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在改革开放初期随着西方现代思潮进入中国,在中国学术界经历一个复杂的理论嬗变过程,这个过程在总体上表现为从"精神污染"到思想资源的转变。具体来说,在改革开放初期,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起到了配合解放思想、呼唤人性、弘扬人道主义的作用;到了90年代,学者们开始在主体性转向和异化批判的范式下研究这一理论;世纪之交出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性"的讨论,最有影响的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存论转向",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成为这一转向的理论资源;新世纪以来,对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变得多元与精专,并展现出与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合流的趋势。萨特的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学术界也大致经过上述四个阶段、四种范式。"人学辩证法"是萨特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核心,带给中国学术界的思想冲击也最大,它刺激着中国学者反思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人学"问题和"当代性"问题。而"当代性"一端连着传统哲学(近代哲学和形而上学),另一端连着后现代,萨特就是在传统哲学和后现代哲学之间搭建桥梁的人物。  相似文献   

2.
浅议萨特的自由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萨特哲学的中心思想 ,就是探索人和世界的关系 ,或意识和外部存在的关系。因此 ,自由是他反复弹奏的主旋律。本文阐述了萨特自由观的主要内容 ,即自由的前提、含义、界限、要求及后果 ,揭示出萨特自由观建立的基础是主观唯心主义的 ,并在此基础上对萨特的自由观作出评价 ,最后指出萨特存在主义自由观的本质仍然是非理性主义的 ,也是反马克思主义的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7,(8)
萨特不仅是哲学家也是政治学家,萨特的所有哲学作品和大部分政治活动都与"自由"紧密相连。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又被西方哲学界称为"自由哲学"。萨特的自由观是建立在黑格尔的自由观和之前的资产阶级哲学家、政治学家们关于自由的观点和学说的基础之上,萨特结合自己对存在主义的理解对个人自由作了深入、详尽地论述后,形成了具有自己特点的比较系统的主观唯心主义自由观。  相似文献   

4.
萨特作为存在主义哲学的集大成者,从存在主义的视角对自由概念作了详尽的阐述。“存在先于本质”是萨特自由观的理论前提。在萨特那里,“自由选择永远是无条件的”。正因为如此,在萨特看来,自由于人是一种重负,它只会给人带来无尽的烦恼。很显然,萨特的自由观是形而上学,唯心主义的。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4,(27)
萨特在《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一书中,对存在主义的含义、特点以及存在先于本质、人的自由存在等核心观点作了详细的解释和分析。尽管萨特的强调自由的存在主义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大大突破了神学的束缚,也的确使人们看到了自由幸福生活的曙光。但是,不得不指出其存在主义是存在缺陷的,他过分夸大了人的主观性和能动作用而最终走向了一种非理性主义、主观主义的哲学,成为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相交织的难以兑现的存在主义。  相似文献   

6.
《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是萨特的一部重要读本。在该书中萨特提出了存在先于本质这一存在主义的第一原理,并概括阐明了他的基本人学思想。首先概述了此书的基本内容,进一步分析了萨特存在先于本质的观点,最后对萨特的观点进行了简要的评议,以期能客观地给萨特及其思想定位。  相似文献   

7.
王筱莹 《学理论》2009,(19):13-14,69
萨特的《禁闭》以“地狱即他人”闻名于世,同时人们对其又有刻意或无意的误解。剧中体现了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这是“一种乐观主义,是一种行为学说。”由于时代的限制,存在主义只是一种调和唯物和唯心主义的哲学,无法摆脱其自身的矛盾,我们需要对其进行扬弃,萨特自己也承认,“我骨子里是柏拉图学派的哲学家,先有知识后见物体……我把自己杂乱无章的书本知识和现实情况的偶然性混为一谈。由此产生了我的唯心主义,后来我花了三十年的时间才得以摆脱。”不可否认的是,存在主义仍可以在当今现实中发挥巨大的积极作用——“努力唤起人们的自我意识和作为人的尊严感”。  相似文献   

8.
从萨特的文字中走进萨特,通过对萨特文艺著作及哲学著作的研究探讨其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特征。多数学者认为萨特的存在主义是纯正的人本主义,是西方人本主义中最具代表性的一脉。在与苏共及美英资本主义思想的对比下,萨特的人本显得中庸而又具有妥协性。对萨特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深化研究,有利于对西方马克思主义这个庞大体系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恩格斯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以下简称为《费尔巴哈论》)的单行本发行已经一百多年了。此书一直被认为是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的专著,对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哲学上的各种奇谈怪论,都起了重用作用。可是,最近有些人认为,恩格斯的《费尔巴哈论》没有提到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  相似文献   

10.
1932年马克思的“巴黎手稿”(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题名)首次公开出版,遂及在正在兴起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学界引发了解读热潮。其中,以法国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学者列斐伏尔、梅洛-庞蒂的解读,构成了对“巴黎手稿”之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解读之主要蓝图。本文认为,其基本特点包括:在具体-总体中,强调“总体的人”(total man)的“自然”与“历史”的“生成”过程,也即人的“存在的”属性,这种存在的属性,换言之,就是行动的哲学或曰立足于“日常生活批判”的“存在的哲学”(existential philosophy)。  相似文献   

11.
吴江 《瞭望》1992,(29)
马克思主义最一般的原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究竟是什么?是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不是其他马克思主义著作中读到的这个论断那个论断。我们有些搞哲学的同志通常忘掉了一件事,就是忘掉了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大概搞哲学的人不会不记得,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演说指出马克思对人类、对历史科学最伟大的贡献有两项:一是唯物史观,一是剩余价值论。马克思、恩格斯几次为《共产党宣言》写序言,都指出《宣言》的基本思想是承认社会物质生产力、生产方式是每一时代政治和经济生活的基础。这就是说,《宣言》的核心思想是唯物史观。 马克思主义学说中最受西方学者推崇的也是这个唯物史观。如二十世纪西方最有名的哲学大师、存在主义者海德格尔认为,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是“深入到了  相似文献   

12.
萨特作为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所探析的存在主义在二十世纪的西方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存在主义既否定了上帝的存在,又否定了人性的先天性,提出了"存在先于本质"理论,先有人的自由行动,然后才有好恶之分。在萨特的整个理论体系中,以自由观为核心,阐释了人的绝对自由,同时也会受到责任的束缚,可以说责任观是自由观的必然。论述的重点是萨特的绝对自由、绝对责任及其二者的内在联系,个体在绝对自由行动时必然承担由此带来的绝对责任,反之,萨特所强调的绝对自由也要受到绝对责任的限制。通过论述,从中挖掘了绝对自由和绝对责任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及其对现代人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马骏 《学理论》2009,(11):23-24
萨特是存在主义的著名代表,他十分关注本体论。为了分析萨特哲学的基础及出发点,必须了解他的哲学本体论。本文从“出发点”和“存在观”两个方面对此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80年代初,当中国社会重新向世界开放之时,本世纪著名的法国学者、社会活动家让·保罗·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便成为较早进入我国、并对我国青年尤其是大学生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外国哲学流派。“存在先于本质”作为萨特哲学最基本的原理,是影响我国大学生思想的核心观点。研究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本文着重分析“存在先于本质”这一命题)是在什么样背景下对我国大学生产生过何种影响?我国大学生在接受这一命题之前和之中又是如何再造了这一命题的某些含义,使之产生了何种变形?这种再造和变形的条件与中介是什么等问  相似文献   

15.
正《哲学笔记》(即《列宁全集》第五十五卷)一书是列宁从1895年到1916年研读哲学著作和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问题时所写的读书笔记、批注等汇集整理而成的,其核心部分是1914年至1916年写成的八个哲学笔记本。《哲学笔记》是一部思想上成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巨著,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价值。学习列宁《哲学笔记》不仅有助于我们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特别是被他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的唯物辩证法思想,而且通过学习列宁在领导苏维埃俄国进  相似文献   

16.
辩证理性的批判是萨特对接存在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起点。萨特在历时性地考察由分析理性演化出辩证理性的过程中,通过把科学分析理性与辩证理性共时性地彻底对立,从而指认了辩证理性的“非法”。他又运用存在主义去补其缺陷,以使辩证理性走向“合法”,达到他对接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邓久芳 《学理论》2013,(7):30-32
异化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用以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弊端的重要工具。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卢卡奇,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马尔库塞、弗洛姆、哈贝马斯,存在主义代表人物萨特等继承了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借以对现代人的生存困境进行文化批判,而且他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环境和斗争需要从不同角度发展创新了这一理论,力图概述他们的异化理论,厘清发展脉络,比较同异,评析得失,以便找到一条在现实的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克服异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卢洪涛 《理论导刊》2006,(12):106-108
萨特存在主义哲学的核心是自由,其自由哲学的核心是伦理自由观,即自由伦理学。萨特自由伦理学的主要内容是“行动、选择、责任”,以及由这三个环节构成的相对独立完整的思想和理论体系。这一体系有其逻辑的合理性、历史的进步性和时代的积极意义,也有其自身难以避免的局限和不足。  相似文献   

19.
任何一种社会思潮,都是在一定的现实基础上产生的,都以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为其蔓延的土壤和条件。我国实行开放政策后,最近几年,一少部分大学生中,接受人本主义、存在主义哲学及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的影响,对所谓人的共同本性、人道主义及人的价值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固然与西方这些流派及其代表作逐步被介绍进来有关。但问題的结症不在大学生接触这些东西。我们关注的主要问題,应当是当代大学生是怎样对待西方社会思潮和哲学流派的?他们在这方面有些什么弱点?在当代大学生生活的现实中,有哪些因素使这些思潮能以在大学生中引起思想共鸣,发生影响及有害的作用? 此起生活在南方和沿海城市的大学生,我校学生中直接接触存在主义的著作的人,不是很多。据中文系两个年级的估计,看过萨特著作的人不到百分之十。但值得注意的是,按照存在主义的某些信条行动,奉行类似存在主义的处世哲学,共范围和影响,远远大于接触存  相似文献   

20.
萨特提出他的存在主义自由观以后,随着社会生活和社会心理的不断变化,它所依赖的社会基础便逐渐瓦解,它本身也遭到人们越来越多的批评.为了回答人们的各种批评,发展和完善他的存在主义自由观,萨特于一九四五年作了题为《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的著名讲演,并于一九四六年正式发表.在这篇文章中,萨特简明扼要地阐发了他的“存在先于本质”的自由观,表现出了修正错误和追求真理的可贵精神.但是由于他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其存在主义基本前提,所以他的“存在先于本质”的自由观仍然带有得失相兼的二重烙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