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1945年4月党的七大,毛泽东同志概括了我们党的“三大作风”,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鲜明指出,这三大作风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三大作风”提出至今整整六十年了,代代相传,历久弥新,仍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在当前开展的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我们尤其需要继承和发扬党的“三大作风”。  相似文献   

2.
图片报道     
徐安军  齐敏 《当代贵州》2009,(18):60-60
党的“三大作风”,是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所作的《论联合政府》报告中提出来的,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  相似文献   

3.
重新拿起批评和自我批语的“武器”刘绍楹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作风之一,是共产党人自觉清除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进行自我保健的有效武器。党的十四大通过的新党章,把“党在自己的政治生活中正确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在原则问题上进行思想斗争,坚持...  相似文献   

4.
在党的十六大精神指引下,全党全国正在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亿万人民满怀信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在这样的形势下,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回顾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深深地感到,我们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的每一个胜利,都是同毛泽东倡导的党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三大作风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5.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提高党的战斗力的锐利思想武器。这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三大作风之一,也是当前实现中央提出的"三讲"教育目标不可或缺的法宝。一、认真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作风早在1929年,毛泽东同志就深刻指出:"党内批评是坚强党的组织、增加党的战斗力的武器。"1937年9月,毛泽东在《反对自由主义》一文中严肃提出:"我们主张积极的思想斗争,因为它是达到党内和革命团体内的团结使之利于战斗的武器。每个共产党员和革命分子,应该拿起这个武器。"在《矛盾论》一文中毛泽东又指出:"党内不同思想的对立和斗争是经常发生的,这是社会的阶级矛盾和新旧事物的矛盾在党内的反映。党内如果没有矛盾和解决矛盾的思想斗争,党的生命也就停止了。"毛泽东反复要求全党,  相似文献   

6.
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我再次认真研读了毛泽东同志关于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作风的论述,深感常读常新,受益匪浅。毛泽东同志关于我们党必须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三大作风的论述,今天对于我们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仍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通过学习我深切地体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一贯宗旨,也是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永恒主题。我们党当年闹革命、打江山是为了人民,今天执掌政权、搞建设也是为了人民。如果哪一天离开了人民,忘记了人民,我们党就不可能有任何先进性。所以共产党人要永葆…  相似文献   

7.
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作风建设,作为党的精神表征,是党的世界观和道德观念的集中体现。不同的政党,有不同的作风。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作风建设,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形成并坚持发扬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等优良作风。党的优良作风是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体现,也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回顾三大作风的历史形成及其在中国革命历史中的发展,对于今天党的作风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 一、形成于民主革命时期的三大作风 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作风主要形成于抗日战争时期,特别是延安整风运动时期。针对党内存在的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和作风以及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影响,党中央在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有一个独特的“武器”,就是党内批评与自我批评。毛泽东同志曾把它比喻为天天“扫地”、“洗脸”一样,是我党三大优良传统之一。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着力增强党的团结统一。党内民主是增强党的创新活力,巩固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要加强党的民主建设,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锐利的武器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9.
吴和平  田昌雪 《党课》2014,(15):40-48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党的三大作风之一。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必须坚持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一武器。  相似文献   

10.
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毛泽东对中国共产党优良作风的高度概括。大学生党员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其政治思想立场的坚定性决定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性。面对新形势下大学生党建工作的严峻形势,将党的三大作风运用到大学生党建工作中极具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他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之一就是关于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思想。尤其是关于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用和原则的论述,至今仍有强烈的现实意义。一、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用“党内批评是坚强党的组织,增强党的战斗力的武器。”这是毛  相似文献   

12.
浅议批评难     
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一种方法,是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而且是唯一的方法。”邓小平同志也指出:“没有批评与自我批评精神,就不会及时地总结经验,修正错误。”江泽民同志在讲到“三讲”教育时指出:“用整风的精神解决党内存在问题就是要在正确思想指导下,认真学习,总结经验,开展同志式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理论和实践告诉我们,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永远要保持和发扬的光荣传统。而在现实党内生活中,批评难带有一定的普遍性,也是一个长期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问题。 一、批评难的主要表现 1、“怕”字当头…  相似文献   

13.
正在中国共产党党内,毛泽东率先倡导批评和自我批评,并在党的七大所作的政治报告中第一次把它概括为党的三大作风之一。不仅如此,他还特别讲究批评的艺术,因人而异,因事而异,有如良医看病,对症下药,大爱无垠。幽默风趣,点到为止  相似文献   

14.
民生工作就是群众工作。群众工作必须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其核心是“密切联系群众”,它与理论联系实际、批评与自我批评共同构成我们党的“三大作风”,它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了自己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与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一起,构成我们党著名的三大作风。在当前,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有  相似文献   

16.
(一) 纵观我们党8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作风建设始终是体现和反映中国共产党这个马克思主义政党性质、生机和活力的重大课题,是凝聚和保持共产党人高尚品格和精神面貌的主要方面,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一项“基本功”,是完成党在各个重要历史时期总任务的光辉实践和重要保证。 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党在异常艰苦的环境中领导中国革命,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认真实践并且逐步形成了以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三大作风”为主要内容的党的优良传统作风,从而团结了群众,凝聚了力量,坚持了抗战,赢得了胜利…  相似文献   

17.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党和毛泽东同志非常重视党的作风建设,不断地总结这方面的经验,形成了一整套带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优良作风。毛泽东同志在《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把党的作风主要概括为三大作风,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毛泽东同志论党的作风和党的组织》第97页。以下凡引本书,只注页码)《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相似文献   

18.
杨庆春 《求是》2013,(16):29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党的三大作风之一。90多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不断揭露党内的各种错误和不正之风,巩固和发展了党的团结和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倡导开展积极的善意的实事求是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大家坦诚相待、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总结经  相似文献   

19.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是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毛泽东同志曾对批评有形象的比喻:“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不打扫就会积满了灰尘;脸是应该经常洗的,不洗也就会灰尘满面。我们同志的思想,我们党的工作,也会沾染灰尘的,也应该打扫和洗涤。”习近平总书记在兰考调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强调,要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有一点“辣”味,让每个党员干部都能红红脸,出出汗。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是中华各族人民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它所以能获得各族人民的拥护和爱戴,并领导人民取得胜利,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中培养和发扬了一整套优良作风。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党的三大作风,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毛泽东选集》一卷本,第995页)实践证明,这三大作风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是克敌制胜和纠正党内形形色色机会主义倾向的强大思想武器,是关系到党的存亡的大问题。为了祖国繁荣昌盛和建成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强国,为了加强党的领导,全国各族人民都要求党在新时期进一步发扬党的三大作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