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明 《传承》2010,(9):32-33
理论必须与实际相结合才能有生命力,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必须与中国的具体国情和实践需要相结合,才能发挥指导作用。8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和艰难曲折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成功地实现了这种结合。其重要标志就是先后形成了既适应特定的时空条件,又一脉相承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正是在这些适应中国实际需要、符合时代特征要求、富有鲜明民族特色的理论和思想指导下,中国的民主革命才走向了胜利,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2.
周前程 《桂海论丛》2011,27(4):26-3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在地包含了何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与何为真正的中国问题这两大基本问题。目前学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何为马克思主义的探讨,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对中国具体实际的研究。由于缺乏中国现实问题的支撑,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践日益脱节。结果必然导致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在中国社会中面临着边缘化的现实困境。只有从中国的现实问题出发,立足于中国实际问题的解决,去研究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能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二者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本文首先拟从把握这两个概念的基本内涵出发,然后来探讨两者之间的区别,联系,以此全面准确地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了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成功地开辟了一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道路,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就是: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既是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探索救国救民思潮扬弃的结晶,又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反对教条主义的产物。伴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国共产党不仅取得了革命的伟大胜利,也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举世成就。当下,在全党全国人民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征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任务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最关键的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完成好赋之以形和付之以行的任务。  相似文献   

6.
徐庆东 《前沿》2004,2(1):45-4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久弥新的问题 ,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客观规律 ,对于坚持和发展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 ,无疑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联系的分析研究 ,认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动力在于实践需要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 ,核心在于应用 ,本质在于创新 ,目的在于“管用”能解决实际问题 ,归宿是形成和发展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为新的实践提供新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杨逸 《传承》2011,(17):26-27
目前,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精神生活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和多样化,各种各样的社会思潮不断出现,人们的意识形态也开始呈现复杂化。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如何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角度出发对待当代思潮,是人们如今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为此,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含义进行分析,明确界定当代思潮的含义,并引导人们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角度出发,科学认识当代思潮。  相似文献   

8.
陈秋兰  封贵敏 《人民论坛》2012,(23):184-18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拓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改革开放赋予马克思主义崭新的内涵,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朝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不断前进,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概括.它以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的发展实践,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实践作为研究对象,以不同阶段的发展实践所面临的突出问题作为基本问题,围绕"什么是中国革命道路、怎样走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展开阐述,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时代特色,以及具体的指导性和理论的整体性等鲜明特点,对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廖美暖 《传承》2007,(5):34-3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十分密切。中国现代化的过程,其实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从理论上讲,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作为现代化的发动者和领导者,中国共产党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现代化的指导思想,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同时,在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还不断吸取经验、创新理论,使马克思主义不断中国化,形成中国特色的理论指导思想。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社会主体是有效推动并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持续、快速而健康发展的社会力量或关系力量的总称;在"应然"逻辑层面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社会主体表现为一种"以社会为本位"的逻辑结构;历史地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社会主体表现为一个由原初态、次生态和新生态构成的历史结构。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点,如果从1921年党成立时算起,快90年了。总结近90年的经验教训,从中可以得到许多启示,其中主要有十点,即坚持以人为本、坚持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坚持与时俱进、坚持开拓创新、坚持继承传统、坚持面向世界、坚持反“左”防右、坚持学以致用、坚持实践标准。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形成内涵及重大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形成并提出经历了“三步曲”。反对“本本主义”是命题提出的思想先导;《实践论》、《矛盾论》的发表奠定了命题的哲学理论基础;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正式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内涵丰富,寓意深邃。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它的立场、观点、方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和方向保证;从中国国情出发是其客观依据;总结中国革命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是其实践基础;批判地总结和继承中国的历史遗产是其文化底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形成和提出在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建设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促使中国共产党人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永葆党的先进性,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命题的形成和提出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国际共运史上突破性论断和崭新课题,为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赋予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4.
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当今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出了重大贡献,积累了许多宝贵的实践经验。这些经验主要包括:围绕以人为本的价值追求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和作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通过学习型政党建设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注重以集体智慧的力量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我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关键是搞清楚“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各自的涵义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以坚持马克思主义为前提,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形式向中国条件下具体形式的转化。当前重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于解决中国面临的新的历史任务,主要纠正理论上的片面性。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同时,应当着力进行理论体系的创新,并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理论体系创新的重要任务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运动和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根本指导思想和重大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仅是个历史概念,更是一个极其广泛而又深刻的理论范畴,它是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中,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观、条件观、历史观和价值观等问题上提出的一系列重要观点,而形成的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17.
赵飞 《传承》2012,(8):38-3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并把这些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可能性和现实性,论述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十大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振峰  杨茜 《前沿》2009,(5):35-38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发展实现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改变了中国现代史当代史,决定中国未来发展方向。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总结并遵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规律,从实践和理论两个层面继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19.
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逻辑起点的判定研究学术界分歧较大,根本原因在于没有真正厘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逻辑起点的内涵,未能深入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逻辑起点的实质,从而在源头上影响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逻辑起点科学标准的生成,进而导致学界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逻辑起点的判定各执一词,造成了差异性较大的研究现状。从逻辑起点内涵的解读到典型观点的评析,再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逻辑起点理性判定三个方面逐一展开研究,能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逻辑起点做出更加合乎理性的判定。  相似文献   

20.
王淑姣 《传承》2011,(14):24-25,3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它涵盖着理论和实践的方方面面。目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已经取得斐然成绩,但也存在着明显不足,如研究范围过窄、研究维度不平衡、研究成果重理论轻实效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是一项需要与时俱进的长时段工程,因此,应结合其研究现状不断改进研究方法,探索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以引领新时期改革、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