》2006,(10):34-34
目前,我国进城务工和在乡镇企业就业的农民工总数超过2亿,其中进城务工人员1.2亿左右。2006年春天,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公布,2亿多农民工将共享更加温煦的阳光。  相似文献   

18.
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分层现象日益明显,主要表现在新生代农民工与传统农民工并存、农民工就地创业与进城务工并存两个方面。应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扫除农民工进城务工障碍,建立和完善农村劳动力市场,解决农民分层问题。  相似文献   

19.
农民工社会资本与建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民工进城不仅仅是农村人口在空间上的移居城市,更是个人从农村人向城市人的转变过程。农民工的社会资本是建立在传统的亲缘、地缘基础上的初级社会关系网络。这种以初级群体为基础的社会网络的功能是双重的,一方面在经济上和精神上的支持使刚进城的农民工能很快适应环境,另一方面却强化了农民工生存的亚社会生态环境,阻碍着其对城市的认同与归属。因此农民工进城后社会资本的建构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以初级社会关系网络的建构为基点,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建构扩展性社会资本和诱导性社会资本,提高农民工在城市的发展能力。一农民工社会…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较大规模问卷抽样调查的结果,对农民工子女流动还是留守的选择进行分析.本项研究发现,八成农民工在进城过程中,选择将子女留在家乡成为留守儿童,将子女带进城的只占两成左右.农民工自身的经济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以及在城市的适应状况对子女的教育选择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