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在拥有99个县市区经济并不发达的江西省,一年多时间内有60多位县市区委书记、县市区长先后实名开设"民生博客",开创了全国少有的官员集体网络问政之风.不少民生博客开得有声有色,但也有一部分不尽如人意:有的是"空壳博客",里面几乎没有东西,对百姓反映的问题也无回应;有的是"官文博客",没有自己原创博文,全是某某会议上的讲话稿、致辞等;有的是赶时髦的"应景跟风博客",虎头蛇尾,长时间不打理,有的半年不更新.这些博客引起了网友不满.  相似文献   

2.
"博客"一词是近几年才出现的,但事实上,在中国古代就有人写博客了.如果大家有空可以看一下是纪昀(字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这可能是中国古代官员最早的"博客"了.  相似文献   

3.
近日,号称"天下第一博客,点击率超千万"的"带头大哥777"博客的博主王晓因涉嫌非法经营被吉林警方刑拘。据查,"带头大哥"本名叫王秀杰,自2006年5月开始在网上开博、设群传授股票经验,而后越做越大,最终被炒作为"散户的保护神"。截止到2007年7月被刑  相似文献   

4.
2008年6月6日,黄健翔在"博客"中发表了<丑话说在前边>的文章,文中提到了国家足球队前任主教练杜伊将某"国家队首席跟队记者""搞成了官外孕".  相似文献   

5.
博客2.0是博客在商业化上迈出的新一步,伴随着博客的迅速发展,在其成为人气急剧膨胀媒体的同时,意味着其作为广告媒介的眼球商机的到来。博客因其自身的个性化、分众化、传播性强等特点,使其蕴藏着巨大的广告价值和商业利益。但博客与BSP(博客服务商)之间的关系决定了博客广告的复杂问题,本文从博客广告角度并结合博客2.0分析了博客的商业化。  相似文献   

6.
博客作品适用版权授权方式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志刚 《知识产权》2006,16(4):42-46
博客版权问题随着博客规模的扩大、博客服务商数量的增加和博客自身认知程度的提高凸显出来,博客是否拥有其作品版权,博客与BSP版权利益分成问题成为了博客作品商业利益纷争中的版权关键因素。本文通过对默示许可使用、创作共用协议、授权要约模式、集体管理制度四种版权授权方式的比较研究,进而对博客作品适用以上授权方式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博客侵权问题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方益权  王勇 《法学家》2007,(3):67-74
近年来,博客侵权案件不断增多,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对博客侵权的现状、博客侵权的构成要件、博客侵权的司法认定、博客侵权民事责任之承担等进行初步探讨,以期对博客侵权及其立法规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丁琳  陈雨  苏喆 《行政与法》2010,(11):122-125
随着博客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博客服务商数量的猛烈增加,博客著作权问题日益凸显出来。博主享有博客原创作品的著作权,但博客服务商以自己对博客享有管理维护权为由而任意行使本该属于博主的信息网络传播权等著作权。因此,有必要通过法律保护、技术保护和制度保护等途径维护博主的利益。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博客和博客文化的内涵出发,探讨了博客文化对青年一代的积极和消极的影响,提出了克服博客对青年一代健康成长消极影响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今天是3月15日,将是我一生中难忘的一天,为了维护我的博客著作权,我刚刚委托律师在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起诉了搜狐公司,已经获得批准立案。确定起诉搜狐两次侵犯我的博客著作权,这个决定并不难做。2005年8月,搜狐在网页转载了我的博客文章,没有写明出处,也没通知我。原文我首发在博客网,博客网的服务条款中明确写有如需转载引用请联系版权人。2006年2月,搜狐再次转载了我的博客文章,仍然是没打招呼。这篇文章首发我的新浪博客,然后又转发到我的另外两个博客专栏中,分别位于博客网和和讯网。新浪网和和讯网写有比博客网更清晰的条款,即转载…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网络博客的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平台,同时也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挑战。本文着重从博客动机、博客领域和博客发展的角度考察博客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为打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水木 《政府法制》2007,(14):16-18
自从北大教授阿忆2006年9月在博客上公布了自己月收入4786元的工资条后,引发了一场关于个人收入的网上大讨论。接踵而来的是"晒"衣服、"晒"孩子、"晒"美食,甚至"晒"基金、"晒"股票,形成了所谓的"晒客"一族。他们用文字或照片甚至短片将私人物品及生活状态展示出来,利用网络这个特殊平台,大饱曝光之快意。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传播活动,博客正在以极快的速度发展。但近来,一些写博客的人却感到“有点烦”——某些知名网站深知游戏规则,仍确信博客作品是“默视许可”,在未经作者同意的情况下,肆意转载复制。笔者认为,博客作品毫无疑义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严格保护博客作品的著作权有利于强化博客的社会责任感,规范网络传播的秩序。  相似文献   

14.
信息网络的出现,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近年来,网络博客逐渐进入了普通人的视野,草根博客替代明星博客,成为人们的新宠,表现出平民化,大众化的发展方向。但网络博客引起的一系列社会问题随之而来,也对传统的法律秩序提出了重大挑战。网络博客享有著作权的条件、具体内容、合理使用、侵犯博客著作权的法律责任等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博客的经济分析及对法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几年,博客的发展特别迅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然而,博客产生了很多法律问题,比如传统记者的一些特权其是否享有?公众人物的隐私权制度、传统的行政许可法和合伙法,是否可以不加修正地适用于博客?都存在着很多的疑问.这些问题需要根据博客的经济特点来加以解决,而博客的经济特点与博客的技术特点又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博客侵权可以用传统侵权行为法的规则进行解决。可根据博客侵权主体和侵权对象的不同对博客侵权进行类型化研究。博客发布者与博客托管服务者等相关侵权主体各自对博客侵权的不同行为承担相应责任。我国《侵权责任法(草案)》对网络服务侵权的规定存在需要完善之处。  相似文献   

17.
“今天你博了吗?”成为了2005年网络灼热的问候语。中国每天的博客数量正以数以万计的速度增加,而到底有多少博客简直无法统计。作为一个网络爱好者,对于博客我也亲密接触了一把。接触博客之前,正是论坛大放光彩的时候。我在温州苍南教研网论坛上担任斑竹,作为奖励,论坛给每个斑竹开通了一个博客。那个时候并不知道什么叫博客,听说是对斑竹的奖励,异常高兴。于是就在管理员的指点下开通了自己网络生涯的第一个博客。那个时候正是2004年的初春,这也是博客进入中国的初期。当时我的博客操作起来倒也非常简单,就是一个后台管理,然后点击发表文…  相似文献   

18.
李震 《法制与社会》2010,(27):176-177
博客是网民在互联网上的基础应用之一。博客警用是公安机关创新工作机制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一种理性选择,其价值主要体现在开辟警察公共关系新途径,创新社区警务服务模式,提升警务工作效率效益等方面。本文指出要充分发挥博客的警用价值,必须结合博客的特性在博客警用过程中坚持个性、互动、即时等原则。  相似文献   

19.
吴楠 《法制与社会》2013,(11):183-185
律师通过博客掀起刑事案件曝光高潮的同时,对律师博客现象进行法律解读极为必要。刑事辩护律师在博客上"播报"案件,发表评论,并与民众进行网络互动,甚至形成整个行业律师间的"抱团取暖"之势。律师博客现象作为博客时代的正常现象,是刑事辩护律师的自救之举,也是律师对民众参与司法诉求的回应,具有理性和非理性的双重属性。解决律师博客现象背后隐藏的问题,必须在理性和非理性之间寻找平衡。  相似文献   

20.
博客是一种借助网络技术实现的全新的作品创作载体和传播途径,博客作品的权属往往通过著作权人与博客本身的关系来确定.在博客服务已关闭、无法调取注册备案信息的特殊情形下,必须综合运用技术论证、电子证据与传统证据相互印证等方法,以完成对博客归属、作品创作等方面事实的审查,从而认定作品权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