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四十个年头,地球上已经四十年没有发生世界大战了。但是,地区性战争并没有随着世界战争的结束而终止,从1945年到1980年,世界上共发生地区性战争430次,死亡人数多达3,000万人。引人注目的是,上述战争几乎全都发生在第三世界国家中,而东南亚也是一直发生着这种战争的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2.
三十年战争和《威斯特发里亚和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闫瑜 《德国研究》2003,18(3):53-58
三十年战争是中世纪末期在经历了宗教改革后欧洲各种矛盾激化的结果 ,战争的结果直接影响了欧洲近代的基本政治格局。本文从宗教与主权国家形成的角度简要分析了三十年战争爆发前的国际背景 ,阐述了其在各个方面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1995年12月14日,代顿波黑全面和平协议在法国巴黎正式签署,持续了近4年之久的波黑战争宣告结束。这场二战后欧洲规模最大的战争,留给人们的教训是深刻的。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总结波黑战争的历史教训,对于解决国际争端,维护世界和平,顺利进入21世纪,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一八五六年,英国巴麦斯顿政府和法国拿破仑第三政府组成联军,借口“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发动了一场侵华战争,史称第二次鸦片战争。战争历时四年,最后以腐朽无能的清朝政府兵败求和,签订丧权辱国的“北京条约”结束。在这次战争中,英法联军犯下了一个历史不予饶恕的滔天罪行,即掠劫并焚毁了圆明园。一八六○年十月十八日在圆明园  相似文献   

5.
(一) 纵观十七世纪以来的欧洲历史,我们可以看出:这四百多年的历史便是一部法、俄、普、奥四个强国激烈争夺欧陆霸权又努力维持它们之间的均势的历史。从十七世纪法国太阳王路易十四的13年麈战,经19世纪初的拿破仑战争,1855年的克里米亚战争,到1870年普法战争,欧洲大陆上先后崛起的法、帝俄和普  相似文献   

6.
利比亚战争在经历了半年多的鏖战后大局已定。此次利比亚战争无论是起因还是战争的焦点都紧紧围绕着能源因素,未来的利比亚国家政治、经济发展方向也将决定于其能源格局。利比亚政权易手也将使中国在利比亚的利益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7.
在第一次印支战争期间,围绕着战争目标和各自利益问题,美法双边关系经历了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在1949年以前,美国基本采取观望态度,法国独自作战:新中国成立后,美国逐步插手印支事务,对法实行经济军事援助,美法关系比较密切;1954年,随着战争结局的明朗,美国渐有取代法国之势,法国对美离心倾向日益明显。  相似文献   

8.
1894年爆发的甲午中日战争是中日两国间近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战争,在中日关系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今年正值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00周年,从宏观上全方位地探讨这次战争的背景及战争对中日关系的影响,对吸取历史教训,振奋民族精神.免蹈覆辙是不无裨益的。  相似文献   

9.
1964年约翰逊政府通过制造"东京湾事件",把肯尼迪的"特殊战争"升级为以大规模轰炸北越为特点的"有限战争".战争的结果引发了美国国内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危机,美国自身的国力也受到极大的削弱,最后民主党人和整个国家都为越南战争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本文拟探讨约翰逊政府在执政的最后两年如何试图摆脱越南战争的困境,并分析其不能根本解决问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抗美战争期间,越南当权者一再宣称要为建设一个和平、统一、独立、民主和富强的越南而奋斗。时至今日,战争结束已经四年多,黎笋集团非但没有把他们的这个宣言变为现实,恰恰相反,他们从根本上违背越南人民的利益和意志,把越南引上一条战争、分裂、附庸、专制和贫困的道路。在今日的越南——  相似文献   

11.
2008年下半年的俄格战争、北京奥运会和美国金融危机,使许多人感到国际格局要发生变化,甚至有人以奥运会开幕式和俄格战争爆发的日期为名,将下一个国际格局命名为"8·8"格局.  相似文献   

12.
1975年抗美救国战争结束后,越南当局为实现其“印支联邦”的地区霸权野心,在苏联的大力唆使和支持下,全面推行侵略扩张政策,西进控制老挝,南攻吞并柬埔寨,北方频繁侵扰我国南部边疆,妄图充当印支和东南亚地区的霸主。但由于长期战争消耗了有限的财力物力,给其国民经济带来了灾难性后果。特别是1979年我对越自卫还击战后,越南当局的战争政策使其陷入了严重的内外交困之中。鉴于国小力衰,为力避两线作战,越南  相似文献   

13.
1953年开始发表的《时间》,是日本战后派代表作家堀田善卫直接描写南京大屠杀的长篇小说,这是日本文学史上第一部、恐怕也是日本同类题材中唯一的一部长篇作品。文章以此为文本,着重分析经历了战争一代的日本知识人对于以南京大屠杀为重要场景的近代日本侵华战争和中日关系的认识。原本几乎与中国无缘的堀田,战争结束前后将近两年的上海经历,促使他对中日关系开始了痛苦而深刻的思考。《时间》便是他这一系列思考的集大成之作。这部作品,高度凝聚了这一代有良知的日本知识分子对于过去的战争、中日关系和东亚命运的沉痛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严敏 《新民周刊》2022,(5):80-80
大导张艺谋不断挑战新题材新类型,其40年来首部战争题材的《狙击手》已在春节档推出。该片撷取抗美援朝后期"冷战冷炮运动"的一段战绩:我志愿军成千上万狙击手每用2发子弹击毙1名敌人,30发炮弹炸毁1辆敌坦克,4个月共歼敌5.2万。"对于这样一场伟大的战争,我们一定要拍好!"张导面临当前复杂的国际环境而深感责任重大,搭建强大的班子,自2021年1月初开机就分秒必争地抢拍这部全雪景战争惊险片。  相似文献   

15.
进入2020年,美国突然启动战争机器。先在伊拉克、叙利亚境内轰炸"人民动员组织",造成数十人伤亡。接着,美军无人机在伊拉克机场炸死伊朗将军苏莱曼尼。无人机攻击,已非第一次出现。然而,这一次,美军定点清除的是一名伊朗将军,而非传统意义上的恐怖分子。这不是反恐行动,而是战争启幕。在全新战争形态下,我们看到全球军备升级的新发展方向,朝着更精准打击来发展。  相似文献   

16.
战后日本的战争记忆一直广受关注,以战败国的视角解析日本社会对战争的认识轨迹意义重大。对流播广泛的纸媒舆论的话语策略展开分析,是把脉社会态度的重要途经。二战后至今,《读卖新闻》8.15社论的“战争记忆”从注重反思战争、呼吁和平,关注国计民生和国家建设,到逐渐转为注重讨论战争责任,开始在国际舞台上显现出强硬立场。在话语策略上,呈现出对战争责任的模糊化、对和平的强调和对战争反省的纠葛、对受害者形象的强化等倾向。整体而言,《读卖新闻》8.15社论对“战争记忆”的构筑,在共时和历时上都将重心置于日本国内,对和平的追求也局限在狭隘的本国人民所受战争灾难的逻辑基础上。  相似文献   

17.
克劳塞维茨的战争理论揭示了战争的“三位一体”本质 ,即战争是暴力性、不确定性和政治从属性的结合体。这一关于战争本质的理论具有重大的国际关系意义 ,它在国家和国际两个层面上 ,提出了运用国家大战略并通过建立国际安全与地区和平机制来处理战争与和平问题的重要性、可行性和必要性。从国际关系角度看 ,克劳塞维茨的战争理论是一个关于战争与和平的完整而严密的理论体系 ,具有明显的“理性现实主义”特征 ,因而在现实主义思想传统中占据着突出而重要的地位。在当今时代 ,克劳塞维茨的战争理论及其思想方法 ,为国际社会寻求更为有效的战争结束途径、通过国际合作强化安全与和平机制 ,提供了一种重要的理论范式。  相似文献   

18.
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后来者",美国在1917年4月参战后动员了包括大学在内的各种社会力量为战争服务,以赢得这场"总体战"的胜利。大学在美国参与和进行战争的过程中起着积极且重要的作用,而战争反过来亦对战时及战后的美国大学产生了深远影响。正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中,美国大学的教学、科研和服务职能在很大程度上均转向为国效力的战争轨道。美国大学在战时为国效力的经历不仅推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高等教育的变化与发展,更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乃至冷战时期美国大学与联邦政府之间的密切合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武田泰淳是日本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战后派作家,二战期间作为辎重兵参加了日军的侵华战争。武田泰淳根据自己的战争经历创作了多部战争题材小说,同时还写下了大量的战地纪行、日记和信札,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日军侵华的暴行,并对侵华战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反思。通过研究武田泰淳的中国战争经历和战地作品,可以窥视以武田泰淳为代表的日本知识分子战争前后对华态度的转变以及对侵华战争的反思。  相似文献   

20.
两次战争时期香港穆斯林的发展与变化(续上期)汤开建这里的两次战争是指中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间是1937年一一1950年。这是香港伊斯兰教发展的第二阶段。这一阶段最主要特征是,香港华人穆斯林队伍不断发展壮大,而印度穆斯林逐步隐退于香港社会,代之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