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媒体)侵权”否认说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侵权责任法不应规定"新闻侵权"或"媒体侵权"。依文义分析看,支持"新闻(媒体)侵权"者,既未能明确协调好"新闻(媒体)侵权"与侵害名誉权、侵害隐私权等侵权行为之间的关系,又未能解决好"新闻(媒体)侵权"的特殊性问题;从比较法上看,无论是大陆法系的老法典、新法典,还是比较注重实用和实践经验的美国法,都没有承认"新闻(媒体)侵权";我国的立法与司法解释也从未规定过"新闻(媒体)侵权"。"新闻(媒体)侵权"之所以不被世界各国所采纳,根本原因在于,它与近现代民法的基本技术方法背道而驰。  相似文献   

2.
当地时间2020年1月30日晚上,世界卫生组织(以下简称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日内瓦举行新闻发布会,说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已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谭德塞强调,世卫组织不赞成甚至反对对中国采取旅行或贸易禁令。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呢?  相似文献   

3.
阳春4月,深圳特区媒体爆出一条惊天新闻:中国内地迄今为止人数最多、势力最强的地下黑武装--深圳"冠丰华"犯罪集团,近日被深圳警方摧毁,主要犯罪嫌疑人、集团总头目陈毅锋已经被警方抓获归案,涉嫌同案的犯罪嫌疑人已落网20余名.  相似文献   

4.
山东高密市官方的新闻中心证实,因在土地征用中对村民说"就是希望你们喝西北风",而被网民冠以"西北风书记"的高密柏城镇堤东村党支部书记宫厚财(媒体误用"才"),已被免去职务。"我当书记的,就是希望你们喝西北风"该新闻中心表示,当地市委、市政府得知情况后,对该事件进行了详细的调查核实并作出处理:柏城镇党委已宣布免去宫厚财堤东村支部书记职务,同时成立工作组,对村民所反映的问题进行彻底排查和整改,确保群众的利益不受损害。  相似文献   

5.
2015年1月4日上午,新华社退休记者李竹润在新浪微博上发帖称,坊间流传多年的美国"西点军校学员学雷锋"一事子虚乌有,而他自己,就是这个假新闻的"二传手",他向这些年来被误导的读者郑重道歉。优秀真实的新闻是精神食粮,然而一旦新闻堕落到与虚假为伍,那么则成了精神冰毒。据专家介绍,在国外,一些有影响的媒体在报道新闻时,如果有一条消息不是自己记者亲自采写的,则要经三家媒体证实后才会发布。这  相似文献   

6.
对于标题里带有"疑"、"或"、"传"的悬疑新闻,有人一针见血地指明推波助澜者的微妙心态:"懒,又不肯负责,还什么都想占便宜." 毋庸讳言,"悬疑新闻"与新闻真实性原则背道而驰.捕风捉影甚至无中生有,容易误伤报道对象,对新闻当事方造成困扰或名誉损害,造成难以挽回的影响.个别媒体在热点议题、公共事件上演绎悬疑剧情,不仅可能扰乱舆论秩序、打破人心安宁、有损社会安定,还会因其危害具有隐蔽性而带来更大的伤害.  相似文献   

7.
提要"两会"对于中国人来说就如同盛装的节日,在这一刻,新闻全方位的走进了百姓生活,人们对国事、家事、身边事格外的关注起来,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在媒体提供的宽屏幕视野中感受到时代的变化。"两会"报道是各家媒体的共同命题,也是"兵家必争之地",媒体各自创新报道形式:新华通讯社努力做好"两会"的对外报道;《中国青年报》强调以青年视角看民生;中央电视台以智慧表达观点,充分解读中国;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突出广播优势,创新"两会"报道;网络媒体则成为深化信息的新平台。  相似文献   

8.
自媒体时代对传统媒体控制新闻和信息传播的格局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新闻侵权在新闻传播过程当中一直存在,而进入自媒体时代则又体现出了新的特点。本文对自媒体时代新闻侵权的新形式和新特点作了分析,探讨了自媒体时代新闻侵权主体的认定问题,进而对如何规制自媒体时代新闻侵权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9.
新闻文体是新闻报道的结构方式与话语体式,其嬗变背后包孕着记者新闻实践的逻辑以及整个新闻业的观念变迁。新闻文体范式是不同性质新闻文体规范的提炼与表征,着眼于"怎么写",强调跳脱具体的新闻文本,观照文体形态以及技巧背后的文体观念。结合新闻文体发展的内在理路和外在形态,1949年以来的新闻文体发展史依循新闻与政治、文学(文化)的互动关系,也契合新闻文体内生逻辑的自洽性,其实质是"宣传范式"、"文学范式"与"专业范式"三种文体范式相互勾连、交织与融通,彼此借鉴、吸纳与改造的过程。三大范式并非完全按照时间线索渐次出现,也不是简单迭代关系,相反,它们有时会共生于同一阶段,有时会共存在于一家媒体之中,有时甚至会出现在同一篇新闻文本之中。  相似文献   

10.
彭哲辉 《法人》2020,(4):57-59
这次的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在向战斗在一线的抗疫人士致敬的同时,也让全体国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法治教育和洗礼。以法治新闻的角度看,理性法治思维治理,规范自身言行,守好法治底线,也是另一场"法治大考"。  相似文献   

11.
吕怡然 《检察风云》2010,(20):62-63
当今是多媒体时代,也是媒体多的时代。媒体非常多,与过去相比,无法想象。现在的信息传播。就好比是空气流通。到处都是信息在流动、信息在传播。所以信息的传播者,或者说我们的职业新闻人,本身也就不时地成为新闻,“被”成为新闻。  相似文献   

12.
范志毅诉媒体侵权案.是10多年来因体育新闻引发的新闻官司中媒体少有的胜诉案例,审判中法院对新闻规律的尊重和先进的法律理念,在司法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主要从公众人物的名誉权与公民的知情权、媒体的报道权之间的平衡性来阐释这个案子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最近一段时阍,刊发在国内各级各类媒体上的舆论监督稿件正在大幅削减.落井下石式的"打虎事件"新闻和无关痛瘁式的"八卦新闻"则成为了媒体报道的主角.就连隔靴搔痒式的舆论监督,其对象也正由县处级(以上)政府机关和领导,一步步转变为乡镇级乃至办事处级别.  相似文献   

14.
正柘荣县46户贫困户与福建高院28个机关支部结成了"亲戚";15年上访积案现场督办一朝解决;涉及672人的群体性劳资纠纷经法官精心调解拿到了9000余万元补偿款这一连串的故事背后,有着一个共同的背景—福建法院深入开展司法"走转改"活动。2012年以来,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借鉴新闻战线"走转改"的作法,认真贯彻福建省委"下基层、解民忧、办实事、促发展"的部署要求,组织全省法院持续深入开展司法"走转改":"走"即走基层、访群众,主动了解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电影、微故事、微视频……自媒体的发展正在不知不觉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因言获罪"的各种案例也逐渐进入我们的视野。自媒体"微"时代,我们到底该如何"发声"?言论自由是一项宪法性的权利。在不损害国家、社会以及他人合法利益的前提下,人们在最大的自由限度内享有言论自由的权利。自媒体,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媒体,每种声音都可以成为媒体  相似文献   

16.
汪昌莲 《江淮法治》2014,(20):20-20
正截至"十一"期间,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已经基本结束。除了山东针对"吃空饷"的整治工作正在开展,尚未统计出具体人数,其他省份均通过媒体晒出整改成绩单。河北邯郸147人死后仍在"吃空饷"。(10月6日《法制晚报》)套用一句:"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死的人仍在"吃空饷"的新闻曾在一段时间内密集见诸报端,引起公愤。但现在看来,这仅仅是冰山  相似文献   

17.
《法院新闻》是山东济南两级法院第一个全部由干警采编、拍摄、制作的视频节目,自2011年9月正式开播至今已播出8期。由于其真实地报道法院动态,反映干警生活,被干警们誉为法院自己的"新闻联播"。随着济南法院网的开通运行,《法院新闻》这一品牌栏目也正逐渐被社会公众所认知,  相似文献   

18.
在"艳照门"事件中,一些媒体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罔顾新闻道德、新闻伦理、社会责任的现象初现端倪。媒体要承担社会责任,不能单纯的为追求商业利益,将公众与社会利益置于一旁。  相似文献   

19.
面对媒体新闻竞争,发现和挖掘新闻源是做好新闻报道的前提。作为一个城市电视台的新闻记者,构建符合城市电视台报道内容和方式的自己的新闻资源"网络",应该从各级单位宣传工作负责人、社会基层工作人员、专业报料线人这几方面进行培养和挖掘。另外,还需要建立合理的的奖惩机制,从与线人增进感情沟通、加强提高新闻线人的业务素质、保护线人等几方面来进行线人积极性与热度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肖枭 《法制与社会》2010,(6):172-173
现代信息社会受到新闻舆论监督的法律案例不甚枚举。不当的新闻舆论监督,不仅损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影响司法独立、而且会亵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阻碍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本文指出尊重司法,维护舆论监督的严肃性,完善新闻报道是媒体避免"新闻审判"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